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可以走直線 第16章 善借外力,鋪墊成功橋樑 (2)
    一個人大部分的成就總是承蒙他人之賜;他人常在無形之中將希望、鼓勵、輔助投入我們的生命中,從而激活了精神世界,常使我們的各種能力趨於銳利。

    因為,任何人一跨入社會都應該學會待人接物、結交朋友的方法,以便互相提攜、互相促進、互相尊重,否則,單槍匹馬絕對難以發展到成功的地步。大部分人都有一種特長,就是善於觀察別人,並能夠吸引一批見識過人的良朋好友來合作,激發共同的力量。這是成功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寶貴的借人經驗。

    《紅樓夢》中的薛寶釵填過一首《柳絮詞》,其中有一句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她一反大貶柳絮飄浮無根、無所依附的寫法,而是用肯定態度對其做了讚美。這正如有人不僅看到了辛勤耕耘的黃牛,也看到了黃牛背後不斷抽動著的鞭子,這正是見識的獨到之處。

    從薛寶釵的才識可窺其為人處事之道,我們從中也可得到一個啟示:要想獲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奮鬥之外,還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平步青雲或扶搖直上。

    1964年,尼克松在大選中敗給了肯尼迪,百事可樂公司認準尼克松的外交能力,以年薪10萬美元的高薪聘請尼克松為百事可樂公司的顧問和律師。尼克松接受了,利用他當副總統的舊關係,周遊列國,積極兜售百事可樂,使百事可樂在世界上的銷售額直線上長,尤其是他還幫助百事可樂佔領了中國的台灣市場。

    可見,「借」是辦事的最佳選擇,也是成功的極好途徑。

    巧借親戚血脈之情辦事

    每個人都有三親六故,與親戚來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正因為這種親情,使親人間的借助更具特殊性。求助親人有時可能讓事情變得很簡單,因為你們之間有血脈相連所以一句話就可以讓他為你辦事情;有時卻偏偏很難,親情在時間和利益面前有時變得很脆弱。這時候就需要一些策略了。巧借親情便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技巧。

    蔣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不但殺了大量的共產黨員,而且還秘密拘捕了數以萬計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

    血雨腥風後,有一天,蔣介石接到門衛的報告,說從家鄉來了一位親戚要求見他。蔣介石一聽家鄉來人了,連忙叫侍衛官請進來。

    門外進來一人,蔣介石仔細一看,正是自己的表弟。說起這個表書,年齡只比蔣介石小一歲,是他小時候最要好的一個親戚。只見表弟走了過來,行了一禮,說:「表哥目前可謂春風得意,只怕連我這個表弟你也認不得了吧!」

    蔣介石一聽此言,知道這位表弟必有什麼事要責備於他。仔細問明緣由後,果然不出所料,原來蔣介石在大肆拘捕共產黨員與革命群眾時,把這位表弟的一位好友也抓了進去。

    蔣介石一聽是這件事,不由暗暗為難,因為這是他定下的「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人」的政策。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表弟放人的要求。

    蔣介石的表弟一見這種情況,就知道若來硬的,肯定不會達到放人的目的。於是,他用悲傷的語氣對蔣介石說:「看來表哥確實變了一個人,姑奶當時對我說的話我還不信,現在看來是不會錯了。」接著,他回憶起小時候的情形,那時表兄弟在一起是多麼的開心,感情是多麼的深厚。那動情的言語令蔣介石不由得也為之暗暗感到悲傷。

    說完一番話,蔣介石的表弟一抹眼淚,起身就要告辭,這時,蔣介石一揮手,說;「好吧,表弟,看在你我幼時的感情的份上,我答應你,放人!」

    就這樣,一番親情表白感動了殺人如麻、心如鐵石的蔣介石。

    從上述可以看出,在辦事時,血脈關係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說,善用親情是辦事兒的一個重要方法。其中,言語、眼淚、真誠都是武器,都可以喚起對方的親情意識,從而達到成功辦事的目的。

    在徐志摩7歲的時候,他就已經非常聰明,且表現出對文學方面濃厚的興趣,但直到15歲的時候,他一直覺得自己在這方面的學習不大長進,迫切需要一位精於此道的老師來指點自己。

    當他聽說有一位叫梁子恩的老師在文學方面很有造詣時,便很想投其門下去學習,但苦幹沒有人從中引薦。有一天徐志摩得知,自己的表舅與梁子恩曾是同窗好友,於是,他就前往表舅家請求表舅從中引薦。但徐志摩的表舅不希望自己的外甥去學這些,他很想讓徐志摩

    去學醫,認為這些風月詩詞,只能是閒時消遣之物,沒有什麼大作為。

    在與表舅的一席交談中,徐志摩充分表達了自己的迫切願望,他那堅定而又略帶哀婉的語氣,以及對長輩的謙恭之情,深深打動了表舅,使表舅覺得此子乃可造之材,於是,答應了他,並親自帶徐志摩去梁子恩的家,讓其拜在梁子恩的門下。從此,在老師的輔導加上自

    身的努力下,徐志摩在詩歌上的造詣突飛猛進,最後終成了一代偉大的詩人。

    親情可貴,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一般都能得到親友的幫助。所以,如果你能與親友們拿真情相待,學會充分運用自己的親情,那麼辦起事來就會容易很多。

    常言道:「血濃於水」,親戚關係是你人脈關係中最親近的一脈,而至親關係又是親戚關係中最穩定的,這種關係維繫著雙方的感情,其他的親戚關係是派生物。所以,在做事的時候,用真情來疏通至親關係,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柔克剛:借「枕邊風」辦事

    「枕邊風」是一種柔術,是利用女人成功辦事的以柔克剛之計,而且,百用不爽。幽默大師林語堂斷言:中國一向就是女權社會,女人總是在暗地裡對男人施加影響,左右著男人的心理情緒和處事態度。無形中便決定了事態的發展。一些老謀深算者深諳此道,找人辦事兒時,專門利用女人做些文章,結果事半功倍。

    漢高祖劉邦率領大軍與匈奴交戰。劉邦求勝心切,帶領騎兵追擊敵軍,不料中了匈奴埋伏,被迫困守白登山。後續部隊被匈奴軍隊分頭阻擋在各要道路口,無法前來解圍,形勢十分危急。漢軍糧草越來越少,將士傷亡不斷增加,劉邦君臣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

    跟隨劉邦的謀士陳平連日以來,無時不在苦思冥想著突圍之計:這天,他正在山上觀察敵營動靜,看見山下敵軍中一男一女在指揮匈奴兵。經瞭解是匈奴王冒頓單干和他的夫人閼氏。他靈機一動,從閼氏身上想出一條計策,回去和劉邦一說,馬上得到了允許。

    陳平派一名使者,帶著金銀珠寶和一幅圖畫秘密地去見閼氏。使者用高價買通了閼氏帳下的小番,得以進見閼氏。見到閼氏後,使者指著禮物說:「這些珠寶都是大漢皇帝送給您的,大漢皇帝想與貴族和好,所以送來禮物,請務必與匈奴王疏通疏通。」閼氏的心被這份厚禮打動了,遂將其全都收下。

    使者又獻上一幅圖畫,打開一看,原來上面畫的是一位嬌美無比的美女。使者說:「大漢皇帝怕匈奴王不答應講和,準備把中原頭號美人獻給他。這就是她的畫像。請您先過目。」

    閼氏接過畫像一看,圖上的美女就像天仙一般漂亮。她想,如果自己的丈夫得到如此美麗的中原女子,還有心思寵愛自己嗎?想到這裡,她搖晃著頭說:「這用不著,拿回去吧!我請單干退兵就是了。」

    使者捲起圖畫,告辭了。

    閼氏送走漢軍使者後,去見匈奴王。她說:「聽說漢軍的援軍快打過來了,這裡的漢軍陣地又攻不下來。一旦他們的援軍趕來,咱們就被動了。不如接受漢朝皇帝講和的條件,乘機向他們多要些財物。」匈奴王經過反覆考慮,終於同意了夫人的意見。後來,雙方的代表經過多次談判,達成了停戰協議。

    利用「枕邊風」達到求人的目的,這種做法古已有之。歷覽二十五史,此類故事比比皆是。近代以來,此風愈演愈烈,愈做愈絕。有時候,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換一條路走。

    巧借同鄉情辦事

    一個人,無論是出自什麼原因,離開家鄉,離開生他的土地,也許開頭並不感到有什麼難過,但時間一久,或在他鄉碰到不習慣的生活習俗,或遇到挫折,他就會感到家鄉的親切、家鄉的美好。也許,這個時候,一個人才會深深地感到,自己對家鄉有割不斷、丟不掉的感情寄托,那是支撐著遊子出外去闖世界的精神依靠。

    中國的老鄉關係是很特殊的朋友關係,也是一種很重要的人際關係。因為同鄉這一層關係,更容易與對方拉近關係,容易獲得對方的理解與幫助,辦事自然順利很多。當今社會人口的流動性很大,許多人離開家鄉到異地去求職謀生。身在陌生的環境裡,拓展人際關係有一定的難度,那就不妨從同鄉關係入手,打開局面。

    陳東上學後就一直留在城裡,經過十幾年的拚搏和努力,如今他的家庭生活美滿,事業也算小有成就。但隨著生活的安穩,他卻越來越想念他的故鄉。平時,只要在街上遇見幾個說家鄉話的人。他也要在那兒駐足良久,思鄉之情可見一斑。

    同在這個城市的另幾位同學也都深有感觸,於是,他們決定成立一個老鄉會,定期聚會,加深感情,有什麼事兒大家以後可多加照應。

    一接到邀請,他毫不猶豫地加入到其中,積極籌劃、聯絡老鄉,他把這個同鄉會當成了自己的「家」,並成為「家」中領導之一。同鄉會的規模在他們的苦心經營下也越來越大,朋友介紹朋友,同學介紹同學,終於發展到了具有近100人的規模,陳東也等於多認識了近100人,這些老鄉,各行各業,貧窮富貴,兼容並包,用陳東自己的話來說:「我現在辦什麼事非常方便,只需一個電話,或打聲招呼,總有老鄉能幫上忙。」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陳東由於思鄉之情,既而參加了同鄉會,結果,他不僅在異鄉體會到了家鄉的溫暖,同時,他也編織了一張巨大的關係網,自己辦事也順利了起來。

    對於身在異鄉的人來講,遇到同鄉自然感覺到親切。尤其是初到異鄉,老鄉之間是最容易建立起朋友關係的。所以,生活中我們應該多結交老鄉,編織一張有「鄉情」特色的關係網,做起事兒來才會方便。搞好老鄉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多交幾個朋友,還可以獲得很多幫助,也許一輩子都會受益無窮。

    在我國古時,也有利用老鄉的情誼走向成功的例子:

    清末的大太監李蓮英就是靠這種方法發跡的。李蓮英出身貧苦,個子瘦小,若以當時清朝宮廷太監的標準來衡量,他是根本不夠資格的。可一次偶然的機會,李蓮英聽說在宮廷中有一個太監是他老鄉,且是同一村的。於是李蓮英大膽地去找了這個老鄉。

    李蓮英當時很窮,沒有錢買東西去送禮。他知道這位老鄉很重鄉情,但怎樣才能引起老鄉的注意卻一直困擾著他。終於,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他瞅準了這位老鄉出來當值時才去報名,然後用一口土風土味的家鄉話說出了自己的姓名與籍貫。李蓮英的這位老鄉聽了這聲音,身體不由得抖了一下,遂抬頭看了看眼前的這位小老鄉,心裡暗暗記了下來。

    後來,在這位老鄉的幫助下,李蓮英做了慈禧太后梳頭房裡的太監,以梳得一頭好髮型深得慈禧寵愛,最後成了慈禧太后面前的大紅人。

    李蓮英只說了幾句話,就博取了對方的注意與好感,但要注意的是,這幾句話是家鄉話,是鄉音,而對方也恰巧是同鄉人,且又同處異鄉,在這種情況下,李蓮英輕而易舉地爭到了一個名額就不足為奇了。

    用家鄉話做見面禮,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它不需要物質上的東西。在這裡有一點相當重要,那就是運用這種方法的場合,最好是在異鄉,因為在異鄉才會有戀鄉情結,才會「愛鄉及人」,這時再來個「他鄉遇老鄉」,哪有不欣喜之理。對方離鄉愈久,離鄉愈遠,心中的那份情就愈沉、愈深。因此,越是這種情況,越要運用「鄉音」這種技巧。

    在遊子的記憶深處,總有一塊屬於家鄉的領地,也許,現實的生活會暫時把這塊領地掩蓋起來,而一旦觸及到了這塊領地,那一股思鄉潮就會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來,如閃電一般,充滿遊子的大腦,觸及記憶的神經。

    如此看來,要與一個久離家鄉的老鄉處好關係,有一種非常有效的技巧就是:與老鄉談起家鄉的話題,以此來觸動他的思鄉情結,達到共鳴,從而使老鄉之間的關係更近一層。

    巧借同窗關係網

    誰沒有幾位昔日的同窗,說不定你的音容笑貌還存留在他們的記憶中,千萬不要把這種寶貴的人際關係資源白白浪費掉。從現在開始,你就要努力地去開發、建設和借用這種關係。

    有的人不珍惜同學之間的感情,他們往往認為同學之間就幾年緣分.這緣分也會隨著時間的不斷向前而逐漸消失。這其實是很片面的想法。茫茫人海之中,我們如果有一個好的同學關係網,辦起事來就會得心應手。同學之間雖然相處的時間並不長,。同學之間如能建立親密無間的關係,那麼你遇到難題時,同學就會調動自己的關係盡力幫忙。

    唐代名相姚崇的同學之中,有一位叫張宗全的深得他的敬佩。姚崇高中秀才後,與張宗全同拜在一位老師門下繼續深造,以期將來能考中進士,為自己賺個好前途。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