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胥黎說過,沒有哪個聰明人會否定痛苦與憂愁的鍛煉價值。同樣,我們也不可否認不可迴避的磨煉所有的價值,成大事者必須具備承受痛苦的能力。這裡的痛苦不單是指肉體的痛苦,而且是指因失敗、挫折等各種外在因素的打擊而導致的精神痛苦——這是不可迴避的。
除非你想做個「輸不起的人」,否則,你就要面對。當你第一次面對時,你可能心懷恐懼,但是這些東西不是孤單的,它們總是在各個不同的角落,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出現,比如,你可能痛失親人,你可能在職場被淘汰,你可能面臨破產……但是,你每承受一次打擊,你就會發現你的意志力會增強一分。人的意志力的強弱與對痛苦的承受能力成正比關係。意志堅強者百折不撓,意志薄弱者知難而退。
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們處在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人們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失敗和挫折給人造成的精神痛苦無疑是巨大的,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來承受這種痛苦,如果只是抱怨痛苦所帶來的不幸,那麼,你就可能因失敗而一蹶不振。
人高於其他動物的一個可貴之處恰恰是,人在改造自然和社會實踐中,不是本能地逃避痛苦,而是能動地經受磨難,接受不可迴避的東西,把這種磨難變成一種精神財富。
抱怨使你失去更多機會
機會往往蘊藏於各種平凡無奇的小事中。要遠離抱怨,懂得珍惜身邊的機遇。調動自己全部的智力,全力以赴,勤勤懇懇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完美,你就能發現機遇,否則抱怨只會讓你失去最寶貴的機會。
如果說命運是一卷卷書,那機遇就是裡面的一行行字。在每個人自己的宗卷裡,我們用足跡刻下每一行字,有些迷失了,有些被奉為了聖經,這是另一種命運。命運本非注定,只是你往往會忽略掉改變命運的機遇。機遇對每個人都公平,只不過,不善把握的人常常任由它從眼皮底下溜走。
要把握機遇的人,應該拋棄幻想,杜絕抱怨,即使干躺著真的能等到天上掉下的餡餅,而餡餅正巧合到直直地落進你的嘴巴,你也會因為吞之不及而被哽死。要把握機遇的人應該為機遇而做準備,努力學習,努力生活,使自己能有足夠的準備去駕馭機遇。要把握機遇的人,應該堅守自己的領地,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在每個角落都能發出耀眼的光彩。要把握機遇的人應該收起抱怨,因為抱怨總能使你在哀歎中失去更多的機會。
人們往往對離自己最近的地方熟視無睹,也往往看不出日復一日的工作瑣事中有什麼值得挖掘的機會。
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很容易將機會與運氣混為一談,其實,機會與運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運氣,不需要作任何準備,只要碰上了,不費吹灰之力便能夠財運亨通或平步青雲。運氣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任何人都不能拿自己的一生去賭。而機會,則常常把自己打扮成挑戰或挫折,只有那些在平凡的工作中善於用心並敢於接受挑戰的人,才能發現並抓住機會。
吉米是一家超市新來的員工,而且是最基層的員工,做包裝工作。如果說公司要裁員的話,他也許是第一個被考慮的對象。但吉米進入公司就告訴部門經理說:「我有時間的時候可以來您這裡幫忙,我希望多瞭解一下您部門的工作情況。」然後,他又到畜產品部對他們的領導說:「我有空時希望可以來向您學習學習。」之後是安全部、管理部、清潔部……幾個月下來,吉米走遍了公司的所有部門。以後當某個部門有人請假時,大家自然想到的就是吉米。
後來,超市生意一度不景氣,與吉米同時來的三個人相繼離開了,一名經理也因此被辭退,鑒於吉米的表現,他被提升為經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千萬不要抱怨工作中的各種小事,往往平凡的:工作中蘊藏著可貴的機會,因為它可以讓老闆多認識你,而你對老闆的影響力也不是一兩天、一兩件事就可以產生的,機會往往蘊藏於各種平凡無奇的小事之中。
生活和工作中到處充滿著機會:學校中的每一堂課都是一次機會;每次考試都是生命中的一次機會;醫生面對的每名患者都是一次機會;報紙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機會;每次失敗的訓誡都是一次機會;每一筆或大或小的生意也都是一次機會……
放棄抱怨,調動自己全部的智力,全力以赴,只要勤勤懇懇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完美,你就能發現機遇,否則抱怨只會讓你失去最寶貴的機會。
與其抱怨,不如盡力改變
在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喜歡抱怨,整天抱怨這件事不可能做到,那件事也不可能做好,卻不知只要時時處處善於用心,靈活變通,愁事可以辦成喜事,難事可以辦成易事,不利之事可以辦成有利之事,難堪之事可以辦成愉悅之事。
古希臘有這樣一則故事:
凡是來到弗裡吉亞城的朱庇特神廟的外地人,在被引導去看戈迪阿斯王的牛車之後,都會交口稱讚戈迪阿斯王把牛軛繫在車轅上的技巧。
「能打出這種結的人實在是太了不起了。」人們常常這樣讚歎。
「你說得沒錯,但是更加了不起的要屬能解開這結的人了。」廟裡的神使總會這樣回應。
「為什麼呢?」
「雖然戈迪阿斯不過是弗裡吉亞這樣一個小國的國王,但是能解開這個結的人將把全世界變成自己的國家。」神使回答說。
聽了神使這麼說之後,每年都有很多人來看戈迪阿斯打的結。各個國家的王子和政客都躍躍欲試,想打開這個結,可他們總是連繩頭都找不到,根本就不知從何下手,只能望「結」興歎,抱怨自己沒有戈迪阿斯聰明。
幾百年之後,年輕國王亞歷山大也來到弗裡吉亞。他曾經征服了整個希臘,率領不多的精兵渡海到過亞洲,並且打敗了波斯國王。
「那個奇妙的戈迪阿斯結在什麼地方?」亞歷山大問道。
於是眾人將亞歷山大領到朱庇特神廟,那牛車、牛軛和車轅都還原封不動地保留著原樣。他看了一眼那個結,立即拔出隨身佩帶的劍,隨手一揮,繩子應聲落地。
百年難解之結就這樣在一瞬間被解開了!
難辦之事竟然也會這麼輕易辦成!其實,這種解開繩結的方法是多麼簡單,然而又是多麼有效,一切就只在於能否懂得變通,而不是抱怨自己。我們舉目四顧,擁有這個世界的人哪一個不是敢於變通的人呢?而那些只會抱怨的人又如何呢?
政治家的理想是安邦治國,孫中山在推翻清王朝的前期天真地認為,只要自己有錢,通過金錢援助地方的軍閥,就可以把清王朝推翻。所以他首先將自己在美國的家產賣掉,再通過向華僑宣傳,募捐經費,他將募捐來的錢全數交給他認為有可能與清王朝敵對的人。他先是資助軍閥陸榮庭和陳炯明之流,後來陳炯明與陸榮庭因為權力爭鬥打起來,孫中山的計劃無疑成了泡影。
在這種情況下,孫中山沒有抱怨自己的草率與失誤,而是重新作了審慎思考。他明白要推翻清王朝,必須有自己的軍隊,不掌握軍隊很難實現理想。於是,孫中山先生又一次奔走,通過自己出資在廣州建立自己的黃埔軍校,聘請當時的日本士官生與保定軍校生當教員,培養了自己的人馬,通過葉挺他們組建了北伐革命軍,奠定了國民黨與北洋軍閥抗衡的力量。
歷史證明,孫中山變通後的決策和做法是正確的,是成功的。試想,如果孫中山在第一次天真的想法落空之後,不知道另尋他途,而一味地抱怨甚至絕望,認為局勢不可能有轉機,推翻清王朝的抱負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話,那麼中國的歷史一定會大大地被改寫。
在這些成功人的意識裡,沒有辦不到的事情,因為他們不會一味地抱怨上天的不公,他們沒有固執心理,他們擁有豪情、激情,當困難臨近,他們會自然地「跳出三界外」,不受世俗常規思想的煩擾,而能發現最適應自己發展的思路。正因為這樣,他們才顯得與眾不同,他們才能夠有所建樹。
學會變通,在不可能中尋找可能,在方法之外尋找方法,在失敗之中尋找成功。如此,我們的理想才不致化為幻想,而會在千回百轉之後成為現實。
忍住抱怨增強自身的實力
不管我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正在經歷什麼樣的挫折,承受了多麼大的委屈,讓我們永遠不要抱怨,因為抱怨是毫無意義的,反而會減弱我們的競爭和生存能力。只有忍住抱怨,不斷地增強自身的實力,你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小男孩只有7歲,父親派他去葡萄酒廠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將一個個木桶擦拭乾淨,然後一排排整齊地擺放好。令他抱怨的是:往往一夜之間,風就把他排列整齊的木桶吹得東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親摸著孩子的頭說:「孩子,別傷心,我們可以想辦法去征服風。」小男孩擦乾了眼淚,坐在木桶邊想啊想啊,風為什麼把木桶刮倒呢?也許是重量不夠吧。想了半天,他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小男孩去井邊挑來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後把它們倒進那些空空的橡木桶裡,然後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覺了。
第二天,天剛濛濛亮,小男孩就匆匆爬了起來,他跑到放木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個個排列得整整齊齊,沒有一個被風吹倒的,也沒有一個被風吹歪的。小男孩高興地笑了,他對父親說:「要想木桶不被風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男孩的父親讚許地微笑了。
人生也是如此,我們可能改變不了風,改變不了這個世界和社會上的許多東西,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們不需要抱怨任何外界環境,給自己加重份量,這樣我們就可以適應變化,不被打敗。同樣,當我們的實力很微弱時,暗中加重自己的份量,也顯得極為重要。
楚漢戰爭期間,劉邦屢敗於項羽,最後兵困滎陽,處境危在旦夕。
正在這時,劉邦的部下韓信在北線卻捷報頻傳。
隨著軍事上的節節勝利,韓信的政治野心也逐漸膨脹起來。他派人面見劉邦,要求封自己為王。劉邦一聽,便怒不可遏,當著信使的面抱怨道:「我久困於此,日夜盼望韓信前來相助,想不到他竟要自立為王。」
此時,張良正坐在劉邦身邊,急忙附耳說道:「漢軍剛剛失利,大王有力量阻止韓信稱王嗎?不如順水推舟答應他,使其自竊,否則將會產生意外之變。」
劉邦立即心領神會,話鋒一轉,反改口罵道:「大丈夫要做就做個像樣的王!」劉邦原本愛罵人,這一罵不足為怪,況且前後兩語銜接不錯,竟也沒露出什麼破綻。
不久,劉邦派張良作為專使,為韓信授印冊封。劉邦忍住了韓信成王給自己帶來的抱怨,從而不動聲色穩住了韓信,為漢軍日後十面埋伏,擊敗項羽作了組織準備,最終成就了一番大業。
在生活和工作中,多一些努力,少一些抱怨,你更能得到他人的認可,同時能夠充實自我,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技能。
齊暉大學畢業後,就進入了一家出版社,在編輯部工作,他人活潑機靈,又十分熱心,同事們都知道,有事找齊暉,絕對沒二話,什麼活齊暉都不會抱怨。出版社的工作很忙,老闆又不願增加人手,所以編輯部的人有時還要兼顧一些發行部的工作。其他的人多幹一些活就提出抗議,怨聲載道的。只有齊暉像旋轉不停的陀螺,卻總是樂呵呵的,指揮他做什麼事,他二話不說就去做。
甚至是那些搬書、裝書的力氣活,齊暉也從來不抱怨,有同事悄悄對齊暉說:「圖什麼呀?又不給加工資,你一編輯,他這是拿你當苦力啊!」齊暉卻只是一笑:「能忍則有益!」同事搖搖頭。
後來,齊暉成為老闆支使最多的人,他像每個部門的臨時助手一樣,一時人手不夠,連員工都知道可以去叫齊暉幫忙。取稿、跑印刷廠、郵寄、直銷……所有的業務流程,齊暉全程都參與過。
漸漸地,齊暉熟悉了出版社的整個運作狀況,幾年之後,他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那些「忍耐別人」時鍛煉出來的經驗,幫了他的大忙,他一上手運作,便很容易地進入了狀態。
年輕的時候,閱歷淺、經驗少,尚不是計較報酬高低的時候,要知道,這時候你人生的一切都是雛形,你不斷學習、開拓,才能讓你自己更快地成長。你做一件事,就是為自己累積一些人生的經驗。忍耐別人支使你的那些抱怨,有機會多干一點活,正是對你最好的鍛煉。
任何一個人,只有看清自己的份量,在一切可能的情況下,忍耐抱怨,加重自己的份量,補充自己的實力,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才有立於不敗之地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