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話中,對方堅定地表達了一個觀點,你不同意,要改變他的觀點時,首先要顧全他的面子。因為若他同意你的意見,也就等於承認他是故意撒謊,他的自尊心使他難以接受。
談話精明者知道怎樣給人面子,使對方不至於下不了台。
比如,你為了給對方鋪台階,可以假定雙方在一開始時沒有掌握全部事實。例如,你可以這樣說:「當然,我完全理解你為什麼會這樣設想,因為你那時不知道那回事。」「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都會這樣做的。」「最初,我也是這樣想的,但後來當我瞭解到全部情況時,我就知道自己錯了。」
一家百貨公司的一位顧客,要求退回一件外衣。她已經把衣服帶回家並且穿過了,只是她丈夫不喜歡。她向售貨員解釋說:「絕沒穿過」,要求退換。
售貨員檢查了外衣,發現有明顯乾洗過的痕跡。但是,直截了當地向顧客說明這一點,顧客是絕不會輕易承認的,因為她已經說過「絕沒穿過」,而且已經精心偽裝過了穿過的痕跡。這樣,雙方可能會發生爭執。於是,機敏的售貨員說:「我很想知道是否你們家的某位成員把這件衣服錯送到乾洗店去。我記得不久前我也發生過一件同樣的事情,我把一件剛買的衣服和其他衣服一起堆放在沙發上,結果我丈夫沒注意,把這件新衣服和一大堆髒衣服一股腦兒塞進了洗衣機。我懷疑你是否也遇到了這種事情——因為這件衣服的確看得出已經被洗過的明顯痕跡。不信的話,你可以跟其他衣服比一比。」
顧客看了看證據知道無可辯駁,而售貨員又為她的錯誤準備好了借口,給她一個台階——於是順水推舟,乖乖地收起衣服走了。
售貨員的話說到顧客心裡去了,使她不好意思再堅持。一場可能發生的爭吵就這樣避免了。
有一位老師曾遇到過這樣一件事:下課了,有位學生向老師反映,昨天她爸爸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她的一支黑色派克鋼筆不見了。老師巡視了一下全班同學的表情,發現坐在那位女同學旁邊的那位學生神情驚慌,面色蒼白。可想而知,鋼筆十有八九就是她拿的。當面向她指出吧,又苦於沒有充分證據,搜身吧,又不近情理。這位老師想了想,說:「別著急,同學,肯定是哪位拿錯了,黑色的鋼筆實在太多了,互相拿來拿去是經常發生的事。只要等會兒她看清楚了,一定會還給你的。」果然,下課以後,那位拿了鋼筆的同學趁旁人不在的時候,趕緊把鋼筆送還到那位女同學的筆盒裡去。
人們通常會為謊言尋找各種借口,你若想戳穿對方的謊言,不僅必須使他相信你,而且必須懂得如何把他從自我矛盾中解救出來,說得他心服口服,體面地收起那套鬼把戲。
有時即使你說的是千真萬確的實話,對方必須得完全接受,但也要三思而後說。
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往往是說話的雙方彼此都希望對方能對自己實話實說。但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下,如顧及面子、自尊,以及出於保密等,實話實說往往會令人尷尬,傷人自尊,因此,實話是要說的,但應該巧說。
該如何才能把實話巧妙地表達出來呢?說得既讓人聽了順耳,又讓人能欣然接受呢?在這裡介紹幾點,僅供參考:
第一,由此及彼肚裡明。兩個人的意見發生了分歧,如果實話「實說」直接反駁就有可能傷了和氣,影響團結。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採取這種方法,因為這樣可能會避免一些麻煩。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次事故中,主管生產的副廠長老馬左手指受了傷被送往醫院治療,廠長老丁來病房看望時,談到車間小吳和小齊兩個年輕人技術水平較強,但組織紀律觀念較差,想讓他們下崗一事。老馬當時沒有表態,只是突然捧著手「哎喲哎喲」大叫。丁廠長忙問:「疼了吧。」老馬說:「可不是,實在太疼了,乾脆把手鋸掉算了。」老丁一聽忙說:「老馬,你是不是疼糊塗了,怎麼手指受了傷就想把手給鋸掉呢。」老馬說:「你說得很有道理,有時候,我們看問題,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面而忽視了另一方面哪。老丁,我這手受了傷需要治療,那小吳和小齊……」老丁一下子聽出老馬的「弦外之音」,忙說:「老馬,謝謝你開導我,小吳和小齊的事我知道該怎麼處理了。」老馬把手有病需要治療類比人有缺點需要改正,進而巧妙地把用人和治病結合起來,既沒因為直接反對老丁傷了和氣,而且又維護了團結,成功地解決了問題。
第二,抓心理達目的。這就是要抓住人的心理,運用激將的方法,進而達到自己真實的目的。
一位穿著華貴的婦女走進時裝店,對一套時裝很感興趣,但又覺得價格昂貴,猶豫不決。這時一位營業員走過來對她說,某某女部長剛才也看好了這套時裝,和你一樣也覺得這件時裝有點貴,剛剛離開。於是這位夫人當即買下了這套時裝。這位營業員能讓這位夫人買下時裝,是因為她很巧妙地抓住了這位夫人「自己所見與部長略同」和「部長嫌貴沒買,要與部長攀比」的心理,用激將的方法進而巧妙地達到了讓夫人買下時裝的目的。
第三,藏而不露巧表達。這是指運用多義詞委婉曲折地表明自己要說的大實話。
林肯當總統期間,有人向他引薦某人為閣員,因為林肯早就瞭解到該人品行不好,所以一直沒有同意。一次,朋友生氣地問他,怎麼到現在還沒結果。林肯說,我不喜歡他那副「長相」。朋友一驚道:「什麼!那你也未免太嚴厲了,『長相』是父母給的,也怨不得他呀!」林肯說:「不,一個人超過四十歲就應該對他臉上那副『長相』負責了。」朋友當即聽出了林肯的話中話,再也沒有說什麼。很顯然,這裡林肯所說的「長相」和他朋友所說的「長相」,根本不是一回事。林肯巧妙地利用詞語的歧義性,道出了「這個人品行道德差,我不同意他做閣員」這句大實話,既維護了朋友的面子,又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總而言之,對方不利的情況下,說實話而又可能會引起交鋒時我們不能得理不饒人,應該給別人一個體面的台階下。
2005年,大連市一家大型製造企業的李經理,率領代表團到韓國參加某企業的訂貨會。韓國企業的總裁特地舉行宴會款待李經理一行。雙方交談中,韓國翻譯在翻譯李經理的講話時不慎譯錯了一個地方,在場的韓國企業總裁見狀大為光火,感到非常丟面子,他的臉馬上陰沉下來,扭頭用眼睛盯著那位翻譯,那位翻譯漲紅了臉,緊張得不知所措。
宴會廳裡的氣氛立刻緊張起來,大家的眼光齊刷刷地盯著韓國企業的總裁和翻譯。這時李經理溫和地對韓國企業的總裁說:「兩國語言差別很大;要恰到好處地翻譯出來是很不容易的,剛才可能是我方言太重,講得不夠清楚。」說完李經理又慢慢地重述了一遍剛才被譯錯的那段話,這次韓國翻譯準確地翻譯了出來。
李經理說完話,立即與韓國企業的總裁碰杯,緊接著又特地轉過身來與韓國翻譯碰了一下杯,這令韓國翻譯十分感動,手裡舉著酒杯久久不放。此時,韓國企業總裁的臉上也有了笑意,整個宴會廳裡的緊張氣氛徹底緩和下來。
李經理以自己「有誤」為借口,為對方提供了一個非常體面的「台階」,僅僅一句話,就使已經感到有失自尊的韓國企業總裁擺脫了尷尬局面,也為他們的翻譯解了圍。
在社交場合,每個人都展現在眾人面前,因此都格外注重自己的形象,會有比平時更加強烈的自尊心。在這種心態支配下,一旦自己或自己一方人員的言談舉止出現什麼失誤,尷尬的感覺會十分強烈。這時,如果你能適時為對方搭建一個恰當的「台階」,使他或他那一方免丟面子,巧妙走出尷尬,不僅可以使對方心生感激,對你產生好感,而且也有助於你在公眾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
有時候需要拒絕別人,而這種拒絕又足以使對方下不了台,如果把拒絕的話說得八面靈光,可以使自己不必陷入尷尬為難的狀態。相反,如果說得不好,可能就會導致被人嫉恨、引起交鋒等負面影響,這就需要掌握一些拒絕他人的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過向別人提出要求,而被人直接拒絕的感受,那種感受的確不好。
在社會交往中,有人需要你幫忙,但你卻由於某方面原因而不能幫他時,就需要拒絕他。而直截了當說出拒絕的話,很難說出口,也怕別人誤解。為此,我們就必須掌握拒絕他人的技巧。
如果在社交場合,你需要拒絕人時,不妨用下列方法試一試。
有意推托。如「我轉告她一聲倒是可以,就是怕她誤會了,還是你直接同她說為好。」「這件事由我出面恐怕不會太好吧!」盡量迴避。「哦,是這樣呀,我沒看清楚」,「我沒注意,也不是太清楚。」
故意拖延。「今晚還有事,以後再說吧。」
保持沉默。「嗯,讓我再考慮考慮……」
另有選擇。「好是好,不過我更喜歡……我想那個會更好。」
婉言回絕。「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這樣做,對你我都沒有好處,你仔細想想。」
生活中,我們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這其中,有許多積極的,也會有許多消極的;有符合自己意願的,也有不符合自己意願的;有我們贊成的,也有我們反對的;有我們樂意接受的,也有我們需要拒絕的。究竟如何處理這些事情,就構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主要內容,並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如何拒絕他人也顯得十分重要。拒絕他人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因為它不僅塑造我們自身的良好形象,也對我們處理好與各種不同人之間的關係等都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人在社會之中,就一定會與別人產生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不同的人在社會中,扮演著不一樣的角色,每個人所要面臨的實際情況也會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應該始終明確自己的職責,做自己該做的事。但是,有時我們又需要面對一些對自己有壓力或違背意願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去拒絕。如果我們懂得拒絕,就能巧妙地將自己從一些不必要的事物中解脫出來。
反對的話,請繞個彎後說
以退為進的繞彎戰術,是一種有效的說話策略。它表面是退縮,實質是進攻,退是為了更好地進。就像拉弓箭一樣,先把弓弦向後拉,目的是為了把箭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