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原書直譯為《諸國民之富的性質及其原因之研究》,是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的代表作。十三世紀以前,歐洲經濟發展緩慢。十四世紀的文藝復興,為歐洲帶來了科學革命,同時也拉開了資產階級的歷史序幕。人們漸漸摒棄了「上帝至上」的思想,開始崇尚個人價值,由此開啟了人類進取和冒險的精神之門。十五世紀前後,由於歐洲各國對財富的渴望,使得這種冒險精神被付諸實踐,冒險家們發現了美洲大陸,並開闢了通往東方的航線,從而加快了歐洲商業貿易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速度。
十八世紀中期發起的工業革命,促使歐洲從手工勞動向機械化生產轉變。雖然重商主義和重農主義都曾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但此時,新興資產階級已經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並開始了向現代化資本主義的轉變。他們迫切需要從經濟哲學、市場機制、自由貿易、國家職能等根基入手,為發展資本主義生產力,構建一個全新的理論體系。在這一重要的歷史時期,《國富論》的誕生,在世界學術界引起了很大轟動。
這部論點廣博、行文明朗,同時,又存在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的《國富論》,從此奠定了經濟學的基礎,為經濟學確定了完整的框架。時至今日,本書依舊是一部不必多加介紹的經濟學巨著。作者在書中系統地闡述了經濟自由主義理論及政策,奠定了勞動價值理論的基礎。其經濟理論是西方「微觀經濟學」的基礎,它與凱恩斯創建的「宏觀經濟學」成為統治西方經濟思想的兩大理論體系。亞當·斯密發現的經濟規律,猶如牛頓的經典力學定律,其經濟理論就是經濟學領域的「牛頓定律」,是支撐西方經濟學的基石。
在經濟學領域,亞當·斯密有著極高的地位,幾乎被奉為神靈,其理論成為了經濟學研究者判別是非的標準,正如馬克思所說:「亞當·斯密是對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問題進行系統研究的第一人,他不僅將政治經濟學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還將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國富論》共分為五卷,它以勞動為起點,說到勞動分工,因分工而起的交換,論及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再探究商品價格,以及價格構成的成分——工資、地租和利潤。
第一卷,共11章,主要內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勞動生產能力的原因,分析國民財富的分配原則。
第二卷,共5章,主要內容是討論資本的性質、積累方式,分析對勞動力數量的需求取決於工作性質。
第三卷,共4章,主要內容是介紹造成重視城市工商業、輕視農業的原因。
第四卷,共9章,主要內容是列舉和分析不同國家在不同階段的各種經濟理論。
第五卷,共3章,主要分析國家收入的使用方式,是為全民還是只為少數人服務,如果為全民服務,有多少種開支項目,各有什麼優缺點;為什麼當代政府都有赤字和國債,這些赤字和國債對真實財富的影響等。
書中總結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批判吸收了當時的重要經濟理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動過程作了系統的描述,被譽為「第一部系統的偉大的經濟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