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災時代 第10章 多國大選2012,人類危機與選擇 (2)
    「俄羅斯是個難解之謎」。不少人包括俄羅斯學者都這樣認為。所以如此講,是因為俄羅斯有許多謎團難以解開,而發生的不少事件又往往很難預測。縱觀俄羅斯的歷史,俄羅斯有著顛覆一切的傳統。赫魯曉夫之於斯大林,勃列日涅夫之於赫魯曉夫,葉利欽之於戈爾巴喬夫等。所以在有著這個傳統之下的國度,將來發生什麼都是不可預知的。而俄羅斯的轉變,也注定將讓世界為之震顫!人們大多不敢輕易預測俄羅斯的事態發展。預測俄羅斯的人,大多會碰壁。說它是個「難解之謎」也只是透露出這樣一種看法,認為俄羅斯是一個很獨特的國度,像風一般忽左忽右,其國情是一個較難認識的現象,不可用衡量、研究其他國家的一般標準和尺度來來對待它。例如,普京繼葉立欽的衣缽上台後,俄羅斯曾有一段時間歐亞主義思潮抬頭,不久似乎西歐主義又佔了上風;經過一段同西方特別是美國的靠近之後,近些年又同它們拉開了距離;成立並啟動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正常運轉不久,莫斯科發生內務部警察大規模查抄中國商城事件等等,一連串事件,矛盾重重,變幻莫測,往往令人們摸不著頭腦,如墜雲裡霧中。

    蘇聯的解體,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加盟共和國的退出,毀滅性的經濟蕭條,這一系列重大事件對俄羅斯打擊是巨大的。俄羅斯作為國際法意義上蘇聯的繼承國,雖然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遺產,但其綜合國力已今非昔比。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著名戰略家布熱津斯基在他的《大棋局》一書中曾形容蘇聯解體後的俄社會生活狀況,「實際上是第三世界國家水平」。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重新確立國際地位、並在後帝國時代維持一種利益範圍的努力,就不足為奇了。

    俄羅斯現在仍然保留著作為一個世界大國的基本條件,更具備重新成為世界強國的巨大潛力。首先是橫跨歐亞大陸的遼闊疆域,獨特的地緣政治優勢。俄國土面積為1707.54萬平方公里,雄踞世界第一。俄東西相距9000公里,南北最寬4000公里,東接亞太,西連中東歐,將歐盟、北美和東亞三大板塊連在一起,成為歐亞大陸的交通樞紐。俄羅斯還是世界資源大國,已經探明的資源儲量占世界資源總量的21%;在世界各國綜合國力評估中,俄的資源實力排名第一。俄擁有世界天然氣儲量的45%,石油儲量的13%,煤炭儲量的23%。俄羅斯在軍事工業方面有著雄厚的實力,是當今世界唯一能與美抗衡的國家。俄近年來武器出口位列世界第二,成為俄國民經濟的一大支柱。

    在人才方面,俄羅斯每1萬人中有37名科學家和工程師,這一比例與美國平分秋色。俄羅斯的崛起步伐確實在加快,但仍然面臨相當多的困難和不確定因素。從自身因素看,俄羅斯目前GDP的增長主要靠石油等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的出口拉動,經濟實力並不強。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口呈加速負增長之勢,每年人口遞減超過90萬人,死亡率之高居歐洲之首。按現在俄羅斯人口出生和死亡的速度,2050年,俄人口數量將減少到1.15億;到下世紀末,俄羅斯將僅存5000萬人。俄羅斯問題的嚴重性在於,人口出現了危險的「剪刀差」:即人口出生率下降同時伴隨著死亡率急劇增長,因此,俄人口數量減少現象在本質上區別於歐洲。從長遠看,按這種人口發展趨勢,21世紀還沒有過完,俄羅斯可能就沒有士兵來保衛自己偌大的國土了。化學元素週期表的發明者、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百年前就下過結論:俄國沙皇要保住並開發所佔領的土地應至少有5億人口。此外,酗酒、吸毒和艾滋病等三大殺手也嚴重影響了俄的人口素質。最近10年來,聯合國已經將俄羅斯人力資源發展潛力從第一檔劃撥到第二檔。

    此外,俄羅斯又是個排外情緒濃厚的國家,對外來移民深感憂慮。另外,還受車臣分裂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因素的牽制。由於涉及到民族、歷史、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等多重因素,車臣問題目前早已超出了一般民族問題的範疇,它的存在將大量消耗俄羅斯的精力和資源。而歐美西方國家現在仍然奉行「遏俄弱俄」政策,竭力擠壓俄的戰略空間。

    從地理考察,俄羅斯是一個位於歐亞大陸「心臟地帶」的國家。伊凡四世1547年即位時,俄國實際上是一個地處歐洲的內陸國家。然而,從伊凡四世開始,俄國的疆域不斷拓寬。1598年,伊凡之子費多爾越過烏拉爾山,吞併失必兒汗國,打開了通向亞洲的大門,使俄國的版圖第一次達到了亞洲,並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對外擴張的步伐不斷加快,沙皇俄國很快便成為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並最終形成了這樣的局面:俄羅斯領土的四分之三在亞洲,但政治經濟中心卻遠在歐洲;俄羅斯人口的四分之三居住在歐洲,而各種資源絕大部分卻集中在亞洲。這使得人們有時覺得俄羅斯是一個歐洲國家,又是一個亞洲國家;有時又使人覺得俄羅斯既不是一個亞洲國家,又不是一個歐洲國家。

    俄國更深一層的弱點是,儘管它從西方有所借鑒,但在技術上仍然是落後的,在經濟上仍是不發達國家。在19世紀上半期,當時的俄國還是封建農奴制國家,農業人口佔居民總數的90%,歷史上俄羅斯的農奴只有名字或者綽號,沒有姓氏。在1861年俄羅斯廢除農奴制之後,曾經的農奴才擁有了完整的「姓名」。直至1917年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之後,農奴制被廢除,蘇聯從歷史舞台上出現。

    眾所周知,蘇聯是以聯邦制國家的形象出現,因此在法律上和理論上,無論是1922年蘇聯成立之初的4個加盟共和國,還是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的15個加盟共和國,俄羅斯在其中都應該是普通和平等的一員,但是在實際上,俄羅斯自始至終都是蘇聯這個大家庭中的「家長」或「老大」。

    蘇聯時期,俄羅斯的領土面積佔全蘇面積的76%(約1710萬平方公里),人口占52%(約1.48億)。除了在自然條件方面俄羅斯在蘇聯時期各加盟共和國中首屈一指外,在社會領域,俄羅斯也是其他加盟共和國無法與之攀比的「巨人」。首先,儘管蘇聯最終是以列寧的方案成立的,即各加盟共和國以「平等的身份結成聯盟」,並以「分權的方式管理國家」,但是,由於列寧去世得早,他的繼任者斯大林未能很好地貫徹列寧的上述方針,在後來近70年的歲月裡,蘇聯實際上成了其他共和國「加入」俄羅斯聯邦的產物,管理國家採取的是集權方式。

    1991年12月,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解體,俄羅斯聯邦獨立,獨立國家聯合體成立。獨立後的俄羅斯由於國內政治制度變遷和國際環境變化,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從蘇聯時期的頂峰跌落下來,政局混亂、經濟滑坡、外交迷茫,除自然條件外的所有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俄羅斯相信,獲得獨立就等於甩掉了身上的沉重「包袱」,將會很快復興,重振雄風。但實際上俄羅斯獨立以來,並未像人們想像和希望的那樣,真的輕裝上陣,一顯身手,而是陷入了長期的衰退之中。直到2000年年初普京出任總統,俄羅斯才看到了復興的希望。

    在政治領域,獨立後的俄羅斯在建立新的社會制度的過程卻極為複雜,尤其是在關於建立總統制、實行多黨制、總統和議會的權力分配等問題上的鬥爭尖銳激烈。建立起總統制後,政府的組成又成了大問題。

    在經濟領域,為了盡快從計劃經濟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駛上市場經濟的快車道,俄羅斯實行了「休克療法」,結果是只見「休克」不見「療效」,經濟連年出現負增長。實行「休克療法」那幾年,俄羅斯的老百姓儘管尚未落到「民不聊生」的境地,但「今不如昔」卻是人們對時局的共同看法。俄羅斯獨立後經濟的復甦跡象也是在普京擔任總統以後出現的。據俄羅斯官方報道,2000年俄羅斯經濟開始出現增長的勢頭,2004年GDP的增長已達6.8%,人均約4000美元。

    在外交領域,獨立後為取得西方國家政治上的認同和經濟技術方面的援助,俄羅斯頻頻向西方示好,推行親西方的外交路線。然而,俄羅斯「西傾」的滿腔熱情換來的卻是歐美國家的「冷眼」。北約東擴的步伐已逼近俄羅斯的家門口。俄羅斯原以為自己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上還可以發揮作用,沒想到在科索沃問題上卻被晾在一邊……俄羅斯終於沉不住氣了,旋即調整了外交政策,開始奉行「雙頭鷹外交」,與西方保持一定的距離。

    雖然昔日曾與美國爭霸近半個世紀的蘇聯消失了,但蘇聯所擁有的武裝力量和龐大的核武庫還在俄羅斯的手中,俄羅斯是「冷戰」後世界上唯一一個能與美國相抗衡的核大國。

    19世紀俄國著名的思想家陀斯妥耶夫斯基曾經說過:「真正偉大的民族永遠不屑於在人類當中扮演一個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於扮演頭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獨一無二的角色。」

    這是俄羅斯對自己的期許,在人類歷史上,它的確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角色。俄羅斯,這是一個無法讓人忽視的國度;它地緣廣大,兼據歐亞,雄視東西;它文化深厚,擁有一大批享譽世界的大師,足以傲視世界。

    它的背後隱憂重重,「突變」、「多重性內在」,是俄羅族民族性格之一,起起伏伏,強盛與羸弱集於一身。常常在災難之後變得強大,又在極強中迅速衰弱,在衰弱之後,整個民族會再次探尋一條崛起的道路。這一歷程到今天都沒有結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