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將在200年內毀滅,地球上的生命一直不斷地承擔著被一場災難從地球上抹去的風險,人類逃離地球毀滅最好的辦法是,20年內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而在接下來40年內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人類不應主動尋找他們,應盡一切努力避免與他們接觸……
1.月球檔案,背面幽浮
2007年,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院教授弗裡曼·戴森在《新科學家》雜誌上撰文預測,2050年後,人類在科學領域的最大突破將來自於對外太空生命的探索和發現。美國宇航局進行太空研究的科學家克裡斯·麥克凱也預測,半世紀後,人們將會在火星的永凍土層發現「天外來客」的生命痕跡,也可能在木衛二上甚至在人類生活的地球上發現外星生物。而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保羅·戴維斯教授也做出了大致相同的預測。他說,外星生命有可能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上百萬年的時間,但由於這些生命大部分由微生物形式組成,人類無法用肉眼進行識別,從而忽視了它們的存在。
月球為何永遠以同一面向著地球?科學家說法是說它以每小時16.56公里的速度自轉,另一方面也在繞著地球公轉,它自轉一周的時間正好和公轉一周的時間相同,所以月球永遠以一面向著地球。太陽系其他行星的衛星都沒有這種情形,為何月球「正好」如此,這又是一種巧合中的巧合嗎?難道除了巧合之外,不能找一些其他的解釋嗎?
地球有大氣層呵護,一般的不速之客都會在大氣層裡燒燬,落在地面上的隕石並不多。但在失去大氣層保護的月球上,天外隕石的撞擊事件就會成倍地提高,小些的隕石會砸出麻麻點點的坑來,大一些的,就可能砸出一個個巨型撞擊坑,還有在其周邊圍繞著的一座座環形山。
月球背面的環形山,一座挨著一座,如簇如擁,遠看像一個蜂窩,近瞧似一片劍麻。月球向著地球的這一面,環形山卻比較少,幾大月海佔據了相當大的面積。
這便意味著來自太陽系內的小天體,都比較集中地撞擊在了月球的背面,而較少光臨月球的正面。照理論言,月球是太空中的自然星體,不管哪一面受到太空中隕石撞擊的幾率應該相同,怎麼會有內外之分呢?有科學家計算,一個能形成直徑80至160公里環形山的小天體撞擊月面,其能量相當於幾萬億噸TNT爆炸的當量,會在月面上撞出一個深達幾十公里的大坑。甚至有的科學家認為,一個直徑6公里以上的小天體,也會造成一個比它直徑大4至5倍的深坑。
奇怪的是,月球上沒有一個隕石坑是符合科學家的計算的。月面上最大的環形山,是加加林環形山,它的直徑有280公里,深度卻僅有6公里。一般直徑在200公里左右的環形山放眼皆是,其深度大約都在3至4公里,似乎是在什麼地方被擋住了。
讓科學家們困惑不解的還有,與月球的體積相比,月球上的隕石坑大得出奇,僅加加林環形山就達到了月球直徑的1/13,而地球上最大的隕石坑只是地球直徑的1/60,兩相比較,月球的隕石坑讓人不寒而慄!
月球曾發生過不少詭異的現象,數百年來的天文學家不知已看過多少次了。1784年4月,現代天文學之父威廉赫塞爾發現月球表面似乎有火山爆發,但是科學家認為月球在過去三十億年來已沒有火山活動了,那麼這些「火山」是什麼?1843年曾繪製數百張月球地圖的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史谷脫,發現原來約有10公里寬的利尼坑正在逐漸變小,如今,利尼坑只是一個小點,周圍全是白色沉積物,科學家不知原因為何?1882年4月24日,科學家發現月球表面「亞里士多德區」出現不明移動物體。1945年10月19日,月面「達爾文牆」出現三個明亮光點。
1954年7月6日晚上,美國明尼蘇達州天文台台長和其助手,觀察到皮克洛米尼坑裡面,出現一道黑線,過不久就消失了。1955年9月8日,「泰洛斯坑」邊緣出現二次閃光。1956年9月29日,日本明治大學的豐田博土觀察到數個黑色物體,似乎排列成DYAX和JWA字形。1966年2月4日,前蘇聯無人探測船月神九號登陸「雨海」後,拍到二排塔狀結構物,距離相等,科學家伊凡·桑托森指出:「它們能形成很強的日光反射,很像跑道旁的記號。」伊凡·桑托森從其陰影長度估計,大約有15層樓高,附近沒有任何高地能使這些岩石滾落到現在位置,並且呈幾何形式排列。另外,月神九號也在「風暴海」邊緣拍到一個神秘洞穴,月球專家威金斯博士因為自己也曾在卡西尼A坑發現一個巨大洞穴,因此他相信這些圓洞是通往月球內部。
從美宇航局公佈的科學家多年記錄的有數以千計的月球怪異現象,如神秘閃光、白雲、黑雲、結構物、幽浮等,全都是天文學家和科學家共睹的事實,這些現象一直未有合理解釋,到底是什麼呢?
但是,時至今日,宇航員登陸月球已有三十多年了,人類對月球的瞭解並沒有增加,反而由於從宇航員留在月球上的儀器,得到更多的不解資料,讓科學家愈來愈迷惑……
2.月球的驚人秘密
美國科學家威尼安·謝頓,在他的《贏得月亮》一書,從科學的角度評估了種種「不可能」的可能性,「要使太空船在軌道上運行,必須以每小時一萬八千英里的速度在一百英里高的太空中飛行才行。同理,月球要留在現有的軌道上,與地球引力取得平衡,也需有精確的速度、重量和高度才行。」他也以為,這樣的條件不是自然天體所能做到的。
早在1970年,俄國科學家柴巴可夫和米凱威新提出一個令人震驚的「太空飛船月球」預言,解釋月球起源。他們認為月球事實上不是地球的自然衛星,而是一顆經過某種外來生命改造的星體,月球是被有意的置放在地球上空。不容否認的是,確是有許多資料顯示月球應該是「空心」的。愛因斯坦曾有一句名言:「如果一個想法最初聽起來並不荒謬,那麼就不要對它寄予太大希望了。」事實上,人類社會就是靠無數看似不可能的預言一步步推進的。
2010年,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月球中部岩石中可能蘊含大量水,足以形成一個覆蓋月表的深度達到1米的海洋。研究人員稱在水在月球內部可能非常普遍。研究領導人、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科學家弗朗西斯·麥克科賓提到,40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月球是一個乾燥的世界。根據研究發現,月球含水量最少在十億分之六十四到百萬分之五之間,至少是以前預計的100倍。最近進行的月球任務發現,月表陰暗區隕坑內存在凍結水,灰塵下方則存在冰,冰可能來自於撞擊月球的小行星。
科學家認為,月球是在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月球後形成,即撞擊將大量物質噴向太空而後聚集成月球。月球上存在一個岩漿海。研究人員同時對火山玻璃進行了分析。對所謂的富含克裡普礦物(KREEP)的岩石進行了研究。克裡普礦物來自結晶化的最後階段。富含克裡普礦物的岩石含有更多鉀(K)、稀土元素(REE)、磷(P)以及鈾和釷等其他可產生熱量的元素。
目前有關月球起源的傳統說法有三種,第一個假說是月球和地球一樣,是在46億年前由相同的宇宙塵雲和氣體凝聚而成的;第二個假說是月球系由地球拋離出去的,拋出點後來形成太平洋;第三個假說是月球為宇宙中個別形成的星體,行經地球附近時被地球重力場捕獲,而環繞地球。
原本多數科學家相信第一種說法,也有少數相信第二種說法,可是自從宇航員登上月球,取回不少月球土壤,經化驗分析知道月球成分和地球不同。地球是鐵多矽少,月球是鐵少矽多;地球鈦礦很少,月球卻很多,因此證明月球不是地球分出去的。第二種說法站不住腳了。同樣的原因,也使得第一個假說動搖了,因為,如果地球和月球是在46億年前經過相同過程形成的,那麼成分應該一樣才對,為何差異會那麼大呢?所以,科學家只好也放棄第一種說法。
只剩第三種說法了,可是如果是其他地方飛來的星體,飛進太陽系後,太陽引力比地球引力大很多倍,照理講月球應該受到太陽的引力而飛向太陽,不是受到地球的引力而留在地球上空的。這三種假說,沒有一項能解答所有疑問,也沒有一項經得起嚴格的質問。事實上,時至今日,「月球究竟是來自哪裡?」仍是一個謎。月球離地球,平均距離約為38萬公里。太陽離地球,平均距離約為1.5億萬公里。兩兩相除,我們得到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月球到地球的395倍遠。
太陽直徑約為138萬公里,月球直徑約為3400多公里,兩兩相除,太陽直徑約為月球的395倍大。395倍,多麼巧合的數字,它告訴我們什麼信息?太陽直徑是月球的395倍大,但是太陽離地球有395倍遠,那麼,由於距離抵消了大小,使這兩個天體在地球上空看起來,它們的圓面就變得一樣大了!這個現象是自然界產生的,或是人為的?宇宙中哪巧合的天體?從地面上看過去,兩個約略同大的天體,一個管白天,一個管夜晚,太陽系中,還沒有第二個同例。著名科學家艾西莫夫曾說過:「從各種資料和法則來衡量,月球不應該出現在那裡。」他又說:「月球正好大到能造成日食,小到仍能讓人看到日冕,在天文學上找不出理由解釋此種現象,這真是巧合中的巧合!」難道只是巧合嗎?有些科學家並不這麼認為。
太陽系的行星擁有衛星,這是自然現象,但是地球卻擁有一個大得「詭異」的衛星——月球,也就是說作為一個衛星,月球的體積和其行星——地球相比實在是太大了。
我們來看看下列數據:地球直徑12756公里,衛星月球直徑3467公里,是地球的27%。火星直徑6787公里,有兩個衛星,大的直徑有23公里,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徑142800公里,有1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5000公里,是木星的3.5%。土星直徑120000公里,有2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4500公里,是土星的3.75%。
看一看,其他行星的衛星,直徑都沒有超過母星的5%,但是月球卻大到27%,這樣比較之後,發現月球的確不同尋常。
地球上的隕石坑就是如此,但是月球上的就奇怪了,所有的隕石坑竟然都「很淺」,月面上最大的環形山,是加加林環形山,它的直徑有280公里,深度卻僅有6公里。為什麼如此?天文學家無法解釋?只能用月球表面6公里下有一層,很堅硬的殼,無法讓隕石穿透,所以,才使所有的隕石坑都很淺。那麼,那一層很硬的殼是什麼?
最令科學家不解的是,登月宇航員放置在月球表面的不少儀器,其中有「月震儀」,專用來測量月球的地殼震動狀況,結果,發現震波只是從震央向月球表層四周擴散出去,而沒有向月球內部擴散的波,這個事實顯示月球內部是空心的,只有一層月殼而已!因為,若是實心的月球,震波也應該朝內部擴散才對,怎麼只在月表擴散呢?
祭司在古代仰觀天象,參悟宇宙奧妙,建立世界觀,為帝王提供天氣和宇宙情報,其中不乏極度智慧之人。天文學家大概是最像古代的預言家「大祭司」的人。在古代,沒有高度智慧的人是擔當不了這一職務的。
卡爾·薩根就是現代的大祭司,他的職務是美國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中心的主任,加州理工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其名作《宇宙》銷量超過七百萬冊。卡爾·薩根教授認為,「自然形成的衛星,不應該存在內部空洞」,這也是科學家們普遍一致的看法。
1972年5月13日,一顆較大的隕石撞擊了月面,其能量相當於200噸TNT炸藥爆炸後的威力。參與「阿波羅」計劃的科學家給這顆隕石起名為「巨象」。「巨象」造成的巨大月震確實傳到了月球的內部,如果月球是個實心球體,那麼,這種震動應該反覆幾次。但是,事實再一次讓科學家失望了,「巨象」引起的震動傳入月球內部以後,就如同泥牛入海,全無消息。發生這種情況,只有一種可能:震動的縱波,在傳入月球內部後,被巨大的空間給「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