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好像總是在嘻嘻哈哈,沒個正經似的,但是他又總能把人打動得稀里嘩啦。他好像永遠沒有煩惱:開開心心地做主持,自自然然地談感情,大大方方地撰文寫書。他怎麼如此灑脫,如此自然呢?他用他的獨特方式,向我們訴說著什麼?
1.「頑童」哲學,你也可以
蔡康永,多元身份,不僅是作家、主持人,還曾任電影編劇和策劃、大學講師、雜誌總編輯、電台創意總監等,竟然還「頑」心不已。都快到知天命的年紀了,他怎麼還能如此頑童呢?讓我們來走進他的內心世界,一探究竟。
認清殘酷社會
野狗衝來對你狂吠,你會被嚇到,但不會認為狗是專門針對你,更不會趴下來跟它對吠。反而,你多半會替狗想個理由,也許它聞到怪味,或它剛被貓抓了臉。你會嘟囔著避開,把它拋在腦後。生活中遇人無理取鬧,我建議你也這樣看待:他亂吠,那是他出了問題,不是你出了問題,你照走你的路就好。
——蔡康永:給殘酷社會的善意短信
這是蔡康永發佈在微博上的一篇文字,現今已有超過7萬的微博轉帖。
在蔡康永看來,你一開始如果就知道這是殘酷社會,那情況就會好很多。原本不抱希望,不是就談不上失望了嗎?認定社會是殘酷的,埋怨、自怨自艾等等是不是就少了許多?你不能很天真地認為這是一個充滿善意的社會,娛樂圈的殘酷和整個社會的殘酷是同一種,就是你很難按照某種模式簡單地出人頭地。
就拿娛樂圈來說吧,蔡康永認為圈中的人堪稱是在傷害中茁壯的人,因為「爛新聞勝過沒有新聞,就是你不上報才會想死,就是上了報是爛新聞都勝過不上報」。所以娛樂圈的人經常就是一邊挨刀子一邊噴著血,然後形成美麗的花朵。就像《康熙來了》不斷地在傷害娛樂圈子裡的人一樣,《康熙來了》成為眾矢之的,一邊又前所未有地「火」起來了。在殘酷中開出花朵,這兩者一點都不矛盾。
我們每個人都是走在向死而生的大道上。蔡康永認為,只要每個人明白了這個簡單的人生道理,在有限的幾十年生活裡,還不得蹦躂著撒歡兒地生活啊,要不怎麼夠本兒!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雙魚座的蔡康永是很矛盾的人,他對於這個殘酷的世界有種戒備之心,為自己築起了一道屏障;但另一方面,他又有孩童一般善良、天真的一面,能夠在殘酷之中發掘到溫暖,樂觀與悲觀的心態在他身上似乎總是相互交替著出現。
另外,蔡康永不信上帝。他的很多朋友就信上帝,而且他們會覺得很幸福,畢竟有一個更高的力量可以依賴,可以很安心。言及自身,蔡康永則沒有感受到那個驅動力,去信一個比自己更大的力量讓自己放鬆。
大概他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很重要的人,看得輕,自然不需要太多外力的協助。對於人生,他也一副「剛好路過」的姿態。他不信上帝,因為他曾經被迫尋找和認同自己。於他而言,生命的偶然和徒勞無功是一件太尋常的事。所以蔡康永給自己的生命保有太多空隙,每次都「剛好路過,剛好發現」,隨時擁有初抵世界時的好奇和純粹。
當有人還在為信不信上帝而糾結的時候,他已經有了很棒的人生。千萬不要誤會他有什的個性裡沒有爭強好勝的節奏。現在生活對我來說更像一部減速的公路電影,我可以慢慢欣賞和觀察就夠了。」
被人討厭也是一種責任
相信自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瞧著去,怎麼樣?「明星的功用,一半被人喜歡,一半被人討厭,讓人討厭也是應盡的責任。」這是蔡康永對個性極強的周傑倫的一番肺腑之言,因為周董被狗仔跟蹤時,會忍不住與狗仔斗一下。
恐怕誰都不喜歡被人討厭吧,都巴不得多被幾個人喜歡呢!但是,蔡康永認為公眾人物(明星)要承擔被人討厭的責任。美國哲人愛默生也說:「所有的英雄最後都令人討厭。」
尼采說:「如果我們不能勝任善,善就令我們討厭。」他解決了一個哲學問題:我們討厭的對象,是我們所不能勝任的事物,哪怕它是善。如果我們不能勝任學習,學習也會令我們討厭。之所以有最討厭的人存在,因為那也是個我們不能勝任的人。看來,要承擔「被討厭」這個標籤的人,也都不簡單哈!
有人說,討厭是一種感性的說法,如果我們理性地看待,幾乎最討厭的人身上都有值得學習之處。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可學習之處,才會有人打趣說:「當你變成你所討厭的人時,你就成功了。」蔡康永可以如此認識自己的身份標籤,那即便是真的讓別人討厭了,心情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吧。
人生,不是拿來用的
「這有什麼用?」每一件事情或者每一個動作,都可以拿這句話來問。如果答不出個所以然來,那問你的人便要理直氣壯地「批判」你了。
從小到大,蔡康永做什麼決定,都沒有被父母追問過:「這有什麼用?」真是何其幸運,可以不受世俗的羈絆,自由自在地做出決定!而且蔡康永還眼睜睜看著蔡爸蔡媽做很多「一點用也沒有」的事情。蔡爸會把一件又一件動不動就摔破的瓷器水晶買回家;蔡媽會叫裁縫來家裡量制一件又一件繁複的旗袍;一桌又一桌吃完就沒有的大菜;一圈又一圈推倒又砌好的麻將……從來家裡沒有半個人會問:「這有什麼用?」
所以有一次在武漢蔡康永被一個記者問到說,為什麼要做《康熙來了》這樣一個庸俗的節目時,當即他就回答:「對不起,我不懂你在問什麼,請問什麼是高尚,什麼是庸俗呢?人生本來就是一個混雜了高尚和低級的部分。」當他看到八卦週刊的封面上,王菲上面大大地寫著的一行字——「我就是一個俗人」,他會心一笑。
在他看來,人生哪有那麼多神聖的東西,如果按照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來看這個世界的話,我們大部分人做的是沒有用的。如果要按照沒用的程度一批一批燒掉的話,也許時尚雜誌第一批要燒掉吧,娛樂雜誌下一批燒掉,超沒用。現在有幾個人在做有用的事?事關溫飽,生老病死?恐怕太少。
人生並不是拿來用的,而是讓個體在這世上走一遭來體驗生命來著。
一直在動搖
有一次,《人物週刊》的記者訪問蔡康永,問他成年後對這輩子要做什麼有沒有動搖過。蔡康永的回答無比坦誠,讓人深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他說:「我一直在動搖,我不相信存在不動搖的人,那樣的人腦子有問題。」
動搖,不見得就是莽撞行事;動搖,也可能是深思熟慮的決定。蔡康永自己一直在動搖,他不喜歡給自己的人生進行清晰的定位,不管是寫書、主持節目抑或是拍電影,只不過是性之所至,東做做、西做做而已。他反而很享受前方旅途未知的樂趣,認為人生就是不完全按照設定好的軌跡運行才有樂趣。畢竟,人不是放在超市的架子上貼著價格條形碼的東西,有時候,糊塗一點也無妨。
正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他對於別的明星做出來的行為也很少發出任何指責的聲音。他認為,人都是很脆弱的,在哪個時刻做出哪一個決定來,不是其他人能夠義正詞嚴地有立場去指正他的。所以在陳冠希的艷照門事件、蕭淑慎吸毒事件,他沒有發表過看法;在女明星被懷疑陪酒的事件上,他也沒有從道德的角度作出過任何批評。他反而覺得那些匿名也沒有容貌的網友,動輒對於公眾人物提出道德上無比嚴格的指責,其實有的時候很殘忍。
誰可以保證這一輩子都目標清晰、堅定不移不動搖呢?所以,下一次,如果你為自己的動搖或自責或失望時,請善待自己的心情,畢竟誰都會動搖的哈!動搖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畢竟,人生無定局。
失戀是值得的
在失戀之前,所嘗到的愛之甜,是不足道的,都只是「愛情嬰兒」在牙牙學語時所嘗的甜味而已。
嬰兒並不挑剔,只要是甜的,糖水也好、糖果也罷,嬰兒都覺得好,值得一嘗。
但這只是一陣子而已。嬰兒漸漸會嘗到各式各樣的味道,味蕾越來越發達,見識越來越廣,終有一天,這個嬰兒會長大到不再喝糖水的階段。
那才是他「辨味」的起點。
同樣狀況,失戀,是戀愛的起點。
就像起跑前,信號槍「砰」然一響,就算是射擊在耳膜上,震得我們魂飛魄散,甚至射擊在心口上,傷得我們鮮血直流,那也都只是,愛情長跑的起跑信號而已!
失戀,在人生各式各樣的失落當中,是特別不可缺少的一種。
——蔡康永《痛快日記》
沒有失戀過的人,真的可以算愛過嗎?在鎂光燈下的娛樂圈,多少感情能堅持到底呢?那些人的感情起起伏伏的,讓旁觀者都揪心啊。你看姚晨和凌瀟肅,再看梁洛施和李澤楷,不知讓多少人糾結,嚷著無法再相信愛情。有些人的失戀是致命的,是經歷一次就形銷骨毀的。但絕大多數遭遇到失戀的人,便成了更「合格」的愛人,對戀愛有了更深的領悟。失敗是成功之母,用在戀愛上,大概也是這個意思。
蔡康永並不是一個對愛情盲目樂觀的人,他說:「失戀、離婚、分手,這些都是愛情生活必然的部分,沒有辦法迴避。我不認為愛情應該是公主和王子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這麼童話的,我大概沒那麼天真。」
交朋友,找有想法的人
每個人,在這世上,都無法孤立地生活著,起碼人類不能孤雌生殖這一特性就已經從根子上決定了。所以每個人就或多或少有過、有著以及即將有朋友。那麼,你會找怎樣的人做朋友呢?
蔡康永說他的朋友不多,固定的也只有十幾二十個的樣子。這是他幾十年積累的朋友,按照二十個這個數字來看的話,基本上算作兩年尋得一位朋友。可見,真正的朋友難得。
蔡康永喜歡和有想法的人交朋友,不會跟只是喝酒作樂的人做朋友。朋友若可以給他一些想法,就算不能進步,也能充實一下自己的想法;而若是酒肉朋友,在餐桌上吃吃喝喝,腦袋瓜子有什麼長進呢?
那麼,你身邊的朋友屬於哪一類呢?是一些有想法的朋友還是一些喝酒作樂的朋友?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但是,人因為思想而獨立,而與眾不同,而偉大。
吃苦,咱不怕
人,活著就會吃苦。雖然看似蔡康永從小到大沒吃過苦頭,但正如幸福一樣,吃不吃苦也是相對的。
他從不公開說吃苦這件事,但明白那種感受的他會把建議寫出來:「如果味道實在太苦,那就趕快吐掉,然後去漱口。如果是吐不掉的,非吞下去不可的苦,那就趕快吞下去。不管是要吐掉,還是要吞下,反正就是不要把苦含在嘴巴裡,細細咀嚼。」
2011年3月,蔡康永攜帶新書《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現身重慶簽售,15000冊書創紀錄。
你說,他不苦嗎?你自己試試,拿著筆連寫9個多小時的字,手會有啥感覺,心情會有啥影響?雖然苦,但是也開心,那麼多的年輕人愛和他進行精神交流,喜歡和他見一面,這不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嗎?總歸有所得就得有所失嘛!
不管什麼原因,碰上了生活中的苦,而且它不可能自覺消失的,那麼就去樂觀面對吧。哭也過一天,笑也過一天,幹嗎不笑意滿滿地面對生活中的苦頭呢?
其實,所謂的「頑童哲學」說到底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你也可以的。用心細細體會,你也可以成為一個「蔡式」頑童。
2.大學,到底是幹什麼的地方?
大學,正式的解釋是國家的高等教育學府,綜合性地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以及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關。
大學,多少人望之、盼之、夢之;喧囂塵世裡的人們多少次午夜夢迴,不正是它在撥動人心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