柹反射性嘔吐
反射性嘔吐是指由於藥物或毒物刺激或全身疾病反射所致的嘔吐。藥物或毒物刺激可見於吞服強酸、強鹼、汞、砷等毒物,以及大量飲酒或口服對胃刺激性強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磺胺、吱喃類等,以及大量食入細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全身性疾病常見於腎臟疾病,如尿毒症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臟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肝硬變等,也可見於劇烈咳嗽引發的嘔吐。
㰕神經內科疾病
神經內科疾病引起的嘔吐多呈噴射性,如果還伴有劇烈頭痛、頭暈及意識障礙等,應去神經科進一步檢查。
㷧內科疾病
心臟內科疾病引起的嘔吐多伴胸痛、憋氣,不能平臥;有慢性腎炎史,出現嘔吐及水腫加重的病人,應考慮腎疾病;有糖尿病、甲亢、艾迪生病史的病人,突發嘔吐時多與內分泌疾病有關;嘔吐伴黃疸的病人,應考慮到肝炎等。
塬耳鼻咽喉疾病
嘔吐多伴旋轉性眩暈、耳鳴的病人,可能是耳鼻咽科疾病引起的。
此外,妊娠早期、暈車、暈船等都有可能引起嘔吐。
⊙嘔吐病人的食物禁忌
𩦝飯菜不要太油膩,不要油煎,特別是食管裂孔疝或胃潰瘍患者更要注意。應避開重新加熱的大米飯。
𦼦如果食物聞起來氣味很「重」,如對蝦,請不要客氣,拒絕食用。
柹千萬不要吃半生不熟甚至生的雞,儘管它讓你垂涎三尺。
㜳避開有疑問的管道飲用水。
溫馨小提示
如果出現原因不明的嘔吐,一定要引起重視並到醫院請醫生查找出原因,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便血
便血是指血從肛門而出,或隨大便夾雜而下,顏色可以是鮮紅色、暗紅色和柏油樣。一般認為消化道出血量在50毫升以上即可出現黑便。便血的顏色取決於出血的位置、出血量和血液在消化道停留的時間。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腸)出血,多為暗紅色或黑便。由於表面覆有一薄層黏液,因此常帶有光澤。但如果出血速度較快、出血量多、腸蠕動增快時,血便可呈暗紅色或鮮紅色。下消化道(小腸、結腸、直腸、肛門)出血,由於血液停留於腸內時間較短,大便常呈鮮紅色或暗紅色。
⊙引起便血的原因
引起便血的原因較多,幾乎全消化道出血均可引起便血,便血一般分為鮮血便、柏油樣便和隱血便。
𩦝鮮血便
一般來自迴腸下端、結腸、直腸、肛門。大便的顏色一般為鮮紅或暗紅,可混有黏液和膿血。導致鮮血便的常見疾病是痔、肛裂出血。痔瘡便血在排便時會呈噴射狀流出或便後滴血;肛裂便血量少,但肛門疼痛比較嚴重。直腸息肉出血,便血量不大,血液附在大便表面,有時糞便變細呈條狀或有壓跡。痢疾便血呈膿血便,便次多,還可伴有左下腹痛。
𦼦柏油樣便
柏油樣便即黑便,造成黑便的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未嘔出,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與腸內的硫化物結合後形成硫化亞鐵,硫化亞鐵使大便發黑而發亮,像柏油一樣。出現柏油樣便,表明出血量已經達到60毫升以上。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某些食物、藥物也可使大便發黑,用大便隱血試驗可以鑒別。
柹隱血便
隱血便是指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顏色改變,僅在化驗時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的疾病有胃潰瘍、胃癌。
⊙便血的治療方法
𩦝飲食療法
1黃芪三七煲瘦肉:黃芪30克,三七10克,大棗5枚,豬瘦肉150克,共煲湯加鹽調味服食。適用於脾胃虛寒便血。
2生薑、艾葉各15克。艾葉同生薑煎濃汁,每日飲1杯。生薑具有祛寒的功效,艾葉可溫經止血,服用此汁可治療虛寒性出血,主治糞後下血。
3馬齒莧綠豆湯。鮮馬齒莧120克,綠豆60克,共煎湯,服用時加適量紅糖。適用於腸道濕熱便血。
4醋5碗、赤豆3碗,煮熟曬乾為末,每次服5克。適用於腸痔下血。
5火炭母茶。火炭母30克,綠茶10克,共煎湯,服用時加白糖。適用於腸道濕熱便血。
𦼦自療注意事項
1平時要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大便以稀糊狀為佳。
2忌食油膩、辛熱、粗糙、多渣的食品,多吃具有清腸熱、滋潤營養黏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胡蘿蔔、苦瓜、茄子、黃瓜、香蕉、胡桃肉、白木耳等。忌煙酒、咖啡。
3要保持心情開朗的性格。心境不佳,煩躁、憂鬱會使腸黏膜收縮,血行不暢。
4減少增加腹壓的姿態,如下蹲、屏氣等。不要久坐、久立、久行和勞累過度。
5減少行房事的次數,房事過頻會使腸黏膜充血,加重出血。
溫馨小提示便血應注意休息,避免疲勞。不要因為害怕大便時引發疼痛,就忍耐排便,因為這樣會造成大便秘結,熱毒內生,加重便血症狀。
胃痛
胃痛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病症,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窩處常發生疼痛為主的疾患。導致胃痛的原因很多,如工作過度緊張、飲酒過多、不定時吃飯、吃辣過度、經常進食難消化的食物、吃飽後馬上工作或做運動等。
⊙胃痛的病因病理
𩦝肝氣失調
憂思惱怒,氣鬱傷肝,肝氣失調會橫逆犯胃,造成胃痛。如果氣鬱化火,會使疼痛加重。火郁日久,則會導致肝胃之陰虧耗,病程會出現反覆;一旦久痛入絡,絡脈損傷,就會導致吐血、便血等症。
𦼦脾胃虛弱
人一旦生病後,會使脾胃受損或素體脾胃虛弱,中陽不振,寒從內生,以致脾不運化,胃失和降,從而產生疼痛。胃陰素虛或病久陰傷,胃失濡養,胃氣不和也會導致疼痛。
柹飲食不節
暴飲暴食、大量食用生冷、肥膩、過甜的食物,會使脾胃受傷,食滯中焦,氣機不利而產生胃脘疼痛。
⊙胃痛的治療
胃痛可由多種疾病引起,而且病情會反覆波動、遷延難愈,因此,胃痛患者的飲食調理尤為重要。
𩦝注意營養平衡
胃痛患者應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以利於保護胃黏膜和提高其防禦能力,並促進局部病變的修復。
𦼦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
胃痛患者日常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吃油膩及各種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及香料的食物;謹防食物過酸、過甜、過鹹、過苦、過辛,五味應該調和,不要偏好某一個味道;有吸煙嗜好的病人,應戒煙。
柹飲食定時定量
長期胃痛的病人應按時吃飯,每餐間隔時間要合理;急性胃痛的病人應盡量少食多餐,平時應少吃或不吃零食,以減輕胃的負擔。
㜳飲食宜軟、溫、暖
胃痛患者要少吃堅硬、粗糙的食物,平時烹調時宜用蒸、煮、熬、燴;進食時不要急躁,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與唾液充分混合後慢慢嚥下,以便於食物的消化和病後的修復。
溫馨小提示經常胃痛的人,平時應注意自己的情緒,避免煩惱、憂慮,遇見事情不要往壞處想,保持情緒的穩定,以免傷胃。
大便異常
一般來說,正常人排便習慣多為一日1—2次或1—2日一次,糞便多為成形或軟便。少數人可為每日排便3次或3—4天一次,糞便多為半成形或臘腸樣硬便,但不乾燥。大便異常是指大便的次數、性狀及顏色等方面異於平常,多為脾胃系統方面的症狀,但也能反映疾病的寒熱、機體氣血津液的盛衰。大便異常的基本病機是由各種原因導致腸道的傳導失常。
⊙大便異常的幾種情況
如果近期出現排便異常,如:便秘、大便帶血、腹瀉、黏液膿血便、黑色柏油樣便或白色陶土樣便等症狀,需要特別注意,這是大便異常的表現,是某些疾病的信號。
𩦝便秘
便秘是消化系統最常見的一個症狀。糞便在結腸停留時間太久,水分含量降低,變干變硬,以致很難排出。常見原因:
1飲食中纖維太少,或食量太小,無法對胃腸道產生有效刺激,使胃腸蠕動減慢,由此產生便秘。
2胃腸道梗阻時,其內容物無法正常通過,滯留在胃或腸道發生便秘,如幽門梗阻、腸梗阻等,其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由腫瘤引起的梗阻或狹窄產生便秘。
3結腸應激功能減退。正常情況下,結腸內的容物可刺激結腸引起蠕動,當結腸尤其是直腸應激性減退時,雖有糞便進入直腸但不能引起便意及排便動作。常見於老年人長期口服瀉藥,或年輕人因工作緊張而忽視便意。此外,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血鈣也可引起便秘。
4當有肛門疾病如:痔瘡、肛裂、肛門周圍膿腫等,因排便發生劇痛,而不敢排便造成便秘,稱做排便困難。
5精神因素也可造成便秘。精神過度緊張或抑鬱,抑制自然排便反射,可產生及發展成嚴重便秘。
6一些腸外疾病也可造成便秘,如:甲狀腺功能低下、低鉀血症、撲林病等。
7長期口服一些藥物也可產生便秘,如降壓藥鈣離子拮抗劑,胃黏膜保護劑:思密達、麗珠得樂等。
出現便秘時,還應該注意進一步檢查血常規、便常規加潛血及甲狀腺功能等,此外還應該做胃腸道蠕動試驗、排糞造影或結腸鏡檢查。
𦼦大便帶血
大便帶血是指肛門排出血液,主要來自下消化道,包括小腸、迴腸、空腸、結腸和肛門。引起大便帶血的疾病有:
1肛周疾病,如痔瘡、肛瘺、肛裂等。
2小腸疾病,如憩室、腫瘤、結核、息肉、克羅恩氏病、急性壞死性小腸炎等。
3結腸及直腸疾病,如阿米巴痢疾、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息肉、結腸癌等。
4全身疾病,如過敏性紫癜、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流行性出血熱、傷寒等。
出現便血,應做常規試驗室檢查、腫瘤標記物檢查等,必要時還應該做結腸鏡檢查、選擇性動脈造影、X線鋇劑造影檢查、放射性核素檢查等。如果便血量大,出現頭暈、心慌、出汗甚至暈厥,可能是消化道大出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柹腹瀉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比平時多,且糞量增加、水量增加、糞便變稀,並含有異常成分,如未消化食物、膿血、黏液及脫落的腸黏膜。腹瀉分兩大類:
1滲出性腹瀉,常見原因有:消化不良、吸收不良、腸系膜淋巴管梗阻等。
滲出性腹瀉可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兩類。導致感染性腹瀉的常見疾病包括:痢疾、腸炎、腸結核等。導致非感染性腹瀉的常見疾病有:炎症性腸病、缺血性結腸炎、結腸癌、煙酸缺乏症等。
2分泌性腹瀉也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兩類。感染性腹瀉常見於霍亂、彎曲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屬等感染。非感染性腹瀉常見心力衰竭、肝硬化門脈高壓、縮窄性心包炎等。
出現腹瀉應到醫院檢查便常規及便培養加藥敏、電解質、肝功能、血常規以及做腸道吸收功能檢查、胃腸道X線鋇餐造影檢查、結腸鏡檢查等。
㜳黑便或柏油樣便
在上消化道出血時,紅細胞被胃液破壞,形成硫化鐵,並且刺激小腸分泌過多黏液,從而造成大便粘稠、漆黑、發亮。上消化道出血在50—75毫升可出現黑便,潛血實驗強陽性,持續2—3天出血量就可以在500毫升以上。如果出血速度快可變現為暗紅色大便,這時需要特別注意。
當服用鐵劑、活性炭、鉍劑時也可排出黑便,但是沒有光澤且潛血隱性。如果進食較多動物血或肝臟可以是潛血假陽性。
造成黑便的常見疾病有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胃黏膜病變、賁門黏膜撕裂、食管胃底血管破裂出血、膽道出血等。出現黑便時,一定要到醫院去就診,檢查大便常規加潛血、血常規,肝功能,胃鏡,必要時應做腸系膜血管造影。
㰕白陶土樣便
白陶土樣便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膽管梗阻,使進入腸道的膽紅素減少,從而使糞膽素相應減少,大便呈灰白色。常見於膽囊結石、膽管癌、胰腺癌壓迫膽管等疾病。
出現白陶土樣便時,應到醫院做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腹部B超及上腹部CT檢查等。
㷧黏液膿血便
當結腸有病變,如痢疾、局限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或直腸癌時,病人可出現黏液膿血便,膿或血的多少取決於炎症類型及其程度,阿米巴痢疾以血為主,細菌性痢疾以黏液膿血為主。
出現黏液膿血便時,應注意檢查便常規加潛血、血常規、便培養、血沉及結腸鏡等。
⊙保持大便正常的方法
𩦝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良的心情對胃腸道都會有影響。
𦼦合理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及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柹適當多飲水。
㜳加強體育鍛煉,可促進胃腸道蠕動。
㰕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定時排便。
溫馨小提示如果病重的時候,大便突然失禁,排便次數陡增,這大多是陽氣下陷的表現,應該要特別注意。
排尿次數和尿量異常
每個人的小便次數和尿量因人而異,或因季節和出汗多少有所不同。正常成人一般白天排3—6次,夜間為0—1次。飲食量增加,特別是飲水量增加,尿量也會隨之增加;相反,飲水量減少,或出汗量增加,尿量就減少。在正常情況下,成年人1天的排尿量為1000—1500毫升。不過,某些疾病會導致排尿的次數和尿量發生變化。
⊙幾種排尿次數和尿量異常情況
𩦝排尿次數增多但尿量減少
膀胱裡沒有貯尿卻想排尿,一般是膀胱炎所特有的症狀。膀胱裡積滿尿時,其滿脹感刺激膀胱而產生尿意。而膀胱裡沒有尿時就不會產生刺激,當然也不會產生尿意。但是,患膀胱炎時,黏膜因炎症而不斷受到刺激,這時雖然膀胱中沒有尿卻產生尿意。排尿後也沒有輕快感,總感到好像還有尿似的。排尿的同時還有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