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蘋果的第一炮打響後,喬布斯繼續乘勝前進,於1999年又推出第二代iMac,並配備紅、黃、藍、綠、紫五種蘋果顏色。這款電腦同樣一面市就受到熱烈歡迎。
在此同時,公司又推出靚麗奪目的、外形藍黃相間的筆記本電腦iBook。iBook融合了iMac的獨特美學風格,把時尚創新的外形、最新無線網絡功能(WLAN)以及蘋果電腦在便攜電腦領域的全部優勢融會一體,可以說是一種專為家庭和學校用戶設計的「可移動iMac」。同樣,iBook一經推出,它就受到熱烈追捧,並於1999年10月奪得「美國消費類便攜電腦」市場第一名,還獲得《時代》雜誌「1999年度世界之最」之「年度最佳設計獎」。
iMac和iBook的走紅,使得蘋果公司扭虧為盈。喬布斯剛上任的時候,蘋果公司的虧損已經達到10億美元,在他上任才一年後,竟然反過來盈利3.09億美元。1999年1月,蘋果公司第四財政季度盈利1.52億美元,超出華爾街的預測38%,蘋果公司股價攀升,以每股4.65美元收盤。蘋果電腦在PC市場的佔有率已由原來的5%增加到10%。
2002年初,蘋果展示了新款的iMacG4,9月又推出iMacG5,後者是當時世界上最薄的台式電腦,大約5.1厘米厚。之後,蘋果公司又陸續推出可以用無線局域網科技連接不同品牌電腦的蘋果AirPort,以及iBook和G4電腦。
除了電腦產品,喬布斯也促成蘋果製造一代又一代的消費設備。在1990年代,蘋果發表了Newton,創造了PersonalDigitalAssistance一詞。後者就是最早的PDA,它是PalmPilot和PocketPC等產品的先驅。2000年代初,蘋果推出iPod數碼音樂播放器,配合獨有的iTunes網絡付費音樂下載系統,擊敗了索尼公司的Walkman系列,成為全球佔有率第一的便攜式音樂播放器。之後,又推出好幾個iPod系列產品,牢牢佔據了商業數字音樂市場的領先地位。
接著,2007年1月9日,蘋果公司正式推出iPhone手機。2008年1月15日,蘋果公司在MacWorld2008展會上發佈一度是市面上最薄的MacBookAir筆記本電腦。2008年10月15日,蘋果公司推出經過全新設計的MacBook、MacBookPro系列筆記本電腦和新產品AppleLEDCinemaDisplay顯示器。這些系列筆記本電腦使用精密鋁合金材料,運用水切割工藝,製成一體成型機身,同時全面採用nVidia公司的圖形處理芯片,全面採用LED背光顯示屏和全新的玻璃材質Multi-Touch觸控板。2009年3月11日推出新款iPodshuffle,這是第一款可以語音發音的數碼音樂播放器,體積更加小巧,使得以開發小巧產品著稱於世的日本索尼公司也驚歎不已。
蘋果公司這種狂飆突進式的市場表現,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證明了喬布斯不但是一個技術牛人,更是一個商業牛人。
但與此同時,喬布斯還是一個管理牛人。
他在管理上的牛氣主要體現在,為了他最看重的產品特色,他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系列變革措施,其中最值得稱道的表現是:他一上任就迅速砍掉了沒有特色的業務。他說:我們不必保證每個決定都是正確的,只要大多數的決定正確即可。因此不必害怕。有許多難以做出的決定,像砍掉無特色的業務。
在公司已經節節虧損的情況下,砍掉業務是需要勇氣的;砍掉有些還在盈利的業務,更是需要過人的智慧。
他一直保持著當初創業時的追求:求新、求變,天天要有新點子。作為CEO,他不可能深入到產品細節的研究中去,但他在睡覺前,一定會冒出一些平時想不到的點子。他不斷地和消費者們討論創意點子,在互聯網的六個新聞站點上登記註冊,每天收到大約300份電子郵件,與一些素不相識的人一起暢談。
1997年,喬布斯被評為「最成功的管理者」。這說明他在重返蘋果公司、擔任CEO後的一系列管理舉措,經受了市場的考驗,獲得了業界的承認。在他的管理下,2011年3月3日,在美國《財富》雜誌評出的全球「最受尊敬企業」排行榜中,蘋果公司第四次名列榜首。
這,就是一個牛人管理的公司。
這,就是一個牛人創建的公司。
這,就是一個牛人公司。
眾所周知,蘋果牛人公司是由一群人打造出來的,那麼,喬布斯這個牛人,是由策劃公司或他自己打造出來的嗎?
答案是:不明。
其實,「牛人」的單面形象是不是打造出來的,並不重要。就算史蒂夫·喬布斯的「全球職場牛人」形象不是規劃出來的,是隨著他的個性發展逐漸形成的,這「牛人」的形象,仍然值得年輕人倣傚。不妨這樣說,職場牛人,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刻意培養的。如果你羨慕喬布斯行事處世的方式,羨慕他的一美元薪水背後的天文數字收入,你就可以從現在開始規劃做一個職場牛人。牛人,使你的收入遠遠超越一般的薪水,也使你自己獲得一個跳躍式的發展。
管理牛人:公司發展之輪上的潤滑劑
史蒂夫·喬布斯的「職場牛人」形象,是在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而有些職場牛人的形象,則是精心打造的。
如上所述,真正的職場牛人,往往兼具三者。首先,他是專業牛人。他具有高度的專業技能。他會在某一方面、某一領域學有所長、業有專攻,在合適的崗位上做著合適的事。其次,他是管理牛人,他作為一個管理者,既要負責各個部門,又要在部門間、專業間進行協調。他以他的管理能力,使公司獲得穩定的發展和擴張。第三,他是一個外聯牛人。他會在內部整合好各方面關係的同時,整合好各種外部關係,無論是與客戶、與政府各級主管部門、與消費者,都要搞好關係。他作為外交方面特牛的員工,可以為公司帶來無可估量的發展可能。
這樣的職場牛人,已經不用和老闆談薪水,老闆會自己給他加薪水,甚至,還會給他股票期權。
怎樣把自己打造成為這種牛人呢?
逐條分析起來,就是做到幾點:
一是在自己所在的崗位上做到最好。先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讓崗位適合自己的專業、興趣,然後,和崗位同進退。如果有些崗位實在不合適,但你已經站在了這個崗位上,那就讓自己適應它,再進一步提高自己。
二是除了自己的崗位,在另外不屬於自己的一到兩個崗位上有合適的動作,然後學會崗位協調。這其實是讓自己通過崗位基礎工作,逐漸接觸和學習協調和管理。慢慢地,你就會超越某個特定的崗位,成為橫跨崗位的資深人員或管理人員。
三是站在公司的角度思考,多幫公司解決一些外部問題。這其實是公司董事會、或者公關部、或者營銷部的工作。但在倡導全員營銷的今天,即使你的工作與營銷公關毫無關係,你也是公司的一名潛在的、無形的營銷人員。
做到以上三者,你就會成就一名職場牛人。
這種牛人,就是靠自己刻意努力,精心打造出來的。在香港影視圈,一個長相普通、才能平凡、出身下層的男人,就是通過這樣的努力,成為了一代牛人,聞名全球華人圈,年收入在最高峰時達到幾個億。他就是黃百鳴。
香港影視界有很多牛人,但兼具專業牛人、管理牛人、外聯牛人三者的不多,黃百鳴算一個。
儘管我們說過,一個真正的職場牛人,必是三類兼具的人,但是,在具體的職場環境裡,又會有所側重。如果說,史蒂夫·喬布斯是在三類兼具的基礎上側重於專業牛人的話,那麼,黃百鳴是在三類兼具的基礎上側重於管理牛人。
黃百鳴作為香港著名電影人,現在的身份是北京東方新青年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電影製作發行協會主席、東方娛樂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可以說是備極榮耀。他最初是一個編劇,他的《搭錯車》、《最佳拍檔》、《何必有我》和《阿郎的故事》都是名片,曾使四個男主角當上影帝。之後,他又兼任導演與演員。他所導演的5部電影,都打破香港票房紀錄。他又是演員,是香港賀歲片的一位代表人物,參與的影片達200多部。
以上體現出的是他作為一個電影專業牛人的牛氣之處。他作為監製和導演,同樣製作了不少名片,並發掘了吳倩蓮、BEYOND等明星。這些顯示的是他的作為一個管理牛人的牛氣之處。
再就是,他作為香港電影「三巨頭」之一香港東方電影集團的創始人之一,體現了他出色的對外交互才能,實是一個響噹噹的外聯牛人。
要成為一個職場牛人,首先要練就一身職業技能,成為一個專業牛人。
黃百鳴在電影上的牛氣,最早是怎麼體現出來的呢?
黃百鳴年輕時是一個普通的銀行經理。香港銀行都是私立銀行,收入靠自己跑出來,由於他初入職場,經驗不足,且數學水平不高,薪水一直很低,勉強餬口。
眼看這樣下去是沒有什麼前途了,他開始尋找新的出路。當時,他看到演藝界容易出名,容易賺到高薪,就設法進入澳門綠村廣播電台任播音員、編輯,後又轉入香港青藝話劇社,任編劇、導演兼演員。1970年代,香港電視的黃金時期,黃百鳴看到做電視薪水不低,就決定做一名電視人。經過努力,他加入了無線電視當演員。
剛開始時,黃百鳴參演了一些電視劇集,比如《民間傳奇》、《四進士》、《殺狗記》之類。由於角色沒有什麼影響,又大多是配角,他的收入依然很低。他又開始尋找新路。他清楚地看到,由於自己長相平平,一般不容易做主角,於是決定,從編劇做起。
「做不了最好的明星,可以做最好的編劇。」這是他對自己的定位。這種明確清晰的定位,可以說是他的「職場牛人」生涯的正式開始。做職場牛人,要真正牛起來,就是要從自己最合適的、最有可能做到最好的專業和崗位著手。這一點,黃百鳴做對了。
之後,他開始寫劇本。他在1976年編寫的電視連續劇《黃飛鴻》、《逼上梁山》等劇本,受到業內外人士的歡迎,這使他得以進入電影界任編劇。1978年,他寫出的劇本《漩渦》被拍成電影,正式作為編劇走進了電影圈,隨即與朋友一起創辦電影製作公司。
1980年代是香港電影新浪潮崛起的年代,電影市場漸漸興旺。黃百鳴成為職場牛人的可能性,進一步提高。在編劇上成為牛人之後,他主動地擴大了工作範圍,試圖讓自己從專業牛人過渡到管理牛人和外聯牛人。他果真做到了。
1980年,他與麥嘉、石天合作,成立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並擔任行政總監。做過編劇的他,以給自己定位的經驗,開始給公司定位:做最牛的喜劇。於是,公司專拍喜劇。1982年拍攝的《最佳拍檔》轟動全香港,票房勁收2700萬,超過同期上映的武俠片《少林寺》、《龍少爺》和《十八般武藝》,成為迄今香港最高入場人次的港產片。之後,他們又拍出《小生怕怕》、《開心鬼》系列、《恭喜發財》等等,每部電影都達到超過千萬的票房。
逐漸成功的黃百鳴再接再厲,又在1983年編寫描寫退伍老兵與養女阿美間情感悲劇的《搭錯車》,結果竟然創下當時台灣電影的最高票房紀錄,又於當年獲得第二十屆台灣金馬獎11項提名,最後獲最佳作品獎等五項獎。同年,他又編寫《最佳拍檔》,同樣成績不俗,獲得第二屆香港金像獎最受歡迎華語片獎。《最佳拍檔》後來連拍了很多集。
這樣還不夠,他又拓寬事業路子,努力爭做全能型的牛人。他開始在許多自己編寫的電影裡主動出演主角,並因主演了《開心鬼》而變成一個喜劇明星,薪水更是高漲。
由於定位的成功,當時他所在的新藝城成為了港產片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之一,他也水漲船高地成為電視圈的職場最牛人之一。
事業做到這一步,再進一步,只有當董事長了。從員工如何做到董事長?其實,只要成為真正的「職場牛人」,做董事長就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後來,他果真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