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揭開中國帝王的身世疑團 第1章 自序  自然身世與政治身世
    從古到今,宮闈秘事永遠都是老百姓最感興趣的話題。

    宮闈秘事的核心內容就是皇帝的身世問題。帝王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特殊群體,由於歷史環境的制約和人為因素的作用,帝王寶座始終閃耀著炫目的光環。在此光環的籠罩下,帝王身世也變得雲遮霧繞,充滿了神秘色彩。特別是「為尊者言,為尊者諱」的歷史評判準則,使正史所載的帝王身世和民間野史中的帝王本相,真假難辨。

    中國古代史書的記錄方式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按照紀傳體的形式將與一個人有關的資料分散到不同的卷、章,甚至是不同的書籍中。而這些材料有的是經過選擇、剪裁和編輯的,有的則因為分散在不同的卷、章中而沒有對相互矛盾的地方進行校注。因此,後人很難對一個事件或者人物產生完整、準確的印象。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越有疑難的地方,恢復它們原貌的難度也就越大。本書選擇的這些帝王和其中的疑難點就屬於這樣的情況。

    各個年代的史學家們對帝王們的身世更是諱莫如深,即使有記載也多半都是在野史之中,而且大多說法不一。這本書中呈現給讀者的也不是最終結論或者權威結論,在很多情況下我們作了必要的推理,或者總結了所有的可能性和說法,甚至是「從傳說到傳說」。

    我們想告訴讀者的是,帝王的身世不僅僅是他們的自然身世,還包括他們的政治身世。很多情況下,一個帝王的政治身世要比他們的自然身世重要得多。自然身世,從某些角度來看也是被政治迷霧所掩蓋的。

    在帝王自然身世傳中,「狸貓換太子」是最著名的傳說之一。《三俠五義》中用了好幾個回目大肆渲染這件事。

    清官包公在陳州放糧的時候審出了一件宮廷大案——「狸貓換太子案」,替宋仁宗找回了自己的生母。這是包公的重要政績,也是一段政治佳話:

    還在宋真宗的時候,宮中的劉妃和李妃都懷了孕。在後宮鬥爭中,生育兒子是最有力的武器,因此妒忌的劉妃就唯恐李妃生下個兒子來。當時,宋真宗恰好死了皇后,劉妃早就覬覦皇后的寶座了。她與宮中總管都堂郭槐、接生婆尤氏等人進行了謀劃。巧了,李妃還真生下一個兒子,但卻在分娩時由於暈血而不省人事。劉妃就命人將一隻狸貓剝去皮毛換走剛出生的皇子。劉妃命宮女寇珠勒死孩子,寇珠於心不忍,暗中將太子交付宦官陳林,陳林將孩子裝在提盒中送至南清宮撫養。宋真宗看到李妃生下一隻沒皮的狸貓,以為宮中出了妖怪,震驚之餘將李妃打入冷宮。不久,劉妃臨產,也生了一個兒子,被立為太子,劉妃隨之被冊立為皇后。誰知,六年後,劉後所生的太子夭折。

    劉後知道李妃生的兒子並未死時,為了掩蓋兒子死亡的消息,將李妃的兒子接來假冒太子撫養。為了杜絕後患,劉後想置李妃於死地,於是她就在宋真宗面前進讒言。最後,宋真宗下旨將李妃賜死。太監余忠、秦鳳兩人冒著生命危險,偷偷放了李妃,並送往陳州。李妃在陳州無以為靠,只得住破窯並靠乞食為生。包拯在陳州放糧訪得真情,與李妃假認做母子,將她帶回開封。李妃的兒子此時已經做了皇帝,就是宋仁宗。包拯乘進宮向宋仁宗、狄皇后賀壽之機,將李妃帶進宮中。李妃得以與親生兒子宋仁宗相見,並道出了隱情。包公又設計讓陳林供出真相。此時已做了太后的劉氏知道陰謀敗露,驚厥而死。整個故事生動曲折,非常感人,一直是戲劇、影視創作者青睞的題材。

    「狸貓換太子」這個故事不僅僅是傳說,而是根據正史記載逐漸演繹而成的。其實宋仁宗既非皇后所生,也非皇妃之子,他是侍奉宋真宗劉德妃的宮女李氏所生。仁宗出生後,劉德妃將其視如己生,親自撫養。《宋史·宋仁宗本紀》就明確記載:「母李宸妃也,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生。章獻皇后無子,取為己子養之。」宋仁宗後來繼承了皇位,劉德妃就成了皇太后,也就是章獻太后。

    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是杭州人,初入宮的時候是章獻太后的侍女。李氏莊重寡言,宋真宗就讓她做了司寢,也就是伺候皇帝睡覺的宮女,結果李氏有了身孕。一次,李氏跟隨宋真宗臨砌台,頭上戴的玉釵突然墜地。宋真宗心想:如果玉釵完好,李氏懷的就是男孩。他讓左右取來一看,玉釵果然無毀。李氏後來生下宋仁宗,被封為崇陽縣君。李氏還生過一個女兒,沒有長大就夭折了。李氏的遭遇並沒有「狸貓換太子」中那麼悲慘,而是在後宮中逐步陞遷為才人、婉儀。其子宋仁宗即位後,李氏做了順容,但被分派去守永定陵。

    宋仁宗還在襁褓中的時候,劉妃就把這個侍女的兒子當做親生兒子來撫養。宋仁宗即位後,李氏黯然隱藏在先朝妃嬪中,和其他人沒有任何差別,而劉氏則成了太后。人們畏懼太后,都不敢告訴宋仁宗真相。所以終太后一世,宋仁宗都把劉氏當做生母,不知道自己是李氏的兒子。成為章獻太后的劉氏對李氏也還不錯,派人去杭州查訪李家的親屬,擢升李氏的弟弟李用和當官,補三班奉職。

    明道元年(1032年),李氏病重,被進位宸妃,不久就死了,終年46歲。章獻太后想要用普通宮人的禮儀治喪,丞相呂夷簡上奏說葬禮要從厚進行。劉太后召呂夷簡過來質問:「死了一個宮人,你這麼多話,為什麼呢?」呂夷簡回答:「臣待罪宰相,事無內外,無不當預。」劉太后發怒了:「你是想離間我們母子嗎?!」呂夷簡從容地回答:「陛下不以劉氏為念,臣不敢言;尚念劉氏,是喪禮宜從厚。」劉太后突然醒悟了——的確,李氏才是宋仁宗的生母,不能做得太過分。她緩和口氣說:「李宸妃只是普通妃子,怎麼辦才好呢?」呂夷簡請求用一品禮舉行李氏葬禮,在洪福院出殯。呂夷簡暗地裡又對內都知羅崇勳說:「宸妃要用皇后衣服入殮,用水銀實棺。以後出現什麼情況,千萬別說我呂夷簡沒有提醒過你啊。」羅崇勳腦瓜也靈活,改用皇后禮節辦理了李氏葬禮。

    章獻太后劉氏死後,人們才告訴宋仁宗真相。燕王對宋仁宗說:「陛下是李宸妃所生,李妃死於非命。」(估計燕王是不熟悉情況,或者是想渾水摸魚。)宋仁宗號慟頓毀,幾天都不上朝。他下了道哀慟的詔書自責,追尊李宸妃為皇太后,謚號壯懿。宋仁宗趕到洪福院去祭告生母,哭著打開生母的棺材看見生母遺容。因為呂夷簡等人的細心,李妃當時還面色如生,穿著皇后冠服,躺在水銀中。宋仁宗感歎說:「人(燕王)言怎麼能完全相信啊!」起先,宋仁宗以為劉氏加害自己生母,所以曾一度派兵將國舅家看管起來。現在見生母備極哀榮,並沒有受到謀害,所以又恢復了劉氏的優厚待遇。

    李氏後被陪葬永定陵,廟曰奉慈。又在景靈宮為她建神御殿,曰廣孝。慶歷中,改李氏謚號為章懿,升祔太廟。李用和陞遷為彰信軍節度使、檢校侍中,顯赫一時。宋仁宗將對生母的思念和愧疚都轉移到了對李用和一家的眷顧上,多有賞賜,還將福康公主下嫁給李用和的兒子李瑋。

    詳細地講述了宋仁宗的自然身世後,我們會得到兩點觀感:一是像宋仁宗這樣具有自然身世疑團的帝王不少,但是像他這麼幸運能夠知曉自己真實身世的人卻少之又少。多數人的自然身世能夠推出三四種,甚至更多的猜想。二是宋仁宗的自然身世之所以疑團重重,還因為他的身世與政治纏繞在了一起。其中既有宮廷政治,也有朝野上下的政治。一個人的自然身世是不能完全與政治割裂的,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從政治身世上考察,才能看明白,才能準確地去評價一個人。

    本書中我們要更多地從政治身世出發去考察帝王。書中的這些帝王都因為政治原因而遭遇了身世之謎,包括其出身的困惑,還有在權力道路上的種種疑問。只有剪開了政治背後的絲線,我們才能還原一個真正的封建帝王。比如,漢宣帝如果不是霍光的主宰,甚至可以說是對歷史的改寫,其可能永遠只是一個徒有皇室血統、卻沒有皇室權力的封建皇家貴族。又比如劉裕,如果不是拼盡全力從千軍萬馬中拚殺出來,成為南朝第一代開國君主,那麼他可能永遠也不會進入歷史老人的眼睛,而且他締造的歷史神話也注定會成為一場虛無縹緲的帝王夢。種種封建帝王成就之路,總是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必然和偶然。

    南朝宋的開國之君劉裕,他的帝王殿堂主要是由主觀和客觀因素堆砌的。從客觀方面來講,當時東晉王朝已經腐朽至極,完全喪失了制約地方,尤其是制約手握實權的軍閥的能力。在野心勃勃的造反者面前,東晉的最後幾代皇帝只能逆來順受,毫無抵抗之力。而劉裕不僅擁有軍隊,而且代表著他所生長的那個階層的利益。在東晉時期,門閥世族的力量已被大大削弱了,而劉裕所代表的寒門地主逐漸掌握了實權,他們自然期望出現一個寒門皇帝。從主觀上說,東晉末期的亂政和動盪已經讓普通百姓對司馬家族喪失了信任。晉朝皇帝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君臨天下的道德基礎。而劉裕作為事實上的主政者,他的功績和能力有目共睹。再加上普通百姓對終日清談、無所事事的世族大家的失望,人心已經傾向了劉裕一邊。

    回顧白癡司馬衷太子之位的確立和鞏固,我們會發現很多原因。正是許多原因的相互作用才造就了一個白癡皇帝。比如楊皇后對晉武帝的勸告,賈充及其黨羽對司馬衷的支持,太子妃賈南風的精明,皇孫愍懷太子司馬遹的聰慧等。但是晉武帝作為決策者本身構成了最大的原因,要為白癡皇帝的出現承擔主要責任。晉武帝受主觀意願的影響,偏聽偏信。一方面,他堅持嫡長子繼承製度,即使看到了兒子的弱智,也下不了更換太子的決心,在後宮妃子的鼓動下,他從心理上鞏固了司馬衷的太子地位。另一方面,即使面臨著更優秀的選擇,司馬炎也由於心理陰暗,排斥他人,只相信和自己一脈的繼承者。

    明朝皇帝的政治身世多有可看之處。1644年3月19日的早晨,崇禎皇帝朱由檢踉踉蹌蹌地爬上紫禁城後的煤山,吊死在一棵槐樹上,時年34歲。自此,明朝的歷史大門正式關閉,中國迎來了古代最後一個王朝——清朝。但是關於朱由檢的爭議和猜測並沒有隨著王朝的更替而結束,這位明朝最後的皇帝是採取「兄終弟及」的方式即位的,他可能是明朝最勤政、最希望有所作為的皇帝,卻成了結局最悲哀的皇帝。所有這一切都使他帶上了濃厚的疑問色彩。

    朱由檢和朱厚熜一樣,都是在典型的貴族教育氛圍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具有傳統貴族的所有缺點和優點:自負、衝動、不切實際等。第一,朱厚熜接受了系統的貴族教育,能力素養的確優秀。朱厚熜接受了朝廷的政治思想,熟悉政治操作,能夠與文臣武將等不同身份的人應酬。第二,他對自己的能力非常自負,甚至有點剛愎自用。普通百姓、大小官員對朱厚熜的能力肯定都進行了實事求是和虛擬誇張的評價和稱讚。朱厚熜在奉承和呵護中不斷成長,自信於自己的能力,並樹立了遠大志向。在看到明朝的天下在發展成熟中逐漸出現停滯、衰敗的跡象,血氣方剛的朱厚熜產生了改革政治、復興王朝的偉大志向。第三,朱厚熜並沒有接觸過實際情況。在大小貴族和官員的奉承中,在金碧輝煌的王宮中,朱厚熜並沒有多少實際政治操作的經驗。

    他對政治和國情的瞭解大部分是走馬觀花,鳥瞰實情。這本沒有錯,但是偉大的志向和自負的性格、虛幻輕浮的觀察結合起來,反而對現實的政治造成了消極影響。擴展了說,貴族式的教育能夠產生庸碌無為、安逸享樂的貴族(比如興獻王朱祐杬),也能產生自負妄為、不切實際的貴族(比如朱厚熜)。對於後一類人來說,貴族的出身和貴族式的教育反而害了他。朱厚熜就是以一個偏執的形象開始自己的政治生涯的,再加上勵精圖治的心態,他們往往給王朝政治產生消極影響。朱由檢的例子還特殊一點,獨特的成長背景讓他擴大了這些優缺點,還有多疑、急躁的個性。他僅憑改革祖宗朝政,扭轉政治頹勢的決心就對明朝內政和外交進行了傷筋動骨的改革。當改革不如意的時候,朱由檢不是從王朝本身和自身出發總結經驗教訓,而是不斷強化自己的思想意圖,強力推翻障礙,推行改革發展。

    總之,離開政治談身世是談不清楚的。我相信,讀者們關心帝王身世的潛意識裡更多的是在關心他們身後的政治風雲。

    至於書中這些帝王的身世之謎揭露得怎麼樣,還期待著讀者們去細細品味。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