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的地產 第27章 消費者仰望霸權之上 (1)
    在房地產業眾多霸權的欺凌之下,消費者無權,是普通民眾最大的悲哀。對於中國人來說,中產階層曾經是一個美好的憧憬,然而現實卻讓這種期望變成奢望。君不見,月收入過萬的高級白領買不起北上廣的一套普通住宅;即使祖孫三代拼盡全力湊夠首付成功貸款買房的,也難免成為房奴,未來的大半人生都將為還貸所累。即便如此,在遭遇房屋的質量問題,或是遭中介欺騙,抑或被購房時的霸王條款束縛時,維權這件本應理直氣壯的事,對許多人而言卻是如此艱難。究其根本,是什麼使得開發商、地方政府、金融寡頭們擁有如此巨大的權力?又是什麼,剝奪了買房者的正當權益?尤其在當人們千辛萬苦還完房貸以為終於能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時,卻發現你所擁有的不過是區區70年的使用權。傲慢的地產,終有一天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桎梏,儘管改革與調控已經開始,但一切何時才能得到真正的改變,仍然是個未知數。

    1.與中產擦身而過的房價

    對於中國的高房價現象,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在一次專訪中指出,中國樓市泡沫是用鋼造的,目前不會被打破。房地產是一個倉庫,放財富的地方,不讓它上升是很愚蠢的。其實,收藏品也是一個倉庫,否則,多餘的財富投資到哪裡去?房地產政策處理得當的話,當然是越貴越好。

    張五常認為,經濟增長帶來的財富只要存在剩餘,必然有個投放之處,可以是房地產、股市,也可以是其他領域。相對股市來說,投入房地產更安全,同時房價也會漲。中國經濟的彈性是足夠的,現在房價還沒高到值得擔心的地步。中國天量的外匯儲備,應該用來買森林、礦藏,但很難做得到。買債券,很多時候是出於政治上的考量。應該學習日本的聰明,可以盡可能買一點國外的土地。

    工業和住宅會影響土地供應嗎?不。只要增加土地容積率就可以。這不是問題。土地不會減少很多的,地方官員其實是很明白這一點的。最關鍵的是增加土地供應。不要學香港,搞高地價政策。一方面高地價,一方面打壓,是相互矛盾的。其實任何地方要讓樓價下跌都是很容易的,增加容積率、多建房即可。地價便宜不代表樓價就能便宜,而增加容積率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如果要幫助窮人,就給他們機會,而不是剝奪機會。經濟學上,工人的工資是由農民的收入決定。工資不夠高,農民會選做陶淵明。也就是說,工人的工資會因為農民的收入夠高而受保護,遠勝什麼最低工資或新勞動法的保護等蠢方法。

    日本走錯了兩步棋,一是過度保護本國農產品,一是日元升值。1975年,日本超市一個西紅柿要賣5美金!去鬧市散步,會發現兩邊的高樓大廈之間的小塊土地上,全是種的西紅柿。那時候,西紅柿的價格居然比黃金還要貴,日本就是這樣搞垮的。現在日本人的投資都是在日本以外的地方。不要以美元來算,以實質的經濟收入來算,中國應該能達到10個日本的經濟實力。如果有10個日本那麼厲害的國家走出來,這是不得了的事。

    1980年,發達地區國家的城市人口的比例平均為70.9%,其中,美國為77%,日本為78.3%,聯邦德國為84.7%,英國為90.8%,加拿大為75.5%。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比例平均為30.1%,其中不少國家低於20%。中國現在的「數字城市化率」為46%,但目前統計的6億城鎮人口中,至少有2億人並沒有享受市民的權利。中國的城市化和房價持續上升,還有相當長的日子要走。

    中國的城市化還受到自然和社會兩個因素的長期制約。自然因素就是地理學家胡煥庸發現的「胡煥庸線」,即從黑河到騰沖畫一條直線,這條線的東南部分才比較適合人類生存,宋代以來,中國絕大多數人口也聚焦在這條線的東南部分。而如果從衛星上看地球,即使在這條線的東南,也仍有許多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適宜中國人居住的土地真的是非常的稀缺!

    中國城市化這場涉及13億人口的大流動,遠遠不僅僅是農民工在進城,而是「小富進城,大富進京」,不斷地、有梯度地向大城市進軍。保障房為什麼不起作用?因為保障房根本不保障外來人口。而機械增長的外來人口才是城市住房需求的主力,不管是單純的租住需求,還是購房需求。

    中國幾個超大城市的房價,其漲幅的確遠遠超過了許多西方大城市,原因除了政府炒地、開發商與富人炒房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這就是:在中國這些超大城市中,普通人的購房需求也遠遠超過了許多西方國家。根據中國媒體提供的統計數字,北京首次購房者的平均年齡只有27歲,而英國首次購房者的平均年齡是37歲,日本和德國是42歲。中國人較早買房,原因很多,除了中國大城市缺乏政府興建的廉租房之外,還包括一些社會、文化因素,例如,中國大城市許多女性的擇偶條件就是「無房莫問」,而西方絕大多數年輕人婚後仍然租房;中國父母願意資助子女買房,而西方大多數年輕人只能自己攢錢買房等,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還是觀念不同:西方年輕人對長期租房習以為常,即使是香港打工一族,工作到退休才還完房貸者也大有人在,只有中國人才認為年輕人名下無房便是「失敗」,在這種社會觀念的強烈刺激和推動下,中國人的購房需求變得非常大。

    中國的經濟適用房自實行以來弊病甚多,實際上形成了兩塊價格相差很大的市場,就像中國改革開放早期的價格雙軌制,為腐敗的盛行造成了巨大的空間。自2011年初以來,為了對抗通貨膨脹,重慶中產階層紛紛買房保值;浙江二、三線城市甚至出現規定憑票買房的現象,導致一張購房券已經炒到50萬元人民幣。這些消息不僅凸顯了中國人購房需求的強勁,而且驗證了「限購」、「限價」等行政房調手段的無效。

    如果說房價如一池水中之皮球、政府過度行政干預如硬往水中壓球之手,那麼,球中之氣就是中國人的購房需求,只要球不撒氣,結果肯定就是手鬆球彈,而且壓力越大,彈得越高,除非政府抽乾池中之水,即廢除市場經濟。面對天價樓市,中國政府是否就無能為力呢?其房調措施不應該是用「看得見的手」去商品房市場限購、限外、徵稅、限價,而是應該把「看得見的手」伸向商品房買賣市場之外那些最需要出「手」的領域,而且要多「手」出擊:一「手」大幅壓低土地出讓金,一「手」全力打擊不法開發商,一「手」善用利率等宏觀調控措施,一「手」大力興建廉租房。

    尷尬的「中產」

    正常健康發展的社會中,中產階級應該是社會的主流力量,可是眼下的中國,所謂的中產階層者身處境地卻是多麼的尷尬!

    「誰說我是中產我跟誰急。」月薪1.4萬,老家在濰坊,而目前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劉波聽說月收入達到6000元就屬於白領中產後,憤怒地駁斥,「你見過買不起房、不敢要孩子、每天生活在怕失業怕生病的恐懼中的中產嗎?」聽上去,月薪上萬已經不算少了,可是擺在現實中,面對著迅猛上漲的物價,尤其是高額的房價,月薪上萬想要支撐起中產階級定義的生活標準,不免顯得過於脆弱了。

    一般來講,中產階級的生活標準有著如下定義:他們有一定的閒暇,追求生活質量,具有很強的家庭消費能力,有房有車,沒有過多的負債。劉波一臉無奈地說:「我們都是『偽中產』!」

    總收入:稅前14000元,稅後11975元

    總支出:

    還債:700元

    報刊雜誌:170元

    柴米油鹽:562.40元

    電器:210元

    房租:2200元

    服裝費:400元

    副食品零食:371.50元

    公共交通費:1405元(打了幾回車,參加同學婚禮坐了次飛機)

    禮品禮金:838元(包括送女朋友一個包和給好朋友過生日送花)

    理發:58元

    手機充值:100元

    書籍音像:88元

    水電煤氣費:77元

    外出就餐:1841元(請同學、朋友吃了幾次飯)

    醫療藥品費:26元

    意外:60元

    娛樂:998元

    其他雜項:210元

    總計:10314.90元

    結餘:1660.1元

    「別說我浪費,或者不會理財,能省的時候我都盡量省著了,自己賺的錢花著也心疼,可是沒辦法,擋不住,朋友也都是這種狀態!」劉波不無落寞地說,「月薪過萬怎麼了,也只是能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每月剩下的那點兒錢30年內都不夠買套房。還中產呢,盡看別人買房吧!」

    月薪過萬已經實現不了中產階級的生活標準。而對於廣大中國城市白領來說,這個薪水已經屬於中高層次。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以前被認定為中產階級的高薪白領,早就被拋出中產階級的行列而向下沉淪。可是看看地產廣告中,多少樓書中都大肆標榜著「獻給中產階層的經典之作」云云,可是誰會想到,現實生活中更多所謂的中產,卻每每只能與房子擦身而過,手裡沒錢,砸不中那高額的房價。

    中國的房價收入比在全世界不是最高也差不多了,高昂的房價是城市中產階級心中最深的痛,也是消滅中產階級最有力的武器。那些穿梭在高檔寫字樓間,覺得自己拿著不低薪水的高級白領在高昂的房價面前也只能低下了頭。

    就北京而言,一個還算不錯的女孩會和一個沒房的男朋友結婚嗎?更多的情況是,面對婚姻,沒車可以,沒房不行!而對那些來上海奮鬥的男女青年而言,面對婚姻,沒車可以,沒大房可以,沒法一次性全款買房也可以,但沒有付過首付的貸房就不行了!劉波說,他不少朋友都是在以房子為目標而奮鬥的,因為沒有房子,就沒有妻子,也就沒有孩子,「我已經夠幸運了,女朋友雖然是北京本地人,但並不計較什麼房子、地位的,買不了房她也願意跟我回濰坊,她家裡也同意」。

    可是話雖這麼說,劉波和女朋友康林也還是提早做好了拚一拚買套房的打算。在濰坊城郊的一個鎮上長大的劉波,來北京上大學的時候曾想著,畢業了就在北京找工作,過個幾年賺夠錢了買套房子,把爸媽都接過來。可是2009年,電視劇《我的青春誰做主》風靡全國,劉波看著劇中女主人公一副躊躇滿志的樣子說出:「給我三年時間,我一定憑我的努力在這個城市(上海)買套房」!劉波帶點苦澀和無奈地笑了。自己當初又何曾不是這麼想的?可是現實社會遠不是他想像的樣子。

    所謂已經躋身中產階層的他,工作已經將近五年,薪水也漲了多次,可總是漲不過房價,高額的房價他是怎麼追都追不上!女朋友康林是他的大學同學,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階層,而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女孩,她在大學期間生活就很小資,出入咖啡廳,聽聽音樂會,偶爾看看畫展,買衣服更是毫不吝嗇,商場裡上千元的衣服,只要她看上了,眼睛都不眨一下。時尚、新銳、有情調,這也是當初劉波喜歡上她的原因之一。可是如今,為了省錢買房子,康林經常去批發市場買衣服,到地攤消費。劉波看在眼裡,疼在心裡,過段時間都要瞞著康林給她添置些好點的衣服或者飾品之類,每每康林感動過後,又覺得有些奢侈了,好可惜。

    康林喜歡唱歌,尤其是王菲的歌,模仿得出神入化,以前兩個人每個月都要去KTV好幾次,每晚動輒四五百,兼職一個月賺的錢基本上都是這樣消費掉了,但是那個時候還是在學校,他們怎麼也沒想到畢業之後會遭遇到什麼。只是現在康林已經不去KTV了,偶爾會去,都是劉波強拖她過去的。在劉波看來,這是自己以後的老婆,怎麼能讓她如此委屈呢?買房成了「分水嶺」,一套還在夢想中的房子,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2011年春節,全國大旱的情況下,一切都開始飛速漲價,現在康林已經不僅僅是買衣服、娛樂上盡量節省了,就是想買點水果,看看價格也就算了,獼猴桃7塊多一斤,蘋果5塊多一斤,吃不起啊。

    2011年4月《文匯報》的一則新聞,看了很讓人揪心。上海的高房價,已經把一些能拿到60萬購房補貼的海歸頂尖人才都嚇跑了!相關部門擔心,幾年後,上海的科研實力和競爭力可能削弱。

    上海市科協2010年的一項調研發現,超過70%的青年科技人員家在外省市,他們自身缺乏經濟積累,又不像本地年輕人可以住在父母家或得到購房資助。因此房價一路走高,他們「最受傷」。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