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解密 第21章 「氣候門」 全球最大科學醜聞 (1)
    【據「維基解密」2010年8月電】

    全球變暖是一場魔術嗎?2010年,「維基解密」公佈超過1000封英格蘭東安格利亞大學氣候研究所(CRU)的郵件。揭開了這場10年來最大的「全球變暖」科學欺詐醜聞。

    1.全球變暖是一場魔術?

    全球變暖是一場魔術嗎?2010年,「維基解密」公佈超過1000封英格蘭東安格利亞大學氣候研究所(CRU)的郵件。揭開了這場10年來最大的「全球變暖」科學欺詐醜聞。

    電郵內容所揭示的,正是這個具有最大影響力的科學家小組,多年來通過他們自己在聯合國的核心位置——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上所扮演的角色,推動了在全世界範圍內發佈關於全球變暖的警告。而氣候學家擅自更改對自己研究不利的氣候數據,以證明全球氣候變暖主要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

    在支持「全球變暖說」的媒體揪著「電腦黑客」的「數據入侵」事件不放、大造聲勢的背後,無法辯駁的事情真相,卻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頂級科學家們刻意偽造數據的行為!他們就是拿著這樣的數據,大言不慚地宣佈,人類駕駛汽車和燃燒煤炭排放的二氧化碳,正在造成巨大的氣候災難!

    這些氣候「科學家」之間電子郵件往來的細節,揭開了一個蓄謀已久的驚天陰謀:他們共謀誇大氣候變暖數據、盡可能地非法銷毀對他們不利的信息,玩弄數字遊戲,私下裡承認在公開場合言論中的謬誤,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些電郵內容的意義如此重大,已經使得國際媒體把這個醜聞形容為「氣候門」,把它與1974年迫使一位美國總統辭職的「水門事件」相提並論。

    在這些電郵往來中,有一封電郵的內容承認了對科學數據的操縱,以便引起廣大公眾對所謂的「全球變暖」的高度關注。在一封氣候研究所所長菲利普·瓊斯博士寫給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邁克爾·曼教授(全球變暖「曲棍球棒」圖形的編撰者)的電郵中,他毫不隱諱地承認對公眾隱藏真實信息的事實。「我剛剛做完了麥克的『自然戲法』,把此前20年(即從1981年以來)每一系列真實的溫度數據都提高了,也把凱斯的1961年以來的數據提高了,這樣一來就把氣溫下降的事實掩蓋掉了。」瓊斯與其同事試圖「隱瞞」全球氣溫在下降這一事實;顯示近40年來全球氣溫呈現上升趨勢以及下降的數據都存在,但瓊斯在編輯新數據時用了「戲法」,將實際氣溫數據添加到自1981年開始的過去20年中。

    另一封洩露出來的電郵瓊斯在私下裡承認,過去10年氣溫一直很穩定:「事實是,現在我們不能明著說缺少變暖的數據,我們沒有別的辦法,這很滑稽。2009年8月在BAMS增刊中公佈的2008年CERES數據表中,應該有更多氣候變暖的證明……」

    東安吉裡亞大學氣候研究所(CRU)所長菲利普·瓊斯教授負責兩套主要數據,這些數據提供給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撰寫報告。通過該委員會與哈德利中心的聯繫(為「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供稿的絕大多數科學家都由該中心挑選),他的全球氣候數據成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和各國政府所依據的最重要的氣溫數據,當然更是預計全世界氣候變暖災難的依據。

    瓊斯是美英科學家負責推廣「全球變暖」的內部人小圈子裡的關鍵人物。「全球變暖」理論是十幾年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邁克爾·曼教授用「曲棍球棒」圖形提出的:在長達千年之久的氣溫下降之後,全球氣溫上升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邁克爾·曼的報告把「令人尷尬」的中世紀剔除了,那一時期的氣溫比今天還要高,而那是工業革命、人類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之前數百年。

    邁克爾·曼的理論變成了2007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二次全球變暖報告的中心議題。早在2003年,加拿大統計學家斯蒂夫·麥考尹提爾就指出了其中的根本性錯誤。最新的電郵洩露還表明,曼教授十幾年前的「曲棍球棒」圖形是偽造的。

    被洩露出來的氣候研究所(CRU)電郵的發送者和接收者包括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科學精英,不止是曼本人、瓊斯博士和氣候研究所的同事吉斯·布瑞法,還有本·桑托,他們負責改寫了有巨大爭議的1995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中的關鍵段落;凱文·特蘭布斯,他因使「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捲入熱帶颶風的謠言而遭人非議;還有加文·施密特,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的密友詹姆士·漢森的左右手,漢森在美國家航空與航天局戈達德空間科學研究所負責(地球)表面溫度工作紀錄,其重要性僅次於氣候研究所(CRU)的數據。

    在此以前,瓊斯一直拒絕透露氣候研究所(CRU)推算具有巨大影響力的氣溫趨勢的基礎數據,他竟然聲稱,來自全球的大部分基礎數據都「丟失」了。這幫科學家們一直在竭力隱藏或者操縱數據,把以往的氣溫紀錄壓低,向上「調整」最近的氣溫,以此來製造氣溫加快上升的感覺。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兩個國家的科學家一直在比較官方發佈的氣溫記錄與原始數據。他們每一次都發現了同樣的怪事:基本上是平直的溫度曲線被改成上升的曲線。在每一個事件中,氣候研究所都施加了影響。

    在當前,全球變暖幾乎已經成為一個最為時尚的術語。媒體上更是每天都有全球變暖的新聞,任何地方出現一點自然災害。就有人出來將災害歸罪於全球變暖。而在2008年,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在轉播美式足球時特意熄滅了轉播間的電燈。桌子上點起了蠟燭,幾位播音員坐在黑暗之中解說,其目的就是要熄滅電燈節省些能源,以此向全球變暖宣戰。

    「溫室效應會毀滅地球」!這是美國前副總統、200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阿爾·戈爾描述的可怖前景。好萊塢的科幻影片《後天》,更讓觀眾身臨其境地體驗了地球末日的恐懼。主流媒體對溫室效應幾乎一面倒的立場,效果同好萊塢大片差不多,成百上千的科學家都用研究證明地球變暖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北極冰川正在融化!在這種大氣候下,每個有知識的人都知道全球暖化是真的,而地球變暖的後果就是人類毀滅,這是被科學家證實了的……

    然而真相如何呢?

    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和地表溫度均出現了上升。這是否意味著由於二氧化碳含量增大造成地球變暖?或者這僅僅是一種巧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地球、大氣科學專家理查德·林德森對此觀點持懷疑態度。其實,早在1991年,理查德.林德森就曾和美國前副總統、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戈爾在美國國會上爆發過一次激烈的爭論。當時的戈爾還是個年輕氣盛的參議員,列席了國會關於氣候環境問題聽證會,理查德·林德森則是接受聽證的學術專家。會上,理查德·林德森猛烈批評戈爾關於全球環境的問題認識極為片面且缺乏某些必要的研究常識。

    首先,理查德·林德森認為地球氣候長久以來一直處於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期間存在各種複雜的原因,而不是如「全球變暖」支持者所說的那樣僅僅是由於二氧化碳排放的原因。在全球變暖這個話題之下,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變化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似乎不能用二氧化碳的大氣濃度作為標準。例如如果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則會促進植物的繁盛,將會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在所謂的氣候變暖模型中,這個因素卻有意被忽視掉了,使氣候變暖成為一場政治操控,而不是嚴肅認真的科學研究。

    林德森教授指出:如今「地球變暖」幾乎成了一種宗教,你無須研究理由,做自己的分析判斷。有疑問只需一句「科學家們已經證明了」就全打發了,就像一切都可以最終都歸於上帝一樣。林德森認為,現在對溫室效應的宣傳,幾乎能同當年戈爾的宣傳相提並論。他在國會作證中對自己的行業自嘲道:「老實對您講,氣候學在科技領域是冷門兒,有本事的學生幾乎從不涉及。現在地球上一直在從事氣候研究的科學家屈指可數,所謂的『成百上千』完全是媒體的誤導」。林德森還指出當年在紐約時報刊登支持京都協議的70個科學家,其中大部分不是氣象學家。媒體大談特談的所謂極地冰川融化,也是在欺負公眾的科學知識不夠。對氣候的研究本身沒有錯,很多結果也是有益的。但是,這些結果被那些聳人聽聞的政治人物一過濾,再經媒體放大,便形成了地球要完蛋的旋律。二氧化碳是否導致全球暖化是科學上爭議很大,但仍搞不清楚的問題。

    實際上二氧化碳對氣候的影響問題辯論非常激烈,有大量的反對意見,太專業的這裡不說,只說兩點:第一,雖然大多數科學家趨向承認全球正在暖化,但造成暖化的原因卻沒共識,研究表明地球溫度歷史上一直在12-22度間震盪,現在的地球平均溫度僅13度,接近最低溫度,溫度回升是正常的,沒二氧化碳也會回升。國家海洋大氣局的圖表指出:雖然近150年地球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但是這種增加從一萬八千年前上一個冰河期結束就開始上升了。從長期坐標看,目前二氧化碳是歷史上比較低的時期。另外一份圖表說明,地球二氧化碳從1750年開始就以相同的增長率增長到1950年。而地球過去一百年裡溫度上升,大部分是1940年以前,而人類開始大量排放溫室氣體是1950年後。第二,歷史上二氧化碳濃度遠高於今天,最高時比現在高20倍,在又肥又大的恐龍生活的年代,地球二氧化碳濃度也比現在高5-10倍,而那時溫度也在12-22度間振蕩,地球生物也沒有毀滅,反之,約在1億年前二氧化碳濃度開始急劇下降,此後恐龍反而滅絕了。另外,即使如京都協議限制二氧化碳排放,也對減緩全球暖化沒有幫助。

    實際上氣象學家認為地球變暖或變冷受太陽放熱的週期性變化、地殼運動造成的大陸架及海洋分佈、地球偏心矩,以及地球表層及海洋吸收能力等多方面的影響,主要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媒體卻給人一種「溫室效應是地球變暖的唯一禍首」的印象。即便是單獨討論溫室效應,媒體也基本不向公眾轉達這樣的信息:(1)溫室效應對地球是必不可少的,沒有它現在地球要降溫18攝氏度;(2)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是水蒸氣,它造成的溫室效應達80%-95%(根據不同研究數據);(3)二氧化碳只佔溫室氣體的10%-14%,而這其中又有85%-97%是自然界產生的。因此人類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實際上對溫室效應的貢獻極為有限(0.2%-0.3%)。大氣物理學家弗雷德計算,如果京都協議能夠達到目標,溫室效應可以減少,對2050年地球氣溫的影響是區區0.05度。

    2.不方便說的真相

    在全球暖化歇斯底里的今天,每一次自然災害都會被說成是由於全球暖化造成的。始作俑者,當然是戈爾的電影《不方便的真相》。在美國大學、中學、小學的課堂裡,許多老師直接、間接地向學生灌輸全球變暖的威脅,有的老師甚至給學生播放戈爾有關全球變暖的紀錄片。

    這部所謂的「紀錄片」硬是把造成重大災難的「卡特琳娜颶風」說成是全球暖化造成的。這種說法至今沒有有力的科學根據。歷史上比「卡特琳娜」颶風強度更大的颶風有很多。即使全球真的變暖了,全球平均氣溫上升0.7度,也絕對不可能從科學上推論出來「卡特琳娜」颶風因此而發生。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弗雷德裡克·塞茨支持發起了「俄勒岡宣言」,收集相關領域專業人員的真實簽名。「俄勒岡宣言」簽署者同意:沒有讓人信服的證據證明溫室氣體造成地球的災難式變暖。至今,已經有31072人簽名,其中包括9021名有相關專業領域博士學位的簽名者。簽名的專業人士包括當代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費裡曼·戴森。

    而一貫以「環保衛士」著稱的戈爾,自稱自己引導了一種「碳中和的生活方式」,以在全球減少能源消耗。但是在戈爾家中也有一個「難以忽視的真相」。在戈爾製作的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後,當地媒體就披露了一個讓他尷尬的事實。戈爾家的住宅擁有20個房間和八個浴室,他在自家院子的通道上,安裝了一排煤氣燈,還有電控的大門。去年一年用了大約19.1萬度電,平均每月電費大約1200美元。這一用電量遠遠超過了納什維爾普通家庭的用電量,後者大約每年1.56萬度。這個數字大約是普通美國家庭的10—20倍,普通中國家庭的100倍。此外,他每個月花在天然氣消費上的錢超過1000美元。反觀發展中國家及不發達國家,仍有數億人根本沒有機會用上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