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可以走直線 第40章 敢冒風險,愛拼才贏人生 (5)
    凡事不能墨守成規,也不要只用一條法則來行走,我們都有無限的競爭空間,沒有人能設定你我的界限,一切都是我們自己設限。

    眼光代表閱歷,代表經驗,代表能力,代表智慧。有著與眾不同的眼光,因而有著與眾不同的成功。

    潘石屹出生於甘肅天水麥積山附近的一個貧困的村子裡。恢復高考後,他考上了北方一所「不頒發學位」的大學,畢業分配到石油部某局工作,有雄心想幹一番大事業的他卻辭職下海經商了。

    潘石屹和幾個朋友一起成立了「萬通」的前身——海南農業高科技投資聯合開發總公司。他們基本是炒房地產起家,想辦法找到了北京的一家集團公司。向該公司借款500萬人民幣,利息是20%,這筆錢被另一方派人監控,利潤五五分成,這是他們第一筆種子資金。

    當他們通過炒房地產賺到了第一桶金,便果斷地撤出海南,北上京城重新創業。1992年潘石屹創辦北京萬通公司。初到北京,連北京那幾座大立交橋的名字都叫不上,就到處找地蓋房。後來有人介紹了一塊地,他一看不錯,是個地鐵上蓋地塊,就拿了下來,開始做萬通新世界廣場。

    由於當時不大懂房地產,他給自己請了位剛剛從香港北上京城淘金的老師,將香港比較成熟的市場營銷、策劃包裝手法帶到新世界廣場,立馬在市場上引起了轟動。「萬通新世界」的銷售,可以說是創造了北京房地產市場的一個奇跡,每平方米蘭千六百多美金,是當時市場價的三倍。廣場12月24號才動工,11月初就銷售了百分之七八十了,在開售的六天內拿到了五個億港元的回款,可當時連一方土還沒有挖呢。

    萬通賺錢後大量投資一些不瞭解、不熟悉的行業,盲目擴張,使公司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之後,潘石屹做出重大決策:離開萬通,自立門戶。不久,潘石屹成立了北京紅石實業有限公司,做的第一個項目就是「現代城」,在現代城建設期間,右手邊的國貿立交橋正在改造,門前的京通高速公路已開通,腳下的地鐵國慶前後也正式運營。更讓潘石屹興奮的是,經國務院批准,北京的中央商務區(CBD)從兩平方公里擴為四平方公里,現代城又圈進去了。未來北京的CBD如同巴黎的拉德方斯、東京的新宿,一定是最現代、最繁華、最有人氣的地段。現代城創造了北京房地產史上多個奇跡。這就是潘石屹與眾不同的「眼光」。

    但現代城的銷售並不是一帆風順的。1998年的北京房地產市場,已經不是20世紀90年代初的光景。現代城的銷售並沒有他們預料的那樣火爆。當現代城銷售出現困難的時候,潘石屹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採用末位淘汰制,扭轉了銷售局面,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最高的一天,賣了17套,成交額就達3000萬人民幣。現代城的銷售額創當年單個項目銷售量冠軍。二期SOHO現代城所引起的衝擊波更是來勢兇猛,正式開盤的兩個多月,500多套住房便銷售一空。同時隨著媒體的炒作、行家的總評、業內人士的分析,以及有意購買者的關注,一個既新鮮又陌生的時髦名詞「SOHO」飄進了千萬人的耳朵。

    2002年,素以善於炒作著稱的潘石屹把自己開發的「建築師走廊」「炒」到了意大利威尼斯。老潘對世界宣佈,他在北京郊區延慶縣境內開發的別墅群,接到了有上百年歷史、堪稱「藝術界的奧斯卡」的威尼斯雙年展的邀請函。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建築師走廊」一經推出,就受到來自國際國內媒體的熱切關注。2002年2月,美國的《國際設計雜誌》將「建築師走廊」作為來自世界40個「創意城市」之一的北京代表作品推向世界。威尼斯藝術的年展人戴維斯則認為這是一個在建築創意中結合了美學理念和濃厚的亞洲個性的最完美項目。業內人士認為,「建築師走廊」以一個項目參展的案例,標誌著中國大地上的另類建築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是中國建築界的一大盛事。

    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企業的每一輪成長,首先要對自己將從事的項目從資金投入、市場潛力、風險預測、市場銷售等方面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瞭解,分析利弊,權衡得失,在全面綜合的基礎上,作出正確的選擇。再次,在堅持過程中,還要能根據市場的變化,靈活機動,作出適當調整,不斷完善、循序漸進。

    充滿智慧的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智慧的行囊、靈感的源泉。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靠傳統的習慣思維方式去解決,常常得不到盡如人意的效果。而此時以反傳統、反常規、反定勢的方式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其結果往往會令人驚訝。其實逆向思維本身就是一種靈感的源泉。當你遇到問題時,不妨多想一下,能否朝反方向去考慮問題,這往往會使你獲得滿意的答案。

    便是發生在我朋友洋洋身上一個很經典的故事:

    去年年底,洋洋辛辛苦苦地趕出一批貨,給了一個不是很熟悉的客戶。交貨之後,卻望穿秋水也等不到客戶將貨款電匯回來。

    年關將至,洋洋終於坐不住了,便親自搭乘夜班火車,趕到了那個客戶的公司,苦等了幾個鐘頭,對方終於出現。洋洋用盡一切軟磨功夫.終於在兩個小時之後收到那筆50萬元的貨款支票。

    洋洋拿著客戶開來的現金支票,火速趕到發出支票的銀行,希望能夠立刻提取現款,以便過年應急之用。

    不料,當他將支票交給銀行櫃檯小姐時,對方卻告訴他,這個賬號的戶頭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往來資金,而且,在那個賬號內的存款也不足,他的支票根本無法兌現。

    洋洋頓時明白,這是那個差勁客戶故意刁難他而耍的伎倆,當下便想再衝回客戶的公司,和他大吵一架。但洋洋做事一向小心謹慎,在離去之前,他簡單地陳述了自己的窘困狀況,並詢問櫃檯小姐.他的支票因對方存款不足而遭到退票,賬戶上究竟差了多少錢?

    由於他的態度殷切誠懇,櫃檯小姐也熱心地幫他查詢,得到的結果是,戶頭內只剩下47萬元,與他的支票金額差了3萬塊錢。

    果然如洋洋所料,這個客戶是存心要和他過不去,看來這筆貨款可真是凶多吉少了。洋洋轉念想了想,靈機一動,很快地從身上掏出3萬塊,果斷要求櫃檯小姐幫他存入那個客戶的賬號內,補足支票面額的50萬元,再將那張支票兌現,終於順利地領到了錢。

    怎樣使汽車在胡同裡調頭?通常都是司機觀前望後地打著方向盤。慢慢地把汽車轉過來。假如採取某種辦法,汽車停在原地不動,讓地面轉動一下,同樣可以使汽車調頭,這就是思維相反結果相同的答案。日本大阪市在20世紀80年代設計了一種裝置,他們在死胡同的盡頭安裝一塊活動平台,司機只要把汽車開上平台,然後按一下電鈕,平台就載著汽車自動調過頭來,既節省了車輛調頭的時間,又減少輪胎磨損,還可避免車輛調頭時可能遇到的麻煩和不安全的因素。

    英國倫敦的一條街上有三家裁衣店,為了招來更多的生意,三家裁衣店都積極謀劃,先後在自己的店舖前立起一塊廣告牌。其中一家最先掛出一塊醒目的廣告牌,上寫「本店有倫敦最好的裁縫」。另一家見了生怕落後,馬上掛出一塊同樣大小的廣告牌,上書「本店有英國最好的裁縫」。人們以為第三家裁衣店一定掛出「本店有世界上最好的裁縫」的廣告牌。然而,第三家裁衣店的老闆來了個逆向思維,掛出一塊極為普通又非常絕妙的廣告牌:「本店有這條街最好的裁縫。」此牌一經掛出,立即受到人們的交口稱讚。

    縱覽古今,橫看中外,從許多頂級富豪者的身上,從他們成功的光環裡,你不難發現他們的確是逆向思維的高手。

    1974年,世界經濟整個處於迅速衰退的態勢,無情黑色旋風吹過全球。香港,這個世界的貿易、金融中心之一自然不能倖免。股票行情劇跌,許多企業倒閉,無數工人失業,購買力下降而商品積壓,多少商家打出「大拍賣」、「大削價」、「跳樓價」的招牌來吸引並不熱心的顧客。倖存的企業都在苦海中拚命掙扎。

    「金利來」自然也躲不過這場風暴。銷售出現下降,產量也自然降了下來。如果這種情況持續發展下去,則後果不堪設想。因此,「金利來」領帶的降價似乎已不可避免。

    曾憲梓在苦苦思索著。

    在銷售不暢的時候,降價是最常見也是最有效的應付措施,價格的降低能吸引更多的購買者。但是,要是「金利來」降價,那麼它的負面影響是什麼呢?這將使「金利來」領帶以「削價品」的形象出現在市場上,「名牌」將會淪為處理品,多年來好不容易樹立的華貴、高級、惟我獨尊的形象就會被毀於一旦。名牌就像一棵大樹一樣,毀壞容易,而再讓它立起來可就難上加難了。曾憲梓無論如何也不願意自毀名牌.寧肯讓銷量減少也要保住名牌。可是,要是不降價。「金利來,,也將會陷入極大的風險之中,如果出現滯銷、停產,那可就全完了。

    曾憲梓在沉思著……

    曾憲梓最後的謀劃決定出來了:「提價!」

    一言既出,眾人大驚!如果說不降價大家還能理解的話,那麼不但不降反而提價的做法可就是逆潮流而上,匪夷所思了。這無疑是一場賭注,拿「金利來」的性命作抵押的賭注,但歷經考驗的曾憲梓是賭定了。

    後來的事實證明了曾憲梓的正確。當領帶業其他廠家忙於進行降價大戰的時候,「金利來」的提價策略引起了一陣轟動,昂起的價格,像昂起的頭顱,傲視著同業群雄,這更提高了「金利來」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身份高了,自然會吸引眾多顧客來購買。這樣一來,銷售量並未見比以前下降。與那些紛紛降價的領帶產品相比「金利來」不但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反而提高了自己的身價。與處於一片低迷的領帶相比,「金利來」的光彩格外奪目。

    日常生活中的慣性思維有時太束縛人的思路,逆反策略、逆向思維的妙用,確如雨後的山川一樣,清新、迷人、神奇。必要的時候對慣性思維來個顛覆,天地就會煥然一新。

    敢於大膽嘗試

    生活中只要是有益於我們成功的事跡都是我們揣摩的榜樣,都有不失新意的意義。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大多數人的表現是縮手縮腳,不敢輕易嘗試,怕遭遇更大的失敗。但事實證明,成功屬於那些敢於大膽嘗試、勇於拚搏的人。

    1927年,美國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沖垮,一個9歲的黑人小男孩的家被沖毀,在洪水即將吞噬他的一剎那,母親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

    1932年,男孩八年級畢業了,因為阿肯色的中學不招收黑人,他只能到芝加哥讀中學,家裡沒有那麼多錢。那時母親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讓男孩復讀一年。她則為整整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飯,為孩子攢錢上學。

    1933年夏天,家裡湊足了那筆血汗錢,母親帶著男孩踏上了火車,奔向陌生的芝加哥,母親靠當傭人謀生。男孩以優異的成績中學畢業,後來又順利地讀完了大學。1942年,他開始創辦一份雜誌,但最後一道障礙是缺少500美元郵費,不能給訂戶發函。一家信貸公司願借貸,但有個條件,得有一筆財產做抵押。母親曾分期付款好長時間買了一批新傢俱,這是她一生最心愛的東西。但她最後還是同意將傢俱做了抵押。

    1943年,那份雜誌獲得巨大成功。男孩終於能做自己夢想多年的事了:將母親列入他的工資花名冊,並告訴她算是退休工人,再不用工作了。那天,母親哭了,那個男孩也哭了。後來,在一段反常的日子裡,男孩的一切彷彿都墜入谷底,面對巨大的困難和障礙,男孩已無力回天。他心情憂鬱地告訴母親:「媽媽,看來這次我真要失敗了。」

    「兒子,」她說,「你努力試過了嗎?」

    「試過。」

    「非常努力嗎?」

    「是的。」

    「很好。」母親果斷地結束了談話,「無論何時,只要你努力嘗試,就不會失敗。」

    果然,男孩渡過了難關,攀上了事業的巔峰。這個男人就是馳名世界的美國《黑人文摘》雜誌創始人,約翰森出版公司總裁、擁有三家無線電台的約翰·H·約翰森。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