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帝王之死 第32章 死於國亡兵亂的帝王 (6)
    不久,金人又將徽、欽二帝趕至荒涼偏僻的邊陲小鎮——五國城,他們從此就居住於此,直至去世。生活稍稍安定後,徽宗又有了讀書寫詩的雅興。徽宗喜好讀書,有時竟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有一次,他讀了唐代李泌的傳記後,知道李泌為國盡忠,復興社稷,後被奸佞嫉恨。徽宗讀後感觸頗深,並令大臣抄寫一份,賜給韋賢妃。然而,徽宗對這一切醒悟得太遲了。

    在五國城期間,徽宗還與欽宗在宴會上飲酒賦詩,自然是寄厚望於欽宗。徽宗平生愛好寫詩,再加上做囚徒的傷感,也流溢於詩詞之中。被流放期間,徽宗寫詩較多,但流傳下來的僅有十幾首。其中,《在北題壁》流傳最廣:

    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天南無雁飛。

    孤獨、淒涼之感躍然紙上。徽宗在五國城生活了三年,公元1135年(紹興五年)病死。欽宗異常悲痛,身心受到沉重打擊。公元1142年(紹興十二年)三月,宋金關係有所緩和,韋賢妃由五國城歸宋。她離開時,欽宗挽住她的車輪,請她轉告高宗,若能歸宋,自己當一太乙宮主足矣。高宗擔心其兄回來後威脅自己的帝位,表面上高喊迎回徽、欽二帝,內心卻巴不得他們客死異地,因而他終生都在與金人議和,根本無心恢復中原。

    公元1156年(紹興二十六年)六月,宋欽宗病死。然而,直到公元1161年(紹興三十一年)欽宗死訊才傳到南宋。高宗表面上痛不欲生,內心卻暗自高興。七月,上謚號「恭文順德仁孝皇帝」,廟號欽宗。

    宋欽宗死因另據《大宋宣和遺事》,1156年6月,金主完顏亮命欽宗出賽馬球,欽宗皇帝身體孱弱,患有嚴重的風疾,又不善馬術,很快從馬上摔下,被亂馬鐵蹄踐踏死。

    國破身亡,崇禎皇帝自縊之謎

    崇禎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同時也是最為勤勉,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無力回天」這四個字,可以概括崇禎的一生。十六歲登基的崇禎執政時,明朝處於內亂、外患、地方勢力割據、龐大的文官集團把持朝政,整個明帝國可謂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崇禎勤儉勤勉,兢兢業業,付出全部的精力與明末龐大的文官集團抗爭,十七年來用盡心力意圖復興明室,最終城破自縊。

    崇禎的境遇

    崇禎即位之初,這個16歲的少年天子以雷厲風行之手段收拾了魏忠賢。民間歡呼不已,稱頌他為「聖人出」(《五人墓碑記》),然而明朝龐大的文臣集團對君權的限制,使這個末代帝王無能為力。他的一生在不斷的為國家奮鬥,也在不斷的與文臣集團對抗掙扎。

    據有的史學家分析,崇禎是我國最勤政的皇帝,平均每天睡眠時間不到2小時。又據史書記載,他二十多歲頭髮已白,眼長魚尾紋,可以說是宵衣旰食,朝乾夕惕。

    崇禎執政時期,對於滿清,群臣分為主戰主和兩派。崇禎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戰派袁崇煥。袁崇煥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忠臣良將,然而對清用兵,明朝幾近崩潰的財政幾乎無法支撐。把持朝政的文官集團使得軍中之將只重出身門第,不重能力戰功。幾次大規模對滿清的軍事活動均遭慘敗,削弱了明朝的軍事力量,最終無力鎮壓農民軍起義,間接加速了明朝滅亡。

    有傳崇禎天性多疑,剛愎自用,嗜殺成性,史書中有相關證據證實。然從另一方面而言,崇禎即位時,曾經強盛的明帝國已經風雨飄搖,閹黨文官把持朝政,君權受到極大的限制。兩黨分庭對抗,卻難尋能用之人。崇禎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團的幫助下誅滅魏忠賢閹黨,卻間接推動了文官集團的權利膨脹。

    崇禎與臣子的關係或可說是歷史上最為尷尬詭異的時期——相互仇視,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禎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鎮壓農民軍以及抵抗滿清入侵外,將更多的心力用於削弱文官集團的勢力,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造了崇禎十幾年反的李自成曾這樣形容他的:「君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登極詔》)李自成是在明朝統治下活不下去才鋌而走險,與崇禎皇帝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他這段話卻說得客氣之極,分明就是「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的文雅說法。

    清張廷玉在《明史?流賊傳》中這樣評價崇禎:「嗚呼!莊烈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又乏救亡之術,徒見其焦勞瞀亂,孑立於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聞良、平之謀,行間未睹李、郭之將,卒致宗社顛覆,徒以身殉,悲夫!」

    不動聲色剷除魏忠賢

    朱由檢是當時的太子朱常洛的兒子。5歲時,他母親死了。當時朱常洛的太子地位並不穩固,萬曆皇帝曾想廢掉他改立鄭貴妃之子。後來,朱常洛歷盡坎坷而位尊九五,但在即位的當年就因縱慾過度病死了,皇位傳到朱由檢的哥哥朱由校身上。朱由校對治理天下根本沒有興趣,將朝政大權一股腦兒地交給了自己的奶媽客氏和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很快結成了幾乎包括大多數宰相和政府官員的「閹黨」,魏忠賢要打擊的是東林黨以及反對閹黨的人物。他採用特務手段,以皇帝的名義隨便抓人,包括左都御史楊漣都死於非命。當楊漣的屍體被家屬領出時,胸前有一個壓死他時用的土囊,耳朵裡還有一根橫穿腦部的巨大鐵釘!

    閹黨到處貪污納賄,魚肉百姓,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如果不是天啟皇帝朱由校在位才七年就死了,閹黨一定會把明朝鬧亡。

    公元1627年(天啟七年)八月二十一日,朱由校駕崩,遺詔由他弟弟信王朱由檢繼位。魏忠賢不敢公然加害朱由檢,但是暗中的毒害還是有可能的。所以,16歲的朱由檢在八月二十三日入宮當天,一夜未眠,取來巡視太監身上的佩劍以防身,又牢記皇嫂張皇后的告誡,不吃宮中的食物,只吃袖中私藏的麥餅。

    登基之後的朱由檢,深知要除去魏忠賢,必須先穩固自己的地位並保證自己的安全。他一面像他的哥哥朱由校一樣,優待魏忠賢和客氏,一面將信王府中的侍奉太監和宮女逐漸帶到了宮中,以保證自己的安全。

    魏忠賢對於朱由檢,始終無法揣透其心意。他的策略,就是送一些美女給朱由檢。崇禎帝將送來的4名絕色女子照單全收,但很仔細地搜了身。結果,4名女子的裙帶頂端都繫著一顆細小的藥丸,宮中稱為「迷魂香」,實際上是一種能自然揮發的春藥。朱由檢命4人將藥丸毀去。魏忠賢一計不成,另生一計,派一個小太監坐在宮中的復壁內,手持「迷魂香」,使室中自然氤氳著一種奇異的幽香,以達到催情的效果。這一招,同樣被朱由檢識破,並大發感歎說:「皇考、皇兄皆為此誤矣!」

    朱由檢一直不動聲色,任由著大臣們攻擊魏忠賢的高潮一浪勝過一浪,中間還得面對魏忠賢的哭訴,依然無動於衷。十月二十六日,海鹽縣貢生錢嘉征上疏攻擊魏忠賢十大罪狀:一,並帝;二,蔑後;三,弄兵;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無聖;七,濫爵;八,掩邊攻;九,傷民財;十,褻名器。

    朱由檢召魏忠賢,命令太監宣讀了錢嘉征的奏疏。次日,魏忠賢請求引疾辭爵,得到朱由檢的允許,後又下詔將他貶往中都鳳陽祖陵司香。

    然而,魏忠賢是過慣了有權有勢生活的人,出京的時候竟然還帶著衛兵1000人、40餘輛大車浩浩蕩蕩地向南去了。一個戴罪的太監竟然還敢如此跋扈,無疑進一步刺激了朱由檢敏感的神經。於是,朱由檢命錦衣衛旗校將魏忠賢緝拿回京。

    十一月初六日,得到消息的魏忠賢在旅館中繞房疾走,自縊而亡。他死後,朱由檢下令將其磔屍於河間,同時客氏也被賜死。此後,氣焰囂張的閹黨一舉被剷除。

    這一系列有膽有識的舉措,使得朝野上下精神為之一振,人們彷彿看到了明朝中興的希望。這位年僅16歲的小皇帝,在清除閹黨中表現出的老練成熟,的確應該給人們這樣的期待。

    多疑擅殺的性格

    縱觀朱由檢的一生,他16歲當皇帝,當了17年,死時年僅33歲,人生剛好分成兩截,而這兩截是有必然聯繫的。

    少年時的經歷使他漸漸養成了人格分裂式的雙重性格:一方面,他身為位尊爵重的親王,自可以呼奴喚僕,形成了他性格中嚴厲而刻薄,既對手下人薄情寡義又自以為是的一面。

    另一方面,從小的孤獨寂寞和難於主宰自己命運的無奈處境讓他敏感、多疑,從而因內心深處的過分軟弱和自戀造成極度的自尊,一意孤行而完全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後來,他在重大關頭常常首鼠兩端,既怨天尤人又懷疑自我,最後往往是毫無主見地把一切交給命運安排。

    面對危機四伏的政局,崇禎帝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為。

    每逢經筵,恭聽闡釋經典,毫無倦意,經常召對廷臣,探求治國方策。勤於政務,事必躬親。他對朝務的勤勉和生活上的簡樸在中國幾千年皇帝史上都是罕見的。他總是雞鳴就起床,深夜都不睡覺,往往積勞成疾。

    他節儉自律,不近女色,宮裡從來沒有宴樂之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