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解密 第3章 點穴之戰, 兩萬枚核彈頭瞄準 (3)
    那麼,在這一期間內,地球上究竟有多黑暗呢?在TTAPS的科學家們所設定的最佳核賭注的「基線」情況下,他們估計,只有相當於正常光照的3%可以到達地面,這將比一個無光多雲的冬日更昏暗。當一場核戰爭所產生的厚厚的煙塵持續擴展連成一片時,到達地面的陽光總量可能下降到正常情況下陽光量的1%,這大約只相當於一個月夜的水平。這種情況將使植物為了生長從陽光中吸收能量的過程中止。如果這種白夜持續數星期或數月的話,那麼,一場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大災難比專家所提到的「基線」情況還要嚴重得多。

    核打擊後的倖存者到底有多少?美國軍事戰略家赫爾曼·卡恩在《論熱核戰爭》一書中指出,即使美國最大的50座城鎮在核戰爭中被徹底摧毀,死亡人數也只有三分之一。這恐怕是一個可以代表超級大國傷亡人數的數字,也是核戰略家都能確信的數字。但是,有好幾種估計認為美國受害人數將達到總人口的50%至75%。而對於歐洲各國來說,例如像英國這樣一個面積較小,但城市、軍事基地、港口、雷達設施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國家,很難相信在一場全面核打擊之後,倖存下來的人能超過10%-20%。

    核戰爭之後的倖存者如何生存呢?據英國內政部出版的小冊子《保護與生存》,告訴人們應當怎樣做才能在核戰爭中倖存下來。這本小冊子宣稱,在核戰爭來臨時不鼓勵城市居民向外疏散,因為「在核武器的直接危害和隨之而來的放射性污染下,英國沒有一個地方是安全的」。為了使導彈發射人員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及附趕赴現場,道路必須保持暢通。另外政府也不願花費精力對付成群結隊撤離城市和襲擊目標地區的逃難者。因此,人們應當留在自己家中,如果有誰不肯留下,就會遭到當局沒收房產和逃往的地方沒有食品供給的威脅。

    假如人們沒有一所合乎標準的鋼筋混凝土地下掩體,那就應當在自己的家裡營造一個應急的掩蔽所。地下室就是最好的掩蔽所。除此之外,可在底層的房間裡,用一些盡量厚實的東西把一張桌子覆蓋起來。這建議聽起來就如同美國所有的小學生,模擬在地震和核打擊突然降臨時鑽到附近的桌子下面一樣實用可行。那些住平房的人們應「設法躲進附近別人家的藏身之所」。

    然後人們應當進入掩蔽所,一直等到有人通知之後才出來。每人要備好兩周的食品和飲水,但在核攻擊警報發出後的幾分鐘內把這些東西準備齊全是很困難的。對多數地區而言,不幸的問題還在於,即使沒有超過政府規定的戰時放射劑量的安全標準,在核攻擊之後一個月走出地面上來可能也是不安全的。更何況收音機和電視機由於受到電磁脈衝——一種繼核爆炸後產生的無線電波的劇烈爆發——的干擾而失效,人們將不清楚地面上發生了什麼情況以及何時才算是「安全」。

    英國《保護與生存》手冊指出:「可以完全肯定,任何一場大規模的核打擊都很快使民用和工業供水系統及大部分排污系統陷於癱瘓。」首先,乾渴很可能成為城市和許多鄉村地區倖存下來的人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由於無法忍受乾渴的折磨,一些倖存者在放射劑量遠未降到安全水準時就會迫不及待地跑出掩體找水。排污系統的中斷將造成嚴重危及人們健康的公害,一些早已絕跡的疾病,如斑疹傷寒、霍亂等將再度爆發。真正能控制局面的大概只有軍隊,而他們的掩蔽所將是最安全的地方。這些軍人將根據命令離開掩蔽所,穿過輻射地帶,為人們指明到哪兒去獲取食物和飲水。當然,他們更重要的任務是搜捕「混亂製造者」。

    3.廢土塵埃,日本大地震真相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宮城縣東北部發生裡氏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日本氣象廳隨即發佈了海嘯警報稱地震將引發約6米高海嘯,後修正為10米。根據後續研究表明海嘯最高達到23米。並稱這是世界觀測史上最高震級地震。

    由於受到裡氏9.0級的強震的衝擊,福島第一核電站多個機組發生氫氣爆炸並產生核洩漏,引發了一場讓全世界憂慮的日本核危機。

    據「維基解密」披露的文件,國際原子能組織(IAEA)早在2008年就指出,日本的核電站不足以抵擋大地震的破壞,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然而,這一問題卻未能得到日本方面的重視。因為考慮到核電站抗震能力不足的問題,日本一家法院曾提出關閉位於日本西部一座核電站的建議,但遭到政府的拒絕。日本自1963年10月26日首次在茨城縣東海村建成試驗核電站以來,目前已擁有55座核電機組。日本的核發電能力排在美國和法國之後,居世界第三。核電專家指出,核電站是40年一個週期,1971年建造的福島核電站1號機組已處於「服役」的末期。按40年的週期來算,目前33%的日本核電站已經步入老化。

    福島核電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電站,其安全級別較切爾諾貝利高一級,它主要由塑料外殼與混凝土外殼構成,由福島一站、福島二站組成,共10台機組,均為「沸水反應堆」。受東日本大地震影響,其1至6號機組將全部永久廢棄。2011年4月,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據國際核事件分級表將福島核事故定為最高級7級。「沸水反應堆」原理為核燃料對水進行加熱,水沸騰後汽化,然後蒸汽驅動汽輪機產生電流,蒸汽冷卻後再次回到液態,然後再把這些水送回核燃料處進行加熱。

    福島核電站使用MOX燃料,MOX燃料是混合燃料的簡寫,目前用得最多的是UO2和PUO2構成的氧化鈾鈽燃料。特別是PuO2(氧化鈽)與UO2(氧化鈾)的混合燃料(UO2來源廣泛,包括天然的、經過再加工的,以及核廢料當中的)。鈽是一種自然界不存在的人造放射性同位素,鈾燃料在反應堆中燃耗時會產生鈽。鈽是一種放射性元素,可作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裂變劑。鈽是世界上第二毒的物質。容易在人體的肝臟和骨骼中聚集,但該過程非常緩慢。鈽的毒性比砒霜大4.86億倍。最初利用鈾的鏈式反應生產鈽是為了軍事目的,即生產核武器。但隨著高富集鈾生產技術的發展以及鈽量的增加,鈽除用於制備核武器外,還可以製成核燃料,用作和平目的,其中最有效的利用就是鈽鈾混合氧化物燃料,即MOX燃料。MOX燃料是由7%的鈽和93%的高濃度鈾238混合製成的。其設計的巧妙之處在於,將核廢料裡的鈽以及自然儲備更多的鈾238給利用了起來。

    燃料棒外殼為鋯合金。由於地震和海嘯導致應急冷卻系統故障,反應堆內冷卻水平面一度下降,並導致堆芯裸露。冷卻不足使燃料棒外殼溫度超過鋯—水反應極限溫度,從而發生鋯—水反應生成大量氫氣。核能外洩又稱為核熔毀,是種發生於核能反應爐故障時,嚴重的後遺症。核能外洩所發出的核能輻射雖遠比核子武器威力與範圍小,但是卻相同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傷亡。在日本核電站周圍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包括碘131和銫137。其中,碘131一旦被人體吸入,可能會引發甲狀腺疾病。日本政府已計劃向核電站附近居民發放防止碘131輻射的藥物碘片。有關資料顯示,銫137則會造成人體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損傷。

    據日本媒體報道,雖然日本是地震發生頻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但在日本的核反應堆中,有七成以上都建在地震高危區域。早在2007年7月,新潟縣發生6.8級地震,位於該縣的柏崎核電站起火。隨後爆出的一則信息讓日本民眾震驚不已:該核電廠距震中僅9公里。

    2010年3月,美國世界新聞網曾報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震學家蕭茲的預測,蕭茲指出,亞洲和歐洲是地球兩大地震頻繁區,一個是太平洋盆地周圍的「火環」,日本和美國加州的大多數地震,以及智利最近的強震都位於火環帶上。另一則是通稱歐亞地震帶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地震帶」,1999年的土耳其大地震,2005年的克什米爾地震以及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都在歐亞地震帶上。這兩個地震帶都位於板塊交界處,板塊經常碰撞、分開或重疊,全球99%的地震都發生在這裡。

    根據地質學理論,自2000年開始,地球進入了「拉馬德雷」從暖位向冷位轉變的時期。「拉馬德雷」是一種高空氣壓流,分別以「暖位相」和「冷位相」兩種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現,每種現象持續20年至30年。當進入「拉馬德雷冷位相」時期後,太平洋高空氣流將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將會導致太平洋部分海面的高度發生變化。而由於地球的氣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物質運動、重力位變化和角動量交換彼此互有聯繫,因此,「冷位相」時期往往是颶風和強震相伴而來。

    進入21世紀以來,短短十年中,全球連續發生一些造成巨大的自然災難,海嘯、颶風、泥石流、強地震……其中也包括兩次死亡人數在二十萬以上的地震。而在20世紀一百年中死亡人數在二十萬以上的地震只發生過兩次。跟20世紀比較,地球的相對活躍度就更更明顯了。例如20世紀全球6級以上地震,從不同數據庫提取的結果雖有差異,但這一百年的總數約在3600到4000次。而到21世紀,僅僅2001年到2008年5月中旬,約7年半的時間內,6級以上地震就達1200餘次。2010年初,美國密蘇里科技大學地球物理學家史蒂芬·高指出,全球8級左右的地震平均每年1次左右,現在卻遠遠超過這個頻率,不太尋常。地球變得比較好動的原因目前還無法確認,有可能是因為地球岩石圈壓力場發生變化。

    對於地震模式,地震專家過去比較偏重於地殼板塊運動的研究,但是近來開始注意天體運行是否對地殼活動產生影響。例如2008年9月11日,印度尼西亞地震與日本地震相繼發生,只有20分鐘間隔,地質專家認為,它們之間肯定有關聯,而這是什麼樣的關聯,目前還不清楚。從宇宙空間看:星球運行成一線,也可能是誘發多地震的外因。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