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可以走直線 第14章 方法正確,路子才會順暢 (4)
    送禮品最忌諱的是臨時抱佛腳,尤其當你剛與對方認識就帶了許多禮品給對方,然後就提出你要辦的事情,很明顯,你是在用這些東西來換取他的幫助。一般情況下,他會拒絕你的禮品,就是收下了,也不會馬上幫你辦事。好朋友也同樣,關係好平時多走動,有事時不用送禮對方也會幫你,如果平時不來往,有事了抱著禮品來求情,對方雖不好意思說你,但同樣不會買你的賬。

    送你喜歡的東西給對方,串門時孩子看到一件東西說:「這是我們家的。」主人說「對呀,這是你媽媽送給我們的。」孩子說:「這是我媽媽最喜歡的東西。」主人聽了會感動的。如果孩子說:「這是我媽媽最討厭的東西。」那就壞了。自己喜歡的、珍惜的東西,對方也喜歡。他喜歡只有他一個人得到了你的禮品。感情有它自私的缺點。他希望你只喜歡他一個人,只想他一個人得到你的禮物。如果別人也得到了同樣的禮物,他就覺得不滿足,就會對你有意見,也就不太珍惜你的禮物了。所以送禮物,要分著送,一個人一個樣,這樣才會收到好的效果。

    先挑最重要的事做

    辦事情一定要分清楚輕重緩急,會辦事的人都懂得這個道理。一個人要做成某件事必須要一步步的進行。因此,他們就會根據事情的緊迫性,集中一切資源、時間和精力,堅持把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前面做,這樣才能抓住事情的重點,不會因為處理次要事情而耽擱了解決重要的事情。

    在一堂時間管理課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個玻璃容器。然後從桌子下面拿出一些鵝卵石。教授把鵝卵石一一放進玻璃容器中,直到放滿為止,然後問學生容器滿了沒有。學生都回答滿了。

    教授又從桌子底下拿出一袋小石子,把小石子倒入玻璃容器裡,晃一晃,又放進去了一些。教授笑著問學生現在滿了沒有。這次學生不敢回答得太快了,「可能也沒滿」,有的同學回答。

    教授又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進去了。「現在呢」?教授又笑著聞。「沒有滿!」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回答。「很好!」教授誇獎了這些孺子可教的學生們。

    接著,教授又從桌子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進看起來已經被鵝卵石、小石子、沙子填滿的玻璃容器。

    教授問同學們感悟到了什麼?

    一個學生回答:「無論我們有多忙,行程排得多滿,如果再擠一擠,還是可以再做很多事的。」

    「說得很好」,教授微笑說:「但是我想告訴你們的是一個更為重要的信息。」說到這裡,教授故意停頓,用眼睛向全班同學掃了一遍說:「我想告訴各位的是,如果你不先將大的『鵝卵石』放進玻璃容器裡去,你可能永遠沒有機會再把它們放進去了。各位有沒有想過,什麼是你生命中的鵝卵石?」

    人生短暫,能做的事其實真的很有限,要把有限的時間用到對於自己最有意義的事情上去。辦事也是一樣,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先做最重要的事,從而為成功打下基礎。

    勵志成功大師拿破侖.希爾說,要想獲得成功,首先要培養注意重點的習慣。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須先把各項工作分成類: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或是,有關係的和沒有關係的。因為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好多件難辦的事情。為了高效、順利地

    辦好突然湧來的大量繁雜事情,我們一定要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制定出一個合理的順序表和一個事情的進度表,這樣我們才可以有條不紊地向自己的目標前進。

    但有些時候,迫於壓力,我們常常會把緊急的事情放在第一位,雖然我們知道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有著更深遠的影響。剛開始,我們仍然清楚明瞭事情的重要程度,會先做那些「緊急並且重要的」,但慢慢地,一直處於這種緊急狀態之中,我們就不由自主地喜歡上「到處救火」的感覺,轉而去做那些「緊急但不重要的事」了。

    真正高效的人士都明白輕重緩急的道理,他們在處理一年或一個月、一天的事情之前,總是先分清主次,再來安排自己的時間。商業鉅子羅斯.佩羅說:「凡是優秀的、值得稱道的東西,每時每刻都處在刀刃上,要不斷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鋒利。」羅斯認為,人們確定了事情的重要性之後,不等於事情就一定會辦得好,你或許要花大力氣才能把這些重要的事情做好。始終要把它們擺在第一位,是需要方法的。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圓滿地先把重要的事情做好呢?

    1.制定計劃,寫成清單

    在計劃開始之前,先寫下必須辦理的幾件事情。明白了當務之急後,便能照單行事,不至於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事情上。同時,在列表時別忘了要明確具體,把比較大或長期的工作拆散開來,分成幾個小事項。這樣下去,你就能按照自己的計劃心想事成。

    2.分清主次

    要辦成一件事,會瑣碎到每個細節,但細節也有重要與不重要之分。歌德說:「重要之事決不可受芝麻綠豆小事的牽絆。」如果不斷地被一些次要事務所干擾,那麼就會阻礙向目標前進的腳步,有時甚至會誤導做事的方法,因為處理次要事務而耽誤了做重要的事情的時間。要集中精力於最重要的事情,就要排除次要事務的牽絆。在進入行動狀態後,能夠全力以赴地向前邁進,這樣就容易成功。

    3.明確每天的目標,嚴格按計劃進行

    在制定計劃,明確重點之後,一定要按照計劃嚴格執行,切不可草率行事。一定要認認真真把第一件事做好之後,再做第二件,如此堅持下去。如果沒有全做完,也不要於心不安,因為當下你是在做最重要的事。相信只要能夠按照計劃嚴格執行,就一定能夠先後有序、層次分明地完成好每一件事情。

    4.充分地利用自己效率最高的時間

    人的精力會在每天的某一個時間段比較充沛,某一個時間段會顯得無精打采。精力集中的時候,做事效率就會很高,而在精力不濟的時候,做起事來效率會大打折扣。所以,不要盲目地工作,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握好自己,用最充沛的精力去做最重要的工作。在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後,要把最重要的任務安排在一天裡你幹事最有效的時間來做,這樣你就能花較少的力氣,做完較多的工作。

    辦事過程中,一開始時心中就懷有最終目標能幫助我們很快地確定事情的重要性,它是讓我們永遠在做正確的事的重要保障。這個「最終目標」會時刻提醒我們,這件事雖然緊急,卻並不重要,那件事雖然看起來還可以拖延,但它卻是我們達到目標制勝的關鍵,這樣,我們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事情辦好。

    曲徑通幽,採取迂迴戰術

    走路的時候,如果有高山擋路、石頭絆腳,就要想辦法繞過去,或動腦筋另闢蹊徑。這種做法應用在求人辦事中,便是採用迂迴戰術。

    如果一見到對方就貿然地開口求他辦事,有可能會遭到斷然拒絕。有些話不能直言,便得拐彎抹角地去講;有些人不易接近,就要逢山開道、遇水搭橋;搞不清對方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就要投石問路、摸清底細;有時候為了使對方減輕敵意,放鬆警惕,我們需要繞彎子、兜圈子,甚至用「顧左右而言他」的迂迴戰術,來解決問題。

    嘉慶年間,一位叫李樂的官員清正廉潔。有一次他發現科考舞弊,立即寫奏章給皇帝,皇帝對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面奏,結果把皇帝惹火了,以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將李樂的嘴巴貼上封條,並規定誰也不准去揭。封了嘴巴,不能進食,就等於給他定了死罪。這時,旁邊站出一位官員,走到事樂面前,不分青紅皂白,大聲責罵:「頂撞聖上,罪有應得!」一邊大罵,一邊打了李樂兩記耳光,當即把封條打破了。由於他是幫助皇帝責罵李樂,皇帝當然不好怪罪。

    其實,此人是李樂的學生,關鍵時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下了自己的老師。如果他不顧情勢,犯顏「直」諫,非但救不了老師,恐怕連自己怕也難脫連累。

    這個方法真是用的巧妙至極。李樂不懂得人與人之間「圓滑當先」的道理,離自己的學生還差一大截。

    生活中不少人做事情總是「一根筋」,為人處事不知變通,「不碰南牆不回頭」。這樣的人就應該讓自己的思維多做做「曲線運動」,學學迂迴前行的方法。

    漢桓帝時,宦官張讓因幫助漢桓帝奪權有功,被封為侯爵,把持朝政,提拔陞遷官員也都是他說了算。因此,巴結他的人擠破門,想買官的人千方百計的接近他,以求速升。

    有位叫孟倫的商人,自小愛讀書,文采非凡。有一年考科舉,中了榜眼。誰知有人從中作梗,買官賣官,硬是把他擠了下去。孟倫氣極,從此棄文從商,也做了一番大事。當他瞭解這一情況後,心中便算盤要做點什麼。

    他聽說張讓因經常在宮中伺候皇上,家中日常事務是由一位管家主持,有人求見張讓,也都是由他事先安排。孟倫便在這個管家身上做起了文章,打聽他天天去哪家酒館,自己早在那等著,伺機接近。說來也巧,這天管家吃完了酒,卻忘了帶銀子。酒家因是熟人,說下次帶來。這時,孟倫趕忙上前,代管家付了賬。管家感激,二人攀談起來,商人的油嘴和頭腦誰比得上,不久,便把管家「降住」,管家視他為知己。

    孟倫對這位管家熱情相待,在他身上花了不少銀錢,最後竟使得這位慣於「吃黑」的老手也有點過意不去,問孟倫有什麼要求。孟倫見問,心中大喜,但不露聲色的說沒什麼要求,只是交個朋友。最後管家一再說要效力,孟倫便說道:「別無他求,若您不為難的話,只希望當眾對我一拜。」管家本是奴才,拜人慣了,這有何難,當即滿口答應。

    第二天,孟倫來到張讓府前,那些盼望陞遷的權勢小人早巳擠得滿滿的,等著管家開門安排。過了半天,管家才在小奴才的陪同下開門見客,眾人一擁而上。管家在門階上見孟倫站在人後,不食前言,率領奴才撥開眾人,倒頭便向他拜去,把孟倫客客氣氣的迎進府中。只把那班等候的人驚在那裡,心想管家對孟倫如此客氣,那孟倫與張讓肯定不是一般關係。所以,那些找管家排不上號的人便轉來找孟倫走門子,送來許多財禮,孟倫收下他們的財禮和書信,一概應允。

    而後,孟倫找了一個熟識的官員,把這些東西統統交給了皇帝。皇帝氣極,大力整頓科考,不准那些買官的再參加科舉考試,也大大處罰了張讓。孟倫避開正面的碰撞,巧走彎路,從對方身邊的人下手,利用這種關係,迂迴前行,懲治了貪官。

    在辦事或求人辦事過程中,迂迴前行能夠更快、更有效地達到目的。利用對方身邊的一切可以利用的人際條件,不是為一個助己成事的好方法。

    以小見大,從事情的細節做起

    在辦事過程中,往往涉及很多細節。有時候,正是對一個簡單細節的關注,改變了辦事的結果。所謂「天下大事必做於細」,是非常有道理的。

    我們可能都熟悉「蝴蝶效應」這一理論。它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個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個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蝴蝶效應通常用於天氣,但用在辦事中,一樣有其不可忽視的效用。這個效應說明,事情發展的結果,對一些細節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一些極小的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思想上都存在著這樣一個誤區: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然而,很多時候並不是這樣的。試想,如果一個人連小事都做不好,還能做什麼?一屋尚掃不乾淨,又怎麼能掃天下?「天下大事必做於細」,世界上的哪一件大事不是由小事累積起來的呢?

    俗話說:「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有時候,一些非常小的細節,比如待人接物,舉手投足,言談舉止等,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個人若平時不注意細節,就會因小失大,最終與成功失之交臂。細節,微小而細緻,但它的影響卻是人所共知的。生活中,想辦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而正是那些把細節做好的人成就了大事。

    有個公司招聘高級管理人才,幾個通過筆試的應聘者前來複試。應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們非常簡單的提問,可他們最後都沒有被錄用。輪到後來一個人,他走進門時,發現乾淨的地毯上扔著一個紙團。一向注意細節的他將其撿了起來準備扔進廢紙簍裡。這時考官對他說:「不要扔掉,請你打開那張紙。」這位應聘者展開紙團,只見上面寫道:「熱忱歡迎您到我們公司任職。」實際上,這才是考官們的真正考題。

    其實,在很多時候,別人對你的印象更多地體現在細節上,當你注意自己的細節,注意別人的細節,你就會發現一些機會,或者得到一個機會,因為,細節本身就蘊藏著機會。

    當很多人關注著大事、大成功的時候,細節總是被一些人所忽視。然而正是這些小小的細節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狀態,也最能表現∼個人的修養,而這種修養,往往最容易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也正因為如此,透過小事看人,日漸成為衡量、評價一個人的最重要的方式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