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北上廣—廣東太競爭 第15章 城市夢,望天打卦 (5)
    富士康,只是深圳代工企業的一個縮影。千千萬萬的工人使得這台機器得以高速運轉,但是工人們的夢想、工人們的「身份認同感」卻在「富士康們」裡、在「深圳」中被撕的支離破碎。如果說,這個工廠、這座城市充滿了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金錢攀比、員工與員工間職位晉陞的競爭,那本質的還是來源於工人與自己命運的競爭。

    以「80後」、「90後」為主體的新城大軍已經不再出於「生存理由」,他們將進城看作改變生活方式的機會,把個人的成長與發展看得比「飯碗」更重要,這與他們的父輩顯然不同了。

    精神特點上,第一代農民工為了養家餬口,吃苦耐勞,逆來順受;而第二代農民工為了尋求發展的機會,追求平等,崇尚個性。產業分佈上,第一代農民工主要集中在建築業、紡織業等勞動強度較高的產業;第二代農民工則分佈在製造業、電子業等技術性行業。就業結構上,第一代農民工的突出特點是亦工亦農,進城能打工,回鄉能種地;而第二代農民工則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城市。

    但是,當他們懷揣夢想投身城市化工業化大潮後,理想與現實的反差,又使他們的心中升起重重矛盾與困惑。

    ——他們發現,除了每天在機器旁邊勞動外,城市,其實並沒有給他們留下更多的位置。「我們不停地加班、再加班。」從鄉村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一下子投入半軍事化的企業中,隨著原有人際關係被割裂,孤獨、無助和焦慮成為他們的生存常態。

    ——他們發現,低微的工資只能維持簡單的物質生活,與城市人相比,自己的精神生活十分貧乏。「漲潮般來到工廠,又退潮般地離開。除了很快賣出去的產品,這個企業,連同這座城市,沒有留下他們的多少痕跡。」社會學家沈原對新生代農民工這樣描述。

    ——他們發現,為脫離「農門」跳入「城門」,幾乎什麼都付出了,但面前仍然是一道道難以逾越的門檻。「戶口、教育、社保、醫療、住房……看似距我們一步之遙,但不知被什麼力量操控著,我們怎麼努力也難以達到。」農民工如是說。

    ——他們發現,一遇到合同、扣薪、傷殘等問題,公平維權難之又難。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夢」變得有些模糊。既不願重新返回農村,又無法享受和城裡人同等的待遇。這個缺乏歸屬感的新生代農民工群體,成為一個疏離於城市和鄉村的「夾心層」。

    這是來自深圳底層普通員工的吶喊,那所謂的「白領」是否就活的有尊嚴、活的自在呢?

    這邊富士康在員工在自殺,那一邊富士康的「鄰居」華為也有員工在猝死,儘管,華為的產業結構上已經是富士康的上一層,但是,依舊有擺脫不了的「死亡詛咒」。

    4.華為的狼性角逐

    在深圳,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去華為辦事千萬不要輕易提起你的學歷,因為門口讓你登記的門衛很可能就是碩士,公司裡打掃衛生的可能就是一名本科生。這句話道出了作為「知識密集型」產業代表的華為,其員工的整體高學歷。

    知識大軍

    隨著這些年華為的急速膨脹,作為電子產業巨擘的它也順理成章成為無數大學生的夢想競技場。但是,進入華為的路途卻不容易,有史以來,華為都偏愛名牌大學的高學歷學生。

    1997年以前,華為員工裡面有40%都是華中理工的畢業生。1998年,華為與中興又在清華園上演了一場「人才爭奪戰」。此後,一直到2002年,每年都有大批畢業生進入華為。1999年,華為一次性招聘2000名大學畢業生。到2000年,總共招聘了4000名畢業生。2001年,華為挨個到全國著名高校招聘最優秀學生。據說,在一次使得華為聲名鵲起的「萬人招聘」中,華為更口出狂言:「工科碩士研究生全要,本科的前十名也全要。」按照華為董事長任正非的說法,華為平均每年招聘大約3000人。現在,華為員工中85%以上都是本科學歷,其中從事研發的人員有70%以上都是碩士、博士和博士後。

    華為的高學歷要求只是深圳高新技術企業的一個縮影。2008年時,深圳舉辦了「第十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人才與智力交流會」,參與會議的有200多家企業,主要分佈在主要集中在電子、計算機、通訊、醫藥、能源、生物化學、機械製造、自動化等行業,這些高新技術行業對人才的學歷、專業背景、工作經驗等均有較高要求,雖然資源豐富但是門檻高、入口也小。

    狼身下的床墊

    在任正非的眼裡華為就是「高效率、高壓力、高工資」的三高企業,他認為,「高工資」是最具誘惑性的,因為「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而這點也正是吸引無數高校高學歷學生的地方,許多學生在經過四面與幾十人競爭才爭取到最終的崗位,這一崗位在獲得之處就充滿的「硝煙」,但是,華為的「戰鬥」在你踏入門檻的時候才剛剛開始。

    當一位畢業生剛剛成為華為的一名新員工,就會在《致員工書》上讀到這樣的句子:「實踐改造了人,也造就了一代華為人。你想做專家嗎?一律從工人做起,這在公司裡已經深入人心。進入公司一周以後,博士、碩士、學士,以及在內地取得的地位均消失,一切憑實際才敢定位,這已為公司絕大多數人接受。希望您接受命運的挑戰,不屈不饒地前進,不惜碰的頭破血流。不經磨難,何以成才?」

    當新員工變成老員工,他會對《華為的紅旗到底能抗多久》一文中所提到的這句話爛熟於心:「當我們走上這條路,沒有退路可走時,我們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我們的高層領導為此犧牲了健康。後來的人也仍不斷在消磨自己的生命,目的是為了達到業界最佳。沙特阿拉伯商務大臣來參觀時,發現我們辦公室櫃子上都是床墊,然後把他的所有隨員都帶進去聽我們解釋這床墊是幹什麼用的,他認為一個國家要富裕起來就要有奮鬥精神。奮鬥需一代一代地堅持不懈。」

    「奮鬥」在華為幾乎無處不見,最具象徵性的就是床墊文化。在華為創立初期,研發部僅有五六個開發人員,他們夜以繼日地鑽研技術方案,開發、驗證、測試產品設備……沒有假日和週末,更沒有白天和夜晚:午休時,席地而臥;加班晚了不回家,與床墊相伴;累了睡,醒了爬起來再干,一張床墊相當於半個家。

    這個床墊文化與華為的行業性質是息息相關的,《不眠的硅谷》裡曾講述美國高科技企業集中地硅谷的艱苦奮鬥情形:無數硅谷人與時間賽跑,度過了許多不眠之夜,成就了硅谷的繁榮,也引領了整個電子產業的節奏。華為一直以來也奉行「一天不進步,就可能出局;三天不學習,就趕不上業界巨頭,這是嚴酷的事實」這樣的信條,整個企業充滿了緊迫感。

    因為有床墊文化以及快速的產品更新,華為人不得不忍受高強度的工作壓力,進行週期短、工作量大的艱苦開拓。

    就像一位華為的員工所說的:「華為加班確實比較多,尤其是項目進度很緊的時候(進度不緊的項目在華為幾乎不存在),一般說來週末會要求統一加班一天,另外,華為規定每月必須最後一個週六照常上班,這樣算來一月可能只有3或4天的休息時間。春節加班的概率很大,一般大年28放假初六、七就開始加班。平時工作是否累是否晚上必須加班也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你的能力很強,兩三周可以把一個月的活幹完,那麼沒有人會強制你晚上加班的(除非最關鍵的一個月裡產品可能會統一要求)。當然,這樣的人是少數,大概幾十個裡面有一個,大部分的人還是需要晚上或週末加班才能完成任務。」

    2006年5月,華為25歲的員工胡新宇就因「病毒性腦炎」死亡,但病發前的他曾連續加班30多天。據《南方週末》對其女友張寶可的採訪可知,那時,胡正著手準備某重點封閉研發項目,項目開始後,胡新宇「30多天只回了4次家,除此之外每天工作到凌晨3點,睡在實驗室的床墊上,早上9點又開始工作。」雖說,華為的發言人傅軍稱胡新宇的加班是出於自願,而且華為的「加班政策」規定晚上10點之後加班須經公司批准,不准在辦公室過夜。但是,張寶可卻認為「這是因為項目緊、逼得沒辦法,屬於變相的用超負荷工作進度和工作量,來迫使員工加班。」

    胡新宇事件只是華為加班事件的一個升級,加班在華為司空見慣。一位曾經短暫駐紮在華為的人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這種加班文化,這位叫「君」的人在其博客中這樣寫道:

    公司接了個華為的項目,雖然說不大,但是保密級別甚高,代碼和資料都是絕密,那邊的接口人跟我們說,如果要外發代碼,需要他的老大簽字,還要老大的老大簽字,還要老大的老大的老大簽字。

    於是,在這種形勢下,我們項目組一行人移師華為,直接在華為的辦公室做項目,為期一個多月。現在,已經在那邊呆了快一個星期了,還是有所見所聞的:

    華為確實像傳說中的那樣,加班氛圍甚濃厚,每天下了班以後幾乎感覺不出辦公室內的人員數量有什麼變化,倒是到了晚上九點以後才看到加班大軍浩浩蕩蕩地出門等班車,剩下的一小部分項目緊的也許就準備通宵了……華為的班車很多,從1號線排到8號線,不過9點班車幾乎每輛都坐得滿滿的,每個人手裡還拿著一小袋加班發的食物……

    經常在工作閒餘的時候聽到華為人聊天,而開頭幾乎都是這種方式:

    A:你今天加班麼?

    B:當然要加啊!

    A:哎,我也是,已經加了n天了,快不行了……

    其實,除了華為,深圳IT業的加班現象都很普遍。「幹我們這行,根本不存在公司鼓不鼓勵你加班,活就那麼多,你無論如何也要完成。這個行業競爭激烈,心裡的弦也不得不每天都繃得緊緊的。所以人們都說我們是『40歲前拿命換錢,40歲後拿錢換命』,很荒唐,但很真實,你別無選擇。」這是一位姓黃的深圳IT人的心聲。

    2009年,深圳知名數字視覺科技運用公司——絲路數碼技術有限公司的中層幹部朱波也因連續加班過勞猝死。與朱波共事3年的同事劉強認為「絲路數碼剛起步的時候,都是加班加出來的,(我們)經常不回家都在公司睡,不加班走得早反而顯得比較突兀。公司基本上每個人都加班,我最長時間連續5天沒回家,公司還專門買了折疊床放在辦公室。而且,這份工作腦力勞動強度特別大,看圖紙注意力要相當集中,保證不會出錯。」像朱波這樣的IT精英都成了「炮灰團」。

    向前的鞭子

    除了電子行業本身的競爭外,華為本身還採用了「績效考核」與「末位淘汰」等嚴格的員工激勵體制。所謂「末位淘汰」就是對員工的綜合成績進行考核並按照5%的比例裁員。2007年前,當員工的考評累計達到兩個D,部門主管等就會與員工談心,勸說員工辭職,若拒不辭職,華為也不會立即趕人,而是等合同到期後不再續約。但從2008年起,IT風向標華為正式啟用「5%淘汰制」,被淘汰的員工即被辭退。末位淘汰就像一個隱形的鞭子,讓華為的員工時刻不敢懈怠。2008年傳出裁員消息後,華為員工還自覺加班以防被裁。

    並且,這樣的績效考核還和績效獎金掛鉤。華為員工李強(化名)在網上透露了華為的待遇情況,他說「一般員工進入華為,大學本科基本工資是5000元左右,研究生是6000元左右,如果到了年底,會有一筆數額不菲的績效獎金,一般都至少上萬。不過,並非每名員工都能拿到這筆績效獎金,因為員工每個月要進行績效考核。績效考核分為ABC三個檔次,按照李強估算,每年每個檔次的總績效獎金差別在五千元以上。績效考核按照員工比例來固定分配,A檔次一般占員工總數的5%左右,B檔次占45%,C檔次占45%,還有5%的員工將被視作最後一檔:待查。如果連續幾個月獲得C或者待查的員工,不僅拿不到獎金,也意味著被內部調崗或者降薪,對於員工來說,被調動到工資低的崗位或者降低工資,收入損失都不小。考核員工的績效,往往是領導根據員工是否按質按量的完成工作。而能夠按質按量的完成工作,就意味著員工必須加班,才能跟上華為的快節奏,不至於自己成為整個工程環節的拖後腿者。」

    在華為工作的員工雖然有著讓人羨慕的學歷、工資、福利待遇,但是也有著說不盡的壓力與辛酸。就像一份調查中的統計結果所表明的,IT從業人士以約3900元的平均工資遠遠高於其他行業。但是,這樣一個高薪族群,跳槽率也達到30%!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希望有更大發展而跳槽的53%之外,竟有高達43%的人士因為加班的緣故而經常跳槽,這其中包括勞動量大,身體吃不消等原因。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