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狂自有可敬可愛處,也會在險中取勝,那偏執狂又如何?偏執狂是瘋狂的一種。德國哲學家尼采曾寫過一本書,叫《瘋狂的意義》,講的就是瘋狂顛覆人類,並有助於人類的提升。一位法國精神分析家曾說:「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內心的瘋狂,精神分析家也必須面對自己內心的瘋狂!」從某種角度來看,每一個人都是瘋子。而那些所謂的「瘋子」,其實比正常的人要快樂得多。
但我們無須從哲學與人類學的角度去探討偏執狂的意義,我們僅從職場就可以看到,偏執狂曾經成就過那麼多的成功者。
曾經一本名為《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書非常走紅,暢銷百萬冊,其作者是英特爾公司前總裁安迪·葛洛夫。「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這句話體現出葛洛夫的管理個性,也道出了某一個職場真理。
葛洛夫在這本書寫道:「我篤信『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這句格言。只要涉及企業管理,我就相信偏執萬歲。企業繁榮之中孕育著毀滅自身的種子,你越是成功,垂涎三尺的人就越多,他們一塊塊地竊取你的生意,直至最後一無所有。我認為,作為一名管理者,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提防他人的襲擊,並把這種防範意識傳播給每一位工作人員。
「我不惜冒偏執之名而整天疑慮的事情有很多。我擔心產品會出差錯,也擔心在時機未成熟時就介紹產品;我怕工廠運轉不靈,也怕工廠數目太多;我擔心用人正確與否,也擔心員工的士氣低落。當然,我還擔心競爭對手,我擔心有人正算計如何比我們做得多快好省,從而把我們的客戶搶走。」
那麼什麼是偏執狂?葛洛夫提到,馬克·吐溫在他的名著《傻瓜威爾遜》中說:「愚蠢的人說,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而聰明的人卻說,把你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然後看管好那個籃子。」偏執,就是集中焦點,瘋狂出擊。
「10倍速時代已經來臨,我們的失敗和成功都以10倍速的節奏進行。」職場的競爭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顯得異常吃力,快魚吃慢魚的現狀讓許多人上氣不接下氣,如果不偏執,只有眼睜睜看著別人迎頭趕上,然後又把你遠遠拋掉。在職場,現實如此殘酷,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
偏執狂具有堅韌、拚搏、頑強的個氣質與做派,並且,當他們認定一個方向以後,他們就會不管對錯,絕不放棄,執拗到底。這種做派,一旦方向錯誤,就會徹底失敗;而一旦方向正確,就會十分成功。因此,關鍵是方向的正確與否。比起不偏不倚的正常人,偏執狂有50%的成功概率,而正常人的成功概率一般只有20%。
偏執狂安迪·葛洛夫時代的英特爾對世界產生過舉足輕重的影響,作為一個偏執狂,葛洛夫執掌英特爾11年間,公司收入增長13倍。
1985年英特爾只是一個年銷售額為16億美元的半導體存儲器公司,在企業戰略上漫無目的,處於混吃瞎做的狀態。那天,擔任總裁的葛洛夫在辦公室裡與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戈登·摩爾談到公司的困境。
葛洛夫問摩爾道:「如果我們下了台,另選一名新總裁,你認為他會採取什麼行動?」
摩爾想了想,答道:「放棄存儲器的生意。」
葛洛夫眼睛閃爍出異樣的神采,這是一個瘋子眼中才會有的光芒。他說:「我們為什麼不走出這扇門,然後自己動手?」
就這樣,葛洛夫開始了那個即將響徹世界的「偏執」戰略:砍掉當時公司的主業存儲器的生產,而將當時產量不多的副業微處理器確立為新的戰略重點。
正是這個「偏執」的戰略舉措,最終使得標有「英特爾」字樣的微處理器,傳遍全球,全世界80%以上的個人電腦都裝上了這種微處理器。
之後,葛洛夫總結此次的偏執經驗,寫出《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使「偏執狂」一詞與「工作狂」齊名,全球職場人士紛紛學習,幾乎奉為商界聖經。
之後,葛洛夫繼續偏執到底。他制定了要把個人電腦變成人們生活中最無法割捨的家用電器的公司戰略,並為此展開一系列營銷活動,要引導大眾的購買需求。到2011年,英特爾微處理器已有上億銷量。
葛洛夫的偏執狂作風對中國的IT職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幾乎所有中國IT人,以「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作為頭腦中時時亮出的格言,紛紛倣傚著要打造「偏執狂」這種單面形象。這其中,有一個IT人一舉成功,迅速上位,做成了「偏執狂」單面人,然後乘勢而進,以短短數年時間,打造出一個名列中國前三強的互聯網公司。這個成功的偏執狂,名叫李彥宏。
在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上學的時候,李彥宏就已經知道,自己得在中國幹一番計算機事業。當時,他被他的美國教授的一句「中國有計算機嗎」的質疑而激發了一種不服氣的意氣。他暗下決心,要在互聯網行業有一番作為,用自己掌握的技術回國大幹一番。但具體做什麼,並不是一開始就明瞭的。
1994年以後的三年,李彥宏有機會到華爾街道瓊斯一家子公司去工作。在那裡的工作讓這個一直研究理論的學生看到了實業的魅力。他說:「一項新技術到這裡,很快就變成了具體產品,並能直接改變大眾生活。」
在華爾街工作期間,李彥宏擔任了《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的設計人員,天天跟實時更新的金融新聞打交道。從華爾街出來以後,1997年,他碰到了一個新時代。
當時,以新型科技公司股票為主的美國納斯達克股市受到全世界熱捧,由此帶動了互聯網產業的蓬勃發展。當時,每天都有互聯網公司成立,多的時候一天成立100家。離開了華爾街的李彥宏,這時正在硅谷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任職。在這個公司的幾年,他持有的Infoseek股票從5美元暴漲到100美元。「天啊,做這個行業,發財這麼容易!」這是當時的硅谷年輕人口中經常蹦出的話。李彥宏也開始下了決心,要回國創業。他說:「硅谷的創新動力和創業精神,吸引了數以萬計的技術人員走進這裡。這給了我很大靈感,當時我就想,中國也一定會經歷IT技術改變社會的過程。」
但是,做什麼呢?
其時,英特爾總裁葛洛夫著名的「偏執」戰略正在響徹全球。偏執戰略中的砍掉所有、只做微處理器的大膽作風震撼著硅谷,而標有「英特爾」字樣的微處理器的流行,更加助長了偏執戰略的傳播。再加上葛洛夫著作《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推波助瀾,使「偏執狂」一詞與「工作狂」齊名。
回國創業的意圖,加上對偏執戰略的著迷,使李彥宏開始無意識地要走一條中國式的IT偏執狂之路。
英特爾偏執於微處理器,他該偏執什麼呢?身在硅谷著名Infoseek搜索引擎公司,李彥宏的想法一閃即至:做搜索引擎!
如果說,葛洛夫以「微處理器偏執狂」而輝煌,那麼,李彥宏也可以以「搜索引擎偏執狂」而成功!
就這樣,帶著一種理念和一項技術,單面人李彥宏回國了。
1999年底,他和北大校友徐勇合作,在中關村成立百度在線,正式做起互聯網搜索引擎。李彥宏事後回憶道:「2000年,國內的搜索引擎已有不少。比如悠遊、Open-Find等。但隨著互聯網信息的爆炸式增長,它們的缺點開始暴露無遺:速度慢、數據量少、返回無用信息太多,用戶需要花費精力重新篩選。」
分析這些搜索引擎的失敗理由,原因在於:他們不專注。由於精力分散,他們的公司就不能做到資源集中,他們的搜索引擎也就力度不夠,信息缺乏。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已經有著「偏執狂」單面人形象的李彥宏,其理念是十分明確而不會更改的。偏執,是他不變的堅持,也將是成功的法寶。他事後回憶道:「人生是短暫的,可以做事業的時間是有限的,可以支配的各種資源也是有限的。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需要非常的專注,把主要精力放在一個地方,才能做得比別人好。」
在「搜索引擎偏執狂」的單面人形象之下,是辛辛苦苦的堅持。為了使自己的搜索引擎超越其他公司,百度所有的技術人員集中全部力量,以偏執狂的精神,在擁擠而悶熱的辦公室裡徹夜工作,一刻不停地編寫代碼、測試程序、修改錯誤,擴大原有引擎的數據庫。
由於偏執狂的單面人形象在美國有著很大的心理基礎,百度公司獲得了美國投資商的重視。公司才成立不久,2000年3月,儘管美國股市的崩盤正在造成互聯網的冬天,李彥宏還是獲得了美國「德豐傑全球創業投資基金」的1000萬美元注資,這使得百度得以度過互聯網的寒冬,直接奔向成功的大路。
又過了兩個月,2000年5月,百度快速地把第一個中文搜索引擎開發了出來,一開始就可以搜索到500萬個網頁。
開發出來以後,李彥宏馬上開始了讓這款搜索引擎嵌入到各大門戶網站的營銷工作,他的戰略是:讓門戶網站使用,向它們收取技術服務費,用這個來賺錢。經過一番營銷努力,從第一家客戶「硅谷動力」開始,很順利地拿下了Chinaren、搜狐、新浪、網易等當時的幾大網站。
作為一個偏執狂,李彥宏有一個簡單制勝的經營理念:「認準了,就去做,不跟風、不動搖」。對單面人形象的堅持,使得李彥宏做起事來執著、堅持,也使得百度公司一直偏執於一個項目不動搖。
李彥宏後來如此解釋他對搜索引擎的偏執:「這是我喜歡的,我覺得做這件事非常好,我這一輩子就這樣做下去,那就是成功。」正是這種偏執狂的氣度,使得百度自成立至今10餘年,一直只做一件事情——中文搜索。李彥宏一直為他的偏執自豪:「這才使我們在中文搜索上獲得現在70%多的市場份額。」
也正是這種偏執狂的氣度,使得百度搜索的用戶佔有率達到88.3%,遠超搜狗、雅虎、騰訊等搜索引擎——後面這些引擎的用戶加起來也只佔4.6%。這種輝煌的成績,使它得以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當天,百度股價從27美元漲到151.12美元,短時間造就8個億萬富翁、51個千萬富翁、240個百萬富翁。百度公司的規模,也從最初的7個人擴大到現在的7000人,一開員工大會那就是7000人大會。
但是,雖然百度已經有錢做任何想做的事,偏執狂李彥宏卻仍然讓它偏執於一個焦點:搜索引擎。
李彥宏和百度的成功,是偏執狂的成功。偏執狂作為「狂人」三狂之一,和工作狂、自大狂一樣,自有其促進成功的基因和奧秘。身處職場中的我們,即使不敢妄想做葛洛夫和李彥宏這樣的創業大腕,也當從這些成功者身上學習許多,把它用在職場上,以便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最好,獲得老闆的賞識,讓他毫不猶豫地給你加工資,讓你晉級。
創業需要偏執狂,打工同樣需要偏執狂,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
狂人之狂:「我是世界之王!」
看前面那麼多成功的職場人士,工作狂、自大狂、偏執狂各有其可取之處。這些可取之處的三合一,就構成真正的單面狂人。工作狂、自大狂、偏執狂在各取所長,進行三度整合之後,形成一種創造性和爆發力兼具的狂人形象。
工作狂、自大狂、偏執狂三合一的狂人,兼具三者中的鮮明特點,如工作狂的癡迷工作、偏執狂的偏執一端、自大狂的唯我獨尊。
2009~2010年,一部電影如颶風般狂掃世界,一舉席捲27億美元以上的票房,成為史上最賣座電影,不但改寫世界電影的技術發展史,而且以「巨幕、3D影廳、3D眼鏡」的全新體驗,給世界觀影方式帶來深刻變革。這部電影就是美國科幻史詩片《阿凡達》(Av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