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大國 第31章 大國之亂:不醒,不聽,不問? (2)
    清朝官場徇私舞弊的積習在這個時候起了非常正面的作用,辦案的江蘇候補道俞明震跟這些黨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兵馬未動,風卻早就放出去了,明白地暗示這些人趕緊開溜(此公後來做了礦務學堂的總辦,給學生出國文題,有「項羽拿破侖論」這樣的好名目。這個學堂最有名的學生叫周樹人,即後來的魯迅。)。章士釗、蔡元培、吳稚暉,加上報紙的老闆陳范很識趣地走開了,只有罵了皇帝的章太炎不肯走,幾乎是自投羅網似地被捉了進去。講義氣的鄒容不忍心讓老大哥獨自坐監,也投案自首。在名為中外合議、實際上是洋人當家的會審公廨上,章太炎發揮自己文字學的學問,硬是考證出「小丑」的古義本是小孩子,因此他沒有罵人。鄒容則辯解說,他那號召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軍》根本就是別人的盜版,他寫是寫了但沒有發表。儘管兩位經過高人指點,通曉西方法律的革命黨在法庭上辯得讓人直暈,但是原本就打算給清政府面子的法官還是判他們二人有罪,分別服刑兩年和三年(不引渡,在租界服刑)。

    《蘇報》原是一介普通的小報,在風氣漸開的19世紀末,上海這個華洋雜處的所在聚集了太多的有閒和有閒錢的人,學洋人辦報是這些閒人和閒錢的一種出路。《蘇報》的創辦人胡璋不過是為了拿這個報紙生錢,跟辦工廠、開錢莊差不多,只是胡某人辦得不好、賠累不起。轉給陳范之後,雖說陳有政治傾向,同情變法,但也跟銀子沒仇(不掙錢的報紙辦不下去),所以也得謀經營之道。談政治雖然危險,但在那個年月卻是時髦,有市場。據阿英研究,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中國的通商口岸,講政治是最受歡迎的,連小說不講政治都沒有人讀。只是《蘇報》最初談政治,完全是康黨(康有為之流)的口吻,可是隨著朝廷政治顛三倒四地開倒車,戊戌政變直至鬧到庚子之變,殺教士和教民,打使館(外國輿論以為我們在搞恐怖主義),鬧完之後又遲遲不肯認錯,《蘇報》也逐漸地走向激進,傾向革命了。當然,這裡也有市場的原因,因為在這個時候,越是激進的言論才越是引人注意。其實,《蘇報》案的一干主角們,跟孫中山不一樣,當初也都是康黨或者傾向維新的,章太炎就參與過《時務報》的事務。由改良轉為革命,也都是因為對清政府的失望。

    《蘇報》上梁山有清政府的催逼,也有市場的拉動,當然,一個很關鍵的催化劑是存在租界這種國中之國。《蘇報》案的「重罪」(按大清律是要凌遲處死的)輕判,對於後來的輿論界的形成,起了很正面的作用,讓遊蕩於租界內外的知識分子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從那以後,輿論界一發不可收拾,形成了對清政府改革(新政)的巨大壓力,起了改革的推進和校正器的作用,主持改革的政府稍有不慎就會被罵得狗血淋頭。

    拳民不是秘密的秘密

    拳民就是義和團的成員,這種稱謂是義和團運動發生的那個年月的產物,沒有褒也沒有貶,他們的對手被稱為教民。在那個農民起義比較被看重的年月,中學生都知道,義和團跟太平軍不一樣,沒有統一的領導、統一的組織。但是沒有統一組織的拳民卻穿著差不多的服裝,黃布包頭、穿紅肚兜,行為方式也高度一致,都是集中在一處(拳壇)「亮拳」,表演神靈附體(上法),然後舞刀弄槍,用大刀片往袒露的肚皮上砍,扎槍頂著咽喉,展示「刀槍不入」的本領。從山東到直隸,從河南到山西,北方偌大面積的土地上成千累萬的義和團都差不多,好像背後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控一樣。

    很長時間以來,義和團研究是個顯學,但是學者都忙著給給義和團找根正苗紅的「爹」(組織源流),只是這個出身好的爹總也找不準,於是大家吵成了一鍋粥。有的說義和團源於魯南半土匪性質的大刀會,有的說源於譜繫上曾經有過造反歷史的民間教門八卦教,有的則說是源於跟教會有衝突的民間拳會梅花拳。除了這幾樣之外,學者們找到的其他的組織源流這個教、那個門,總括起來能有幾十種之多。「爹」找不明白,兒子的秘密自然也沒人理會,一本又一本的著述問世,但拳民到底是怎麼回事,看了之後依舊不明白(因為沒有人屑於說)。

    其實,當年的史料文獻和後來的口述材料說得很清楚,義和團大體上由幾部分人組成,一是老師,或者叫師傅,屬於傳道授業的。義和團的行為方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老師都有「法術」,說起來都是從峨眉山、崑崙山什麼地方下來的,有異人相授,比金庸先生還要早些給這些山抹上了帶有氣功和武功的神秘色彩。當然,實際上這些老師也都是鄉下人,本沒有什麼特殊的本事,不過見過點世面,膽子大,敢說也敢做,就成了老師。好在要教的東西也不難,無非是點半似氣功、半似雜技的玩意兒。這種玩意兒現在依然有人玩,比如用刀往運好了氣的肚皮上砍(注意事項:不能用刀劃,一劃肯定出事),扎槍頂著咽喉(注意事項:找好角度,否則穿幫)等等。還有的有點類似於前不久曾經很是流行的氣功,老師裝神弄鬼弄幾下,接了功的弟子們馬上像神鬼附體一樣,亂蹦亂跳,一跳老高。不同的是拳民們荷槍帶棒,手裡有傢伙,而且上法(接功)之後,往往宣稱自己是什麼什麼神仙附體,跟鄉間跳大神的巫婆神漢差不多,跳夠了,馬上精神委靡,回復常態,回家照吃煎餅。

    當然,老師傳功,也像後來的氣功大師,總是要弟子孝敬銀錢。不是一個拳壇一個老師,老師要到處走,義和團就是在老師的走村串街中流行開來的。老師雖然號稱傳的功法各有玄奧,但就跟前些年氣功熱的時候的氣功一樣,雖然大師們的門派不同,據說奧秘也各異,但基本的招式卻大致差不多,所以天南地北的拳民比劃起來,外人看上去就都一樣了。應該指出的是,義和團運動過後許多年,華北鄉村興起紅槍會的時候,類似的老師,類似的功法傳播,又出現了。新面孔,老招術。

    義和團拳壇的真正骨幹級人物,是被稱為「大師兄、二師兄」的人。這些人或者是對氣功感悟性好,或者有點武功底子,或者脾氣比較暴,拳民行動的時候一般都是這些人領頭,燒教堂,殺教民,動真格的需要這些人帶頭下手。當然,下手的時候,原本在拳壇練的本事大多用不上。對方要是弱,比如婦孺什麼的,就剁成肉醬,對方如果強,堅持抵抗,多半也就算了。拳壇上的多數是一般的拳民,老少都有,小的十歲上下,屬於義和團的兒童團,老的七八十的都有。這些人平時的時候,在老師的指導下和大師兄二師兄的帶領下,在拳壇上演練,個別有條件的地方,還有民間鼓樂伴奏。這種演練在美籍華人學者周錫瑞看來,很有表演性和儀式性。的確,看當時人的記載,拳壇下經常有很多人圍觀,跟看戲似的。後來氣功熱的時候,每逢大師出場聚眾練功的時候,好像看的人也很多,可見古今一個道理。

    當然,拳民不可能只在家門口表演,還要出去幹事(其實真有不少拳民不打算出遠門的,只在家鄉玩玩算了。但袁世凱做山東巡撫,非逼著拳民北上京津,說是那邊有鬼子打,實際上是以鄰為壑),出去幹事的時候,殺殺燒燒,吆喝吶喊,全指著這些普通拳民。

    除此之外,一個拳壇,還有若幹不經常出現但卻不可缺少的人物,他們算是拳壇的後台或者叫恩主。這些人多半是鄉紳或者富戶,以武舉居多,主要有武舉人和武秀才。明清兩代,雖然文、武都有科舉,但軍隊的軍官卻基本上不由武舉來充任,大多是行伍出身,武舉基本上成了人們求個功名,改變身份,取得紳士資格的一種方便門路(比起文舉,考試也相對容易通過),因此,武舉成了鄉村社會低級紳士的代名詞。這些人比較閒,好生事兒,所以官府鼓勵拳民起來的時候,他們往往樂於摻和其間,為拳壇張羅個吃喝什麼的。

    說起來,拳民興起跟自打基督教開禁以來,尤其是太平天國失敗之後,綿延幾十年的民教衝突有關。「民」指一般非教徒的老百姓,「教」指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教會和信教的教民。兩者的衝突有一些屬於利益方面,比如說一個地方只要出現了教民群體,一個社區就出現了另一個中心、新的權威,這種權威對世界有一種新的解釋,這樣或多或少會令原來的權威感到有一點不舒服。更多的是屬於文化方面的,屬於基督教自身的行為和中國傳統習俗的衝突。最早的文化衝突跟民間的戲樂活動有關。唱戲以及相關的社火秧歌活動是中國農民的娛樂,但這種娛樂卻往往以酬神演戲的方式展開,於是被教會理解為「偶像崇拜」。因此,教會特意給教民從總理衙門討來一項「特權」,既不許教民參加活動,也不要教民分攤戲份。但是當酬神演戲是為了求雨的時候,多少會有點麻煩,如果沒求來還好,求來了雨又不可能只下在求雨人的地上,也沾了雨露的教民就會被人視為佔了大便宜,糾紛在所難免。

    比較常見的文化衝突,是跟教會的日常儀式有關,從出生、入教時的洗禮,到死前的終傅禮,平日做彌撒以及密室懺悔都令中國的老百姓既感到神秘,也感到不解,容易往邪了想。雙方有點摩擦的時候,就更容易流於惡意揣測。一般來講,雖說中國人講究男女授受不親,但鄉村世界,農家村姑沒有條件藏在深閨,所以男女混雜在所難免。但是這種混雜一般只限在野外、集市等空曠地方,一旦男女混雜在一個房間裡(比如教會做彌撒)就難免引起人們有關臍下三寸的聯想,從通姦到亂交、群交。至於密室懺悔,隔膜更甚,不可解釋,則聯想也就更加活躍,簡直就板上釘釘地認定就是密室行淫。應該說,自從1844年《中法黃埔條約》規定基督教開禁以來,中國的城鄉產生了無數的關於基督教、教會、教民的訛言,有無數份的打教揭帖在流傳,其中最核心的成分都跟「淫」有關,來自文化的隔膜被惡意地放大了。

    顯然,對於打破大門進來的西方人,無論輸入的宗教本身怎樣,中國人的觀感幾乎從進入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先天不良的。特別被惡意放大的隔膜還有教會育嬰堂收養棄嬰事件。在過去的時代,中國農村比較普遍存在溺嬰的現象,即棄養女嬰,雖然背後有對生活的無奈,但不能說不是一個惡習。當然,中國也有人辦育嬰事業,收養棄嬰,但這個事做得比較大的還是教會的育嬰堂。育嬰堂收來的棄嬰,很多本身健康狀況就不太好(視棄養的時間長短而定),收來之後,嬤嬤(對西方散堂裡年長或者輩分高的女修行者的尊稱)們往往對於拯救嬰兒靈魂比拯救他們的生命更在意,因此造成了育嬰堂的嬰兒死亡率比較高。當育嬰堂將這些死嬰集中埋葬的時候,麻煩就來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