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學史 第3章 開端: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斷簡殘編 (2)
    在他寫的部分保留下來的教育詩中,他取笑那種把神人格化的觀念:人把神想像成和人一樣需要出生,具有人的形體,要穿衣服,會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等等。但是,如果牛、馬和獅子也有手並且也能夠用它們的手製作它們的神的畫像和塑像的話,那麼它們毫無疑問也會把它們的神塑造成牛、馬和獅子的形象,這就像人類把自己的神塑造成人的形象一樣。黑人把他們的神的形象塑造成黑色並且是黑眼睛;色雷斯人則把他們的神的形象塑造為紅頭髮和藍眼睛。事實上,人類從來也不知道而且永遠也不會知道神到底是什麼樣子。對色諾芬尼來說,有一點是肯定的:不存在眾多的神,因此也不會存在一種神統治另一種神的情況。至高至善者是唯一的,神是無所不在的,神在形象上和思想上不可與塵世的人作比較。在色諾芬尼看來,至高無上的神與宇宙整體是一致的,因此我們可以把他的學說稱為泛神論。不過他保留下來的斷簡殘編也允許人們作其他的解釋。

    [2]巴門尼德斯

    巴門尼德斯是埃利亞學派最重要的思想家,約公元前525年出生於埃利亞並且後來成為了那裡一位受人尊敬的公民。在古代,他是最受人尊敬的哲學家之一。

    或許他曾經是色諾芬尼的學生。他繼承了色諾芬尼關於永恆不變存在物的思想並對這一思想進行了系統的發展。我們不能確定的是,在巴門尼德斯的思想中,哪些是從色諾芬尼那裡繼承下來的,哪些或許是後人加到他頭上的。柏拉圖給他的一篇對話取名為《巴門尼德斯篇》。在這篇對話中,柏拉圖讓已經年老的巴門尼德斯與他的學生芝諾和少年蘇格拉底展開了討論。

    在一篇保留下來的約150行六音部教育詩的片段中,描寫了巴門尼德斯從黑暗王國前往光明之國即真理之國去拜見一位女神的旅行。真理和知識與現象和純粹的觀念之間形成了對照。真正的知識只有通過純粹理性的認識才能獲得。詩中認為,只會存在存在物,而不會存在非存在物只會有物存在,而不會無物存在。既存在存在者又存在非存在者既有物存在又無物存在。是不可想像的。所謂存在物就是一種填補空間的東西,他否認存在一種空無的空間的可能性。

    若設想一種運動,那麼其前提條件就必須是存在非存在物——因為若一個物體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只有當另一個地方在這之前是空無的空間即無物存在時才有可能。若設想一種發展和變化,其情況也是如此——因為在「生成」某物之前,必須首先「無物存在」。由此,巴門尼德斯得出了一個大膽的結論,他認為,既不存在變化也不存在運動,而只有一種恆久不變的東西存在。因為存在物充滿了一切空間,所以也不會存在獨立於存在物之外的思想。毋寧說,思想和存在物是同一的。我們覺得世界總是在不斷地變化和運動,這實際上只是一種錯覺;這是一切錯誤的根源。——在這裡和在所有前蘇格拉底哲學家那裡一樣,對斷簡殘編的各種解釋都是不可靠的和容易引起爭議的。

    [3]埃利亞的芝諾

    芝諾也只給我們留下很少的著作殘片,關於芝諾的其他知識如芝諾悖論,我們大都是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那裡獲得的。

    為維護他的老師巴門尼德斯的容易遭人攻擊的學說免遭非議,芝諾發展出一種機敏但又有些過火的論證藝術,因而他被認為是辯證法的創始人,後來辯證法在希臘達到了相當的繁榮。針對巴門尼德斯所持的否定多樣性和變化的觀點提出的批評,芝諾認為,正是那種認為存在事物多樣性和運動的觀點才導致難以解決的矛盾。下面我們舉兩個例子,看看他是如何拿出證據來否定事物運動的:

    1阿基米德與龜。和烏龜賽跑,當比賽開始時,先讓烏龜爬一段路程。當阿基米德跑完這段路程後,再讓烏龜爬一段路程。如此下去,以至無窮,這樣,阿基米德就永遠趕不上烏龜。因為,當阿基米德到達烏龜所在的A點時,烏龜這時又已經向B點爬去。當阿基米德到達B點時,烏龜又離開這裡向C點爬去。這一領先距離雖然不大,但是卻永遠超越不過去。

    這一著名論證的真正意圖在於,他想告訴那些巴門尼德斯的反對者們,要證明他們的觀點的自相矛盾也是很容易的。

    2飛矢不動。飛行在空中的箭矢在空間中的某個點上是靜止不動的,因為它飛行的這段時間可被劃分為無數的時刻,在每一個時刻,它都佔據著一個位置,並在這個位置上靜止不動。如果它在各個單獨的時刻是靜止不動的,那麼,整個來說,它也是靜止不動的。這就是說,飛行的箭矢其實是靜止的,結論是:運動是不存在的。

    芝諾的洞察力敏銳,但他的論證是有破綻的。如果我們把箭矢飛行的那一段時間分割成無數的時刻,那麼箭矢在那一時刻看上去可能是靜止不動的。但是,事實上時間並不是由一系列的時刻組成的,時間的本質恰恰在於它時刻不停的流動性。把時間分割為單個的時間點並不是時間本身所為,而是我們人的主觀意志!

    許多代的邏輯學家和數學家曾經對芝諾的論證爭論不休,但他對後世哲學起著開路先鋒的作用。這些論證增強了我們的認知能力,使我們認識到,如果我們能夠用批判的眼光看問題,那麼,一些顯而易見和理所當然的觀點和見解可能就會被發現是值得懷疑的、陳腐的和自相矛盾的。比如,當我們考察一個諸如「無限」之類的概念時便會如此。

    總之,芝諾的論證有悖於人類健康的理性,但也正是他使一個真正的辯證過程從此開始。

    4專注於變化問題的自然哲學家

    [1]赫拉克利特

    公元前540年,赫拉克利特出生在愛奧尼亞地區艾菲斯城邦的一個貴族家庭裡,他是希臘哲學的奠基者之一。赫拉克利特或許是西方的第一位遁世者。他離群索居者,蔑視民眾,敵視民主政治。在生活和思想上,他都獨闢蹊徑。赫拉克利特上了年紀之後就完全與世隔絕,他隱居山間,以食植物為生,過著一種遁世者的生活。

    他把他的思想寫進了一本《論自然》的書中,他的思想尖銳獨特,寫作風格形象生動,表達簡潔明快,並且由於其格言式的簡短句型——或許是故意而為——而晦澀難懂,後世也稱他為晦澀哲人。不管怎麼說,他遺留下的一百多個著作殘篇給人的印象就是如此。

    赫拉克利特的思想產生的影響一直持續到我們這個時代。他的「邏各斯」概念後來被應用到了基督教神學之中,他的對立統一的學說在黑格爾那裡得以復興,斯賓塞的進化論也與他有著不解之緣,他的戰爭是萬物之父的思想在尼采和達爾文那裡重又迴響了起來。這個哲學史上的晦澀的神秘人物遺留下的著作殘篇變成了永不枯竭的知識源泉。

    赫拉克利特認為關鍵在於能夠找到解開宇宙之謎的鑰匙,他蔑視那種純粹的博學多識,並旁敲側擊地譏諷幾位比他早的思想家說:「博學並不能訓練人的頭腦,如果能的話,它早就使赫西俄德、畢達哥拉斯和色諾芬尼變聰明了。」

    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因為這期間新而又新的水不斷地往前流動,我們自己在第二次踏進河流時也發生了變化。;而且他的另一句名言「萬物流變,無物常存」雖然並不是出自他遺留下的著作殘篇中,但是,古代和現代的學者都一致認為,這句話的確出自赫拉克利特之口。他也許曾深刻地體會到時間以及永恆變化的奧秘。不過,他的思想的偉大之處並不僅在於此,還在於,他在不間斷的河流背後發現了一種統一性,即一種統一性原則,多樣性中有統一性,統一性中有多樣性。在赫拉利特看來,世界的運行是由「邏各斯」支配的,「邏各斯」不是被創造的,而是永恆存在的。

    似乎赫拉克利特也認為存在一種原始物質,但是,他所理解的原始物質並不是米利都人所稱的水或氣,他稱之為「原始火」。根據永恆的宇宙法則,萬物都是從火中產生的,也都消滅而復歸於火。他所說的火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火,而是具有一般的引申義,或許我們可稱之為一種原始能量。在他眼裡,這種「原始火」似乎又是一種神性的東西,並且也居於人的靈魂之內。

    從這種原始能量中,持續不斷地發展而來的世間萬物遵循著一個偉大的原則,即對立統一原則。一切發展都是對立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神就是晝與夜、寒與暑、盈與缺、戰爭與和平」。在觀念與觀念、人與人、男與女、階級與階級、種族與種族之間的鬥爭中,形成了一個和諧的世界整體。在這個意義上,「戰爭是萬物之父,是萬物之王」。一切事物都與其對立面共存亡。所以,那種渴望結束戰爭,永享和平的觀念是錯誤的,因為,創造性的對立關係一旦消逝,那麼就會出現徹底的死寂和停滯狀態。故而,當一個人的所有願望和目的都已達到,這對他來說也是不利的,因為,正是由於疾病,才使人感受到健康的愉悅;正是由於存在惡,才顯出善的珍貴;正是由於飢餓,才使人產生吃飽後的滿足感;正是由於人生的辛勞,我們才享受到生活的安逸。

    赫拉克利特關於對立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學說首次為辯證發展理論奠定了基礎,這一學說在他死後又在黑格爾的辯證法和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那裡獲得了新生,這或許是人類思想史上解決生成之謎的一種最成功的嘗試(需要注意的是,「辯證法」一詞具有雙重含義,在古希臘人那裡,它的原意是指在談話和辯論中的論證藝術,也引申為「對話」;在現代的發展理論中,它是指對立的力量在持續不斷的相互作用下產生事物的發展和進步——在這裡,「對話」不是在各執一詞的哲學家們之間展開的,而是在現實世界的相互對立的力量之間展開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