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懸念 第15章 搞「怪」才子 (4)
    這本書於1997年出版。書名被整得好不「淒慘」,竟然到了要被人「同情」的份兒上。蔡康永之所以會取這麼一個煽情的書名,大概可以用書後的幾句話來詮釋吧:

    我每一篇在天空飛翔的、魔毯般的文章,都洋溢著親吻的熱情。如同一隻蝴蝶會降落在很多花朵上,我的每一篇文字之吻,也將降落在一個又一個麥田捕手的手掌裡。

    同情我的,可以親我;相信我的,可以親我;想騙我的,可以親我;堅持要裝作跟我不相干的,可以匿名親我……

    這本書和《你睡不著,我受不了》有著相類似的讀者群,最好是在最瘋狂的年齡來看這些文字,這樣子比較會收斂一點點那自以為是的瘋狂。這本書也繼續發揚《你睡不著,我受不了》的風格,繼續天馬行空地謅著,顯得有些離經叛道,那些看起來不正統的事情偏偏被拿到檯面上大說特說。

    不過,話說回來,那些也是真正人生的一部分,而且是大部分。人生,流光溢彩的歲月總是少的,所以青蔥歲月才會顯得那麼珍貴難忘。人生,也就這麼點事兒,何不找個時機放輕鬆一下?

    《痛快日記》

    不管是怎麼樣的小雞,接下來都是踩著這些碎蛋殼,開始人生的探險了。從來沒見過有哪只小雞,會把這些碎片裝在小包袱裡,背著去流浪的。

    對待我自己小時候剩下來的蛋殼碎片,我也是這樣,覺得可笑,也有嫌惡,還有眷戀。

    但真正讓我珍藏在記憶之中再三回味的,是每次啄破蛋殼那一刻,猛烈撲面而來的鮮活空氣、炫目天光,以及那令我慚愧又狂喜的、跨出蛋殼時無所遁形的渾身狼狽、蹣跚步伐。

    啄破蛋殼這麼細小的動作,在別人眼中是微不足道的。我卻很珍惜自己在這些時刻的小小力氣和勇氣。

    為了追想那些啄破蛋殼的美好瞬間,為了追述那些小小的力氣從何而來,我也就陳列出幾片偶爾還會在風中搖晃兩下的碎蛋殼片,緬懷一下蛋還沒破的太平日子。

    有蛋就有破,沒破就被人吃。

    有快樂就有痛苦,沒有痛過的快樂就不值錢。

    痛過才有的快樂,叫做「痛快」。

    這本書,蔡康永完成於1998年。他寫的是自己成長過程中走過那些歲月發生的一些事情。在這本書裡,你可以看到蔡康永的堅持、叛逆以及深深的思考烙印,你可以更多地瞭解他所成長起來的那個家庭、那種環境。

    張愛玲曾說過,「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你瞭解到蔡康永從小到大成長的環境,你便能懂得為何他吃了四十多年的飯菜塑造成了現在的一個他。他的家庭逐漸衰敗,歲月像個神偷似的相繼帶走了他的媽媽和爸爸,但是他依然要隨著歲月而長大,在歲月裡觀看屬於他人生的風景。

    再也不是那個不知衣食住行的小王子了,早已昂起頭驕傲地生活著。生活總要經歷一些痛,但是痛過就快樂了。

    《LA流浪記》

    這本書,出版於2010年。蔡康永的這本書之所以會面世,有兩點很重要:第一,他去國外流浪去了;第二,他還順帶學了一些本事、開了眼界。

    這本書講的就是蔡康永在UCLA讀研究生時候的事情。班級中是來自世界四面八方的同學,因而發生的事情也就千奇百怪,叫人哭笑不得。蔡康永竟然穿過裙子在大學裡上課,被同學找過去當演員竟然演了幾具屍體,竟然在日本飯店裡被別人施捨過……

    蔡康永在國外求學日子裡發生的事情,這本書裡再具體不過了。在那裡,他呼吸的空氣是那麼自由,真是一場靈魂與肉體的雙重流浪——

    流浪者各有終點,抵達終點前,各有心願。流浪者不能認同其他流浪者的終點,覺得是不值得去的地方;流浪者也不能理解其他流浪者的心願,覺得是沒意思的心願。這恐怕就是流浪者會喜歡各自流浪的原因吧。

    《那些男孩教我的事》

    那些男孩,在前面我們已經介紹了一些。誠如你所能想到的,這本書裡記錄了給康永哥留下深刻印跡的那些男孩。看著康永緩緩地訴說,你會和他一起回到那個年代、那個地點、那個時間,和那個男孩去思考、去奔跑、去瘋狂。

    所以著名主持人魯豫看過他的這本書後,寫道:「蔡康永有點怪,他接觸的也多是怪人。這本書始終瀰漫著微甜的曖昧味道。他只用幾句碎語、幾片細節,就刻畫出某人,卻讓讀者有剎那間動心的清晰感動。他的文字像春日櫻花般美麗溫暖,但他自己未被亂花迷眼,終於還是在千萬人中選定了那只等待的狐狸,並和他成功建立了『長久穩定的關係』,想來實在令人佩服。」

    是啊,你們都教過我了,現在我變成這樣。我應該謝謝你們嗎?還是應該苦笑?

    人生就是這樣吧——男生啊男生啊男生啊男生啊男生啊自己,或者,女生啊女生啊女生啊女生啊自己。

    給你們編上編號,免得你們的臉漸漸模糊了。

    這樣做,到底是打算要一直記得你們,還是準備要開始一個一個把你們忘記呢?

    那些男孩,是朋友也是師傅,不知不覺中影響著蔡康永。

    《有一天啊,寶寶》

    2001年2月,蔡康永主持TVBS《真情指數》時,訪問飯島愛。當蔡康永問她恨父親卻又想見父親是不是充滿矛盾時,飯島愛回答:「人生本來就是由矛盾組成的。」簡簡單單一句話,卻道明瞭多少人心中事。

    於是,多年後蔡康永撰寫《有一天啊,寶寶》一書時,就將飯島愛給他的感動收錄進書裡:「訪問過千百人之中,對我極有啟發性的人,不是諾貝爾獎得主,也不是政府領導人,而是曾經以身體迷倒許多人的日本女星飯島愛。」

    這本書於2006年出版。這本書,是蔡康永為小S肚子裡的寶寶寫的。作為小傢伙來到這世上的一個見證人,作為小傢伙的長輩,作為小S的好友,蔡康永義不容辭地寫下了這本書,給寶寶將來的人生做個提醒。

    書中的每一個獨立小節都有蔡康永對寶寶善意的提醒,其實,如果不是愛屋及烏,對小S有那麼多重愛,又怎麼會對還沒出生的寶寶那麼熱心?所以他對寶寶說,「你錯過一些」,「我錯過一些」,「彼此公平」。

    如果我們所做的是在勉強彼此的人生,這種勉強造成的不安,是會干擾我,但還不足以掩蓋那些很根本的喜悅和悲傷。

    我一旦經歷了那些最根本的喜悅和悲傷,我就還是相信:人生是值得活的。那些零碎的不安,沒什麼殺傷力。

    縱然我是一個這麼愛懷疑的人,我也願意把這懷疑,當成是人生值得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蔡康永滿懷期待地希望「有一天啊,寶寶,你也會微笑地點點頭說:是啊,人生是值得活的」。你看到了他對小S、對寶寶那濃濃的愛意了嗎?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2010年尾,蔡康永刮起了一陣「說話」的旋風,多少人民群眾為了聆聽他的「說話」課堂,起早貪黑、費盡千辛萬苦!

    就拿在中國傳媒大學那天的演講來說吧,千人禮堂座無虛席,而場外則排起了百米長隊,入場的票也是一票難求。而且在如此混亂的現場中,還發生了一連串的有趣事件,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竟有一位同學「冒充」起了網站記者,「混入」貴賓接待室,想和蔡康永來個親密接觸。當蔡康永得知這位同學是位「冒牌記者」時,他親切地與她合影留念,成全了那位粉絲的小小夢想。母豬急了會爬樹,為了蔡康永,冒充別人也在所不惜哈。而且在演講過程中,禮堂的邊邊角角擠滿了前來「受教」的同學們。有的人舉著相機拍照,有的人捧著筆記本記錄蔡康永的字字箴言。

    2011年3月,在重慶的圖書籤售會上,蔡康永更是創下了自己的圖書籤售紀錄,單次總計15000冊的簽售量。15000冊啊?!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耶!在這場簽售會上,蔡康永用掉數十支籤字筆,9個多小時未上洗手間,粉絲排滿6層樓,3月5日下午5點開始的簽售,直到次日凌晨2點才結束。據透露,在9個小時中,蔡康永只吃了一個漢堡,還是經紀人拿在手裡餵給他吃,他自己則照簽不誤。由此可見簽售會現場的火爆程度、粉絲們的熱情以及蔡康永的敬業精神。  

    不過,別看蔡康永在鎂光燈下流光溢彩、談笑風生、魅力無敵,在不為廣大觀眾所知的那些年華,也出過一些糗,「馬失前蹄」的事情蔡康永也有份兒。

    有一次,蔡康永在餐廳恰好碰到一位高中女同學,當時這個女生在跟另外一個人吃飯。因為他們太久沒見面了,所以蔡康永特別高興,跑過去跟那個女生打招呼。他看到同學對面是一位男士,而且是滿頭白髮的老人,他當時想都沒想就說「陪爸爸出來吃飯呢」。這句話講完之後,整個氣氛都冷掉了,剛見面的熱乎勁兒蕩然無存。女同學臉不對勁了,蔡康永暗忖完蛋了——這不是她爸爸,這是她丈夫。這個狀態,任誰也不好收場,蔡康永同樣沒有能力來救援這個狀況,就禮貌性地講了幾句話,「快刀斬亂麻」,從他們眼前消失了事。

    所以,在這本關於「說話」的新書裡,蔡康永說,說話一定是有訣竅的,而且是生存之道。估計這「血」的教訓讓蔡康永狠下心來研究說話這件事情,而且透過研究說話,蔡康永發現,會比較根本地搞清楚自己和別人的關係,搞清楚自己在想什麼、別人在想什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在前面我們已經講過,蔡康永寫這本書還有一個私心,為他和小S主持的節目《康熙來了》贖罪。

    《康熙來了》有多紅,大概已經無須多說。事隔多年,它不但沒有走下坡的困擾,反而更有越戰越勇之勢,甚至更從一個綜藝訪談節目做到號稱「盛典」的萬人演唱會,至少可說是前無來者。可在粉絲追捧的同時,「低俗」、「無聊」的爭議不斷出現,甚至時不時就有「停播」的傳言。

    蔡康永認為,《康熙來了》所要倡導的並不是無所避忌的搞怪風潮,而是一種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他和小S不避忌任何話題,無論悲歡離合、愛恨情仇都可以聊;而《康熙來了》應該是個讓觀眾笑嘻嘻聽故事的節目,所以就算再悲慘的故事,蔡康永和小S會流淚、會難過,但並沒有打算讓觀眾覺得這個關口是過不去的。他們傳達給觀眾的就是「無論過著怎樣的生活,都要樂觀去面對,人生無非就是這樣」。

    《康熙來了》如此受歡迎,蔡康永的擔心卻日漸增長,害怕會有很多小朋友模仿小S的語氣說話。在節目中,小S經常老娘東老娘西的,對他們深信不疑的小老百姓說不定會因此「誤入歧途」。

    而且蔡康永還發現,現在的社會很多人都在煩惱人際關係,比如跟戀人的、跟老闆的、跟家人的。於是他就想,如果他能開一個微博,試試在微博上寫一些能夠給別人派得上用場的東西,會不會對大家有所幫助呢?於是他就寫了一些關於如何說話、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對待愛情之類的文字。起初蔡康永也並不確定自己寫的東西會不會受到網友的喜愛,他表示如果網友們罵聲連連,他就不會再寫了。但是他沒想到網友們很願意讀他寫的東西,於是蔡康永就想把它寫成一本書,講一些關於人際關係的事情,去幫助那些「煩惱」的人們。

    蔡康永曾經開玩笑說,「讀書人」是小S送給他的綽號,就像他總說小S是妖女一樣。但無論蔡康永如何自謙,他骨子裡其實早已經被打上了讀書人的烙印,他代表了一種與李敖截然不同的公眾知識分子的形象。他溫和且睿智,獨立且自信,他不關心政治卻好為人師,他用最易被人接受的方式向公眾傳遞著自己的聲音,悄無聲息地影響著一些人,改變著一些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