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話說到心坎裡把事做到點子上 第9章 這樣的話,請主動去說 (2)
    即使乙方很想達成協議,甲方如此說話,也會使對方牴觸反感,從而一口咬定在時間上不可能按甲方的要求辦,結果不歡而散。甲方如果能從正面說話,那就會爭取成功,至少還有商量的餘地,有可能獲得成功。

    積極說話:如果貴方能在時間上盡力提前幾天,我們達成協議就沒多大問題了,請多加關照好嗎?

    這樣說話會促使對方通過邏輯推理,權衡利弊得失,進一步考慮你的要求,也就很可能改變局面,達成協議了。

    假如雙方在價格上存有差距,你可以比較選擇哪一種說法有效。

    消極說話:不行,你的開價過高了,你至少低一個百分點,我們才能打交道。要不然,我就去找別的公司了!

    積極說話:在開價問題上,咱們是不是再商量一下。你知道,我很願意和你打交道。我們之間具有長久而良好的合作關係,我們雙方都願意把這種關係發展下去。現在這個價錢,我本人覺得還可以,但我們領導不太同意,因為他剛剛得到一個情報,說有家公司的開價,比你們的開價低一個百分點。我希望咱們還是合作下去,請你照顧一下我的難處,好嗎?

    顯然,如果是消極說話,對方即使擔心會後悔,由於情緒上的牴觸反感,也會嘴硬氣衝起來,一口拒絕。而積極和婉轉地說話,能夠爭取感情上的溝通,讓對方理智地思考,就容易把事情談成。

    某學院管理系邀請一位著名學者舉辦現代管理科學的系列講座,因為該學者的講座內容新穎,表達生動,踴躍來聽講的學生不僅有管理系的,而且還有其他系的同學。由於人數眾多、座位有限,管理系的學生晚來一步的就沒有座位了。為此,負責舉辦這次講座的老師向大家發出一個通告:

    「同學們,我們這次舉辦的講座來聽的人很多,為了保證我們管理系的同學都有座位,請其他系來的同學一律坐在第10排以後的座位上。謝謝大家的合作!」

    這番話的意圖無可非議,但這樣說會使其他系的同學有一種「外人」的感覺,似乎不受歡迎。為什麼不能換個角度,把話說得順耳中聽一些呢?比如這樣說效果就比較好:

    「同學們,這次講座來聽的人很多,不論是哪個系的同學,我們都很歡迎!但由於座位有限,為了讓別的系的同學也都盡可能坐下,請管理系的同學一律坐在前10排以內!謝謝大家合作!」

    同樣的事情和意圖,可以從這個角度說,也可以從那個角度講。我們為什麼不選取最佳的角度,力求最佳的效果呢?所以,我們一定要積極說話,而不要從消極說話。

    愛講消極話的人,有時是過於理想化,用自己理想化的模式,去套生活中的現實,結果常常是事與願違。還有的人是看問題過於狹隘偏頗,只考慮自己,不顧及其他,凡是不對自己脾氣的,都一概予以否定。

    另一種便是用「放大鏡」甚至是「顯微鏡」看人,將別人微不足道的缺點放大。正如魯迅先生曾經比喻的,一位老夫子用一枚放大鏡去看美人那嫩白的胳膊,結果卻看到了皮膚間的皺紋和皺紋間的污泥。試想,如果再用顯微鏡去觀察,豈不就是駭人的細菌佈滿全身了嗎!

    老愛講消極話的人,是很難與人友好交往的,即使他並沒有直接說對方不好,但他那萬事皆不如意的心態,讓人很難同他找到舒心滿意的共同語言。久而久之,人們還會覺得此人太愛刁難,難以相處,常常避而遠之,偶有接觸,也只好打個哈哈敷衍了事。總講消極話,最終會成為難以與人相融的孤家寡人。

    少說消極話的關鍵,是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並不缺乏美,而是缺少發現。正如一個故事講到的:

    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雨傘,小女兒賣冰棍。晴天雨傘賣不出去,老太太就埋怨老天為什麼不下雨;雨天冰棍賣不動,老太太就抱怨為什麼不趕快出太陽。後來有人開導她說,晴天你小女兒冰棍賣得火,雨天你大女兒雨傘賣得快,你天天都有高興事,還有什麼可埋怨的呢?老太太一想,果然,於是臉上便由陰轉晴,心情也一下子就好起來了。

    同樣,與人相處,也要熱情大度,注意發現對方身上的閃光點。有時還需要用你身上的閃光點去照亮別人,讓大家的心境都明亮開朗起來。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同你友好相處。

    除了要注意避免說以上那些消極話之外,我們還要認識到有意見應當當著別人的面去說。我們知道中國有句古話叫「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不被人說」,這是很不好,很消極的說話,在日常的交際生活中要注意「閒談莫論他人是非」。

    有些人對別人的成功議論,對別人的失敗也要議論,任何東西都是他們議論的對象,這是很不好的說話。人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意義並不是被他人議論,而且議論大多數都是負面的、消極的,我們要盡量把這個陋習改掉。

    在別人背後議論他人的好壞是對人際關係危害最為嚴重的一種消極行為。同學、同事之間不要互相議論,若我們對某個人有意見就可以約個時間,或找個機會當面告訴他,指出你對他不滿意的地方。這樣對方不但不會生氣還會因此感謝你,人際關係也會和諧融洽。

    下面介紹的這個旅美學者的經歷對我們認識這個問題或許有些幫助:

    「我在美國和俄國時,從來沒有人在我面前說第三個人的壞話,我自己倒有時會犯這個毛病,在一個人面前對不在場的某個人說三道四。後來有個老毛子告訴我:『在我們這個地方,和一個人議論另一個人的事是不道德的。』我從那以後就把這個壞毛病徹底地改掉了。」

    我們都知道背後議論他人的毛病,對人際關係極具破壞力。而人際關係的好壞對我們每個人的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所以要清楚地認識這個問題,避免它發生在自己身上。

    激勵的話,請盡量拔高點說

    人們大都愛聽一些拔高激勵的話,因為這樣的話順耳順心,適度的拔高激勵話,有助於說服的成功。必要時學會給人戴高帽子,說服會更有效果。

    心理學告訴我們,激發一個人行動的是動機,而動機的形成不外乎兩方面,一是對現實事物、現實事物與自己的關係以及對自身行動及其後果、意義的認識;二是對行動對象的一定的情緒或情感。此外,在激勵時尤須注意的是:

    其一,激勵的形式應多樣。口頭表揚、書面表揚,以至頒發小獎品乃至獎勵旅遊等都可以,總之,要不拘一格。

    其二,激勵應及時。激勵的作用往往是瞬間的,員工有好的表現,應盡快嘉獎。假如都要等到年終表揚,那麼,激勵的效用將大大降低。

    其三,激勵應逐步強化。如果決定對員工激勵,那麼,激勵的程度必須「到位」。

    總之,激勵永遠是有效的。要使激勵有效,並非難事,但由於某些管理者太「吝嗇」或者是忽略了,以至激勵逐漸失去了效應。說到底,人人都需要激勵;如果沒有激勵,誰還會幹他所不願幹或不想幹的事——譬如為他人掙錢這類事,誰會願意幹?

    在激勵的多種形式之中,最有效、最便宜的就是口頭激勵。口頭激勵也有多種技巧,其中有一種叫著拔高激勵術。所謂拔高激勵術是指用略高於被激勵者能力範圍的期望目標對激勵對像進行激勵。請看下面這則故事。

    一位中年顧客和戴維先生談了十五分鐘後,向他訂購了一個熱水器、一個新式煤氣灶、一台電子微波爐,並約定第二天八點取貨。可是第二天,顧客卻打電話說「不要了」。戴維先生既沒有埋怨,也沒有作罷,他驅車來到這個顧客家,微笑著問道:「為什麼呢?您昨天不是和我閒聊這些炊具的好處嗎?」

    「我大太說免了罷,要用熱水可以在煤氣灶上燒,舊煤氣灶還可以用……」「那麼電子微波爐呢?」「我太太說:『家裡有電爐,何必再花那麼多錢。他還接著說,「我太大說準備省一些錢給我買一輛摩托車。」戴維先生突然打斷他,問道:「對了,您不是剛買一套斯樓房嗎?」「不錯呀!」戴維繼續問道:「以先生的財力買一輛摩托車易如反掌,從前怎麼不買呢?」「我太太一直怕我騎摩托車有危險……」「現在難道就不怕嗎?」說到這裡倆人都不禁哈哈大笑。戴維接著說:「依您的財力和身份,我看買汽車才和您的身份相配啊!德國的『奔馳,、美國的『福特』、日本的『本田』……有了汽車,不但會提高您的身份,而且事業會取得更大的成功……您希望要大型的,還是小型的?」這位中年顧客支支吾吾地說:「買汽車是我多年的願望,就是不知道買哪種好,您是內行人,是否能幫我……」

    「我也只是略知一二,不過我樂意效勞,但是新房予、新汽車和舊爐灶是不相配的啊!」

    聽了戴維先生的話,顧客不禁說:「是啊,我們還要熱水器、煤氣灶,還有微波爐,請您馬上給我送貨,順便也請幾個人給我安裝。」

    「您要慎重,您太太的意思應該考慮考慮。」

    「沒關係,沒關係,這事還是我說了算。其他就拜託您了……」

    顧客要求退貨,戴維熱情而耐心地詢問原因,從交談中瞭解到,顧客並不是缺乏支付能力,而是受了太太的影響,要省錢買摩托,之所以至今沒有買,是怕有危險。在瞭解了這些情況後,戴維明白了顧客的心理:買摩托是個借口。於是他就從頭一天交談中瞭解到的顧客的新樓房說起,建議顧客買汽車,因為有了汽車不但可以提高身份,而且事業會取得更大的成功,並且熱心地向他推薦了幾款名車,沒想到,這種拔高激勵術正好說中了顧客的心事。

    顧客正想請人幫助參謀買車的事,戴維的話讓顧客聽得既順耳又順心,所以當戴維把新樓房、新汽車和新爐具聯繫在一起的時候,顧客覺得格外有道理,立即讓戴維把新爐具送過來安裝好。戴維的誠懇熱情,再加上他恰到好處的拔高激勵術,讓顧客耳順心順,很快接受了勸告。

    阿諛奉承、「拍馬屁」歷來為正人君子所不齒,但在人際交往中善意的「拔高激勵術」卻是大有用處的。學會「拔高激勵術」,說服更有效。

    北宋時,蘇軾因「烏台詩案」獲罪,按宋朝的刑律是該問斬的。此時,王安石對宋神宗進諫說:「如今皇上聖明,天下大治,哪能在大平盛世之時去殺一個有名的才子呢!」宋神宗高興地接受了王安石的勸諫,赦免了蘇軾的死罪。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