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一) 第47章 .風口浪尖,羅先出海口
    「大象」和「鯨魚」是一個著名的西方比喻,在公元前三世紀的地中海,羅馬和迦太基是新崛起的強權。羅馬擁陸軍強大,控制意大利半島。迦太基海軍強大。佔據整個北非沿岸,延伸到了西班牙和西西里。

    兩個國家一個是鯨魚,一個是大象。在希臘人稱霸地中海之時,它們曾結為盟友,共抗希臘。當希臘衰敗後,鯨魚和大象開始猛烈擴張。而地中海地盤太小,容不下兩個龐然大物。霸主只能有一個。公元前三世紀六十年代時,鯨魚和大象進行了一場爭霸戰爭。

    羅馬人稱迦太基人為「布匿」,布匿戰爭打了近百年,雙方從西西里打到北非,又從北非打到西西里。不斷地進行海戰、陸戰。這是一場消耗戰。兩個民族,整整一代人都在相互戰爭。戰爭結局出人意料,面對海上霸權,羅馬人發明一種接舷吊橋。用吊橋將對方船隻鉤住。在許多次海戰中,強大的迦太基艦隊大敗。最終迦太基承認失敗,向羅馬求和,合約締結,兩國各自歸位。

    在二十一世紀,「大象」和「鯨魚」,也是地緣戰略學家布熱津斯基對中國與美國地緣政治一個意味深長的比喻,布熱津斯基認為,中國是掌握陸地優勢的「大象」,而美國是稱霸海上的「鯨魚」,中國大象和美國鯨魚之間自然形成了一種穩定的博弈均勢。

    布熱津斯基在《大失控與大混亂》一書中認為,在這一時代,國家戰爭衝突的焦點還是領土,領土也意味著資源的獲取。自民族主義崛起以來,大多數大規模的血腥戰爭不是起源於同擴大領土有關的民族自我滿足感,就是起源於因喪失「神聖」領土而產生的民族被剝奪感。領土衝突一直是驅使國家採取行動的主要衝突。布熱津斯基斷言,未來的世界秩序的特點一定會體現為強權政治、民族對抗和種族關係緊張。即在某個時候,在世界地緣政治的激烈動盪的漩渦中,可能會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在當前,美國控制了16個世界性的貿易通航海峽,以顯示其海上霸權所控制的地域,其中,除朝鮮海峽、馬六甲海峽外,曼德海峽、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霍爾木茲海峽、巴拿馬運河等對中國也很重要。而兩次世界大戰的結局表明,只有掌控資源中心和航運通道,不僅能在戰爭中成為倖存者,同時可置對方於死地。日本及德國在二戰的失敗與資源中心及航運通道被控有著重要關係。

    同時,掌控了這些戰略區,即能使一國設定的秩序得以維護,保住其經濟及貨幣地位,例如美國在中東的戰略佈局以海灣國家中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以色列、埃及作為戰略支撐點,掌控中東的石油資源,就能使全球能源以美元結算,保障美元國際本位幣地位。同時控制中東石油運輸通道就等於保障美元權威。

    對於中國來說,中國主要的「國家海上生命線」,主要為「南海——馬六甲海峽——亞丁灣」一線,據不完全統計,有1.8億人的職業生計間接依賴這條海上生命線。日本、澳大利亞等許多國家的海上生命線與中國在印度洋重合,控制了自己的生命線,同時就意味著國家戰略的話語權。受海洋環境的限制,中國海軍進入大洋的出海口主要有9條。如在戰時或危機時刻,中國海軍通向大洋的9大出海通道隨時可能會被封閉。目前的9大出海口中,真正能夠利用的上僅為3至4條,並且與美國、日本、印度等國艦艇進出大洋的航線相互重疊,被監視、跟蹤或惡意挑釁情況隨時都會發生。

    羅先,它只是朝鮮東北部的一個不知名的邊陲小鎮,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的圖們江江口。2012年初,中國獲得朝鮮羅先特區碼頭使用權消息不脛而走,羅先一下成為受關注焦點。羅先特區的羅津港總面積為38萬平方米,距離中國琿春市只有93公里,距離日本的新瀉港口只有500多海裡。經過修建後,最大停泊噸位將達5萬噸,成為中國進出日本海的重要通道。中國東北地區過去通過火車將貨物運到丹東港或大連港,海運到日本,需要三四天時間,現從羅津港到日本的新瀉港十幾小時就可以到達。中國獲得羅津港租用權之後,進出日本海的美國第七艦隊的行動都將在監視下。 

    打開一張中國東北地圖,就會發現中國東北方靠海的地方都屬於俄羅斯。東北三省距離海岸最近處僅十五公里,但是沒有一寸出海口。

    一百多年前,清朝經圖們江出東海進行貿易的商船非常多,造就了琿春這樣的邊境城市的繁榮。在當時,中國是日本海沿岸國家,吉林省也有日本海出海口,1858年後,俄國通過《璦琿條約》掠取黑龍江以北60萬平方公里土地,緊接著於1860年用《北京條約》掠走烏蘇里江以東的40萬平方公里土地,幾乎佔據中國東北的全部日本海海岸線,清朝吉林將軍的官船僅能偶爾經琿春港,借道當時的藩屬國朝鮮的口岸出海。而張鼓峰事件,蘇聯、日本兩軍開戰,日本的失敗又導致中國出海口被全面堵截。[20]

    東亞的地緣政治態勢使中國在海上形成了三條非常重要的戰略防線,即東線,北線與南線。東線指福建至南海一線,東線主要是防止中國台灣分裂;北線指渤海灣環線,主要護衛渤海與黃海,這兩個內海是與日本抗衡的天然屏障。三條防線的南線是以整個南海水域為界,牽涉到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印尼等國家。

    當前,中國領海由渤海(內海)和黃海、東海、南海三大邊海組成,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公里。海島中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公里。渤海位於遼東半島老鐵山角到山東半島北岸蓬萊角的渤海海峽,與黃海水域相通,有廟島群島綿亙峽口,面積7.7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最深處70米。黃海北起鴨綠江口,南以長江口北岸向濟州島方向一線同東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峽與渤海相連。平均水深44米,最深處140米,面積38萬平方公里,海床是半封閉型的淺海大陸架。東海北起長江北岸至濟州島方向一線,南以廣東省南澳到台灣省本島南端一線,東至沖繩海槽(以沖繩海槽與日本領海分界),正東到台灣島東岸外12海里一線,面積77萬平方公里。南海的海底是一個巨大的海盆,海盆的山嶺露出海面就是中國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這些海底山嶺是中國大陸架的自然延伸。南海總面積350萬平方公里。[21]

    打開中國地圖,有著漫長的海岸線和眾多的優良港口,如青島、威海、大連、廈門、舟山、湛江、三亞、三都澳等,雖然中國擁有許多優良港口,但地緣條件並不優越。原因是中國東部、南部之外的海洋是世界上島嶼、海峽最密集的地方。這些島嶼分屬多個國家,形成一根鏈條,封住了中國的海疆。中國向東出太平洋、向南下大洋洲、向西去印度洋都要穿越西太平洋的這一島鏈形成的「邊界」。

    島鏈一詞最初由美國軍事專家在二戰後提出。東亞的外島形成一條地理「島鏈」。這一系列島鏈將中國海域隔成了內海海域。只有控制了這些外島才有可能控制這些內海。

    從世界地圖就可看出,第一島鏈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中國台灣島,南至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形成一片鏈形島嶼帶。在第一島鏈的「封鎖鏈條」中,最為關鍵的是台灣島。掌握了台灣島就能有效地控止東海與南海的咽喉戰略通道。

    第一島鏈有幾個關鍵位置,美國與日本可以阿留申群島封鎖白令海,鎖住俄國艦艇由北冰洋進入太平洋的通道;日本北海道與俄國薩哈林島(庫頁島)之間有宗谷海峽(拉彼盧茲海峽)最窄處43公里,最淺處50米;北海道和本州島之間有津輕海峽,最窄處18.5公里,最淺處130米;日本九州島和朝鮮半島之間的朝鮮海峽之中有對馬島,日本一側的對馬海峽最窄處41.6公里,最淺處50米。因此可以日本群島封鎖宗谷海峽、津輕海峽和對馬海峽,這樣可以封鎖住日本海,防止俄羅斯艦隊從位於遠東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等港口進入太平洋;可以沖繩和中國台灣島應對中國大陸等。由於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在海洋和陸地兩個方向上都缺少縱深,由此,港口中的俄國太平洋艦隊受到很大限制,俄國需要更多地使用堪察加半島南端的基地,不過,由於靠近北極圈,氣候條件惡劣,遠離腹地,補給成本高。

    沿著第一島鏈,日本與美國軍隊沿著島鏈密已集設了各種監聽設施,將中國海軍的活動都納入視野中,在東海構建了一個「弧形半包圍圈」輪廓。從海底聽音器群,到電磁監測系統,從P—3C偵察機到海洋監視衛星,每一個中國的出海口附近都處於美國與日本嚴密監控中。對於接近第一島鏈的中國艦隊,美日還採用海軍艦艇尾隨跟蹤、P—3C反潛機抵近偵察等方式進行動態監視。日本海上保安廳則利用其在津輕海峽、大隅海峽、對馬海峽等重要海上通道部署的雷達站和巡視船,保持與海上自衛隊艦艇和飛機的實時情報交互。

    而這條防線中也有一段斷裂處,即自勘察加半島南端至日本北海道北端的千島群島,這段「缺口」自東北向西南延伸約1000多公里,其中包括南千島群島(北方四島)的300餘公里,其間有多處海峽可供軍艦和潛艇自鄂霍次克海進出太平洋,且兩側均是適合潛艇活動的深海。

    一般認為,第一島鏈止於馬六甲海峽。第一島鏈美國與日本駐軍實力強勁,但如用第一島鏈的基地對抗中國,其本身並不安全。以琉球群島為例,大多數島嶼距離中國海岸線距離都不超過1000公里。對於現大部分戰術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而言,這一距離在打擊範圍內。正是考慮到類似因素,第二島鏈的作用體現出來了,自琉球群島向東1500至2000公里,就是由小笠原群島、硫磺列島、馬裡亞納群島等島嶼組成的「第二島鏈」。在這些群島東面,並列延伸的是世界上最深的幾條海溝,海底地形非常複雜。以澳大利亞為核心的盟國組成了美國的南太平洋的戰略防禦體系,關島是美國的軍事基地,也是第二島鏈真正的地理樞紐,是美對第一島鏈投射兵力的支撐點,也構成了保護美國本土的戰略縱深。在第二島鏈上,美國曾與日本交鋒,1941年底,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將美軍趕出了菲律賓群島。美國很快反攻,逐島爭奪,最終取得海戰的勝利,將軍隊投射到第一、第二島鏈上。日本失去制海權,徹底戰敗。

    第三島鏈主要由夏威夷群島基地群組成。對於美國而言,它既可作為支援亞太美軍的戰略基點,又是美國本土的防線。夏威夷群島是第三島鏈的地理樞紐,也是太平洋的地理中心。由此,美國完成了自身在全球主要戰略區的軍事佈局,這些佈局使美國軍事力量可任意投放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 

    由於中國沒有掌控任何一條出海通道。自身還被美國、日本等國所控的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包圍。一旦出現衝突,中國的海上通道就可能被完全封鎖。中國現有的石油海運航線主要有3條,即中東航線、非洲航線和東南亞航線,這3條航線占中國進口原油的85%左右,在三條主要的出海航線中,北線朝鮮海峽、千島群島是必經之路,東線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釣魚島、台灣島之間的海路組成,南線則或經台灣海峽或由廣東、廣西沿海徑入太平洋,然後經太平洋至印度洋,然怎樣都繞不過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是聯結亞、非、歐三大州的重要運輸通道,其最窄處只有37公里,十分狹窄,易於封鎖,現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三國共管,在歷史上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印度在馬六甲海峽的西端虎視眈眈,它把從霍爾木茲海峽到馬六甲海峽,從非洲東海岸到澳大利亞西海岸的廣闊水域都視作其「合法領海」,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屬於印度。印度正在加強它在群島上的軍事基地。在戰爭時期,印度的海空軍也可以封鎖狹窄的馬六甲海峽,或在海峽以西攔截船隻。

    一旦封鎖馬六甲海峽,中國經濟就將陷於癱瘓,對手的有利條件就成為中國的不利條件。美國目前在三條戰線都沒有強有力的挑戰者,這意味著美國可以隨時集中力量於任意一條戰線,包括西太平洋。從中國歷史上來看,每當中國國力強盛的時候,與周邊關係就能保持一種均勢的和平狀態;而中國一旦國力衰弱,敲詐和勒索隨之而來。而不準備力量和投射力量,就很難獲得「持久和平」。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