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未來 第23章 倒計時,「人工智能」鎖定
    機器人很快將重複個人電腦崛起的道路。點燃機器人普及的「導火索」,這場革命必將與個人電腦一樣,徹底改變這個時代的生活方式……

    1.與「智能」、「納米」有關的懸疑世界

    2007年,美國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在美國《環球科學》雜誌上向世界預言:「機器人很快將重複個人電腦崛起的道路。點燃機器人普及的『導火索』,這場革命必將與個人電腦一樣,徹底改變這個時代的生活方式。用不了多久,家家都會擁有一個機器人。微軟公司將正式進軍機器人產業,開發機器人軟件平台。」比爾·蓋茨說,「很多人低估了即將來到的機器人,現在的情形就好比我和我的創業夥伴保羅·艾倫在上個世紀70年代計算機工業剛剛冒頭的時候創立微軟公司一樣。機器人工業即將面臨著一場爆炸性發展,其影響之深遠絲毫不遜於過去30年間個人電腦給我們帶來的改變。」

    「機器人」(Robot)這個術語是1921年捷克劇作家卡雷爾·恰佩克首創的,很快就流行開來。科技奇才達·芬奇l495年的草稿中夾著一張製作機械騎士的草圖,這位機器人騎士能坐能站,手腳還能活動。人們認為這應該是第一份人形機器人的設計圖。

    2007年,被譽為「人工智能之父」的美國科學家雨果·德·加裡斯教授在清華大學做出這樣的預言:「可能20年、30年後人工智能機器就可以和人做朋友了,但更遠的未來,人工智能將成為人類最大的威脅。世界最終會因人工智能超過人類而爆發一場戰爭,這場智能戰爭也許會奪去數十億人的生命。」這種聽起來像「駭客帝國」一樣的描述卻是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

    人類大腦是一個異常複雜的組織,內有數十億個神經細胞。雖然相關研究一直沒有停止腳步,但有關大腦的很多東西仍舊是未解之謎。2009年,瑞士洛桑聯邦工學院科學家、計算機天才、「藍腦計劃」的主管亨利·馬克拉姆預言,先進的「人造大腦」將在十年內變成現實。他解釋說:「這是一個新的大腦,哺乳動物需要它,因為它們需要處理親子關係、社會互動的複雜認知功能。從老鼠發展到人,它是如此成功,為了生成這一驚人器官,我們把腦結構單元數擴大了大約1000倍。」

    這是一個自然資源極度匱乏、科技卻是一日千萬里的時代,人類每個一舉一動都受到機器的監視,所吃的每一種食物都經過基因遺傳工程改造,為人類做事的工人也不再是人類,他們是智能機器,園丁、管家、甚至連說話的伴侶,所有人類能夠想到的工作,智能機器都能勝任,除了「愛」。

    世界將被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風潮衝擊,但誰也無法說明其中的細節。如果像沙子一樣的物質也能被製作成電腦芯片並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其結果將是「智力復興期」:智能化的不斷擴展超出了人們的想像;相反,如果沒有感情因素在其中,人工智能會將人類帶向末日。因此,我們必須設立最基本的條件,否剛必將自食惡果,後悔莫及。

    美國科學家雨果的工作是用「基因算法」設計神經網絡,也就是「生產大腦」。他的「CBM」大腦製造機器可以在幾秒鐘內進化成一個神經網絡,可以處理將近1億個人工神經元。它的計算能力相當於一萬台個人電腦。

    製作人工大腦的研究現在發展得很快,上個世紀製造人工大腦需要數十萬美元,而現在做這個工作只需要兩千美金。雨果說要感謝「摩爾定律」,因為它降低了研究成本,使他可以進行「便宜的大腦製造」。

    雨果認為,「人工大腦」遲早會超過人類。人腦的轉換能力是10的16次方/秒,而人工智能機器的運算速度高達10的40次方/秒,是人腦水平的10的24次方倍。在失去控制的狀態下,「那時候他們對待人類可能就像拍死一個蚊子這麼簡單。」雨果預測,人工大腦並不會立即控制人類,此前還會有一段與人類「和平相處」的時期。這一時期它不斷接近但尚未超越人的智力水平,因此「聊天機器人」、「家務機器人」、「伴侶機器人」將使人類的生活充滿樂趣。但這樣的美景並不會長久,人工大腦的繼續發展將使人類面臨災難。

    「這不是天方夜譚,一切變為現實只是時間問題,也許你的後代就將經歷這樣的事情。」雨果說,芯片會在人機交流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從內心深處說,我是一個宇宙主義者,因為如果有能力而不去做,對一個科學家來說是痛苦的。但我又非常矛盾,因為我不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最終毀滅人類。」在雨果眼中,人工大腦研究無疑是極具誘惑力的,因為它可以使人造胚胎、一進制等科學理想成為現實。但雨果對人類的未來卻是悲觀的:「我們是在製造上帝還是在製造我們潛在的終結者?」

    2.新「遷移者」出現

    美國英特爾公司首席技術官賈斯汀在2008年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上做了這樣的預測,人機智能鴻溝將於2050年消失,賈斯汀提到:「計算行業正以40年前人們難以想像的速度大步向前發展。有人認為我們可能正步入一個技術進步實現指數級加速的轉折點,而在不遠的未來機器的推理能力甚至可能超過人類。」

    速度更快的計算機能夠在犯罪發生之前模擬犯罪。隨著超級計算機的速度和能力逐漸提高,研究人員能更準確地模擬、預測天氣變化和板塊構造情況。一個正在進行的項目或許能預測地震,給人們足夠的時間避免傷亡。

    美國太陽微系統公司首席科學家比爾·喬依曾為過去10000年製造了一台時鐘,嘗試刻畫出人類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時間段。比爾·喬依提到:「生物物種在遭遇到佔優勢的競爭者時幾乎毫無生存的機會。一千萬年以前,南北美洲被巴拿馬地峽分開。南美洲就像今天的澳大利亞,到處繁衍著有袋類哺乳動物,有袋鼠、袋鹿和袋虎等等。當連接南北美洲的地峽升起後,北方在新陳代謝與神經系統上只佔很少優勢的胎生物種只用了幾千年的時間就替換並滅絕了幾乎所有的南方有袋類物種。同樣,按現代人類的『非洲起源說』的證據:一小群人從非洲大陸走出,到一個新的地域生活、繁衍後代,後來這群早期人類的一個分支與『母體』脫離,向其他地方遷移……每到一個地方,『遷移者』就會取代當地的古人類,並造成當地人的消亡,比如尼安德特人(也叫穴居人)或直立人。在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上,佔優勢的機器人就會像北美胎生物種影響有南美有袋類物種一樣影響人類的生存。

    計算機科學家開發出了比人類更能幹的智能機器。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工作將由大量組織良好的機器系統完成,而人類不再需要進行勞動。我們將會發現人類的命運將掌握在機器手中。隨著社會及其面對的問題越來越複雜,並且機器的智能越來越高,人類將讓機器作出越來越重要的決定,不為其他,只是機器作出的決定要比人類明智得多。最終,由於保持系統正常運行的決策是如此複雜,人類的智能再也無法承擔,而機器卻能勝任愉快。人們再也無法簡單地拔掉機器的電源,因為我們是如此依賴機器,關機無異於自殺!」

    3.最後一班車向哪裡開

    2008年,美國《未來學家最新情報》刊文對十五年後的科技發展提出了種種看法和預測。屆時,技術變化的速度或許很快就將達到一個轉折點。變化和複雜性或許會遵從線性(而不是指數)的發展模式。打個比方,就好像野兔在封閉區域裡競爭食物時的自然生命週期。人工智能將發展到相當複雜的程度,以至於無法判斷自己是在和一個人講話還是在和一台機器講話。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機器人學教授羅德尼·布魯克斯指出:「人工智能在越過奇點後,我們和我們的世界將與現在大不一樣,對什麼是人、什麼是機器人的定義也將變得不同。」

    美國「人工智能奇點研究所」的創辦人之一伊利澤·尤德庫斯基目前正在研究「友好人工智能方向」。他提到,一些科技怪才會發明一種能夠自我進化但卻沒有道德感的機器人,這將給人類帶來災難。這位人工智能專家也警告說,現在必須為有關研究制定道德規範,以確保未來的發展能夠幫助人類而不是危害人類。人工智能的繼續發展可能會超出人類的控制。現在的「僕人」或許變成未來的主人。」美國發明家雷·庫日韋爾預測,2029年,機器將具備人類水平的人工智能。雷·庫日韋爾指出:「到2029年,我們將在硬件和軟件兩方面都取得人類水平的人工智能,甚至具備我們的情感……我們將運用納米技術把微型智能機器人通過毛細血管植入我們的大腦,與我們的生物神經細胞直接交互作用,讓我們更加聰明,記憶力更好,通過神經系統自動進入虛擬現實環境。」

    這是一個虛擬的關於智能機器的一個電影場景:

    化石原料枯竭,南北極的冰雪融化,氣候變幻莫測,饑荒肆虐蔓延……這是一個正在崩塌的家園,有著末日一樣的未來。

    這是一個無法想像的計算機高速發展的世界,在美國,有一大批人工智能系領域的專家從事研究工作,美國開發人工智能系統的專家克拉爾提到,從生理上講,感情只是大腦中產生的神經化學反應,這種技術會被複製,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例如現在人們對從亞馬遜網站上得到推薦書目函,已不再感到驚訝,而是習以為常了。

    【本章專家】

    馬丁·裡斯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天文學家

    詹·阿利別科夫前蘇聯生物科學家

    默罕默德·馬吉德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生物科學家

    弗萊克·揚格美國著名病毒學家

    丹多英國武器控制專家

    里昂納多·科爾美國新澤西州生物科學家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