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帝王之死 第10章 死於骨肉相殘的帝王 (4)
    朱溫晚年更加凶殘好色。他巡視河南時,將河南尹魏王張全義的兒媳、女兒全部姦污,張全義的兒子們不忍受辱,要殺昏君,被張全義勸住。朱溫與自己的兒媳淫亂,「諸子雖在外,常征其婦入侍,帝往往亂之」(《資治通鑒?後梁紀三》)。朱溫的次子朱友文之婦王氏,頗有姿色,朱溫非常寵愛,三子朱友珪之婦張氏也被朱溫霸佔。兒媳們之所以順從朱溫的亂倫,一是因為畏懼朱溫的淫威,二是希圖得到朱溫的恩賜,使她們的丈夫繼臨帝位。王氏在應召「入侍」期間就曾提出過以朱友文為太子的問題,朱溫雖未當面應諾,但「意常屬之」。朱友珪得知,心中憤憤不平,加之朱友珪曾因過錯受過朱溫的責打,更加不平。不久,朱溫病重,他密令王氏速召在洛陽的朱友文,打算與之訣別,並囑托身後之事。這消息被也在宮中「入侍」的張氏知道了,馬上告訴朱友珪說:「陛下要把傳國寶交給王氏送往東都洛陽,我們死期將近了!」朱友珪聞聽大吃一驚,十分傷感。他身邊的人對他說:「何不想想別的辦法,這正是個好機會!」朱友珪有些動心,但仍遲疑不決。

    朱友珪最後決定殺死他的父親是在後梁太祖宣佈了調任他為萊州刺史的命令之後。按照慣例,貶斥降職者多被賜死,所以,這個命令對朱友珪來說如同五雷轟頂,使他不勝驚駭。他想,與其被貶身死,不如殺進宮中。父皇荒淫亂倫,行同禽獸,已不堪為父,就怪不得當兒子的了。他這樣想著,一個弒父篡位的陰謀在胸中成熟了。

    朱友珪弒父篡權

    公元912年7月18日(乾化二年六月戊寅),朱友珪換上服裝,悄悄進入左龍虎軍去密見統軍韓勃,說出了自己的打算。左龍虎軍是皇宮禁軍,韓勃久在軍中,親眼看到過一些功臣宿將因小小的過錯便被殺害,一直十分懼怕,擔心自己也會落得這樣的下場,聽朱友珪這樣一說,正合自己的心意。他們馬上商定好行動計劃,選派出數百精兵跟隨朱友珪混入侍衛親軍控鶴軍,在夜深人靜時進入宮中。到了朱溫的寢殿,侍疾者都四散奔逃,朱溫驚問:「是誰造反?」朱友珪說:「自己人。」朱溫大罵道:「我早就懷疑你造反,只恨沒及早把你殺死,你大逆不道,天理不容!」朱友珪卻說:「老賊罪當碎屍萬段!」朱友珪的話音剛落,手下馮廷諤將利刃刺進了朱溫的肚子,頓時鮮血四濺,朱友珪用一條破氈子將朱溫的屍體裹起來,埋在了大殿的角落裡。

    朱友珪殺死父親朱溫後,秘不發喪,拿出府庫財物,賞賜群臣和諸軍,用以收買和穩定人心。與此同時,他派出心腹前往東都,將他二哥朱友文殺死。然後偽造詔書說:「朕艱難創業,逾三十年。托於人上,忽焉六載,中外葉力,期於小康。豈意友文陰畜異圖,將行大逆。昨二日夜,甲士突入大內,賴友珪忠孝,領兵剿戮,保全朕躬。然而疾恙震驚,彌所危殆。友珪克平凶逆,厥功靡倫,宜委權主軍國。」(《新五代史?梁本紀?太祖本紀》)在這份偽造的詔書中,真相被掩蓋了,是非被顛倒了,殺死皇帝的兇手成了領兵誅逆的忠臣孝子,而遠在東都根本不知此事的朱友文卻成了「陰蓄異圖,將行大逆」的賊子。不僅如此,真正兇手還因「克平凶逆」,被委權主持軍國大事。

    這種嫁禍於人的伎倆儘管不難被識破,但朱友珪已掌握了禁軍,控制了局勢,殺死了朱友文,所以識時務的大臣們自然知道應該何去何從。待朱友珪將這一切處置完畢,才將朱溫發喪,自己繼承君位。

    朱友珪是個短命皇帝,他在位只八個月便被他的弟弟朱友貞殺死。

    霸佔兒媳,夏景宗為子所弒

    夏景宗名曰李元昊(公元1003—1048年),西夏開國皇帝,黨項族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之後,李姓為唐所賜。元昊雄毅大略,熟習兵書、法律,通曉佛學,蕃漢文字。元昊的橫空出世,使宋朝從此進入多個北方強鄰環伺的時代。但元昊在殺戮中長大,凡是暴君的特質,元昊都具備了,貪戀美色竟至霸佔兒媳。驚世駭俗的不倫之戀,成了元昊最後的瘋狂。太子寧令哥不堪其辱,持刀割去元昊的鼻子,元昊時代,終於在他自己的好色之路中結束了。

    少年英才稱帝

    元昊出世的幾個月前,他的祖父李繼遷,一生戎馬征戰,彪悍勇武的蓋世英雄,卻因箭傷發作,傷勢日重,臥床不起了。兒子德明戰功卓著,繼承父親遺業。在他在位的近30年中,善於識時審務,利用時機,發展壯大自己的力量,為元昊建立西夏王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元昊出生的這一年,中原的北宋王朝與北方的遼朝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當時遼軍南侵,宋真宗被迫親征而獲勝,兩國簽訂了「澶淵之盟」。兩國間這一相對和平時期的確立是以宋朝付出高昂的經濟代價換來的。對於「國危子弱」的黨項政權,宋真宗也打算以恩致之,進行招撫,貫徹其「姑務羈縻,以緩爭戰」的既定方針。

    在這種有利的和平形勢下,李德明為了恢復戰後秩序,鞏固新挑起的西平政權重擔,巧妙地利用宋、遼矛盾,求得生存發展。同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貿易,促進了黨項族的經濟發展,一時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局面。「塞垣之下,逾三十年,有耕無戰,禾黍雲合。甲冑塵委,養生葬死,各終天年」;「自與通好,略無猜情,門市不譏,商販如織」。這些就是德明時期和平景象的寫照。

    尚在髫齡的元昊,對父親的睦宋政策,特別是同宋朝的經濟貿易,不能理解。有一次李德明遣使臣到宋用馬匹換取物品,因得到的東西不合他的心意,盛怒之下把使臣斬首。元昊對父親的這種舉動十分不滿,勸誡父親說:「吾戎人本從事鞍馬,今以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從而殺之,則人誰肯為我用乎?」德明見年僅10餘歲的獨子就有這種見識,十分器重。少年元昊,長了一副圓圓的面孔,炯炯的目光下,鷹勾鼻子聳起,剛毅中帶著幾分凜然不可侵犯的神態。中等身材,卻顯得魁梧雄壯,英氣逼人。平素喜穿白色長袖衣,頭戴黑冠,身佩弓矢。常常帶了百餘騎兵出行,自乘駿馬,前有兩名旗手開道,後有侍衛步卒張青色傘蓋相隨,從騎雜沓,耀武揚威。元昊幼讀兵書,對當時流行的《野戰歌》、《太乙金鑒訣》一類兵書,更是手不釋卷,專心研讀,精於其蘊。他頗具文才,精通漢、藏語言文字。又懂佛學。尤傾心於治國安邦的法律著作,善于思索、謀劃,對事物往往有獨到的見解。這些都造就了元昊成為文有韜略、武有謀勇的英才。

    在宋朝邊將中,對元昊的外貌、器度、見識有種種不同的傳說。邊帥曹瑋駐守陝西沿邊,早想一睹元昊風采,派人四出打探他的行蹤。聽說元昊常到沿邊榷市行走,幾次等候,以期會面,但總不能見到。後來派人暗中偷畫了元昊的圖影,曹見其狀貌不由驚歎:「真英物也!」並且預見到他後日必為宋朝邊患。

    這種預見不是沒有道理的。元昊逐漸長大成人,對父親的和宋政策,特別是向宋稱臣日益不滿,多次規勸父親不再臣服宋朝。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5月,元昊24歲。德明派他取得了對河西回鶻作戰的決定性勝利後,立為太子。封元昊的生母衛慕氏為後。第二年,德明又向遼為元昊請婚,遼興宗封宗室女為興平公主,嫁給元昊。同時宋也封德明夏王,「車服旌旗,降天子一等」,以此來抵銷遼同德明建立的姻戚關係。

    公元1032年(明道元年)10月,51歲的李德明在完成了建國稱帝的各項準備工作之後死去了。李德明雖然沒有來得及登上皇帝的寶座,但他卻為元昊的稱帝建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元昊繼位後,為了強化民族意識,增強黨項族內部的團結,爭取貴族上層和廣大黨項部落人民的支持,首先拋棄了唐、宋王朝賜封給其祖的李姓、趙姓,改姓嵬名,稱「吾祖」。「吾祖」為黨項語,意為「青天子」。元昊自以為祖宗為鮮卑拓拔,為了懷念祖先,保持舊俗,他率先自禿其發,剃光頭,並穿耳戴重環飾,以示區別。同時強令黨項部族人一律「禿髮」,且限期三日,有不服從者,任何人都可以處死他。一時間,黨項民眾爭相禿髮。

    1034年,李元昊改年號為廣運,後知此為晉朝年號,遂又改為大慶。同年五月,又升首都興州為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在城內大興土木,擴建宮城,廣營殿宇。興慶府的佈局,仿照唐都長安、宋都東京。李元昊還依照中原王朝的禮儀,設立文武百官,在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機構為:中書省、樞密院、三司、御史台、開封府、翊衛司、官計司、受納司、農田司、群牧司、飛龍司、磨勘司、文思院、蕃字院、漢字院等。地方分別設州、縣。對文武百官的服飾和官民服飾分別做了嚴格的規定。這些措施,進一步推進黨項社會內部日益增長的封建關係,同時也適應廣大新佔領漢族地區的封建地主的需要。

    作為一個軍事統帥,元昊深知他佔有包括河西走廊在內的廣大地區後,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及嚴格的兵制,對內統治和對外防禦都將失去保證。為此,在原有軍事組織的基礎上,隨著黨項國家的形成和疆域的擴大,元昊進而將十二個部落武裝改變為十二個軍事行政區,分別在各駐地置十二監軍司,諸軍兵總計五十萬。每一監軍司設都統軍、副統軍和監軍使各一員,由貴戚豪右充任;下設指揮使、教練使、左右伺禁官等數十員,黨項人,漢人都可以充任。除步兵外,常備軍性質的還有騎兵、炮兵、「擒生軍」、侍衛軍等。「擒生軍」是擔任後勤或警衛部隊的總稱,由十萬人組成。又有二萬五千精兵駐紮在首都近畿擔任衛戍,給他們配備服役的副兵達七萬人。還有從出身豪族而擅長弓馬技術的士兵中挑選出來的五千侍衛親軍,由元昊親自掌握。近畿衛戍或宮廷值宿一般都佩戴由國家保衛部門頒發的「防守侍命」或「內宿侍命」西夏文銅牌作為標誌。

    元昊大慶三年(1038年)十月十一日這一天,在興慶府的南郊,祭壇高築。元昊在親信大臣野利仁榮、揚守素等人的擁戴下,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國號稱大夏,改元天授禮法延祚。是年元昊三十四歲。

    夏景宗的政績

    元昊不僅是一個十分有頭腦的政治家,還是一個卓越的軍事家。作戰時,多針對客觀情況指定戰術,為了爭取作戰的勝利,元昊不惜採用種種手段,調動各種力量,用謀略取勝。每戰或誘降,或詐降,或行間,或偷襲,或設伏。天授禮法延祚三年(1040年)正月,元昊派牙校賀真等率部向宋金明寨部都監李士彬詐降,又令將士與士彬相遇時不戰而退,稱士彬為「鐵壁相公」,說「我等聞鐵壁相公名,莫不墜膽」,以次使李士彬越加驕傲,鬆懈防務。然後李元昊用突襲戰術圍攻金明寨,原來詐降的黨項士卒為之內應,一夜之間就攻破寨城,俘虜李士彬。接著元昊進圍延州(今陝西延安)宋朝駐延州的長官范雍十分驚慌,立即牒令駐守慶州(今甘肅慶陽)的劉平和石元孫率軍赴援。劉、石二人帶領人馬趕到延川、宜川、洛水三河的匯合處三川口時,已經人困馬乏。西夏兵按照元昊的部署,在此設伏以待,從山地四出合擊,將宋軍萬餘人消滅殆盡,劉平和石元孫被俘。三川口之戰是西夏建國後取得的第一個大勝仗,充分顯示了元昊的軍事指揮才能和西夏軍事力量的強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