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史 第四編·第六章  章炳麟的民主革命理論 (2)
    他尊荀貶孔,鄙視王守仁和曾國藩,同康、梁保皇黨尊孔辟荀,吹捧王守仁和曾國藩,形成了明顯對比。在同康有為的論戰中,他還揭露說,清王朝「尊事孔子,奉行儒術」,完全是為了「便其南面之術,愚民之計」。從政治上揭露了保皇黨的尊孔論的真實用意。

    針對康有為竭力神化孔子的企圖,章炳麟對孔子在歷史上的地位作了評價。他認為,孔子並不是「神」的化身、不是什麼「大教主」,孔子頂多不過是一位歷史學家和教育家,同司馬遷、劉歆是一類的人物。他還認為,孔子一向不贊成宗教迷信,主張「敬鬼神而遠之」,孔子是個「泛神論」者。據此,他指出,康有為等今文經學派,「以孔子為巫師」,搬出來《公羊春秋》的神秘主義,講什麼「三統三世」,把孔子奉為「神」,其目的無非是借孔子的招牌宣揚「滿漢不分,君民同治」,為鞏固清王朝的統治效忠。章炳麟把孔子說成是一個泛神論者,是對孔子學說的歪曲。但他之所以如此評論孔子,在於反對康有為的「建立孔教論」。

    章炳麟雖然譴責了孔子,也認為「提倡國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但有時自己又以孔子自居,說什麼「上天以國粹付余」,他如果死了,使中國「閎碩壯美之學」絕於余手,是則余之罪也」。

    他還反對男女平等,反對文字改革,反對提倡白話文;他沒有把對封建舊文化的批判同反對封建制度聯繫起來,不能揭露孔子學說的實質。為了宣揚國粹主義,他還是把孔子抬了出來,說什麼「世無孔子,憲章不傳,學術不振,則國淪戎狄而不復,民陷卑賤而不升」,又把孔子吹捧為「救國救民」的「大聖人」。顯然,這是不可能駁倒保皇黨的尊孔論的。

    三、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

    章炳麟是我國近代史上有名的無神論者。他開始是一個唯物主義無神論者,繼承了我國古代無神論的傳統,結合西方的生物進化論和資產階級的人種學,反對了宗教迷信和封建神權論。從1906年以後,他轉入了唯心主義,又從主觀唯心論的觀點批評了有神論。他之所以反對有神論,原因之一正如他自己表白的:「唯物之說,猶近平等;唯神之說,崇奉一尊,則與平等絕遠也。欲使眾生平等,不得不先破神教。」

    他的無神論的主要鋒芒,是打擊一神教的說教,其目的之一在於宣傳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觀念,是為資產階級革命服務的。

    1899年,他先後寫了《天論》、《儒術真論》、《視天論》、《菌說》等文,闡發了荀子、王充和范縝等人的無神論思想,批判了靈魂不死、上帝創世說和目的論等唯心主義有神論。依據當時天文學的知識,他指出,所謂「天」,不是像古人說的是一個積氣而成的實體。因為離開地球若干尺以上,越往上而氣體越稀薄,所以他說:「若夫天體,余嘗謂蒼蒼之天,非有形質,亦非有大圜之氣。」那麼,所謂「蒼蒼之天」究竟是什麼東西呢?他認為,這實際上是籠罩在地球外部的大氣。他說:「余嘗持視天之說,以為遠望蒼然者,皆內蒙於空氣,外蒙於阿屯(Atom原子)以太而成是形,非果有包於各耀(星球)而成太圜之體者也。」又說:「蓋日與恆星,皆有地球,其阿屯以太,上薄無際,其間空氣復厚,而人視之蒼然,皆眾日之餘氣,固非有天也。」這就是說,所謂「天」,實際上就是「地氣」。所以他又說:「在地曰氣,仰瞻則曰天,猶雲與兩也,非有二質,故其所見異爾。」

    章炳麟斷言既沒有「天」,又沒有「帝」和「鬼神」,這是對古今中外神權論的嚴重打擊,因而也從根本上否定了為封建政權作辯護的「天命」論。康有為等保皇黨,在戊戌變法失敗後,大肆宣揚「天命」,說什麼光緒皇帝未死,「有天命存焉」,中國他日必能立憲。章炳麟揭露說,這同漢朝王莽在滅亡前夕求救於「天命」一樣可笑,神權論的說教,同樣救不了保皇黨的命。他說:「撥亂反正,不在天命之有無,而在人力之難易。」他指出,改造社會,推動歷史前進,不是靠「天命」,只能靠革命。可以看出,章炳麟的無神論反對封建有神論的鬥爭,正是近代史上兩條政治路線的鬥爭在哲學上的反映。

    由此他得出一個結論:宇宙中除了恆星和行星以外,並沒有「天」。他認為,一切恆星都是太陽,太陽都有自己的「地球」(行星),人類所要的地球是從太陽中生出來的,地球上的萬物都依賴太陽而生存,所以古人崇拜「天」、「祭天」,實際上是崇拜太陽,「假言曰帝,其真即日」。

    章炳麟充分肯定荀子「明於天人之分」的唯物主義觀點,認為這是「以天為不明」的光輝思想,它否定了「以日為天,以天為帝」,以「上帝」「有恩威生殺之志」,「有福善禍淫之說」。這就是說,章炳麟認為,太陽是一個物質實體,並非人格神。他還說:「萬物之生滅消長,皆由太陽之光熱致之,而蒼蒼者無與焉。」

    這是說,萬物生滅與太陽的關係完全是一種物質的自然關係,而根本不存在什麼神秘的「天」的意志。再則,關於日和地、日和眾日之間的關係,他也根據當時天文學的知識指出,這是由於物質引力的作用,「以己力繞本軸,以攝力繞重心」。又說,「體大者必能攝小體」,「地球為日所攝」,「日球亦因攝而動」,「地球及諸恆星之統於天河,夫何待言矣」。據此他認為,追尋太陽的「所自出」,是「卒不可得」的,結論只能是「日無所自出也」,「何必上帝」?於是,他明確宣稱:「若夫天與帝,則未嘗有矣。」這是依據唯物主義的自然觀有力地反對了有神論的說教。

    章炳麟依據生物進化論又進一步駁斥了「上帝造萬物」的目的論。他指出,基督教的上帝創世說同漢代《淮南子》中講的「黃帝造人」說是一類的貨色,這種理論早被無神論者王充的「天道自然」、「萬物自生」的學說駁倒了。他闡發王充的觀點說,地球上的生物都是靠太陽的照射和風雨的資助生出來的,生出來以後,都因自己的「智愚馗健」的不同,互相吞食;通過競爭,大蝙蝠變成了恐龍,大蜥蜴變成了鱷魚。人類也是從動物發展來的,人開始不過是「一尺之鱗」,後來發展為猿猴,猿猴又逐漸變成了人。人類進化有早晚,在生存競爭中,有的進化為文明種族,有的成了野蠻人種。他還認為,萬物生長的老根是太陽,陽光對待人類和草木的滋長並沒有什麼區別,太陽並非鍾愛於人。因此他又得出結論說:「物生於日而其為禍福,則日勿與焉。」這樣,又駁斥了認為老鼠生來就是為了給貓吃的目的論。章炳麟認為,生物間的互相勝負是由於智愚的差別造成的,而智力的大小又是被其形體的大小決定的。這是宣揚一種機械論的自然觀。他反對目的論的鬥爭並沒有超出機械論的水平。

    1906年,章炳麟發表了《無神論》,從邏輯上駁斥了基督教的神學理論。基督教神學曾宣稱:上帝耶和華,「無始無終,全知全能,絕對無二,無所不備」,所以是「眾生之父」,是造物主。章炳麟指出,這些說法同上帝創世說在邏輯上都是自相矛盾的。他駁斥說:基督教承認上帝七天創造了世界,又宣稱世界有末日,可見世界是有始有終的;既然有始有終,創造世界的上帝之心也一定生滅無常。因為上帝是「體」,世界是「用」,現象不離開本體,現象有生滅,本體的性質也必有生滅,所以上帝並非無始無終。關於「全智全能」,他駁斥說:如果說上帝全智全能,他就不應該創造出魔鬼來與自己對立;如果說,魔鬼不是上帝創造的,上帝就不是全智全能的了。

    關於「絕對無二」,他駁斥說:上帝用「質料」創造了萬有,如果說「質料」存在於上帝自身之中,萬有則從上帝身中「自然流出」,便談不上創造;如果說「質料」存於上帝之外,與上帝並立,上帝就不是絕對無二了。關於「無所不備」,他又駁斥說:如果上帝無所不備,萬善具足,便不應創造人類,以增其善;如果說上帝創造人類是為了求善去惡,上帝就不是無所不備了。他還駁斥說:如果上帝是「眾生之父」,他一定有人格,既有人格,就要有配偶才能生殖子女;既有配偶,他就不是獨一無二的。如果上帝不需要配偶便能生殖,上帝便是最下等的單細胞動物。最後,他得出結論說:「若萬物必有作者,則作者亦更有作者,推而極之至於無窮力。」這是說,萬物如果是神創造的,神又待別的東西來創造它,如此推論下去,便沒有窮盡。章炳麟認為,這就犯了邏輯學上「循環論證」的錯誤。所以結論只能是「無神」,沒有造物主。

    章炳麟的這些辯論,都在於證明「上帝」的觀念是人們虛構出來的,正因為它是虛構的東西,所以其論點不能自圓其說,必然是自相矛盾。章炳麟的這些辯論,揭露了基督教神學在理論上的虛構,不僅顯示了邏輯的力量,而且生動有趣,富有戰鬥性,為我國無神論史增添了新的一頁。

    章炳麟對西方基督教神學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革命民主派對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反抗精神。他指出,基督教崇拜一神,其害在「使人人思想自由一概堵塞不行」,中國人信基督教就要「退入野蠻」時代。他說:在中國有些人信仰基督教,「不是崇拜上帝,實是崇拜西帝」,基督教毒害了中國人的民族意識。

    章炳麟在對一神教的批判中,還稱讚了西方近代唯物主義者斯賓諾莎的泛神論,認為「不立一神而以神為寓於萬物」,「離於世界,更無他神」——這些觀點都是很深刻的,美中不足的是保存了「神」的稱號。他認為,既然叫做「泛神」,「神」的名字便可以去掉了。在對有神論的批判中,章炳麟還斥責了康德的不可知論。康德認為,上帝有無問題,超出人的認識範圍之外,所以既不能肯定為有,也不能斷定為無。章炳麟批駁說:一個東西的存在,不外通過感覺(「見量」)、內心省察(「自證」)和推理(「比量」)來證明,可是關於上帝的存在,既不被感官所證實,也不為內心所覺察,而且推論起來邏輯上又自相矛盾。因此,只能是「虛撰其名」,如同沒有實體的影子,不妨斷其為無(同上)。章炳麟認為,既然人的各種認識能力都不能證明神的存在,神就是不存在的。這是從左的方面批判了康德為宗教迷信保留地盤的不可知論。以上這些觀點,都具有唯物主義的性質,同樣是章炳麟的無神論中的積極因素。

    章炳麟在反對有神論的鬥爭中,還分析了宗教迷信產生的根源。他認為,宗教迷信起源於人的愚昧無知。他說:由於古人對奮異的自然現象不可理解,於是以為「必有鬼神以司之」,這樣,祭天祀鬼、崇拜神靈等迷信便產生了。如古人所說的「河伯」、「海若」等神,其實都是大烏龜,因為不常見,其力勝人,所以被尊之為「神」。又如,人死以後,形體腐朽,智力消失,並沒有不死的靈魂。可是由於古人對死亡無知,親戚死後,總不忍心其死去,於是擺設供品;祭祀亡靈,以為馨香的氣味足以感動其魂魄來嘗,這樣又產生了鬼神崇拜。章炳麟指出,這些迷信早被古代的無神論者董無心和王充識破了,他稱讚董無心說:「其聖足以干百王之蠱。」他還分析了原始的怪力崇拜,把這種迷信稱之為「熒惑」。他說:人生來就有欲求,對他所追求的東西總想得到滿足,晝夜思念,達到狂熱的程度,便產生一種幻覺,以為真有一個神聖的東西能驅使他的形體,於是向它頂禮膜拜。章炳麟把這些宗教迷信總稱之為「幽靈崇拜」,認為它是同野蠻人的知識未開的狀況聯繫在一起的,進入了文明時代,這些迷信自然就消失了。

    從1906年開始,他就搬出佛教唯心論,一方面用來反對一神教;一方面又用來建立他的「無神教」。按照章炳麟的說法,佛教追求的是「絕對本體」,即「真如」、「涅槃」、「阿賴耶識」等,不是人格神的上帝,它不在天上,而在「眾生」的心中,人們在精神上把一切差別對立的念頭都破除了,就能把握住這個「絕對本體」,就可以從塵世中解脫出來,成為有高尚道德的人。這是用主觀唯心主義的手法來宣揚有神論。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