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李連傑 第20章 要票房還是名譽 (3)
    他強調,《霍元甲》既不是功夫電影也不是動作電影,而是武術電影。《霍元甲》大段關於自強不息精神的闡述,讓整部影片看起來說教味道濃了。他強調,「武術電影不同於動作電影、功夫電影,功夫是時間概念,指經過長時間練習的技能。武術電影不同,老祖宗造字時已經說,『武』就是『止戈』。真正的武術不是報復和摧毀,而是化解和感召,《霍元甲》就是這樣一部電影。武術的最高境界是愛。武術是用來平息爭鬥的。」

    其實《霍元甲》中還有一個隱含的意思,一個男人在困境中必然有一個女人在背後支撐,有一個拔刀相助的朋友。李連傑再一次借助影片表達了對妻子利智的愛和感激。

    《霍元甲》上映之後意外地引發了甄子丹和李連傑之間的一場口水戰,也可以說是多年恩怨的一個上升。李連傑所說的「有人以為《霍元甲》言語多過打鬥,沒以往刺激,說教多了」,這個人就是指甄子丹。

    甄子丹曾經在北大說過,他和成龍李連傑打架都要留著一手的。可見甄子丹也是有著真功夫的一名武打明星。此番《霍元甲》上映,甄子丹在北京大學曾公開貶低李連傑的《霍元甲》過於說教,讓李連傑大為不快,認為甄子丹太過張狂。導演袁和平更是在公眾場合稱甄子丹不如李連傑靈活,甄子丹回應時語帶不屑,再次讓李連傑大為光火,並表示不想再與這種人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

    身為競爭對手的李連傑與甄子丹之間的問題由來已久。前些時候他們在一個武林場合還因此不能同台,《功夫之星》全球36強選手雲集少林寺,盡情展示他們在少林寺學到的功夫絕技。不過,當天少了一個出自少林的功夫巨星李連傑。

    大賽籌備階段,導演組便通過李連傑的師父吳彬邀請李連傑擔任出關大典嘉賓,李連傑方面接受了邀請,當傳聞李連傑經紀公司得知甄子丹也被邀請做《功夫之星》評委的時候,就取消了李連傑的行程,不為別的就是不想和甄子丹碰面。

    然而他們的問題還是因為幾次切磋造成的。古龍先生曾經說過「要學武先學挨打」,而李連傑與甄子丹就有這樣的例子,當時拍攝《黃飛鴻》的時候,甄子丹與李連傑拿著很粗的竹子對打,李連傑本來要打甄子丹身後的柱子,沒想到直接打到甄子丹的眉毛上。甄子丹後來回憶說:「那個血真的像拍戲一樣噴出來了,像條恐怖的血柱子在噴射,我就馬上按住了。」到醫院後,甄子丹的眉頭縫了六針。

    然而在拍攝《英雄》的時候,甄子丹與李連傑再次慧星碰撞了。當時,甄子丹跟李連傑已經超過十年沒有再合作了,所以希望能夠拍出一些新鮮的東西,也就打得格外賣力。那場戲拍了二十來遍,最後那次拉鋼絲的工作人員把李連傑的鋼絲少拉了兩寸,李連傑的那把鋒利的劍,剛好刺在他的眉毛之上。李連傑說:「子丹,你流血了。」還加了一句,「老地方,就在眉毛上。」甄子丹也按著傷口抱怨:「你怎麼老和我的眉毛過不去。」本來拍攝《英雄》之初,甄子丹演的角色刺客長空已經定好了一名男演員,但李連傑說這個角色換成甄子丹會更好,於是老謀子一個電話把遠在美國的甄子丹招到了劇組,這才有了兩人之間的一場大戰。

    甄子丹說曾與李連傑過癮打過兩次:「當年拍黃飛鴻,為了找一個真正能和李連傑較量的功夫演員,師父袁和平把我從洛杉磯叫到香港,十幾年前,我和李連傑都年輕氣盛,也聞聽對方盛名,於是就暗暗有了較量的心,很激烈地打了一仗。後來在《英雄》中,也有對打,儘管互相心境平和了許多,但好勝的心總有。可惜我比試的不是我所擅長的拳腳而是武器,所以希望下次與李連傑可以較量拳。」

    李連傑在好萊塢的反派角色越演越激烈,最終將中國龍變成了惡龍。在《木乃伊3》中李連傑扮演的是一條邪惡的龍,對此大家都很難理解。龍向來被視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是正面和積極的,到了西方怎麼就變成了邪惡的?而且一直宣言自己是中國人是中華龍的李連傑怎麼會如此顛覆自己的形象?對此李連傑說拍戲只是為了票房,為了市場,不會去考慮太多其他東西,為此他說:「影片要充分考慮美國人的文化與審美習慣,我覺得不同的文化對待一個事物的看法不一樣。」

    中國電影要進入國際市場,李連傑成了他們的標誌。相反,好萊塢導演要進軍中國市場,李連傑又成了他們的「香餑餑」。陳可辛是第一個公開承認李連傑對電影有幕後貢獻的導演。

    說起這個,其中還有一段內幕。《投名狀》的武指是程小東,程小東外號「威亞王」,最擅長多個威亞連用,讓演員在天上飛著打。動作風格飄逸靈動,漫天小飛俠。《英雄》《黃金甲》《少林足球》等等都是他的手筆。但這次陳可辛要求的卻是真實,所以,「你一個威亞都不要用,一個花哨的招式都不要設計,全部都要『實』。」陳可辛撂下這些話就走了。剩下程小東一人絞盡腦汁,幾近崩潰。「外行指導內行」的慘痛局面終於出現了,程小東明白陳可辛的意思,但是程家班整組人要從「空軍」立刻變成「陸軍」,不知多少工序細節要被顛覆,彼此溝通起來,問題多多,慣性難改。

    直到十天以後,來了一個「翻譯」——李連傑。事後陳可辛說:「我一個不會拍武打片的導演非要追求真實感,講的東西他們都聽不明白,程小東那組人就很難做。李連傑懂動作,又明白演員,熟悉導演,結果他就做了一個溝通的橋樑,很明白地傳譯出我要的東西。」

    連程小東也說:「他是唯一真正懂武術的演員,有他溝通,我容易多了。」李連傑透露他「翻譯」的過程其實充滿「暴力」,「我和小東是20多年的哥們兒,我可以和他關起門來,拍桌子打板凳,你那樣做,不行!你聽我的!」在李連傑看來,程小東和陳可辛的溝通障礙只是「兩個語言不通的外國人,一個做慣了比薩,另一個非要吃餃子。有一個翻譯,一下就明白了」。《投名狀》讓李連傑榮獲第27屆金馬獎影帝。

    李連傑對中國大片中的很多核心問題,例如選角、動作設計如何更符合海外市場的需要,都介入得很早,當中國內地第一個拍大片的導演張藝謀開始想要把電影賣到全世界的時候,李連傑已經有了6年的好萊塢拍片經驗,憑著可以當上好萊塢大片男主角的資歷和數十年的動作片經驗,他對國際市場做出的分析,足以打動要拍大片走向國際的中國導演們。

    「我打小就去過很過國家,養成的思維習慣就是喜歡看。以前在中國,中國人說美國不好,後來到了美國,美國人說中國不好。我要在中間思考,你們誰在騙我?我誰也不信,我自己來看。後來就知道,其實這個問題根本就是中國的道家思想嘛,陰和陽,各有各好各有各壞,只是看你站在哪邊。到我做電影以後,一早就已經清晰地知道,怎麼拍一個電影?觀眾買什麼?片商為什麼要出錢?大家的遊戲在哪裡玩?」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大導演寧可咬著牙勒緊褲腰帶也要花費天價的片酬去請李連傑來擔當主角的原因。

    《投名狀》劇中有一個角色山匪小頭目,在片中沒什麼太出挑的地方,唯一的重頭戲就是劇中罵龐青雲的那場戲,最終還是被李叔叔給滅了。這個角色的扮演者在劇外的身份可不是一般的簡單,是中國星集團主席向華強的太子爺向佐。由於他對娛樂圈情有獨鍾,早年於英國留學回來後就進入香港模特界,活躍於各種時尚場合。近年向佐事業轉移,開始向電影事業進軍,身為長輩的李叔叔自然大加提攜,2005年在李連傑動作大片《霍元甲》飾演秦爺乾兒子,最終也是被李叔叔解決掉了。

    對於不太瞭解香港電影的人來說,知道向華強這個名字的人可能會很少。但是看過周潤發的《賭神》的人可能都不會忘記電影中那個不苟言笑,盡職盡力的發哥的好兄弟——龍五,這個扮演龍五的人,就是向華強。他是香港娛樂業大亨,永盛、中國星、一百年電影公司的老闆。李連傑當年為了幫利智籌款,賣身入的就是永盛。而且向華強的太太陳嵐也是利智的好朋友,同時也是佛教密宗的推崇者。

    然而,在經濟上達到了一定的滿足,名譽地位、國際聲望都已經擁有的李連傑開始陷入了迷惘,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啥。名利、財富似乎都達到了極致,唯獨沒了精神上的追求。他不停反思著自己的生活,苦苦追問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李連傑不單純是一個演員,他還是一個極為虔誠的佛教徒和一個哲學家,他在不停地研究發現問題,並採用自己的方式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去解決問題。李連傑和妻子利智都曾為向華強電影公司「永盛」旗下明星,與老闆關係非同一般。2004年李連傑與向華強兩家人曾一同到馬爾代夫旅遊觀光,遇到印尼大海嘯。兩家人死裡逃生倖免於難。而那次一同去旅遊的就有向佐。

    3.入世還是出世

    多年習武,由外及內的修行,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促使李連傑對佛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並由此得到內心的豁達與平靜。1986年那個所謂的沖喜轉運之說使他心裡已經對佛學有了一定的信仰。到了好萊塢之後,李連傑一半的時間用於拍片,一半的時間致力於對密宗和佛學的研究。

    「40歲以前,我活在自己的天地裡,為了我的家人和自己拚命賺錢。但40歲以後,我發現即便是不工作,下輩子吃喝的錢也夠了。這時,我就開始關注大我。」

    一度李連傑面對死亡,甚至去學習有關死亡的課程。「每個人,每天都有可能面對死亡,有可能哪一天我出門後,就永遠不能再回來。瞭解死亡、面對死亡是必然的,既然我們不能控制、預料這個結果,那我們就應該更加珍惜家人、珍惜每一天。其實早在拍攝《英雄》時,我就在學習,我太太也好,女兒也好,她們都是一樣。」在生活中李連傑幾次徘徊在生死邊緣。

    「所以,那個時候都會反射說生命的價值是什麼,如果在這一刻結束。這些都是一種體驗。在小縣城的醫院裡一袋氧氣10塊錢,但是在這裡,誰送到我面前,100萬元我也買。金錢和生命的關鍵是什麼?權利是什麼?名又是什麼?面對死亡的時候經常就會思考這些東西。撒手人間就是如此,可惜,好些事情還沒有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