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迷蹤:你所不知的歷史真相 第20章 第三部分·文化篇 (1)
    中國人的老祖宗究竟有哪些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人們認為盤古是開天闢地的英雄,「三皇五帝」是創世的神人。由此可見,「三皇五帝」是公認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然而「三皇五帝」究竟是誰呢?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秦始皇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無比,曾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無論是按照神話傳說,還是史書的記載,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和說法。

    「三皇」有七說:一說天皇、地皇、人皇;二說天皇、地皇、泰皇;三說伏羲、女媧、神農;四說伏羲、神農、共工;五說伏羲、神農、祝融;六說伏羲、神農、黃帝;七說燧人、伏羲、神農。

    「五帝」有五說:一是伏羲、神農、黃帝、唐堯、虞舜;二是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三是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四是少昊(皞)、顓頊、高辛、唐堯、虞舜;五是黃帝、少皞、帝愛、帝摯、帝堯。

    中國古書上,習慣把伏羲、女媧、神農稱為「三皇」,把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稱為「五帝」,那麼,「三皇五帝」僅僅是傳說中的人物,還是實有其人呢?很多學者認為他們是中國古人想像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聯盟的領袖。關於「三皇五帝」的記載,雖然像是一些美麗動人的神話,卻也能反映中國古代原始社會氏族和部落的歷史。

    傳說伏羲、女媧、神農是遠古時代的大聖人,各有一些了不起的功績。

    伏羲,又作「宓羲」、「伏戲」、「包(庖)犧」,又稱「犧皇」或「皇羲」,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人類始祖。據傳他與其妹女媧氏婚配而孕生出了人類。又傳說他教民結網進行漁獵和畜牧,「作結繩而為網」。這是兩件偉大的發明創造,但伏羲功績遠不止此。《易·系辭傳》說:「古者包犧氏(伏羲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看來伏羲既有極高的智慧,又愛民如子。

    女媧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人類始祖。傳說她用黃土造人,煉石補天,治平洪水,殺死猛獸,使人民得以安居。另有傳說她與其兄伏羲氏婚配而產生人類。

    神農在傳說中是主掌稼穡的土神。相傳神農嘗百草,創醫學。傳說神農死於試嘗的毒草藥。據記載,當初人們吃生肉、喝獸血、穿獸皮、多病而短壽,非常難過。神農認為人們這樣生活下去,是難以維持的。於是,他「嘗百草之實,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穀」。實際上農業生產知識是上古人類實踐經驗的積累,神農並無其人。後來人們推測,神農氏的事跡,大致反映相當於母系氏族制繁榮時期的社會情況。

    傳說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是上古時代的大聖人,各有了不起的功績。

    太皞,也稱為太昊,姓風。相傳他人頭蛇身,或人頭龍身,可能是以蛇或龍為圖騰的氏族首領,居住在陳地(即現在河南淮陽縣)。他應該是淮河流域氏族部落想像中的祖先。

    炎帝,姓姜。相傳他牛頭人身,可能是以牛為圖騰的氏族首領。最初,這個氏族活動於渭河流域,後來進入黃河中游,與九黎族發生了長時期的衝突。九黎族的首領叫蚩尤,獸身人首,銅頭鐵脖子,頭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劍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種猛獸為圖騰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個氏族,是勇悍善戰的強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驅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域)。炎帝向黃帝求援,雙方在涿鹿大戰一場。蚩尤請風伯雨師興風作雨,造了大霧使黃帝的士兵迷失方向,黃帝請旱神女魃,把天氣放晴,造了「指南車」辨別方向。這場激烈戰爭的結果是蚩尤失敗被殺死,黃帝取得了勝利,被推舉為「天子」。炎帝與黃帝戰於阪泉(今河北逐鹿)之野,被打敗,遂與其部落結為聯盟。後世將炎、黃並稱,作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

    黃帝,相傳生於姬水,故以姬姓,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國中有熊,亦稱有熊氏。黃帝生性靈活,能說會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擁為西北方遊牧部族的首領。他聯合炎帝,打敗由蚩尤率領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農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首領,成為「黃帝」。傳說打敗蚩尤後又與炎帝族在阪泉發生三次大戰,黃帝統率以熊、羆、貔、貅、虎等野獸為圖騰的氏族參加戰鬥,打敗了炎帝部落,進入黃河流域。從此,黃帝部落定居中原,並很快發展起來。史書記載「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說明這些部落形成了巨大的部落聯盟。黃帝后代與其他部落共同融合,形成中華民族。歷史上堯,舜,夏,商,周,都是黃帝的後裔,故稱「軒轅後裔」,黃帝軒轅氏被看成是華夏族的始祖。後來,中國人自稱是「炎黃子孫」。

    後人把許多發明創造都歸於黃帝,說他用玉做兵器,造舟車弓箭,染五色衣裳。他讓妻子嫘祖教人民養蠶,命令大臣倉頡造文字,大撓造干支,伶倫製作樂器等等。這些傳說不大可靠,我們只能理解為黃帝時代生產工具大有進步。

    少皞,也叫少昊,姓己,名摯,號窮桑帝,傳說是黃帝的後代,居住在山東曲阜一帶。這個部落以鳥為圖騰,可能是由24個氏族合成的一個大的部落。少皞族是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

    顓頊,姓姬,號高陽氏,居住河南濮陽縣一帶,相傳是黃帝的兒子昌意的後代,曾逼令黃帝征服的九黎族禁絕巫教,強令他們順從黃帝族的教化,促進了族與族之間的融合。筆者考證,古書曾記載:「高陽氏有才子八人」,可能這是八個氏族。後來,有個部落的首領共工對顓頊非常不滿。傳說他憤怒地用頭撞倒了不周山。頓時,撐著天空的柱子斜了,拴著大地的繩子斷了。於是天向西北傾斜,日月星辰移動;地在東南窪陷,江河隨之東流。顓頊在位78年,死時90多歲。顓頊子孫很多,屈原就是自稱顓頊的後裔。

    儘管「三皇五帝」僅見於古史傳說,但這些古代神話傳說卻形象地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和智慧的光榮傳統,深刻地說明了人類社會的最初文明是經過艱苦卓絕的勞動與鬥爭創造出來的。

    《資治通鑒》為何

    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

    《史記》是從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寫起,與《史記》同為「史學雙璧」的《資治通鑒》為何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呢?

    這個長期以來困惑筆者的問題,終於在毛澤東晚年與身邊工作人員的談話中找到了答案。毛澤東說:「……司馬光之所以從周威王二十三年寫起,是因為這一年發生了一件事。周天子命韓、趙、魏三國為諸侯,使原先不合法的三家分晉變成合法的羅。司馬光認為這是周室衰落的關鍵。『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也。』這件事為《資治通鑒》的首篇,真是開宗明義……下面做得不合法,上面還承認,看來這個周天子沒有原則,沒有是非。當然非亂不可……」

    跟著毛澤東讀史就是爽,許多不解的問題都能洞若觀火,有撥雲見日之感。《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此著共294卷,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作者把這1363年的史實,依時代先後,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順序記寫,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與各方面的關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讀者對史實的發展能夠一目瞭然。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資治通鑒》自成書以來,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點評批注《資治通鑒》的帝王、賢臣、鴻儒及現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不勝枚舉。對《資治通鑒》的稱譽,除《史記》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一部史著可與《資治通鑒》媲美。

    北宋時代,實現了中唐以來長期混戰之後的國家統一,恢復和發展了社會經濟,繁榮了學術文化。然而,這個王朝的隱憂甚多,內政多弊,御戎不力,「積貧積弱」,局勢不穩。這是一個有生氣的時代,又是一個很苦悶的時代;是一個前進的時代,又是一個軟弱的時代。當時,君主將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慮如何生活,尋找出路。於是,有主張以「柔道」治天下,說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有立志改革,而實行變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鋌而走險、起義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識的人們,特別是歷史學家,如歐陽修、司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對現實而回顧歷史,試圖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借鑒歷史,為了有資於治國安邦,更好地解決現實矛盾。這就是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的時代背景。在這部書裡,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書名的意思是「鑒於往事,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鏡鑒來加強統治,所以叫《資治通鑒》。這個書名由宋神宗欽賜。《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的整體描述,以達到警示後人之目的。

    司馬光的一生很大一部分精力都奉獻於奉敕編撰《資治通鑒》,共費時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年),至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他在《進資治通鑒表》中說:「日力不足,繼之以夜」,「精力盡於此書」。

    司馬光是中國古代很牛的多學科通才,通曉音樂、律歷、天文、數學,對經學和史學的研究尤其用心。他一生著述頗多,除了《資治通鑒》,還有《通鑒舉要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學、經學、哲學乃至醫學方面都進行過鑽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詩草》、《注古文學經》、《易說》、《注太玄經》、《注揚子》、《書儀》、《遊山行記》、《續詩治》、《醫問》、《涼水紀聞》、《類篇》、《司馬文正公集》等。筆者考證,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三聖之一(其餘兩人是孔子和孟子)。

    以現代的觀點看,《資治通鑒》還是全世界有文字記載以來的第一部管理典籍,是一部集領導與員工以及決策者的行為思想、能動思想、管理思想於一身的經典著作,以思想來感化每一層面的人,以事例來教化你在工作後如何界定自己的內心崗位及應遵循的職責,是所有管理書籍的鼻祖。從這個角度說,司馬光還是風華絕代的管理學大師。

    華人的姓氏從何而來

    「家」是華夏兒女人生一切關係的基礎。「姓」是標誌家庭系統的稱號,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必要條件之一,涉及千家萬戶,關係到每一個社會成員。中華民族的姓,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與先民的圖騰崇拜有關。所以,「姓」由「女」和「生」組成。氏是姓的衍生,起源於父系氏族社會,是古代貴族標誌家庭系統的稱號。

    夏、商、周的時候,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人們有姓也有氏。「姓」是從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屬的部族名稱而來。「氏」是從君主所封的地,所賜的爵位,所任的官職,或者死後按照功績,追加的稱號而來。所以貴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沒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卻不可以通婚。夏、商、周之後,姓氏合二為一,都是用來區別婚姻的,不再用來區別貴賤。區別貴賤是以「郡望」,即是否世代居住在某地而為當地所享有聲望來判定。秦漢以後,姓、氏就不再分開,或稱姓,或稱氏,或兼稱姓氏。到司馬遷《史記》時,姓和氏已合而為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