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的重生 第十一章    多元化的嘗試 (2)
    1997年初夏,李東生帶領袁信成等一干銷售高管在北京西山大覺寺召開著名的「西山會議」。這次封閉會議決定TCL上馬電腦,至於起步方式,TCL還是選擇與外部合作,並且把目光放到了有電腦代工經驗的台灣企業上。此種方式TCL已駕輕就熟,從電話機到彩電都屢試不爽,開始電腦業務,這條路子應該是最合適的選擇。

    TCL一開始曾考慮台灣的宏,但最終放棄,因為宏是自做品牌的,跟TCL無法進行有效互補。李東生親自帶隊去台灣考察過幾次後,最後選定與致福(GVC)合作。致福當時在台灣立足不久,但雄心勃勃,也願意通過與TCL合作開闢大陸市場。

    TCL找致福,是因為覺得電腦是製造業,而致福具有自己所欠缺的電腦製造能力。致福一直為惠普等國際知名品牌代工,並且在東莞設有工廠。在致福看來,TCL擁有的龐大家電銷售渠道,可以很自然地嫁接到IT產品上來。這個認識基於致福在美國的一個大客戶PACKBELL就是利用其原來的家電銷售渠道做成PC的。

    雙方你情我願,各取所需,迅速達成合作意向。這看上去將會是一樁很美滿的婚姻,一個有技術、有製造,一個有品牌、有渠道。

    1998年1月22日,TCL與致福聯合成立TCL致福電腦有限公司,該公司一共投資5000萬元,雙方各出資2500萬元,各佔50%股份。按照雙方的約定,TCL需要選派一人擔任總經理的職位。

    李東生把目光瞄向了楊偉強。

    楊偉強1989年7月畢業於鄭州工業大學計算機自動化專業,隨後分別供職於廣東多家企業,1995年2月應新任河南鄭州銷售分公司總經理的杜建君力邀入職TCL集團,任鄭州銷售分公司業務經理,曾經在河南市場與同伴創下了半年時間超額完成全年任務1倍多的戰績,並使TCL王牌彩電在中原地區市場佔有率穩居第一。

    之後楊偉強被調回總部任銷售公司市場部經理,同時身兼華東區市場總監、合肥分公司總經理等要職,策劃了眾多的市場推廣方案。由於業績突出,楊偉強很快被提升為銷售公司副總經理,主管市場推廣工作。

    李東生決定點將楊偉強的原因有三:一是楊偉強大學學的是計算機,這在TCL當時的幹部裡並不多見;二是楊偉強是個很優秀的銷售人才,TCL和致福合作做家用電腦,致福管生產製造,需要的是楊偉強這樣有銷售能力的人幫著把產品賣出去,楊偉強也熟悉彩電的銷售渠道,可以借力上力;三是楊偉強學習能力強,很有抱負,這也是李東生很欣賞他的地方。

    然而,1998年3月2日,楊偉強到新公司上任的第一天,就發現水比想像的要深。

    TCL原本是希望借助致福的代工能力,為TCL提供好的設計方案,但致福最終能為TCL做的,只是提供歐美客戶挑剩下的設計,而且這些設計還必須是和歐美客戶所挑設計差異比較大的,因為差異小會帶來法律上的一些麻煩。致福絕對不可能為TCL、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做產品。而更糟糕的是,致福不僅不能給TCL提供性價比更好的配件,而且不願意TCL使用非致福生產而價格更低的配件。矛盾就此產生。

    雙方如此的爭執一直延續到1999年年初,致富受其美國大客戶PACKBELL業績下滑的影響,股票暴跌、現金流緊張,希望退出合資公司。TCL同意以高於投資額35%的價格回購了致福的股份,從此TCL全資擁有電腦業務。

    之後,楊偉強很快藉著長城電腦當時搞的低價電腦的颶風行動,跟風策劃了「非常行動」。這個策劃讓TCL電腦在行業中贏得了關注,也讓TCL電腦的月出貨量從以往的1000多台躍升為近2萬台,TCL家用電腦憑此進入國內品牌前5強,也成為家電廠商進軍PC領域的領頭羊。之後楊偉強又屢有大手筆策劃,讓TCL電腦很快成為行業的一股新生力量。

    由於這些成績,李東生也不由得對楊偉強高看一眼。每年電腦公司的年會和一些大的活動,李東生每場必至。一方面,李東生認定電腦業務的成長空間會很大,有可能複製彩電的成功,支撐起數以十億甚至百億的產業規模。另一方面,相對彩電,電腦是個新興的產業,產品技術發展很快,商業模式創新、供應鏈營運速度遠高於家電,介入電腦產業對企業整體競爭力提高會有幫助;而且電腦業務的平台,能夠集聚一支年輕和專業能力強的團隊。早期電腦公司的團隊確實年輕有活力,組織氛圍很好。李東生在公司內部多次要求其他產業向電腦公司學習,雖然當時它的業績不算太好,但它表現出來的激情衝勁和積極進取的特質,讓李東生很是喜歡。

    然而,楊偉強過於關注市場營銷炒作,追求表面成績,沒有認真下力氣將企業的基礎能力做實。到市場進入艱難競爭的時期,TCL電腦業務就逐漸落後,被擠出主流一線品牌的隊列。2005∼2006年,電腦公司連續虧損,且留下巨大的經營潛虧風險。那時正值TCL國際併購艱難階段,集團無資源增加投入,李東生也認為,國內電腦業務市場格局已經形成,TCL電腦很難再有機會。

    2007年7月,楊偉強辭職。2007年11月30日,李東生將TCL電腦業務控股權出售,一度是TCL集團支柱產業的電腦業務就此成為歷史。

    至於TCL電腦為什麼未能取得持續成功,李東生後來也有總結和反思。一盤好棋,竟至於斯,李東生談及時不免惋惜。

    第一是楊偉強是營銷出身,因此在電腦業務上表現得急功近利。而他對這個產業的理解不夠深,務虛有餘,求實不足,具體表現就是楊偉強上報的計劃目標總是與實際業績不符。

    第二是TCL電腦在幾年中走馬燈似的換了好幾批人,楊偉強卻始終沒能組建一支高素質的穩定團隊,這導致許多政策和措施無法得到落實。而與之可相對比的是聯想電腦,聯想的團隊一直比較穩定,這保證了聯想電腦快速而持續地增長。

    第三是楊偉強執掌TCL電腦期間沒有形成技術積累,產品和技術沒有優勢,同時TCL電腦的產品質量也一直沒有達到一個高的水準。

    但經營電腦業務所帶來的一些新的企業文化基因和技術業務能力的積累,對企業的未來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後來,在電腦業務的基礎上,TCL發展起來商用系統及顯示業務,由史萬文領軍。

    吳士宏與「天地人家」

    TCL的IT業務相對於其他業務來說,其實起點頗高,進入也不晚,甚至在戰略構想上領先於當時的產業同行。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互聯網已經成為當時最為熱門的產業。不僅新興的企業紛紛涉足,就連傳統行業的企業也按捺不住,相繼投身其中。

    1999年11月,聯想發佈了號稱「因特網電腦」的天禧電腦,表明聯想進入互聯網業務的明確態度。而香港股市給予了瘋狂回應,聯想股價從每股7元港幣一路上漲,一度攀升至每股30元港幣。僅因一個「互聯網戰略」,資本市場就有如此奇妙的反應,頗能顯示出當年互聯網所受到的追捧。

    頗受鼓舞的李東生自然也不甘寂寞,TCL相繼收購了金科、翰林匯、開思等與互聯網相關的企業,在IT領域布下了一個很大的局,但迫切需要一個有IT業經驗的領導者來完成TCL的轉型。

    這時,吳士宏出現在李東生的視野。

    吳士宏是中國IT界的一個傳奇人物。她1985年加入IBM,從最底層的藍領員工做起,一直做到IBM中國經銷渠道總經理。1998年她離開IBM,轉投微軟,就任微軟大中華區CEO,登上職業經理人的一個高峰。她也憑借自己不屈不撓和奮發向上的精神影響了一代年輕人。

    1999年8月,她從微軟辭職離開。在李東生力邀下,吳士宏懷著將TCL轉變為國際型企業的夢想,在12月1日正式加入TCL,出任TCL集團董事、TCL信息產業有限公司CEO。差不多同一時間,吳士宏的《逆風飛颺》一書出版,引發轟動,使她知名度大漲,這也為TCL進軍信息產業帶來了諸多的便利和順暢。

    吳士宏的高調加盟,還幫助TCL聚集了諸多人才。現任TCL集團總裁的薄連明曾經是深圳航空總會計師和創始人之一,他正是在吳士宏的遊說下加入TCL的。同時來自微軟、IBM等公司的不少高管也加入到TCL,TCL在信息產業領域的人才迅速增加。

    經過半年的準備,吳士宏逐步形成了TCL的戰略拓展規劃:以TCL現有的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為基礎,對TCL旗下的全部產品進行整合,推動TCL從傳統家電製造和銷售廠商發展成為信息化的國際大企業。這個規劃得到了TCL集團上下的認可和支持。

    這個被命名為「天地人家」的戰略拓展規劃是一個無比宏大的構想。

    這一戰略中的「天」是指面向廣大中國家庭的互聯網門戶,提供網絡增值信息服務;「地」則是指把覆蓋全國的TCL銷售服務網絡逐步改造為公共網絡物流配送系統,形成連接互聯網與傳統商業之間的社會公用平台;「人家」是以全線互聯網接入終端設備服務於中國家庭;「夥伴天下」則代表TCL的戰略實施將開放地尋求廣泛的夥伴聯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