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學史 第69章 德國唯心主義 (3)
    「所以,藝術是哲學的真正的和永恆的工具,而且與此同時也是哲學的證明材料。它會不停地提供哲學本身所不能提供的新證據,也就是通過有意識的行動和創造表達出無意識的自然的同一性。因此,藝術是哲學家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因為藝術彷彿向哲學家彰顯了至高無上者,彷彿在一種熊熊燃燒的火焰中達到了永恆的和原始的結合。我們所說的自然是一首用神秘和美妙的語言寫成的詩,如果我們想讀懂這首神秘的詩篇,那麼我們就必須在其中經歷各種精神的艱難險阻,因為它總是詭異地迷惑我們,總是試圖逃逸我們的追蹤。通過感性世界觀察我們所夢寐以求的幻想世界,也就只能如同通過知覺語言或通過撲朔迷離的霧靄觀察世界一樣。」

    謝林在美學方面的思想表明,他是富於浪漫主義精神的。對他來說,藝術是能夠將世界和自我、現實與理想、自然的無意識的和有意識的作用完美和諧地融合起來的。通過理論的途徑我們是無法認識這種和諧的,這種精神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我們至多只能通過「理智的直觀」,通過知覺才能領悟。但是,藝術作品是一種人的有意識的創造,而且說到底是一種自然的無意識的創造衝動的結果,藝術作品能夠以一種完美的形式表達這種和諧統一——因此,這同時也證明了同一哲學的基本思想。

    4黑格爾

    [1]黑格爾哲學的一般特徵——辯證法

    一位美國的批評家這樣寫道:「它們是令人費解的偉大著作,因為文體簡潔而抽像,因為裡面充斥了大量的哲學術語,還因為他對所有的哲學原理所作的過分誇張和謹慎的界定,這一切都使他的著作變得更加晦澀艱深。」黑格爾的著作是哲學史上最為晦澀難懂的文獻之一。叔本華寫道:「讀者通過康德被迫認識到,晦澀的東西不一定總是毫無意義的,於是那些無意義的東西就以晦澀的陳述作為一種掩護了。費希特在這方面是第一人……謝林也不甘示弱……而最為厚顏無恥的赤裸裸的胡說,拼湊空洞的和瘋狂的詞組,以前只在瘋人院裡才能見到的事情,如今終於在黑格爾的身上發生了……」至於是什麼動機使得叔本華如此的誇張,我們在進一步瞭解叔本華的人格特徵以及他的個人命運之後就會明白了。之所以說這是一種極端誇張,是因為黑格爾的著作和康德的著作一樣,它們也證明了,「晦澀的東西並不總是毫無意義的」。不過有一點是應該承認的,當一個事先沒有心理和知識準備的讀者第一次閱讀黑格爾的著作如《精神現象學》時,面對黑格爾的那些令人頭暈目眩和眼花繚亂的概念堆砌,他會感到不知所措的。

    因為黑格爾的著作的整體特點以及他之所以仍然能夠對當代產生一定的歷史影響的原因,並不是由於他能夠把他的那些原則用於個別的歷史材料之中,而恰恰是由於這些原則本身就是他的著作中的精華部分。他將這些原則應用於整個存在之中,應用於世界歷史之中。在下面的敘述中,我們將盡力避免黑格爾式的冗長的表達方式,目的是試圖闡明黑格爾哲學的兩個基本要素:即由黑格爾發展出來的技藝精湛的辯證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他的整個思想體系的統一結構。為了迴避困難,我們可能只想選擇黑格爾著作中那些容易理解的部分,比如他的歷史哲學,在其中他舉出了一些具體的歷史事實,因而比他的著作中的那些較為抽像的部分如邏輯學就更為直觀一些,但是這樣做是不妥當的。如果這樣做,我們不僅不能對黑格爾的體系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而且還會獲得一種錯誤的認識。

    黑格爾辯證法的直接歷史先驅——除了黑格爾給以高度評價的赫拉克利特的對立統一思想之外——就是他的前輩費希特和謝林的思想,在前面敘述費希特和謝林的章節中我們沒有涉及他們這方面的思想,目的是想在這裡把他們放到一起加以討論。在費希特的知識學中,當他試圖從一種最高原則中推導出整個世界的內容時對費希特來說,這與意識的內容具有同等的意義。,他的出發點是,第一步,自我設定自身。但是,僅僅有自我的設定並不能發展出宇宙整體,還缺少一種起推動作用的因素,還缺少一種促成發展的條件,也就是缺少自我的對立物。因此,費希特又指出了第二步,自我設定非我。緊跟著第一個設定之後就是第二個設定。自我與非我並不能作為相互排斥的對立物永遠存在下去,還需要第三個命題,在其中正反兩題的作用將受到一定的限制,它們將不再相互排斥。謝林在他的自然哲學中特別強調了對立性這個概念,他試圖證明,不僅僅在人的意識中,在自然中,比如磁和電現象,能動的進程是在同性相斥和異性相吸的作用下才會實現的。

    黑格爾在充分肯定費希特和謝林的歷史功績的前提下又超越了兩者,黑格爾與費希特的辯證法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黑格爾特別強調了合題這一概念。在費希特那裡,合題的作用在於使正題與反題在相互限制的作用下達到相互抵消。在黑格爾那裡,合題不是限制正題和反題,而是「揚棄」,這個德語詞含有三重意義,第一個意思是「廢除」;第二個意思是「保留」比如我為你保留某個東西。,在這個意義上,不是消除某個東西,而是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使某物得以保存;第三個意思是「舉起」,就是說,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正反兩題將不再顯現為相互排斥的對立面順便提一下,我們在前面敘述印度佛教哲學的辯證法時也已經指出了它與黑格爾辯證法的不同之處。

    要想舉出能夠表明這種三級辯證模式的意義和益處的實際例子並不困難。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日常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當我們在對某個人或物或事件作出自己的判斷時,我們往往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也就是從正題走向反題,為了獲得一個不偏不倚的結論,我們必須在兩個極端之間尋找一種妥協。這表明,我們的思想也要經歷一個辯證的過程。但是,事物的真正的發展是否也遵循這個原則呢?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難道不是經常出現「理性的愚蠢和善良的不公」的現象嗎?歷史上某個新出現的運動不是常常首先迅速地發展起來而後又突然發生驟變並走向相反的一面嗎?在這個過程中,原來相互對立的力量在一個新的階段中達到了一種平衡,在這種平衡中,兩個極端的方面都保存下了某些東西,但是,這些保存下來的東西已經不再是原來的了。

    黑格爾哲學的特點就是,它不僅把辯證法看做一種邏輯學,看做我們的思維形式,而且還把辯證法看做一種本體論或形而上學,看做現實世界的自我運動的真正形式。此外,它還想證明:我們的思想的自我運動和現實世界的自我運動基本上是同一個過程。

    [2]哲學的三級結構

    事實上,謝林也曾經自以為能夠達到一種「絕對」的觀念。但是,黑格爾卻在兩方面對他提出了指責,他認為,在謝林那裡,絕對物「好像是從槍膛裡射出來的東西一樣」。謝林僅僅滿足於在一種天才的理智的直觀的基礎上突然引入絕對物,而沒有說明,精神是如何根據辯證的原則一級一級地逐步上升最後達到絕對的。在謝林關於自然和精神的對立性的思想中,黑格爾顯然更偏重他的精神方面。對黑格爾來說,整個世界的進程是精神的自我發展。哲學的任務就是,在思考中觀察這個自我發展的過程。

    在尚在青年時期寫出的關於《費希特和謝林思想體系的區別》中,黑格爾就表示,在這篇文章中已經孕育了他未來哲學的萌芽。他稱費希特以主體為出發點的哲學是主觀唯心主義,稱謝林的在自我中見到自然,在自然中見到無意識的創造精神的同一哲學是客觀唯心主義。黑格爾自己後來的立場是介於他們兩者之間的,他走的是一條綜合之道。他通過超乎於爭論雙方之上的方式來裁決他們的爭論。繼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之後,黑格爾提出了絕對唯心主義,在主觀精神和客觀精神之上高高站立著絕對精神。

    根據辯證法的原則,這種自我發展要經過三個發展階段,哲學的結構也是由此決定的。在第一階段,世界精神處於一種「自在的」狀態,觀察這一階段的哲學原則我們稱為邏輯學。在第二階段,世界精神是處於「自我顯現的」「自我異化的」和「他在的」狀態,精神以空間和時間中的自然的形式顯現自身,自然哲學就是用來觀察這一階段的。在第三階段,也就是最後階段,精神又從自我顯現中返回到自身,精神處於一種「自在自為的」狀態,與此相適應的就是哲學的第三級,精神哲學。

    邏輯學

    作為整體的邏輯學並不是只為了考察我們人類思想的形式和內容,而是為了考察精神、理念和永恆無限的自在存在的狀態。黑格爾在他的《邏輯學》的開頭就說,他的這部書的內容就是「對上帝的闡述,是要表達上帝在創造自然以及有限精神的過程中,他的永恆的本質是如何的。」在黑格爾那裡,邏輯學是與傳統意義上的邏輯概念完全不同的東西。迄今為止作為思維的形式和規律的邏輯學在黑格爾的邏輯學裡只佔據一部分地位。

    當我們從一個概念中推導出另一個概念的時候,我們並不是從我們自身中構建出這個概念,我們彷彿只是旁觀者,我們只是跟隨著這個概念的自我發展,這就如同一個研究自然的科學家只是客觀地旁觀自然形態的自我發展,或者一個歷史學家只是客觀地考察歷史進程的自我發展。概念、邏輯原則、範疇不僅僅是思維的法則,而且還是客觀實體在經院哲學的共相之爭的意義上,黑格爾應該是個「實在論者」。它們不僅包含了我們思維的結構,而且還包含著宇宙的邏輯結構。當然也只是一種結構框架!因為它們只是在思想中表達宇宙的本質,只是作為一種思維的東西。

    一種能夠消除一切規定性的存有從根本上說就是虛無。它不是一種真實的東西,而只是一種一般的思想,所以也就是「無」。這樣,我們就從「有」過渡到「無」。這樣,在系統地分析一個概念的過程中,我們就總會發現下一個。在生成的概念中,黑格爾不僅在「有」與「無」之間引起了矛盾,而且他還走得更遠,他以此為出發點發展出了一整套的概念,直到最高的概念「絕對精神」。黑格爾嚴格地按照前後一致性原則從一個出發點開始而發展出他的全部的邏輯學。我們在這裡不想敘述他的邏輯發展的細節,而只是考察一下他的邏輯出發點。最普遍的同時也是最為空洞的概念就是「存有」。那麼,在最普遍的形式中的「存有」是什麼呢?我們的目光所及,到處都只是某種特定的存有。

    向對立面的過渡並不能完全消滅自身。如果一種思想意欲被稱為一種邏輯或科學的思想,那麼它就是無價值的,而這種思想沒有能力把在現實中存在的矛盾納入自己的思想並消化之,在其中發現更高的統一性——因為只有這樣,思想才能對富於生命活力的發展作出正確的判斷。必須指出的是,同一律、矛盾律以及一切形式邏輯的核心,在這種辯證邏輯的方式上根本就不可能構成最高的原則。矛盾並不能被排除,相反,每一個有限的現象都似乎已經表明,它從自身出發並超越自身就必然會遇到自己的對立面。

    自然哲學

    黑格爾的自然哲學是他的整個思想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在這裡,他仍然承襲了謝林的思想。謝林本人也不是一個經驗主義的自然研究者,他也總是試圖把他的哲學原則生搬硬套到現實自然中去。不過,謝林在自然科學領域內還是具有相當淵博的學識,這樣就避免了他會作出某些過於武斷的結論。黑格爾就不具備這樣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此外,他還是一個非常喜歡建立體系的人,他總是試圖從一個原則出發推導出一切。所以,毫不奇怪,當經驗現實與他預先設定的體系不相符合的時候,黑格爾就不惜削足適履了,而且他還站在自己的哲學立場的高度,甚至居高臨下地蔑視那些拘泥於經驗現實的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