彳亍世界 第九站  傳統文化孕育現代文明 {北美洲} (1)
    街頭藝術增添城市魅力{墨西哥}

    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是一座偉大的城市。我一向避免在我的遊記中發表過於主觀的看法,以免誤導讀者,可是墨西哥城卻讓我不得不激動萬分地寫下這樣的評價。和美國西部的大城市比起來,墨西哥城要有趣得多,歐洲文化、美國文化以及印第安文化在這裡碰撞、糾纏、融合,製造出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新文化。都說混血兒很漂亮,我想文化大體也是如此。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合後,往往能創造出更色彩斑斕的新文化,並通過建築、服飾、藝術品表現出來。這些新的文化元素為墨西哥城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即便是好萊塢的星光大道,也無法像墨西哥城那樣,時時散發著誘人的光芒和獨特的魅力。

    在墨西哥城的憲法廣場上,總是能欣賞到豐富的街頭表演,有些是幾個人合作的,有些則是表演者單打獨鬥。這些街頭表演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靜止的藝術,表演者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他們所要表現的東西會通過服飾、化妝、體態或者偶爾的一些簡單動作表達出來。這一類表演吸引到的人群比較少,給人的視覺刺激僅在開始幾秒鐘十分明顯。這種表演一般都是一個表演者獨自演出,也難怪,能長時間一動不動的人應該很好靜,不會被週遭的人物和事件影響,自然也就不太喜歡群體的配合。

    還有一類表演是動態的,表演者借助語言、動作、道具、樂器等工具表演,最終達到愉悅觀眾的目的,這類表演的起點比靜態表演要難多了,容易出錯,而且和觀眾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如何把握觀眾也是一門藝術。動態表演中單人表演最難,它要求表演者必須機敏且有幽默感,能應付突發事件,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整個廣場上最受歡迎的就是這類表演。動態藝術的表演者是演員的最佳人選,他們渾身上下都散發著一種特殊的魅力。我到墨西哥城的第一天就被一個小丑的表演震驚了,他自己一個人,僅用一個哨子、一個氣球就能在廣場上吸引住幾百位觀眾——人們圍成一個大圈觀看他的表演,由於人數眾多,圍成的圈子比籃球場還大。

    在群體表演中,你也能看到印第安人的身影,他們穿著色彩鮮艷的民族服裝,盡情地表演著印第安舞蹈,並且還有樂隊用民族樂器為他們伴奏,這些舞者並非只是做個樣子,博取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的遊客的歡心。他們的觀眾主要是本地人,因為墨西哥城的遊客數量實在有限。要想留住觀眾,跳舞的人必須得拿出點真功夫,他們的舞蹈往往十分複雜,重複的段落很少。每當夜幕降臨時,舞者的鼓聲和吆喝聲會把憲法廣場夜間活動的氣氛逐漸推向高潮。

    如果覺得印第安人在廣場上以跳舞為生有不務正業的嫌疑,那麼印第安巫師在墨西哥廣場上為人驅邪治病則應該算是正經工作了。這些印第安巫師也很會包裝自己,他們穿著傳統服裝,帶著插滿了羽毛的帽子,在地上用白色粉末畫一個圓圈,圈內就是他驅邪的場地。消費者,或者說前來求巫師幫忙的人需要站在圈內,巫師會將神燈內的白煙噴灑在這個人的身上,口中還得喋喋不休地說些咒語一類的話。

    第一次親密接觸{美國}

    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一批又一批的海外移民湧向了那片神奇的土地,他們在那裡建設了自己新的家園。到了最近一個世紀,隨著美國經濟的崛起,很多人開始構築自己的美國夢。我自己也有一個美國夢,這個夢想的創造者是我父親。在比爾·蓋茨還是個小伙子的時候,我的父親曾經去美國為蘋果和IBM工作過。那個時候中國剛剛改革開放不久,城市的生活水平和美國相差很大,因此美國曾經一度成為父親心中一片完美的樂土。我必須承認,在童年的時候,尚且不具備分辨能力的我的確很嚮往美國。

    長大後我開始叛逆,儘管遊走了幾十個國家,卻始終沒有把美國列入我的讀書、工作或者旅行計劃中。直到今年我才決定在去古巴的途中順路看一眼美國,也許還是受到父親的影響吧!美國的經濟和先進的科研條件確實對許多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它卻遠不像父親所描述的那樣完美。如果你和我一樣,是一個對人文環境要求很高的人,那麼美國絕對不適合你。

    選擇洛杉磯作為我在美國落腳的第一站其實理由很簡單,一是為了轉機,二是為了滿足我父親的願望。父親一直希望我能去美國看一看——20世紀80年代就去美國工作過的他對這個國家的印象很深刻,以至於在他眼中,美國幾乎是完美的,因此他堅持讓我盡早去那裡看看,似乎沒有去過美國就是沒見過世面。

    新加坡機場換登機牌的小姐堅持要我寫下我在美國的地址,像我這種想旅行就旅行的人哪裡會有美國住址。雖然我誠實地解釋了自己的情況,但最後還是不得不在旅行手冊裡隨便找了一個酒店地址抄給她。經過十七個小時的飛行,我終於來到了傳說中的美國。

    剛到洛杉磯機場,我就先被弄暈了。我想存行李,機場卻沒有這項服務,工作人員建議我打電話給某個公司,然後那個公司會派人來取。在亞洲,這種寄存行李的服務是不可缺的,在美國大家卻要自己照顧自己。機場的旅遊信息櫃檯在早上十點多的時候還沒有工作人員到崗,既然不知道該向誰問路,那就拿份免費的城市地圖吧!在許多國家的機場這都不算是件困難的事情,然而我在洛杉磯機場卻沒有找到我需要的東西。原來傳說竟然是真的——美國沒有東西是免費的。

    由於我把充電器放在了家裡,所以得在洛杉磯再買一個,可是那天正好是公共假日,所有商店都不開。於是被「逼上梁山」的我只好去唐人街買充電器,不幸的是這裡只賣衣服、玩具和中國菜。後來我又去了「小東京」,也沒有結果。最後終於在墨西哥人開的店裡找到了適合我相機的電池和充電器,並「愉快」地被墨西哥兄弟宰了一把。

    洛杉磯的公共交通設施和亞洲的很多大城市比起來簡直遜色太多了。在美國,幾乎人人都有私家車,沒車基本上就沒法生存,所以路面上老是滿滿噹噹的。洛杉磯的公交系統遠不如香港、新加坡那麼便利,甚至有可能還不如北京。我遇到過這樣一件事,一個黑人帶著他的三個小孩一起搭乘地鐵,在地鐵上他突然自言自語地大罵髒話,但是卻沒人管他,他就那樣一直罵著。不管這個人是不是真瘋,這樣的行為在東亞社會是很難被接受的,要是在新加坡估計會有人直接報警。

    洛杉磯的城市建設類似於中國北方的一些小城市,建築物龐大,街道寬闊,但是購物遠不如亞洲的一些大城市方便。亞洲的許多城市不僅擁有龐大的購物中心,還有許許多多小便利店,你在自家附近就可以買到生活必需品。我在洛杉磯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購物中心,一進去真是讓人大失所望,和亞洲許多大城市的那種能讓你迷路的購物中心相比差距太大,最重要的是可選擇的商品太少。我還是更喜歡香港和東京的購物中心。

    在美國海關的時候我還有點緊張,相信大家也能理解我的心情。我們這些在改革開放初期出生的人對美國都有一種獨特的感情,小時候看美國的動畫片《變形金剛》,後來看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在我們的印象中,美國是一個很嚴肅、很高效率、很容易讓人迷失自我的地方,所以會緊張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洛杉磯陳舊落後的機場並沒有讓我太失望,因為早聽人說過:美國是看起來沒那麼美,但是越生活越舒服;而新加坡正好反過來,看起來特美,要是真讓你在這裡生活一段時間,你可能會越來越不舒服。

    加勒比海岸的浪漫誘惑{古巴}

    古巴首都哈瓦那的那些高大的教堂、雄偉的政府大樓和堅實的城堡,在建築規模和細緻程度上完全可以和巴塞羅那一較高下。這裡具備了一切能夠製造浪漫的元素:海水、沙灘、雪茄、朗姆酒,還有切·格瓦拉……

    歐洲建築設計模版

    來到哈瓦那,除了必須抽一支雪茄、吃一塊蔗糖外,你還必須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留下足跡——因為這裡更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歐洲國家。如果有畫家願意將哈瓦那全城的建築繪製成圖的話,那麼南美洲人民手中將擁有一份「歐洲建築設計模版」。

    西班牙殖民者在古巴留下了一大批歐式建築,同時,古巴的歐式建築群也是加勒比海地區最龐大、保存最完整的殖民地時期建築,哈瓦那老城區的建築群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古巴最值得遊覽的地方。哈瓦那的老城區位於河流的入海口處,海岸線上長達8公里的海牆主要是用來防止海嘯衝擊的。海牆中間有一個缺口,這裡便是河流的入海口,缺口兩側還分別有雄偉的堡壘和巨大的炮台把關。

    在大航海時代,這座城市完全可以用固若金湯來形容。河岸一側的炮台後面是一座巨大的廣場,廣場下面的跨河隧道通向河的另一側。廣場上有一座巨大的銅質雕像——一位男子騎著駿馬,站立在高大的大理石檯子上。廣場邊是一條寬闊的馬路,向大陸內側延伸下去,馬路中央有一片可以讓行人隨便走動的空曠地帶,常有民間藝術家在這裡擺攤售賣自己的作品。馬路兩側分別是兩條單行道和高大的歐式建築,這條馬路至少有2公里長,而盡頭則與另一座廣場相連。這和巴塞羅那的建築風格何其相似,只不過哈瓦那比巴塞羅那的城市佈局更為雄偉、龐大、細緻。

    美國和古巴爭鬥了將近半個世紀,很有點水火不容的意思,但殖民者留給哈瓦那的政府大廈和美國白宮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只不過哈瓦那的政府大廈在細節上要豐富得多。政府大廈門口的廣場一年四季都是陰涼的,這並不是因為加勒比海地區缺少陽光,主要還是因為政府大廈太過高大,擋住了太陽的光線。

    政府大廈氣勢磅礡,最大的看點就是大廳內的銅像。巨大的銅像被鍍上了一層金色,銅像前的大理石地板上還鑲嵌著一塊玻璃,玻璃下面是一顆核桃般大小的寶石。大廳寬敞明亮,呈狹長狀向內延伸,若是在這裡搞一個百米飛人大賽肯定沒有問題。整座大廈參觀下來至少需要四十五分鐘,如果你對相關歷史有興趣的話,裡面的許多展室和會議室都值得參觀,我認為它完美再現了歐洲政府大廈的華麗與宏大。

    市政大廈的四周都是大面積的歐式建築群,有富麗堂皇的酒店,有莊嚴肅穆的博物館,更多的是店舖和居民樓。古巴革命成功後,殖民者和富人的房產被分給了中下層的市民,經過半個多世紀,許多房子因年久失修已經開始出現輕微坍塌的現象。這些歐式風格的居民樓都有一個個小小的陽台伸出來,和西班牙民居幾乎一模一樣。

    在這些歐式建築中,藏有一個一個的小廣場,廣場中心一般都有花園和噴泉,是市民休閒的好地方。最吸引人的也許不是廣場本身,而是廣場上的各種街頭表演。哈瓦那舊廣場旁有一座近40米高的瞭望塔,在那裡能俯瞰整個老城區,如果還嫌不過癮,塔上的暗室裡有一架360度全方位的望遠鏡,可以把四周的景致投射到暗室內的幕布上,一定會讓你大飽眼福。

    華人街的「尊貴飲食」

    古巴的華人街距離哈瓦那市政大廈不算很遠。最早的古巴華人都是來美洲淘金的中國勞工,從1847年開始,他們便陸續來到了古巴,1855年以後,一些美國華僑也南下投資。那時候的古巴是個自由港口,吸引投資是政府所提倡的,因此當地的華人就越來越多。到了1858年,中國人陳林開了一家著名的中餐館,之後,在附近的街道上開設中國餐館和商舖的華人逐漸多了起來,慢慢就形成了現在的華人街。

    如今的華人街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榮,大部分街區已經住滿了古巴本地居民,僅有一兩條巷子裡的幾家中餐館仍在經營,那些依舊興旺的中餐館裡的服務生也以古巴人為主,華人的身影並不多見。

    因為哈瓦那曾經是十幾萬華人的聚集地,是中美洲最大的華人聚居點,所以古巴飲食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中餐的影響。在哈瓦那,吃中餐是一種比較時尚的行為,當然,這也導致中餐的價格要相對昂貴一些,所以,吃中餐對當地人來說往往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古巴的大眾食物非常簡單,可以看做是略帶有加勒比海和非洲風味的西班牙菜系,歐洲的甜品和奶酪在這裡也相當流行。雖然古巴的食物可以分為許多具體的菜系,例如東古巴、西古巴等,但古巴各地人種分佈很不平均,且哈瓦那又有很多西班牙後裔,因此,哈瓦那的食物要更加「西化」一些,單從街頭食物來看,其味道絕對不遜色於西班牙美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