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人性弱點的密碼 第25章 忽視細節,必定失敗 (3)
    作為郵遞員,弗雷德擁有的資源只是一套藍色的工作服,一個布口袋而已。但他走街串巷為人送信,口袋裡裝滿了郵件,腦袋裡卻裝滿了想像。正是這些想像令他為顧客創造了價值。

    他願意利用時間認識每一位顧客,瞭解他們的需求和愛好,並利用這些信息去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這些工作並沒有讓他多花一分錢,他只是比大多數郵遞員用心多一點,創造性多一點而已。但正是他的這種精神,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稱讚。如今,美國已經有很多公司創立了「弗雷德獎」,用以專門鼓勵那些在服務、創新和盡職盡責上具有與弗雷德同樣精神的員工。

    其實,往往是越簡單的事越不好做。因為越簡單的事越不容易出彩,想要不同凡響,更是不易。

    我們總是想做大事,卻不屑於做對簡單的事,結果經常會停滯在離成功很遠的地方,或者是還有一點點距離的地方。其實,我們絕大多數都是平平庸庸的,我們絕大多數是在做簡簡單單的事情,海爾總裁張瑞敏說:「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天下大事,必做於細,把簡單的事持續做對,才能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實現自己的目標。

    細節中蘊含著成功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喬.吉拉德曾說:「成功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遍佈於每一個細節之中。」細節是對一個人綜合素質最真實的考察,也是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特點。忽視細節和重視細節,其結果截然不同。要想在職場取得成功,先要從重視細節開始。想在職場上成功,需要有大動作、大手筆,這是自不待言的,但對於看似不起眼的小細節來說,也千萬不能忽視。因為,小細節同樣會影響你的成功。

    在生活與工作中,有很多小事,每個人都能做,但做出來的效果卻大不相同。台灣首富王永慶就是從細節中找到成功機會的人。

    王永慶小的時候,因為家境貧寒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1932年,年僅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了一家米店。當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裡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面。

    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當時,一些老字號的米店分別佔據了周圍大的市場,而王永慶的米店因規模小、資金少,沒法做大宗買賣,而專門搞零售。那些地點好的老字號米店在經營批發的同時,也兼做零售,沒有人願意到他這一地處偏僻的米店買貨。王永慶曾背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但效果不太好。

    王永慶明白,要想米店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自己就必須有一些別人沒做到或做不到的優勢才行。仔細思考之後,王永慶很快從提高米的質量和服務上找到了突破口。

    20世紀30年代的台灣,農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稻穀收割與加工的技術很落後,稻穀收割後都是鋪放在馬路上曬乾,然後脫粒,沙子、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裡面。用戶在做米飯之前,都要經過一道淘米的程序,用起來很多不便,但因買賣雙方對此都習以為常,所以就更加不會有人注意到這一小細節。

    王永慶卻從這一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帶領兩個弟弟一齊動手,加班加點,不怕麻煩,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裡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揀出來,然後再出售。這樣,王永慶米店出售的米質量就要高一個檔次,因而深受顧客好評,米店的生意也日漸紅火起來。

    在提高米的質量見到效果的同時,王永慶在服務上也更進一步。當時,用戶都是自己前來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於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就顯得太不方便了;而當時年輕人整天忙於生計,且工作時間很長,不方便前來買米,買米的任務只能由老年人來承擔。王永慶注意到這一點,於是打破常規,主動送貨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大受顧客歡迎。

    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項目等於是一項創舉。即使是在今天,送貨上門充其量是將貨物送到客戶家裡並根據需要放到相應的位置,就算完事。但細心的王永慶卻不僅是如此。

    每次給新顧客送完米,王永慶就會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並且問明這家有多少人吃飯,有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裡。

    王永慶給顧客送米,還要幫人家將米倒進米缸裡。如果米缸裡還有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將米缸擦乾淨,然後將新米倒進去,將舊米放在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於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不少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更多顧客。

    在送米的過程中,王永慶還瞭解到,當地居民大多數家庭都以打工為生,生活並不富裕,許多家庭還未到發薪日,就已經囊中羞澀。由於王永慶是主動送貨上門的,要貨到收款,有時碰上顧客手頭緊,一時拿不出錢的,會弄得大家很尷尬。為解決這一問題,王永慶採取按時送米,不馬上收錢,而是約定到發薪之日再上門收錢的辦法,極大地方便了顧客。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方法,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裡,有一個賣好米並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後,王永慶的生意很快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終於辦起了自己的碾米廠,在離最繁華熱鬧的街道不遠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的一面用來做鋪面,裡間用作碾米廠。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後來問鼎台灣首富的事業。

    事業發展壯大後,王永慶在管理企業時,同樣注重每一個細節。他的部屬深深為王永慶精通每一個細節所折服。當然也有不少人批評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勸他多注重宏觀的調控,拋開細節只管大政策。針對這些批評,王永慶回答說:「我不僅注重大的政策,而且更注意點點滴滴的管理,如果我們對這些細枝末節進行研究,就會細分各操作動作,研究是否合理,是否能夠將兩個人操作的工作量減為一個人,生產力會因此提高一倍,甚至一個人兼顧兩部機器,這樣生產力就提高了四倍。」

    生活中有許多細節,我們也許不經意,但成功的希望有時就孕育在這些細節之中,若沒有注重細節的習慣,那麼我們可能會與成功失之交臂,也許我們也就永遠不會獲得成功。許多人常常覺得成功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其實不然,能夠把小事做細、做透,成功自然會不期而至,因為有時成功就蘊含在平時的細節之中。

    要把細節落實到位

    成功離不開細節的積澱,細節雖「細」,但集腋能成裘,積土能成山。「細」中見精神,「細」中見功力。綜觀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其之所以能有傑出的成就,主要是始終把細節貫徹始終。細節的競爭既是成本的競爭,工藝、創新的競爭,也是各個環節協調能力的競爭;從另一個層面上說,也就是才能、才華、才幹的競爭。

    任何工作任務的執行和落實,都是由若干個細節組成的。因此,我們在確定了宏觀的戰略目標之後,還尤其要重視細節。忽視細節,就很有可能功敗垂成。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的爆炸就是一則典型的例證。

    2003年2月1日,美國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順利完成了預定的任務,準備返回地面。

    就在即將著陸前,「哥倫比亞」號突然發生了爆炸。航天飛機上的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全世界都對此意外事件感到震驚。

    事後的調查結果顯示,導致這一航天災難的根本原因,是一塊脫落的隔熱瓦。正是這個隔熱瓦的「細節」,使得「哥倫比亞」號出現意外,七條寶貴的生命也因之而魂飛太空,怎不讓人歎息。

    不難看出,細節到位,才能真正落實到位。不然的話,一個小小的細節失誤,就可能對全局產生負面的影響。

    雪印公司是日本頗負盛名的乳品企業,它生產食品的設備是按宇航食品的要求嚴格設計的,但就是因為在2000年,一位員工失誤把未洗淨消毒的一個器皿送入生產流程,不幸造成上萬人中毒入院,成為日本空前的中毒事件,從而致使該工廠停產,並造成了110億日元的嚴重損失,總經理辭職,並在各大報章作全版道歉廣告,但恢復名譽卻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這麼慘重的後果,問題只出在一個員工的一個行為細節上面。

    所以說,細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在某種程度上講,發現細節、關注細節、做好每一個細節的能力就是執行力,每一個想要提升執行力的組織與員工都必須堅持注重細節的原則,養成不忽視每一個細節的良好習慣。

    追求完美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不能急於求成。不管任何事,任何人都無法一次做到盡善盡美,要反覆地實踐,不要總是顧盼自己離「完美」還有多遠,現在可以打多少分。成功需要靠時間和努力的點滴積累,把「完美」當作一種目標裝在心裡,然後埋下頭,專注於自己的工作,把每一個細節都落實到位;有這種工作和生活習慣的人,處處會受到別人的信賴和喜愛。追求細節上的完美,這就是事業成功的因素,也是個人魅力的展露。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