閉門寫作這本書的日日夜夜裡,我的書桌前一直貼掛著北島早年的一首詩《一切》:
一切都是命運
一切都是煙雲
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
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
一切歡樂都沒有微笑
一切苦難都沒有淚痕
……
我正在記錄中的一切敗局,可不可以不要這樣的凝重和慘烈,它們是否可能有另一種稍稍光亮一點的結局?
我想,對於這一疑惑的直視和回答,是每一個中國企業家和經理人都不應迴避的。正如我在序言中已經說過的,這不是一本闡述原理和發現真理的書,它僅僅是記載了一些著名的災難,希望後來的人們能夠從這些崩塌了的「帝國」廢墟中尋找到重新出發的起點、勇氣和免蹈覆轍的啟示。如弗·哈耶克所言,「如果我們要建成一個更好的世界,我們必須有從頭做起的勇氣——即使這意味著欲進先退」。(弗·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第227頁,王明毅等譯)
這本書是在很多友人的惠助下才得以完成的。胡宏偉先生、楊憶華女士等在體例的設計和資料提供等方面給予了很多的幫助,邵冰冰、朱立毅承擔了部分書稿的打印和整理工作,孫曉亮創意設計了本書的封面,王頌提供了他多年追蹤亞細亞所拍攝的獨家照片,在此一併深表謝意。書內引用了很多記者和當事人的觀點、言論以及一些企業的內部資料,對容易引起誤解或較敏感的部分,我都盡可能地註明了出處。書內所附的「案例研究」、「新新觀察」除署名外均由我撰寫或摘編。
本書從醞釀到出版,自始至終得到了浙江人民出版社社長楊仁山先生、總編輯樓賢俊先生的悉心指點,個中教益銘記於心。
要感謝的還有許智慧律師,作為本書的法律顧問,他通讀書稿,提出了很多規避法律糾紛的意見。儘管文責自負,可是倘若真為此惹上了官司或有盜版,還難免要借許律師的唇槍舌劍一用。
吳曉波
2000年歲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