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興的話,最好不要說
生活中有一種人,說話不注意場合,不看時機,對象,從而導致尷尬的事出現。因此,掃興的話,最好還是不說。
人都有局限,人都有自己的愛好、興趣和志向。人與人溝通時,一般來說,都只會講與自己有關的事,自己感興趣的事,這是人有天性。
溝通的雙方若價值觀大致相同,則談話基本上在相同的頻道上,不會產生太大的分歧,若兩人的人生觀點大不相同,則會在談話出現語言交鋒與衝突,若雙方各自堅持已見,則會產生新的矛盾,導致關係破裂。
既然無法輕易改變他人,那你說了令人掃興的話又有何意義呢?何況對方不僅不買賬,而且還會與你疏遠。
人性就這樣,誰的觀點都不可能完全被否定。
令人掃興的話有二種可能,一是講到別人不愛聽的話,講到別人的短處,二是打斷轉移說者的說話興致,中斷正在說的話。
後者我們在前面講過,是一種失德行為,前者,當然也是一種失德行為。
哪壺不開提哪壺哪,因此,常常令說話對方十分尷尬,十分惱火,十分生氣,最終自然導致人際關係破裂。
小王是一外地來的打工者,她家境不好,父親有病,她必須多賺錢為父親治病。她人長得漂亮,工作也很努力。她向家中匯了不少錢,她是個懂事的好孩子,為了掙錢,她幾乎沒有時間談戀愛,今年她已33歲。
由於她工作負責,被提升為區域經理。朋友們為了慶祝一下,祝她事業步步高陞。
其中有一個朋友不會說話,他不僅沒有祝福,而且還鄭重其實地說:「事業是沒有用,對女人來說,最成功的女人就是找到了一個好老公的女人,那樣的女人才是最幸福的女人。
那女孩最怕的就是提到婚姻大事,何況她已33歲了,女孩委婉地說:「你的觀點,我持保留態度,今天我們不談這個。」
那不會說話的男人反而頂真地說:「我昨天看了一則報道說——-個女人26還未嫁出去,以後就很難嫁掉了,而且會越來越掉價。
該女孩本已33歲,聽到這樣刺激的話,臉當場氣青了,她扭身走開了,不願跟這樣的朋友繼續往下聊。
聚會散後,這女孩再也沒有與那朋友來往過了。這男人也太不懂道理,一幫朋友好不容易聚到一起談論點開心的,此人居然給了女主人當頭一瓢冷水,使主人十分掃興。
說話是講究對象的,人家33歲未嫁,本就是人家的心病之一,你反覆強調26歲若未嫁出去就掉價了,豈不是當場在侮辱對方。
有一種人,由於命運之神使他處於某種他自以為最優越的地位,因而處處表現得唯我獨尊,與人交談時總是居高臨下,掃人話興。
陳尚傑和劉德民是師範大學的老同學,畢業以後各奔前程。分別九年後不期而遇,親切地交談起來。
這時,陳尚傑已在區政府裡做了一名很有實權的科長,正雄心勃勃,春風得意,而劉德民仍在老老實實地當中學教師,教學任務很繁重,日子過得比較清苦。陳尚傑對劉德民的處境頗為同情,並居高臨下地表示樂於幫助老同學跳出「苦海」,要劉德民步其後塵也到行政部門去謀個一官半職,但當即遭到劉德民的婉拒。
「人往高處走嘛,為什麼要吊死在一棵樹上呢?」陳尚傑很不解地問。
劉德民動情地說:「我是一個農民的後代,是知識改變了我的命運。我因此有一個心結,那就是利用我的知識來改變更多的農村青年的命運,我總是把那些農村學生當作當年的我自己。我剛當高三班主任時,有一個農村孩子復讀了一年還未考上大學,家裡沒錢,他自己也沒有信心了。是我鼓勵他、幫助他復讀了一年,終於考上了重點大學。如今在市稅務局當上了中層幹部了,上個星期開著自己的車來看望我呢!」
陳尚傑立即得意地說:「怎麼樣?還是當官風光吧!」
劉德民覺得陳尚傑曲解了自己的心意,頓時好像吃了一隻蒼蠅,無言以對。
人各有志,劉德民為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而安貧樂道,這本是無可非議的,但陳尚傑卻以己度人,硬要把劉德民往官場上拽,這便傷了劉德民的自尊心,掃盡了話興,使他們的交談難以為繼。
說話是講究場合的。讚美人時我們可以當著所有的人高聲讚美,但我們要說別人沒面子的話時,最好是單獨交流為好,否則會令聽者十分難堪。
總之,令人掃興的話,最好閉嘴別說。
另外,不給別人說話的機會的人也是令人掃興的。
社交中的說話,同站在教室中教課或是站在演講台上演說有很大不同,教課和演說,只有你一個人在說話,別人不能插嘴。而社交中的說話,彼此在對等的地位,如果在這種談話中,你一個人一直滔滔不絕,如高山瀑布,永不停止地傾瀉著,那對方就沒有說話的機會,完全是你說別人聽了。這樣肯定不會受人歡迎,甚至會被別人恥笑。
世界著名記者麥開遜說:「不肯留神去聽別人說話,是不受人歡迎的表現。」
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發表慾的,如幾個人聚在一起講故事,甲只管滔滔不絕地一個接一個地講下去,使乙和丙,想講而沒有機會講。我們試想一下,乙和丙的心裡一定不好受。因為他們自己沒有說話的機會,專門聽甲的講話,自然會沒有精神聽下去,只好不歡而散了。
有一個賣貨的小店,生意比其他店好,別人問他為什麼,他說:「我只是愛聽客人說話,他們有事願到我這兒來。」小故事講出了大道理。
你如果能夠給別人說話的機會,你也就能給人留下了一個好印象,在交談中你就更容易乘風遠航,順利抵達自己說話的目的地。
揭短的話,半個字都說不得
哲學家說:沉默是一種成熟;思想家說:沉默是一種美德;教育家說:沉默一種智慧;藝術家說:沉默是一種魅力;科學家說:沉默是一種發明。
我們知道,在人際交往當中,沉默是一種難得的心理素質和可貴的處世之道。
具備優勢的時候需要沉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太陽不語,自有光輝;高山不語,自有巍峨;藍天不語,自有高遠……人也一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取得成績的時候需要沉默。面對成績和掌聲,成功者報以深深的一鞠躬。這是無聲的語言,是恰到好處的沉默。
遭受挫折的時候需要沉默。在失敗和厄運面前,拭去眼淚,咬緊牙關,默默地總結教訓,然後再投入新的戰鬥,不失為上策。
等待時機需要沉默。造化總是把機會贈送給有充分準備的人。怨天尤人無濟於事,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才是可靠的。
承擔痛苦的時候需要沉默。如果親友沉浸在不能自拔的悲傷之中,此刻,無論你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那就默默地陪他度過一段時光,默默地為他做一些事情。
溝通心靈的時候需要沉默。不是隨便打斷他的話,而是善於傾聽。在傾聽中汲取智慧,彌補紕漏,建立信任,產生滿足。
「少說話、少評論、少批評」,牢記「沉默是金」,才能更好地應付複雜的人際關係。切記管住自己的一張嘴。
有一位朋友說:「我曾經遇到過這種情況:張女士和楊女士都是我的同事,我發現楊女士經常在我面前說張女士的壞話,而張女士很少說過對方的不好。不管她們說什麼,我從沒有向任何人提到過這些瑣碎的閒話,因此,我們三人至今相處的很好。」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恪守沉默是金的原則,就會出現相互揭短的情況,那就不會有彼此之間的和諧關係。
世界並不完美,存在著不同狀況不同程度的「短」,你我也是。於是就常常有揭短的行為發生,有時就發生在你我身上。
其實每個人都有所長處,亦有短處,待人處事之成功,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包容對方的短處,善於發現對方的優點,稱讚對方的長處,而不要抓住別人的隱私,痛處大做文章。切記:揭人之短,傷人自尊!
每個人也都有虛榮心,指責或批評別人的時候盡量不要說到他的短處,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有些短是不能揭的。如果揭的所謂的短,與大家共同的事業完全不相干,或即使有關係也很勉強的話,被揭的人就會有被愚弄、穿小鞋、抓小辮子的感覺。這樣的短揭的就比較爛了。還有極少數的情況,揭短是為了打擊別人,快樂自己,或以揭人之短而護己之短。這樣的揭短,應當緩行。人總是有短處的,人也不可能改正自身所有的短處,偉人亦不能,何況你我?
那麼,當我們看到對方的短處,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除非這短對共同的事業構成威脅,違反了共同的秩序,否則隨它去吧!容忍,是一種智慧,放任也是種關愛。每個人既有長處,也有短處,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人類社會。
「揭短」,有時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敵視的雙方用來作為攻擊對方的武器。「揭短」,有時又是無意的,那是因為某種原因一不小心犯了對方的忌諱。有心也好,無意也罷,在待人處世中揭人之短都會傷害對方的自尊,輕則影響雙方的感情,重則導致友誼的破裂。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做了皇帝後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窮哥們兒到京城找他。這些人滿以為朱元璋會念在昔日共同受罪的情分上,給他們封個一官半職,誰知朱元璋最忌諱別人揭他的老底,以為那樣會有損自己的威信,因此對來訪者大都拒而不見。
有位朱元璋兒時一塊兒光屁股長大的好友,千里迢迢從老家鳳陽趕到南京,幾經周折總算進了皇宮。一見面,這位老兄便當著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來:「哎呀,朱老四,你當了皇帝可真威風呀!還認得我嗎?當年咱倆可是一塊兒光著屁股玩耍,你干了壞事總是讓我替你挨打。記得有一次咱倆一塊偷豆子吃,背著大人用破瓦罐煮。豆還沒煮熟你就先搶起來,結果把瓦罐都打爛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兒還是我幫你弄出來的。怎麼,不記得啦!」
這位老兄還在那喋喋不休嘮叨個沒完,寶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處,讓我這個當皇帝的臉往哪兒擱。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這個窮哥們兒殺了。這就是令他人臉上掛不住的下場。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不「揭人之短」呢?
一是必須瞭解對方,做到既瞭解對方的長處,也瞭解對方的不足,這樣才能在交際中做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個性和習慣,有自己的需求和忌諱,如果你對交際對象的優缺點一無所知,那麼交際起來,就會「盲人騎瞎馬」,難免踏進「雷區」,觸犯對方的隱私。
二是要善於擇善棄惡。要多誇別人的長處,盡量迴避對方的缺點和錯誤。「好漢願提當年勇」,又有誰人願意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頁呢?特別是如果有人拿這些不光彩問題來做文章,就等於在傷口上撒鹽,無論誰都是不能忍受的。
三是指出對方的缺點和不足時,要顧及場合,別傷對方的面子。
四是巧給對方留面子。有時候,對方的缺點和錯誤無法迴避,必須直接面對,這時就要採取委婉含蓄的說法,淡化矛盾,以免發生衝突。
俗話說得好:「打人不打臉,說人不揭短。」要想與他人友好相處,就要盡量體諒他人,維護他人的自尊,避開言語「雷區」,千萬不要揭人之短!
這是個曝光和揭短的時代,虧心事還是少做的好。如果真的要出來獻醜,群眾自然樂得多份談資。好好的愛惜自己的羽翼,學會揚長避短,別啥事都插一腿,小心落水。落水之後,迎接你的就不是鮮花和掌聲了,而是板磚和口水,報應會來得太快的,因此,做人還是要厚道一點好。
忌諱的話,請避免不說
由於複雜的社會和個人原因,人們往往有許多忌諱。說話時應特別小心,千萬不可觸動他人的忌諱,否則,得罪別人尚不知情,又為自己埋下了一顆「地雷」。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方言不同,往往同樣一句話,意義卻完全相反,你以為侮辱,他以為尊敬;你以為尊敬,他以為侮辱,所以古人才有「入境隨俗」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