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識。母愛,是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我們賦予了它太多的詮釋,也賦予它太多的內涵。有時,母愛是母愛像一劑特效藥,可以拯救那病入膏肓的靈魂;有時,母愛就像是一座指路明燈,引導我們走出迷途,追隨光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份沉甸甸的母愛,有誰能夠掂出它的份量,又有誰能夠真正償還呢?
用生命詮釋母愛
我的舅奶去世了,但誰也沒想到舅奶會以這樣一種方式離開人世!舅奶去世那年73歲,70歲那年她右腿被摔殘,得拄著雙拐走路。
舅奶一生養了兩個兒子三個女兒。舅爺去世後,三個女兒一致要求舅奶在三個女兒中選一家養老,女婿們也都是這個意見,因為他們都知道我的兩個舅舅有點不孝。可是舅奶卻堅持要在兒子家,他說自己有兒子,不能讓外姓人養老,那樣會讓人笑話他的兒子。可是我的兩個舅舅卻不理解老人的這份苦心,為了推卸養老責任,兩個舅舅反目成仇,打得不可開交。後來還是在家族長輩的調解下,才由我的二舅接回了舅奶。可是不到十天,我的大舅聽說舅奶還有1萬多元的存折,他就又堅決要求由他給舅奶養老。可是二舅也聽說了這件事,所以堅決不同意讓舅奶去大舅家。兩人再次打得不可開交。最後又是長輩們出面調解,決定讓舅奶自己選。結果舅奶選擇了去孩子多、生活最困難的大舅家,並偷偷地給了二舅2000元錢,才算擺平了這事。
在大舅家,大舅對舅奶很不好,總是惦記著向舅奶要錢,舅奶不給,他就說難聽的話,甚至不讓舅奶吃飽飯。有一天,舅奶病了,發燒咳嗽。可大舅不僅不請醫生給舅奶看病,反而說舅奶活這麼大歲數,死了也不虧了,氣得舅奶喘不上氣來。吃完了早飯,大舅到院子裡要把兩頭牛套到車上出去拉東西,這時其中的一頭公牛突然不知怎的,不聽使喚。不管大舅怎麼呵斥都不管用。大舅就用鞭子抽打公牛。公牛被打後,忽然掉過頭來,發瘋般向大舅頂來。大舅一閃躲過了,舉起手中的鞭子剛要再去打牛,誰知那頭公牛掉過頭來再次向大舅猛衝過來。大舅躲閃不及,被牛刮倒在地。還沒等起來,牛已再次掉過頭來,向倒在地上的大舅衝過來。大舅一邊向旁邊滾,一邊求救。
舅奶聽到大舅的呼喚聲,急忙從床上起來,提起雙拐,跌跌撞撞跑進院子,這時正好公牛向地上的大舅衝過來,眼看沒救了,大舅一閉眼睛準備等死了。可是這時舅奶也恰好衝到了跟前,舉起右手的枴杖迎著牛頭用力打去,一拐正打在牛頭上,枴杖被崩飛出5米多遠,失去支撐的舅奶一跤跌倒在地上。公牛被打了這一下,向後退了幾步。大舅趕緊跳起來想去扶舅奶起來。可是那頭公牛退後幾步看清是舅奶打了它時,竟猛地又向舅奶衝了過來。舅奶見狀,一隻手推開大舅,並高喊:「老兒別過來!」一邊舉起左手的枴杖向牛迎頭打去,那牛一聲悶吼,一頭將舅奶頂起,甩出5米多遠。舅奶一口鮮血噴出半米多高,腸子冒了出來……這時大舅撿起了一條枴杖瘋了一樣衝向那牛。而牛在頂中了舅奶後,好像一瞬間失去了瘋勁兒,躲閃著雨點般落在身上的枴杖,奪路向院外跑去。
眾人來看地上的舅奶,都說舅奶已經死了,勸大舅節哀準備後事。大舅趴在舅奶的身上放聲大哭。這時奇跡出現了,腸子已流到外面的舅奶竟睜開眼來,看了看哭得淚人兒似的大舅,慢慢吃力地抬起手來,替大舅擦了一下眼淚,並艱難的笑了一下,說:「老兒,你……沒事……就……好了。別……哭,媽……沒事兒……」說完又噴了一大口血。大舅大哭著說:「媽,你沒事兒,你不會有事兒的,不會有事兒的!」快來人幫我套車,去醫院,我要救我媽!救我媽呀!很快有人去準備車了。大舅起身,脫下上衣,奮力一扯撕成兩半,俯身想去給舅奶簡單包紮一下傷口,可是當他俯身再看舅奶時,舅奶已永遠停止了呼吸……
舅奶就這樣去了,從此,每一個傳統的祭祀日,大舅都會在舅奶的墳頭淚流滿面……大舅不孝舅奶,可舅奶卻不惜用生命去救大舅,是舅奶讓我讀懂了母愛的無私和博大。
感恩箴言
母愛是一個永恆不變的話題,亙古有之,並將長存。人們說母愛無私、偉大、寬容,不是麼?母愛能原諒兒女的一切過錯,能寬恕兒女的無情不孝。文中的舅奶是一個善解人意的母親,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子。她寧願委屈自己,住在貧窮的大兒子的家裡,也是為了保護兒子拿一點自尊心。兒子們是自私自利的,母親儘管很傷心,但依然在最後緊要的關頭救了兒子一命,而自己卻永遠地合上了眼。
母愛是什麼?母愛是一口飯、一件衣的供養,是你無論犯了多少錯誤的不離不棄,鮮活如初。但是我們卻是一次次地揮霍,一次次地辜負母親的愛。年輕的我們不懂,當我們懂的時候,也許就不再年輕了。
慶幸的是我們現在仍有機會,請珍惜母親的愛,母親的寬榮,使母親能快樂、幸福地生活,不要在我們的心中留下這樣的悔與恨。
櫻桃樹下的母愛
蒂姆4歲那年,一向花天酒地的父親向母親提出了離婚。母親帶著他搬到了馬洛斯鎮定居。
馬洛斯鎮盡頭有一個大型的化工廠,工廠附近有許多美麗的櫻桃花,蒂姆一眼就喜歡上了這裡。
蒂姆在新的環境裡生活得十分愉快。他喜歡拉琴,每天都要拿著心愛的小提琴來到院子裡的櫻桃樹下演奏。
幾年過去了,他的琴技日漸提高,悠揚的樂聲是他們生活中最美妙的伴侶。不幸還是再一次降臨到了這對母子身上。化工廠發生了嚴重的毒氣洩漏事故,距離化工廠最近的蒂姆家受到了嚴重的污染。蒂姆時常噁心、嘔吐,最可怕的是他的聽力開始逐漸下降,醫生遺憾地表示蒂姆的聽覺神經已嚴重損壞,僅存有極其微弱的聽力。
母親狠下心把蒂姆送到了聾啞學校,她知道要想讓兒子早日從陰影走出來,就必須盡快接受現實。醫生提醒過,由於年紀小,蒂姆的語言能力會由於聽力的喪失而目漸下降。因此,即使在家裡,母親也逼著蒂姆用手語和唇語跟她進行交流。在母親的督促和帶動下,蒂姆進步很快,沒多久就能跟聾啞學校的孩子們自如交流了。櫻桃樹下又出現了蒂姆歪著腦袋拉琴的小小身影。
看到兒子的變化,母親很是欣慰。和以前一樣,每次只要蒂姆開始在櫻桃樹下拉琴,她都會端坐在一邊欣賞。不同的是,演奏結束後母親不再是用言語去讚美,取而代之的是她也日漸熟練的手語和唇語以及甜美的微笑和熱情的擁抱。
可蒂姆的聽力太有限,他很想聽清那些美妙的旋律,但他聽到的只有很輕的嗡嗡聲。蒂姆很沮喪,心情一天比一天壞。
看兒子如此痛苦,母親不禁也傷心地流下淚來。一天,母親用手語對蒂姆「說」道:「孩子,儘管你不能完全聽清楚自己的琴聲,但你可以用心去感受啊!」母親的話深深烙在了蒂姆心裡,從此他更刻苦地練琴,因為他要用心去捕獲最美的聲音。為了讓蒂姆的琴技更快地提高,母親還想出了一個妙招——鎮上沒有專業教師,母親就用錄音機錄下蒂姆的琴聲,然後再乘火車找城裡的專家進行評點,為了避免有遺漏,她還麻煩專家把參考意見一項項地寫下來,好讓蒂姆看得清楚。
可蒂姆發現,只要自己演奏較長的樂曲,有時明明超過了50分鐘,磁帶早到了該翻面的時候,可母親還看著自己一動不動。蒂姆提醒母親,母親忙說抱歉,笑稱自己是聽得太入迷了。後來,只要錄音,母親都會戴上手錶提醒自己,再也沒有出現過任何漏洞。
櫻桃樹幾度花開花落,在法國一次少年樂器演奏比賽上,蒂姆以其精湛的技術和高昂的激情震撼了在場所有的評委,當之無愧地獲得了金獎。而當人們得知他幾乎失聰時,更是覺得他的成功不可思議,許多人把他稱為音樂天才。更幸運的是,蒂姆的聽力問題受到醫學界的關注,經過巴黎多位知名專家的聯合會診,他們認為蒂姆的聽覺神經沒有完全萎縮,通過手術有恢復部分聽力的可能。
手術很快實施了,術後的效果很理想,醫生說再戴上人造耳蝸,蒂姆的聽覺基本上就能與常人無異了。
那段時間,母親一直陪伴在蒂姆身邊,戴上耳蝸的這天,蒂姆表現得很興奮,他用手語告訴母親:「從現在起,我要學習用口說話,您不必再用手語和唇語跟我交流了。」他甚至激動地拉起了小提琴,用結結巴巴的聲音說:「母親,我能聽見了,多麼美的聲音啊!」然後他又問道:「母親,您最喜歡哪首曲子,我現在就拉給您聽,好嗎?」
但奇怪的是,母親似乎根本沒聽見他的話,她依然坐在那裡含笑看著他,保持著沉默。蒂姆又結結巴巴地問:「母親,您怎麼不說話啊?」這時,護士小姐走了過來。她告訴蒂姆,他的母親早已完全失聰。蒂姆睜大了眼睛,直到這時,他才知道了真相:原來,在那次毒氣洩漏事故中損壞了聽覺神經的不只是他,還有母親,只是為了不讓蒂姆更加絕望,母親才一直將這個痛苦的秘密隱藏到現在。母親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和蒂姆用手語和唇語交流。因為很少開口,如今都不怎麼會說話了。蒂姆想起年少時對母親的種種誤解,不由得抱著母親痛哭起來。
蒂姆和母親回到了家中,初春時節,在開滿粉紅花瓣的櫻桃樹下,伴著柔柔的和風,蒂姆再次為母親拉起了小提琴。他知道,母親一定聽得到自己的琴聲,因為她是用心去感受兒子的愛和夢想。雖然他當年在母親那兒得到的只是無聲的鼓勵,但這其實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奉獻給兒子的最振聾發聵的喝彩!
失去了父愛,是母親用並不結實的身板撐起了家庭的重擔。原本希望能夠一帆風順,但是命運仍然給這個殘缺的家庭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
突如其來的災難,奪去了兒子的聽力,面對失聰的孩子,母親千方百計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溫暖,直至把孩子推向成功的殿堂。但是當兒子悠揚的琴聲征服了千萬聽眾的心,功成名就的時候,母親卻早已無法去傾聽了。
感恩箴言
櫻桃樹下的母親,曾經如此「陶醉」於兒子的琴聲中,那不是一種欺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受,是用心在聽。生活中的我們,往往過多在乎自身的得失,卻很少去考慮母親的喜怒哀樂。母親的沉默,不是對我們的漠視,卻是無聲的鼓勵。母愛的偉大,不在於蒼白的語言,而在於無言的付出。多一點自律。多一份細心,讓母愛不會白白付出,讓母親不再失望。
母親給出的答案
有個孩子對一個問題一直想不通:為什麼他的同桌想考第一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卻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後他問道:「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覺得我和他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真地做作業,可是,為什麼我總比他落後?」媽媽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到兒子開始有自尊心了,而這種自尊心正在被學校的排名傷害著。她望著兒子,沒有回答,因為她不知該怎樣回答。
又一次考試後,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還是第一名。回家後,兒子又問了同樣的問題。她真想說,人的智力確實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腦子就是比一般人的靈。然而這樣的回答,難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嗎?她慶幸自己沒說出口。
應該怎樣回答兒子的問題呢?有幾次,她真想重複那幾句被上萬個父母重複了上萬次的話——你太貪玩了;你在學習上還不夠勤奮;和別人比起來還不夠努力……以此來搪塞兒子。然而,像她兒子這樣腦袋不夠聰明,在班上成績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時活得還不夠辛苦嗎?所以她沒有那麼做,她想為兒子的問題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
兒子小學畢業了,雖然他比過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沒趕上他的同桌,不過與過去相比,他的成績一直在提高。為了對兒子的進步表示讚賞,她帶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這次旅行中,這位母親回答了兒子的問題。
現在這位做兒子的再也不擔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沒有人追問他小學時成績排第幾名,因為去年他已經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寒假歸來時,母校請他給同學及家長們作一個報告。其中他講了小時候的一段經歷:「我和母親坐在沙灘上,她指著前面對我說,你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鳥兒,當海浪打來的時候,小灰雀總能迅速地起飛,它們拍打兩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它們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然而,真正能飛越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它們。」這個報告使很多母親流下了眼淚,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