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生命中最奇妙的一對女人組合就是「婆媳」,世上那麼多男人可供選擇,你卻正好與某人家的兒子結成夫妻,就要和一個原本毫無相干的「她」成為親戚,這實在是緣分。一夜之間,一個原本不相干的老太太成了你的媽,大家從天南地北變成自家親戚,若是相處愉快,豈不是雙方都多了個開心果,所以說何必彼此為難呢?
「婆媳」其實是一種兩性關係與人際關係的延伸,表面上,婆媳問題只是女人之間的問題,其實也是女人與男人的問題。因為婆媳關係首先是因為一個男人才存在,沒有婚姻就沒有婆媳關係,有了婆媳問題,兩個人的婚姻就受到考驗。
多數女人記性特好,但是對兩種痛苦卻具備天生的健忘本能,這也許就是女人的特性。即使生產是頂級的痛苦,也願意重複地懷孕,女人是記不住生娃的疼痛的;第二種就跟婆媳有關了,受氣媳婦經過多年煎熬熬出了頭,等到自己成為婆婆時,就變成了當初自己厭惡的惡婆婆,把曾經受過的各種痛苦又繼續施加在媳婦身上。婆婆經常看不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宣揚的口號常是:「我也是為了你們著想啊!」
婆媳經常吵架會傷感情,日久成仇,人也會吵疲了。隨意發洩不滿的情緒,很多媳婦經常惡狠狠地罵婆婆,怨丈夫,婆婆也會嘮嘮叨叨地罵媳婦,怨兒子。無辜的男人兩面受氣,成了夾心餅乾,婆媳的互相為難導致婚姻表面維持著,內在的質量卻非常差。因為每次都沒有勝負,也沒有人道歉,媳婦跟婆婆誰也不肯先低頭,吵架就成了宣洩怒氣的管道。這是一種非常壞的習慣,宣洩雖然能使壓力減少,但是新的壓力又會上來,於是衝突沒完沒了,造成惡性循環。婆媳之間,如果不去撕破臉吵大架,情緒不滿雖然會變成一種壓力,但仍然可以通過想辦法解決掉。心情比較平靜,腦子才會思考,也就容易有辦法去打開許多容易引起爭吵的心結。所以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只要互相退一步,就海闊天空了。
訓練忍耐力的最佳場所是飯廳。若婆媳關係好,飯廳固然會成為家庭社交場所,一日三餐抬頭不見低頭見;婆媳關係差,飯廳就會是一個訓練忍讓的地方,忍耐到了極限,就衝回臥室,千萬別大吵大嚷。媳婦下班,要去做晚餐了,兩個女人很自然都會在飯廳碰面。張欣做事積極,她的婆婆卻比較神經質,動作更是既鈍且慢。媳婦總是反感,婆婆意見也多,因此婆媳兩人都不很喜歡對方,但是張欣是個聰明的媳婦,懂得避免正面衝突。若是婆婆在飯廳,張欣看到就故意避開去,等婆婆走開後才去飯廳。可是準備晚餐需要一定的時間,張欣不能久等,每當此時,她看到婆婆在桌上擺滿了東西就生氣。有一回,婆婆在桌上慢吞吞地收拾東西,張欣看著鐘,焦急得快要爆炸了,但是卻沒有出聲。好不容易,婆婆終於弄完,桌上總算乾淨了。
張欣進入飯廳,打算放盆子擇菜、洗菜,但突然看到婆婆又把廚房瀝水籃中的碗盤全都取來,各自分散且扣在桌上,佔了整個桌面,還跟張欣說:「這些餐具一定要這樣倒放才會幹,餐具不幹,就一定有細菌。」張欣只能無奈地點頭與苦笑,表面上卻一點也沒表現出來,好在婆婆說完就走了,等婆婆離開後,張欣就把所有的碗盤全放回瀝水籃內,開始準備晚餐。婆婆一家是河南人,比較喜歡吃麵條,張欣是南方人,麵食難以下嚥。但是為了遷就家人,張欣通常會給自己做些蛋炒飯,跟家人一起吃飯。每當婆婆嘮叨麵食的營養,張欣也就微笑以對。媳婦的避讓,是一種智慧與風度,可免除很多婆媳之間的正面衝突。對於婆婆習慣性的自圓其說,張欣不搭腔也是對的,因為婆婆的習慣很難改,即使媳婦不能適應,也不必浪費唇舌引起婆婆的不滿。對於婆婆不合理的作風,如果妨礙到媳婦,等婆婆不在時,私下悄悄解決掉,改到正確的方式,如此就能避免婆媳紛爭。也許婆婆事後知道內心不悅,對老公嘮叨,但是因為沒有當面衝突,也就無可奈何,眼不見心不煩,她不當你面說,你就假裝不知道就可以了。站在媳婦的立場,媳婦也必須把握一個度的問題,你的處理必須是正確的,這樣事後才不怕任何問罪或責難。
也許有的人覺得何必那麼麻煩,直接要婆婆走開就是,婆婆不對,直接張口說就可以了。可是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尤其是身為長輩的婆婆,更不能當面責問。好的相處是一種藝術,何況直言容易使雙方的言語激動,容易傷人或造成吵架。媳婦避免與婆婆正面衝突並不是怕婆婆,而是在困境中開闢坦途的聰明方法,謹記自己的座右銘——絕不吵架,如此婆媳就可以避免衝突。媳婦若能養成這樣的好習慣,日後婆媳相處,受益無窮。
婆婆也許需要的就是下馬威,需要的就是媳婦對自己的尊重,只要做媳婦的稍稍地忍耐一下,就會家和萬事興,女人何必為難女人。
婆婆與你有多大關係
婚姻是什麼?王瓊優雅地吐了一個煙圈,吐氣如蘭道:「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我只享受愛情的過程,不會自掘墳墓。」趙丹丹卡嚓咬掉一口蘋果,瀟灑地說:「婚姻是圍牆內的風景,外人看不到。圍牆內的人想出來,圍牆外的人想進去。」小艾柔柔地呢喃道:「婚姻是兩個人對彼此的終極認證。手握那個鮮紅的小冊子,我是他的妻,他是我的夫,我們便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一個與愛人分享幸福的港灣。」
婚姻到底是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任心搖搖頭,對幾位閨蜜的話有些認同,也有點不同的看法,但她沒有多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段婚姻也都有自己才知道的問題。其實說到底,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兒,因為那婚姻原來就是調和的藝術,做「廚子」的男男女女鹹淡自知,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任心是一位典型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她擁有著現代女性所必須具備的韌性和耐力,也擁有著令人艷羨的美貌和智慧。可是,剛結婚不久,任心和老公的二人世界出現了一絲不和諧。
「心心,咱們要個孩子吧。我喜歡孩子,以後,咱也像鄰居小週一樣,把他掛在脖子上一起上公園,一起放風箏。」任心的老公馮星特別喜歡孩子,從來也不掩飾自己對於孩子的渴望。
「馮星,我的工作最近正在面臨升職。懷了孕,一年之內就不要再想任何關於工作方面的問題了。眼下這個機會,我等了很久,現在咱們才剛結婚,過幾年再生也來得及啊,是不是?老公,你一定支持我的事業的。」任心跟老公撒嬌,也晃過了這個話題。
婆婆大人遠道而來,又一次打破了寧靜。
「馮星,你們結婚都七個月了,為什麼還沒有孩子?」婆婆一進門,就毫無避忌地問起來。「媽,我們暫時不要孩子,任心正在面臨升職,她說了,過一段時間,養好身體,工作平穩一點就要孩子。我們已經談過這個問題了。」馮星知道老媽來勢不善,張口便給出了一張空頭支票。
「那怎麼行?生孩子要等工作機會,這是什麼道理,女人不就是結婚生孩子的麼?男人才要打拼事業,一個女人,養好孩子,伺候好丈夫,就是本分了。」馮星的媽媽是老觀念,明顯是對任心之前的「丁克言論」有了不滿。
可惜,任心還是聽到了婆婆的話,反駁道:「媽,這個是我和馮星的事情,我們兩個人自己知道的,您就不要跟著擔心了。」任心的話裡話外帶著點刺兒。
「女人到了一定年齡,都要結婚生子,誰也躲不開。再說,你也不是剛過20歲,都27了,哪裡還有時間再等幾年,再等就會錯過『最佳生育年齡』。」婆婆知道這是任心的主意,再眼見這個不爭氣的兒子,竟然如此聽媳婦話。
「媽,孩子是我生,他得叫我媽,我知道您盼孫子,可是我好不容易等到這次升職的機會,我是不會放過的,說什麼也沒有用。生不生孩子,聽我的,因為是我懷十個月,我一朝分娩,我的痛苦誰也不能代替。我們單位的張姐,因為生孩子,弄得自己身體差的不得了,要吃中藥補救,我不想這樣,我還得指著我的身體給自己賺錢吃喝玩樂呢。總之,一句話,孩子生還是不生,我說了算!」任心氣瘋了,一口氣說了一大堆,顧不得婆婆是高興還是不高興,也顧不得老公在一邊不停地使眼色。
「馮星,你這個媳婦我管不了,你自己看看你還能不能管,這日子過得下去就過,過不下去就別過。」馮星的媽媽大吼一聲。「你們都對,就我是錯的。一個是媽,一個是老婆,你們還讓我活麼?」馮星摔門而去。一場婆媳大戰三方俱傷,屋子內的二人勢不兩立,屋子外的馮星,無所適從。
任心和馮星這對80後新夫妻碰到了古板婆婆,老人家盼孫心切可以理解,但是小兩口也不願為了滿足長輩的意願而打亂了自己的既定生活,在摩擦與碰撞中,婆媳矛盾升級,而夫妻感情也隨之受到影響。
兩個人的婚姻就像是兩隻刺蝟依偎取暖,近了會扎痛,遠了又夠不到,只有為對方剝掉自己的一半刺,才能相守相依,直至終老。比如,像上述案例中的關於生子的問題,馮星和任心有計劃、有想法,跟父母溝通、解釋,未必不會得到理解,即便沒有得到理解,也可以採取避重就輕的辦法,而無須針尖對麥芒,天雷勾地火。
在傳統觀念中,娶妻和生子連在一起,女人的任務就是傳宗接代。但是,現代社會卻造就了那麼多白領女青年,她們果敢、上進,巾幗不讓鬚眉,再也不是知識閉塞的舊時期婦女,也不是一切以孩子和丈夫為主的全職媽媽。她們有自己的主張,有自己的見地,更有自己的事業和自己的生活圈。
婚姻是兩個人自己的事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像穿上新鞋的腳,尺碼合適不合適,只有自己知道。究竟對方適合不適合自己,是不是自己的「那杯茶」,也只有婚姻中的男男女女才明白。
聰明媳婦和婆婆產生距離美
已婚女人們聚在一起,討論最多的就是婆媳關係。婆媳之間真是剪不斷,理還亂,眾多媳婦們在一起,就是一個控訴大會。有的覺得自己的婆婆比地主黃世仁還要黑,自己就是身在火坑中的喜兒,苦大仇深,不忍回顧,說起自己的傷心事,可以用咬牙切齒來形容。男人的最親的兩個女人總是水火不容,難道就沒有方法解決麼?聰明的媳婦不會自怨自艾,而是想出處理婆媳關係的好辦法。距離產生美,這句話不僅僅用在戀人身上,也可以用在婆媳身上。
「我平時喜歡睡個懶覺,不愛打掃衛生,女人就這幾年青春時光,我買幾件漂亮衣服也要被問價錢,婆婆總是看不慣,不是在鄰居面前說我的壞話,就在老公那兒告狀。我嫁給她兒子又不是來做女傭來了,我跟她對著幹也是被逼的……」林麗說起婆婆來,好像三天三夜都難以倒完肚子裡的苦水。她的婆婆介紹起剛剛過門的媳婦同樣苦悶:「我這人嘮叨一輩子了,誰沒從兒媳婦熬過來啊,我年輕時婆婆說什麼,我聽什麼。現在倒好,她動不動就給我臉色看,我把兒子養大了,兒子沒給我氣受,倒娶了個給氣受的媳婦。」
生活在同一屋簷下,難免盤子會碰到碗,如果有條件的話,婆媳之間最好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個距離,並不是指心理上,而是指居住的地理距離。如果公婆可以生活自理的話,那麼就分開住,有的時候可以避免很多矛盾與問題。
分開住並不意味著消極逃避。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直接碰撞才能解決,迂迴一下,可能效果更好,有時候距離可以消弭很多可能會產生的問題於無形中。沒有了平時的誤會、問題,相見時,婆媳之間念的只是彼此的好,又有誰會想起去製造矛盾產生積怨呢?畢竟做夾心餅乾的男人是她的兒子,她的老公,誰都不想這個男人受罪太多,彼此能忍,當然就忍了。就像那句話說的,80%的時間不在一起,就避免了80%的矛盾。人與人的相處其實有很多技巧,而有的時候,並不需要應用這些技巧,有了距離的存在,就有美感了。
母愛是最無私的,然而,婆媳不是天然母女,是由於共同的男人而加工出來的人工關係。少了一份血脈相連,便少了一份彼此容忍及矛盾發生後的互相體諒;彼此對「男人」的爭奪,多了一份天性中地位的對立,許多在常人、甚至陌生人之間看來並不算什麼的小事與言語,也便往往會激化成婆媳之間不可挽回的矛盾。
長時間地生活同一屋簷下,即便是親生母女也難免產生小摩擦、小爭執,何況在中國傳統中最難相處的婆媳關係。雖然不能否認這個世界上還有大度的婆婆,懂事的兒媳,即使產生矛盾也不至於有種種嫌隙。但那畢竟太少了,絕大多數的時候,不是有大度和懂事就可以消解所有的矛盾的。吵一回架,離一回心,這在婆媳之間是最正常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