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有《睡著成功》這本書的美國牧師馬非先生,也曾說過:「一切的災禍中,一定藏匿著幸運的胚芽。」下面就是他寫的一段文字:
「坐在幸福的椅墊上,人會睡著;在被奴隸、被鞭打而受苦的時候,人才會得到學習一些事物、道理的機會。」
換句話說,先得到幸福的時候,後面就緊跟著不幸。中國偉大的哲學家老子,也曾說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至理名言。
簡單地說,已經得到第一名的人,不會有比第一名更榮耀的事了,在他而言,頂多只能繼續保持第一名而已,而且隨時都有可能會降到第二名或第三名。相反地,得到最後一名的人,對他來說,最壞的結果也只是後一名而已,但卻有進步為倒數第二、第三名的可能,困境對他們來說反而是一種刺激,而且可以激勵他們的成長與進步。
所以,一開始,我們就引用以上的話——「窮苦的人,是幸福的。」在這段文字之後,聖經上也寫著:「那些富裕的人們將有災難,因為他們已經享受不了安慰的緣故。」
在這裡,所指的貧窮或富裕當然不專指經濟上的因素,也可以說是失敗和成功、墮落和成長,也就是一般人常說的「順境與逆境」。這些話,都是我們應該好好仔細體會的話。的確,如果一粒麥子不落地死亡,怎能再結出許多麥子呢?經歷了越激烈的痛苦,在精神、人格上,也會越早成熟、越早進步的。
因此,一旦當我們面臨困境時,不要畏懼退縮,心中只要牢牢記住一件事:不要拘泥於墮落,不要被逆境所吞噬。縱使你所面臨的是前所未有的激烈痛苦,也不要因此而被淹沒,要知道如果沉溺在自憐自哀之中,將會更快因為這一次的墮落而失去一切,永不得翻身。我們應該慶幸逆境來時正是我們考驗自己的最佳良機;堅強地度過危險之後,一條坦蕩的康莊大道將展現在你的面前。牛頓說過:「能夠成功的人,只不過比別人多支持了五分鐘。」你我均應牢記住這句話。
把苦難變成機會才能有突破
有一個健康而優秀的學生,並且受到過表揚。他也因為這次的表揚,變得非常自滿,因此在青年時代過著很放蕩的生命,結果弄壞了胃,到了三十九歲時,不得不接受手術醫療。另一個人因為年輕時常常生病,因此就更加注意自己的身體,結果活到九十二歲高齡才去世,這可以說是一病消災的好例子吧!當然不只限於疾病,例如因為失業,反而得到比以前更好職位的例子也有很多。如果他不是因為失業,可能就會一輩子守著小小的工作,而不會有很好的發展吧!失業雖然令人感到很痛苦,但從漫長的人生看來,反而是好的試練。當然並不只限於失業,年輕時因為好幾次的失敗,不能提早成功,反而變得意志堅強和具備圓滿人格,因而大大成功的人也有很多。
人生中有很多障礙或苦難,同時所有的苦難都藏匿著為了成長和發展的種子。但能夠發現這種子,並好好培養出來的人,往往只有少數的一部分而已。這些人到底是怎樣的人呢?
第一就是決心要克服那種苦難的人。沒有這種決心的話,不管再怎麼說「苦難才是機會」,也會變成只以苦難而結束。
第二就是能夠認為苦難才是機會的人,沒有這種想法,苦難會帶來更多的苦難。
美國的愛德華州常常會發生颶風,在本州的中央大學擔任校長的前任校長拉而帕司先生,面臨一整所大學遭到大風沙侵襲、幾乎快要坍塌的苦難時,反而利用這個機會來當做改善校園的機會,那麼他到底是怎樣改善呢?
1930年又發生了一次大旱災,含腐蝕性的乾燥風沙吹遍了整個平原。農場的玉米和麥子都完全死光了,大學校園也受到很大的侵害。這所大學的財務資源本來是依賴附近的農民,但是像這樣的收入當然已經不勝負荷了,膽小一點的職員們都陷入恐怖的狀態中。
但是,拉而帕司博士(校長)知道:「所有的危機中,都藏匿著解決的關鍵。」也就是說他感覺到這次的災難,才是可以告訴在東部成功的實業家或富豪們有關自己的苦境的最佳機會。
因此,拉而帕司博士如下報告著:
「我們過去經常受到農民們的支持,過去除了他們之外,我們也一直沒有向任何人要求幫忙。當把自己的兒子或女兒送到平靜的愛德華州的城市來接受教育時,農民們也感到很高興。他們雖然本身沒有任何責任,可是他們卻一直幫助著我們。你們能不能幫助我們呢?」這個要求很快地得到相應,東部的有錢人都很慷慨地提出援助,後來他們的援助和關心,甚至連續了好幾十年,直到現在,全美國的人也都知道愛德華州的風沙事件。
碰到危機時,一部分的人會陷入恐怖狀態,另一部分的人反而會利用好的方面,來為自己製造成功。這種差別才是是否可以改善人生的決定性差別。
我們應記住不管怎樣不利的條件,只要我們能正確地處理的話,可能把它轉變為有利的條件。
處於物質或肉體的歡喜狀態時,人們大都不會自我反省,也沒有向上的心,也就是說進入忘我的狀態了。相反地,有苦惱或挫折感的人間世界裡,經常會有反省和向上的心湧出來,因此反而有抓到真正的幸福和歡樂的機會。
那麼,把痛苦變成機會,或者是變成恐慌狀況,這種差別到底是從那裡出來的呢?那是由那人的決心和態度如何來決定的。
也就是說,人對人生所抱態度有時會有有利的作用,有時會有不利的作用的。有一句話說:「跌下來時,也不要空手爬起來。」那種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任何時候都不要完全否定自己
有的學生向老師反映下面的問題:「現代的工商業社會,是標準的學歷社會,一個人往往會因為自己所讀的是不怎樣的大學,而整個將來也就被決定下來了。因為,先入為主的觀念,已深植在一般人的腦海之中。這實在是件無可奈何的事,常令人感到忿忿不平,老師的看法是如何呢?」
「如果你真的是這樣相信的話,你很可能就會變成那樣,因為在這個社會上,無論什麼事,都會按照自己的意志而改變的。你如果認為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三流大學的畢業生,你就注定要一輩子過著三流的人生。相反地,如果你心中認為,我雖然只是一個三流大學畢業的學生,可是我才不甘願成為一個三流的人,更不願意一輩子過著三流的人生。果真能這麼想,你就可以過著一流的人生了。」
這位學生歪斜著腦袋,顯然是不太瞭解教師話中的意思,教師彷彿看到他的臉上寫著「真的是這樣簡單嗎?老師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吧。」
「社會並不是如想像中那麼簡單的。不見得說一流大學的第一名畢業生,就一定有光明璀璨的前途在等待著他。在人生的旅途上,也絕不會有特快車可將你盡早送達目的地;同樣地,也不會有特慢車的存在。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常有著名的明牌大學畢業的人,一輩子庸庸碌碌,過著平淡的人生;也有小學畢業的人,雖然只是個小工廠的老闆,卻也能做一個成功的經營者,每天過著很充實而有活力的人生。這些例子,不都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事嗎?」
可是,這位學生還不是非常地心服口服,他說:
「我常常聽到人家都這麼勸我、勉勵我。可是,我覺得這些都是十分例外的例子。您說話的口氣,不是也暗示著,大部分工廠的經營者,還是一流大學畢業的,不是嗎?」
「對,你說的沒錯,問題也就在這裡。的確,在我們的社會上,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的確都很活躍,也很吃香,原因在哪裡?差別又在哪裡呢?在參加大學考試時,往往只是以一分之差的成績,便被分配到二流學校的人很多,然而這並不能證明他們之間,能力的差別就會很大。有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曾經說過:普通大學畢業的人,是很好管理的人。言下之意,彷彿對頗負盛名的大學的畢業生,大有敬鬼神而遠之之意。老實說,關鍵就在於此。
「一流大學的畢業生是很早就在無意中研究過思考的方法;他們都擁有『天真的想法』,也就是認為『自己是一流大學畢業的,所以將來一定會有光輝的前途』。正因為有這種意識的存在,反而可以使自己成為真正活躍、有能力的人。」
學生又問:「思考方法?」
「對,就等於是有效地祈禱必定會成功。也就是說即使是沒有學歷的人,只要學會了這種思考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一流大學畢業的人,會在社會上如此活躍,就可以證明他們的這種思想是正確的。」
不要陷入自己「運氣不好」的困惑中
「處於不幸之時要保持覺醒。」梭羅曾這樣說過。
病人也同樣,在挫折、失敗最為慘重的時期的人也同樣,他們很容易產生出自己運氣不好的錯覺。在這個時候,請務必睜開雙眼,更加敞開心懷,觀察他人的境遇,人未必都是只有成功沒有失敗的,一定會有去闖失敗、逆境的險關,付出加倍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