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晟的意見重點,則放在了「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上。他說:「從我國國情看,住房空置問題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據調查,當前住房空置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合理空置』,指新建樓盤為應對市場需求而保留的一定的庫存儲備;二是『轉移支付性空置』,為結婚、上學、養老等將來需求提前購買的房屋,在一段時間內處於無人居住狀況;三是『投資投機性空置』。」當然,只有第三種,才是我等小老百姓最為詬病的地方。至於「合理空置」等等名詞,那就只有專家才懂其中含義了。
於是乎,「空置率」潛伏得比余則成還深。與此同時,國家電網也一再闢謠稱從未發佈過該數據,任志強更與網友展開論戰,說堅持「曬黑燈」乃可笑行為,中國住房空置率實際不到4%,空置率高只是假象。
倘若中國住房空置率真的不到4%,又為什麼演這麼一出子戲呢?難怪有人會聯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故事。
真假難辨的房地產空置率
針對這場華麗唯美的聯袂演出,中央兩大官方媒體新華社及《人民日報》於2010年8月下旬相繼撰文質疑「空置率很難統計」,指摘有關部門不作為、刻意隱瞞真相。但隱瞞也就隱瞞了,官方媒體的呼聲似乎也不管用。
包括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住宅處處長文林峰、深圳市國土資源局房地產研究室主任王鋒在內的多位研究人士均指出,住房空置率是宏觀調控決策最重要的依據之一,而空置率統計並非那麼艱難,國際上通用手法是綜合每戶用水用電用煤氣等各種房屋使用指標來判定。在中國這一數字遲遲難產的原因或許只有一個:這一數字出爐的殺傷力過大,即使中國城市空置房少於6450萬套,但仍遠遠超過國際上公認的10%的警戒線。
或許真如專家們所說,殺傷力過大,一旦公佈,有礙「和諧」。不論怎樣,由於官方不肯「澄清事實」,一些民間人士便進行局部性的調查,以還公眾一個公道。
新華網曾載文指出:
地處杭州市中心的「深藍廣場」、「楓華府第」等都是前兩年竣工的知名高檔樓盤,交通便利。但杭州城北供電局的一位電力班長說,電力工人每兩個月抄一次電表,這些小區中有約20%的房屋用電量都是零,「應該是沒人住」。
海南省人大常委會環境資源工作委員會2010年6月中下旬對海口、三亞、文昌、瓊海等8個市縣房地產開發建設情況的調查顯示,多數小區平時入住率不到20%,高峰時僅為40%—60%。
在上海,一些地段的住宅樓群,陽台是毛坯,空調機位空著,到晚上則是一片黑漆漆……
種種現象說明,一些城市的部分住房空置,是不爭的事實。網友甚至「希望通過集體『曬黑燈』,呼籲對空置房現象給予更多關注,共同探討對空置房的解決之道」。
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說:「我很奇怪,為什麼專業的房屋管理部門和建委系統不去做專業的統計?為什麼不是普遍的或分區的抽樣調查,而是只在特定的某個樓盤進行調查?」
北京通州某大盤,2010年一年間,售價從6000—7000元/平方米扶搖直上至20000元/平方米。根據北京某知名地產連鎖機構通過長期市場交易房源監測,該樓盤建成交房後有50%以上的住房在一年內無人入住。通過同樣的方法,他們測算出崇文區多個項目空置率接近30%,順義東方太陽城、佳和宜園等多個住宅小區空置率超過40%。
該地產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絕大部分的新樓盤在交房前就已經全部售出了。但即使到了交房後的第二年,其入住率也往往只有30%—40%,能達到50%入住率的已經是比較不錯的比例了。顯然,空置房調查並非像有關部門所說那樣難以統計,只是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而已。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住宅處處長文林峰說,以往房地產調控都缺乏準確的統計數據作支撐,決策層對供需關係心中無底,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在國外,一般通過電力公司瞭解電費繳納情況就可以統計到。即使中國情況特殊,連人口普查和經濟普查那麼大的數據量都可以做到,那麼理論上空置率的統計有什麼理由做不到?
那些佇立在寒風中的新空房子,連同某些官方人士的「真實謊言」,都正成為房地產空中樓閣的墓誌銘。
深圳市國土資源局房地產研究室主任王鋒長期跟蹤深圳市住宅空置率情況,通過與物業公司合作,最後得出深圳空置率已遠遠高於國際上10%的警戒線的結論;上海易居某專業人士通過大量調研認為,當前中國一線城市和少數二線城市房地產投資投機比重偏高,存在較高的空置率,在20%左右,而三四線城市的空置率則會比較低,但與發達國家一般5%左右的空置率相比,仍屬於高泡沫地區。
空置率與房地產投資
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中國商品房的空置率約為25%至30%,至少比正常市場情況高出1倍。他將這些空置房視為投機庫存,其價值可能佔中國GDP的15%。而這一投機有可能在未來兩年持續放大。因為現有調控有意在控制供給節奏,這間接形成了開發商的庫存。而一旦調控放鬆,投機行為將捲土重來,導致庫存價值翻番,愈演愈烈。
張麗大概不會同意「投機」一說,在她看來,自己不過是投資。所以,在深圳中信·紅樹灣買了一套近160平方米的房子之後,她又來到龍岸,準備再尋覓一套大宅。「豪宅升值更快更猛,2010年以來我只投大戶型豪宅。」近些日子,張麗一直在深圳幾個豪宅區奔波看房。
張麗全家來深圳已經十幾年了,一直經營外貿公司,家底頗為豐厚。2009年二季度以來,深圳房價快速飆升,張麗拿出大部分資金投入樓市。2009年5月張麗先在南山區買了兩套價值400萬左右的房子,至今已升值超過30%。
「那兩套房子我懶得裝修、出租,先空著,等再漲幾個月,出手把它賣掉。」張麗算了一筆賬,如果用來出租,一套房子月租金不過六七千元,一年才七八萬元左右,而一套大宅即便簡單裝修也需要二十幾萬元,「轉手賣掉更划算」。
以當初首付兩成計算,短短半年,張麗的收益已經超過150%。2010年10月,張麗再次出手,在寶安區熙龍灣買了一套海景大宅,總價超過300萬元。
像張麗這樣專注於豪宅投資的購房者不在少數,李偉就訂下了萬科第五園一套二手別墅,每平方米售價超過25000元。「區位好、單價高的房子增值能力強」,李偉說他剛剛還在臨近香港的福田口岸買了一套每平方米近3萬元的精裝修房子,不願意出租,空在那裡等待升值。而他2008年初花800萬元在星河丹堤買的複式樓,2010年9月轉手賣出時已經淨賺400萬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