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故事365天 辰卷  酒功之一 (3)
    中國是在1972年6月27日與圭亞那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的,這也成為英語加勒比地區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建交後,兩國的合作關係發展順利,長期友好,高層接觸頻繁,在雙邊及多邊領域有著密切的來往。而在中圭建交之前,還發生過一件鮮為人知的趣事:茅台酒擔當了一次促進兩國友誼的光榮使者!

    那是建交前的1971年,圭亞那貿易部長戴維·辛格先生應邀來中國訪問。訪華期間,他同我國外貿部長白相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圭亞那合作共和國關於發展兩國貿易關係、互設商務辦事處的協議》,這個協議就成了兩國建交的前奏。根據這個協議,聶功成被任命為中國駐圭亞那商務辦事處主任,圭亞那也就成了南美洲使用中國經援的第一個國家。

    聶功成,1928年出生於山東掖縣(今萊州)。1944年進入膠東西海專署青訓班學習,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膠東軍區機要員。建國後,擔任了華東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秘書。後上大學,於1958年畢業於外交學院。先在外交部工作,後歷任駐棉蘭領事館、雅加達總領事館、馬辰領事館的領事,有相當的外交經驗。他知道,國家派自己來當這個商務辦公室主任,並不僅僅是來經商做生意的,同時自己還肩負了與加勒比地區的國家發展友好關係的歷史重任。因為中國和圭亞那還沒有建立外交關係,自己實際上就成了中國政府的代表了。所以,他不僅與圭亞那經濟界的人士來往,還力圖尋找關係與圭亞那政界的人士交往。

    通過各方面的努力,聶功成到達首都喬治敦後不久,圭亞那合作共和國總理伯納姆先生就在自己的官邸約見了他。客廳裡懸掛著中國國旗五星紅旗和圭亞那國旗金色箭頭旗,茶几上浸泡的香茶深切地表達了主人的熱情。聶功成剛落座,伯納姆總理就讓服務員拿來了一瓶茅台酒和兩個酒杯。他說,久聞茅台酒是中國的國酒,也是馳名世界的名酒,但從未品嚐過。這次辛格部長訪華時帶回了幾瓶,我捨不得喝,就留作來招待貴賓。今天聶先生就是貴賓,讓我們兩個好好分享貴國茅台這個酒中珍品。當服務員把瓶蓋一打開,滿屋馬上瀰漫了茅台酒沁人心脾的香氣。

    茅台酒打開了伯納姆總理的心扉,他微笑著問,不久前辛格部長訪華時,受到了中國群眾載歌載舞的熱烈歡迎,而當美國總統尼克松先生訪華時卻沒有出現那樣的熱烈場面,這是為什麼呢?聶功成回答說,我們中國和圭亞那同屬第三世界,那樣的熱烈場面表達了我們對第三世界朋友真切的友好感情,也表達了我們對第三世界兄弟誠摯的手足之情。而美國還沒有同我國建交,我們已經給予了尼克松總統應有的禮遇,這符合國際慣例。伯納姆總理聽了十分高興,舉起茅台酒說,我們為有中國這樣的朋友和兄弟感到高興。

    接著伯納姆總理又問聶功成,中國願意不願意同加勒比地區的國家發展友好的關係。他說圭亞那在加勒比地區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如果中國願意的話,他可以幫助做些促進工作。聶功成表示,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不結盟政策,反帝、反殖、反對種族主義,支持民族解放運動。中國主張建立和平、平等的國際關係,非常重視與各個國家發展友好的合作關係。中國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關係,總理閣下能在這方面幫助我們做些工作,我們表示十分感謝。我敬你,乾杯!

    酒杯碰響之處,飄香的茅台酒把中國全權代表與圭亞那領導人之間的距離縮短為了零,也把中國和圭亞那之間的關係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飲茅台酒講酗酒的故事

    孫惠芬

    眾所周知,1971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正式訪華,之後是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揭開了中美關係嶄新的一頁。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為了這一頁的揭開,中美外交做了很多先期工作,中美外交部在巴黎建立了秘密渠道,中國時任法國大使黃鎮先生,與美國駐法武官沃爾特斯先生,為此進行過多次秘密會談。當然,更少有人知道,這每一次秘密會談,茅台酒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黃鎮先生在自己的寓所用茅台款待貴客,甘淳的美酒深得沃爾特斯先生喜歡。黃鎮先生和老一代革命家一起,指揮過中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將軍的身份,使他和沃爾特斯先生很快就成了朋友。兩位將軍,在各自代表的國家利益終於取得一致的第四十五次會談結束時,開懷暢飲。黃鎮先生生性豪爽,沃爾特斯先生機智幽默,他們一邊品著美酒,一邊談笑風生。酒酣情濃時,沃爾特斯先生說,我要是醉酒駕駛汽車,一定會被拘留的。黃鎮先生開心地笑著,熾熱的目光泊在對方臉上,好像在說你當真醉了嗎?這時,對著黃鎮先生熾熱的目光,沃爾特斯先生講了一個關於俄國人酗酒的故事一一

    沃爾特斯先生說:有一次,赫魯曉夫訪問美國,他對艾森豪威爾總統說:「我看到許多美國人酗酒。」

    艾森豪威爾皺起眉頭,感到有些吃驚,「我本人並不認為美國的酗酒者比別的國家多。」

    可是,赫魯曉夫堅持自己的觀點,「是的,沒錯,我確實看到了許多美國人酗酒。」

    這時,艾森豪威爾看了看赫魯曉夫,從辦公桌抽屜裡拿出一支手槍遞給他,漫不經心地說:「如果你遇到酗酒的醉鬼,我允許你向他開槍。」

    赫魯曉夫笑了笑,奇怪地看著艾森豪威爾,之後接過手槍,並把它裝到口袋裡。

    不久,他來到了紐約。他在前蘇聯駐聯合國使館過了夜,第二天一大早,就走上紐約街頭,在街頭轉著看著,搜尋著酗酒者的身影。沒一會兒,在帕克路和8號街口,他碰到一個醉鬼,於是毫不猶豫就掏槍射了過去。然後,在麥迪遜路和82號街口又碰到第二個酒鬼,他又開了第二槍,到列剋星頓路和84號街口,又碰到第三個酒鬼,他又開了第三槍。事發第二天,紐約各大報紙都在頭版頭條用大字標題刊登了這一消息。消息稱:「3位蘇聯外交官神秘地遭到暗殺。」

    黃鎮聽了開懷大笑,忍不住伸手拍了拍沃爾特斯的背部,稱讚美國人的幽默感。黃鎮說:「我作為軍人,愛跟軍人打交道。軍人講話不喜歡轉彎抹角。」

    討酒事件

    曉劍

    上個世紀90年代,我任駐盧森堡大使期間,遭遇過了一件奇特而有趣的「討酒事件」,討酒的是老外,討的酒是茅台。

    盧森堡的阿爾貝特冶金公司下屬的鋼鐵公司歷來同我國關係密切,該公司原來的總經理雷吉爾長年同中國冶金工業部門打交道,每年都要來中國好多次,在中國有許多朋友,對中國的文化也有一定的瞭解。

    我上任不久,就和雷吉爾等阿爾貝特公司的領導層交上了朋友,儘管當時雷吉爾已經退休,但對發展中盧關係仍熱情不減,他籌劃在內蒙搞一個小養牛場,引進法國利摩贊良種肉牛,幫助內蒙發展經濟;他還在積極推動湖北的編鐘到盧森堡展出,以宣揚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音樂藝術。

    因著這兩件加強中盧友好的事情成功實現,作為真誠的答謝,在那一年的聖誕節前,我盛情邀請雷吉爾和阿爾貝特鋼鐵公司的管理層到使館做客,其實,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既是一次新老朋友的聚會,又是提前慶祝西方的傳統佳節聖誕和公歷新年。

    我知道,來客大都是熟悉中國的人,所以特別關照廚師把菜做得精細一些,一定要達到美味佳餚的標準,還專門根據洋人的習慣,買了開胃酒、飯後酒。

    按照西歐晚宴的傳統,晚上八點以後開始,客人們一律盛裝,準時抵達。恰好他們中間有些人剛剛訪問中國回來,到了中國使館的大廳後,又熱烈地交流起諸多感想,激情地抒發各種感慨,為酒逢知己千杯少做好了情緒上的鋪墊。

    準備晚宴時,使館招待員按照西方的習慣,吃海鮮前上白葡萄酒,吃肉食前上紅葡萄酒,同時按照外交部的規定,宴會上不上烈性酒,所以客人面前只放了兩隻盛葡萄酒的高腳杯。第一道熱菜是鮮貝,招待員給每位客人倒了國產王朝白葡萄酒,客人們大都是品酒高手,一口下去,紛紛稱讚白葡萄酒的上佳質量。

    我正在洋洋自得,突然聽見雷吉爾先生用很認真的口氣大聲對我說:「大使女士,您的宴會怎麼沒有茅台酒啊?」

    我一愣,想起中國有句名言「客隨主便」,意思誰都明白,就是我們到朋友家做客,一般都是尊重對方的安排,不會提什麼具體要求,覺得那樣做不好意思,有失禮節,尤其對主人提供的食物,更不能挑剔,否則會讓主人尷尬。雷吉爾先生雖不能說是一個地道的中國通,但這些基本的中國禮儀不會不知道吧?

    他發現了我的神態有些不自然,立刻笑著補充道:「大使女士,請原諒我很直率的玩笑。不過,我知道現在的中國,對待最尊貴的客人,一定要用中國國酒茅台來款待。您不想讓我們這些老朋友因為沒有茅台而無法盡興吧。」儘管雷吉爾先生表述了玩笑的意思,但他同時也揭示了中國人待客的另一個原則,那就是好酒好茶好菜,否則確實是怠慢客人,好的初衷達不到好的結果。何況,雷吉爾先生在宴會桌上是長者,免不了要「倚老賣老」,又是盧森堡客人中最瞭解中國的,用「討酒」方式來炫耀一下也很正常。

    我放鬆了一下緊張心態,笑著告訴他:「使館地窖裡茅台酒足夠醉倒您100次,而且都是質量上乘的。不過您還應該知道一句中國妻子經常叮囑丈夫的話,多吃菜少喝酒,酒是別人的,肝是自己的。」

    雷吉爾先生哈哈大笑。茅台拿來了,由於貯存時間長,瓶子一打開,一陣濃郁的酒香撲鼻而來。我不喜歡喝酒,也不喜歡聞酒味,但這陳年茅台酒的香味是特殊的,它既濃郁又圓潤,香味輕輕地飄來,滲透到使館小樓的每個角落,只要吸一口氣,你就會情不自禁地說:「喲,好香啊!」雷吉爾先生擺出一副行家裡手的架勢,先看酒的顏色,微微有點發黃,就中國白酒而言,說明這是陳年佳釀。他又戴上老花鏡,拿著酒瓶看了又看,點頭讚許道:「1970年,好酒!好酒!」說罷,一飲而盡,然後,眼睛半瞇,回味無窮。

    好文要有知音閱,好酒要有行家品,茅台酒到了雷吉爾先生口裡,真正是實現了它的價值。當然,其他盧森堡客人們在雷吉爾先生帶領下,也不甘示弱,同樣是你一杯,我一杯地一口喝乾,頓時把別的酒都冷落在一旁。

    人們喝著喝著,不知是誰嫌茅台酒杯太小,一口就完了,於是換成葡萄酒杯,眾人也跟著改型,茅台酒這樣喝,才覺得盡興。酒過三巡,宴會廳裡有了氣氛。在西方,衡量一次宴會是否成功,不僅看菜和酒,還要有氣氛,這「氣氛」不是中國人理解的「熱鬧」,西方人是不勸酒的,也不主張豪飲,這與我們的同胞的文明背景不同,他們喜歡的是宴會不冷場,談話投機,而茅台酒為這次宴會起到了「助興」的作用,主賓之間有說有笑,氣氛非常活躍。

    這次宴會發生的「討酒事件」,消耗了使館大量茅台,但所收穫的友誼,則是無價的。(原作者:施燕華)

    瀛台品嚐識天香文章盛讚茅台美

    荊永鳴

    公元2005年4月29日下午,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令世人矚目的「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北京閉幕。

    當晚,中共中總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南海瀛台宴請連戰夫婦的主要隨行人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儀,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王剛出席。

    有趣的是,宴會上,胡錦濤總書記特別推薦了具有「國酒」之稱的茅台。曾在貴州工作過四年的胡總書記對茅台酒的釀造工藝十分瞭解,他向客人介紹,茅台酒廠位於赤水河畔,歷史悠久,至今,該水系仍受有關政策的嚴格保護,周圍不允許建有污染源的工廠。更為獨特的是,川黔一帶的濕潤、悶熱的氣候,形成了獨特的微生物群。這些生物在酒麴和原料上的繁殖,使茅台酒的風味成分更加複雜與和諧,這是其它地方所無法比擬的。據說,在貴州茅台以外的地區建廠,即使嚴格依茅台酒的生產工藝技術,也無法釀製出真正的茅台酒。

    胡總書記風趣地告訴客人,茅台酒非常好喝,而且後勁也沒有,多喝一點也不會引起不舒服。胡總書記不僅對茅台酒津津樂道,而且還「身體力行」。當時,在座的吳儀副總理曾關切地說:「今晚可喝了不少喲」。在胡總書記的感染下,大家談笑風生,頻頻舉杯,雖說「這是一場因為政治而引起的晚宴」,但是大家說說聊聊,好像一家人一樣。本次宴會所營造出的良好氛圍,把半個世紀一遇的國共兩黨會晤推向了高潮。

    連戰這次大陸之行結束後,其夫人連方瑀女士著了《半世紀的相逢——兩岸和平之旅》一書,真實地記述了這一歷史性會晤的所歷、所感。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此書中專辟出一章,題為「品嚐茅台美酒」,對當晚的宴會氛圍作了生動的記述。特別是談到茅台酒時,方瑀女士文采飛揚,筆墨間充滿著溢美之辭:

    「……國樂聲清柔,一道一道佳餚美食,並啜飲有國酒之稱的『茅台美酒』。茅台酒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的特殊風格,酒液清亮,醇香馥郁,香而不艷,低調而不淡薄,聞之沁人心脾,飲後餘香綿綿。茅台酒最大的特點是『空杯留香好』,在酒盡杯空後,我試聞空杯,果真餘香猶存。茅台酒在歷次好酒評選中,都榮獲名酒稱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