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人在進食後體溫會略有升高。這是因為,食物在體內氧化分解時,除了本身釋放出熱能以外,還會增加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刺激人體產生額外的熱量,食物的這種刺激作用,在醫學上稱為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然而,這種作用與進食的總熱量無關,而與食物種類有關。比如進食碳水化合物,可增加基礎代謝率的5%∼6%,脂肪會增加基礎代謝率的3%∼4%,二者持續時間只有1小時左右。而進食蛋白質影響最大,可增加基礎代謝率的15%∼30%,持續時間也較長,有的可達10∼12小時。雞蛋所含營養的確豐富,但不宜在發燒期間多吃,尤其是煎荷包蛋或炒雞蛋。因為雞蛋主要含有卵蛋白和卵球蛋白,是一種完全蛋白質,99.7%能被人體吸收。進食雞蛋後會產生一定的額外熱量,不但不能使體溫降低,反而會使機體熱量增高,不利於病情的恢復,反而會加劇發燒症狀。鑒於這一點,其他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魚等,也會額外增加身體的熱量,應盡量少吃。
發燒病人的飲食應該力求清淡,易消化,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一般以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如米湯、稀飯、面條、藕粉等,並搭配一些新鮮水果。蛋白質是身體修復的必需物質,在病人退燒後,可以食用清雞湯面片、菜泥粥等半流質食物。到病情恢復後期可以多補充瘦肉、魚、豆腐等高蛋白食物,有利於早日恢復健康。
熟知食物的溫熱寒涼平的性質是保證氣血充足的關鍵。
根據體質選擇食物
身體內寒氣較重、氣血兩虧的虛弱之人不分季節,要多吃溫熱性質的食物,這樣機體才會產熱,使機體興奮、活力增加、血脈通暢。現在的人吃的食物普遍性涼,又大量使用空調,所以大多數人都屬於寒涼體質。
如果身體內熱大,精力旺盛,就要吃一些寒涼食物來平衡。
配合氣候變化選擇食物
原則上,氣溫高時人要多吃寒涼的食物清熱,溫度低是要以溫熱的食物保暖祛寒。但是夏季,因為室內多有空調,大自然帶給人們的燥熱已大大減少,可人們仍然貪吃寒涼之物;而冬天理應吃溫熱的食物,又由於使用暖氣、空調,導致空氣燥熱,於是人們仍然貪吃西瓜、香蕉,狂喝冷飲,致使大多數人身體寒濕很重。
吃本地和本季節的食物
不同氣候、季節、地理環境生長著不同的食物,炎熱之地多盛產寒冷性質的水果,如香蕉、西瓜、甘蔗;而寒冷地區多生長大蒜、大蔥、土豆等性平、性溫的食物,這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另外,我還想提醒大家的是,性平的食物一年四季可食用,而性溫的食物除夏季適當少食用外,其他季節都可食用;對於性涼的食物夏季可經常食用,其他季節如要食用須配合性溫的食物一起吃;而性寒的食物盡量少吃,如要食用必須加辣椒、花椒、生姜等性溫熱的食物。
人類體溫在36∼37.5oC這樣非常狹窄的溫度范圍內,我們通過食用溫、熱、寒、涼、平的食物以及冷暖設備和增減衣服來保持血管的舒張和收縮,也就是通過內因和外因共同保持身體溫度的恆定,一旦平衡被打破身體就會出現問題。
膽石症患者可以吃雞蛋嗎
對於雞蛋,社會上有一小部分人只要一提起它,就會退避三捨,避而遠之。你知道他們是誰嗎?就是膽石症患者。
很多膽石症病人不敢吃雞蛋,甚至談蛋“色變”。認為得了膽石症就不能吃雞蛋。其實,從膽石症的發病原因、治療等各方面來進行探討,不吃雞蛋是一個認識誤區。
一些醫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膽固醇結石的形成原因復雜。就飲食因素而言,膽石症的形成與高熱量飲食及不吃早餐有關,與雞蛋無關。
那麼,已得了膽石症能否吃雞蛋呢?雞蛋的熱量較低,吃雞蛋既不是形成結石的直接原因,也不會使結石增大;如果不吃油煎的荷包蛋,而代之以水煮雞蛋或蛋羹,就不致引起膽囊劇烈收縮,不會引起膽絞痛。
若論日常各種食物所含蛋白質的生物價值,以雞蛋最高,也就是說對人體最為合適。雞蛋還含有其他多種營養物質,對修復損害的膽道組織有好處。更何況,雞蛋富含卵磷脂,對預防膽固醇性膽結石倒是有些好處的。所以,膽石症患者應從“不能吃雞蛋”的飲食誤區中走出來。
7、淨化身體、調節體溫的好幫手——水
俗話說“人能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水。”水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和食物、陽光一樣,都是維持生命的重要條件。李時珍認為:“飲食者,人之命脈也”;“水去則營竭屍”。說明沒有水人體就會枯竭。而我們身體像一座燃燒著的火爐,每晝夜產生的總熱量能把20多千克冷水燒開。可人為什麼不感到熱呢?這主要是水的作用。水在體內循環著,把產生的熱傳遞到體表,通過呼吸、出汗、排尿以及蒸發等方式,調節著體溫,從而使體溫保持在37℃左右。所以說,水不僅是生命的搖籃,它在體內還起到調節體溫的作用。
事實上,水是人體微循環系統的主力軍,它不僅可以排毒,幫助新陳代謝、調節體溫,還能夠促進腸胃蠕動、安定精神、延緩老化。但是,現在有很多人對喝水存在一些疑慮。
喝水真的會發胖嗎
常聽人說,有的人連喝水都會胖,其實這只是一句玩笑話,事實上多喝水可以使新陳代謝變活潑,體內脂肪代謝也會加速,並且血液中囤積的廢物與中性脂肪一並帶走,不但可以改善體質,還可以占掉胃的空間,讓你少吃一點食物,反而還可以幫助減肥呢。夜晚喝水太多水會造成兩眼的浮腫嗎
有人說睡前不要合太多的水,以免隔天會出現厚厚的眼袋。其實,如果在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應該是不會的,多喝水發反而會有利尿作用是排尿增加。但是人過中年以後水分容易囤積,不但會出現在眼睛四周較柔的部位,有時雙手也會顯得較浮腫,若是如此,就要限制晚飯後到睡前的水分攝取了。不喜歡喝水,喝果汁喝湯可以取代嗎不管為了上述何種理由,多喝水對人體都有許多正面的意義,有些人嫌淡而無味而喜歡喝果汁、加味飲料、乳制品,或是以喝湯吃水果來代替,這些方法當然都可以,對細胞來說都提供了水分,只是加味飲料喝多了,不知不覺中也喝進了不少糖分;湯裡面藏了不少的油和鹽,不但吃進了很多鈉也喝進了不少熱量;水果當然是個不錯的選擇,不但提供水分也提供維生素,但不要忽略了也提供了熱量。
喝水的學問
人盡管需要水,但喝的方法不對,也會生病,影響健康,所以喝水也是有學問的。
首先,不要喝生水。因為生水裡有各種各樣的細菌、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和礦物質,喝了會使人生病。煮開以後,可以殺死細菌,可使有害物質沉澱或失去毒性。
其次,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去喝水,因為感到口渴了再喝水,已有些遲了。因為這時,人體內水分已失去平衡,部分細胞已處於脫水狀態。在飯前、飯後半小時和吃飯時都不宜大量喝水。因為,這樣勢必沖淡唾液、胃液,大大削弱了它們的作用,最後造成消化不良症,影響身體健康。清晨起床後飲水一杯有益健康,這是由於夜間長時間不補充水,加之顯性或非顯性失水和尿液形成等生理性失水,使機體相對缺水,其影響是導致血液濃度增高,血流減慢,引起體內代謝廢物堆積。此時飲水,有助消除這種現象。尤其對高血壓、腦溢血和便秘患者來說,更為必要。
再次,夏天天氣炎熱,人們常汗如雨注,口渴難忍,有些人一回到家中就拉開冰箱,把整罐冷開水咕嚕咕嚕往肚子裡灌,這樣雖然也喝了不少的水,但對身體的幫助卻不大,因為急速的喝冰水比較容易刺激腦神經,容易使腦血管收縮,產生頭痛的困擾。並且一次合太多的水只會增加排尿量,並不能緩緩的進入細胞,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要慢慢的喝,一次以不超過200毫升為原則,另外港吃飯後也不要立即和大量的水,以免稀釋胃酸而影響消化。
另外,夏季狂飲涼開水也未必有益,因為涼開水會使胃腸血管收縮,引發消化道痙攣而致疼痛。況且,我們知道熱就是能,如果大量消耗體內的熱能來使冷水變熱,便會使人體內的熱能大量喪失,這是人們在夏季感覺特別疲勞嗜睡的原因。另外,狂飲水還會導致皮膚病變。
最後,不要暴飲。“渴飲過多則成痰癖。”痰癖是種中醫病名。若一口氣喝大量的水,血容量就會突然的增加,加重心髒的負擔,引起某些不適。
因此,對於飲水,不足的確有害,過量亦無益處,尤其盛夏時節,請切勿狂飲。
8、早餐吃熱食,胃痛不來欺
早晨,經常能看到一些上班族拿著面包、饅頭、糕點或餅干等匆匆忙忙邊走邊吃,而長期這樣吃“干食”,會導致身體抵抗力降低,極易患病。
早晨,大地溫度尚未回升,身體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在收縮狀態。而人的胃腸功能尚未由夜間的抑制狀態恢復到興奮狀態。消化功能也較弱。這時吃一些“干食”,不但難以吞咽,而且早晨人體脾髒呆滯。胃津不潤,各種消化液分泌不足,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不利。假如再吃喝冰冷的食物,會使體內各個系統更加攣縮。血流更加不順,日子一久。不但吸收不到食物的精華,還會傷了“胃氣”。降低身體的抵抗力。
營養學家建議,吃早餐應該吃“熱食”,才能保護“胃氣”。中醫學說的胃氣,其實是廣義的,並不單純指“胃”這個器官而已,其中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後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因為早晨的時候,夜間的陰氣未除,大地溫度尚未回升。體內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呈現收縮的狀態,假如這時候你再吃喝冰冷的食物,必定使體內各個系統更加攣縮、血流更加不順。也許剛開始吃喝冰冷的食物的時候,你不覺得胃腸有什麼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齡漸長,你會發現怎麼吸收不到食物精華,好像老是吃不結實,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或是皮膚越來越差,或是喉嚨老是隱隱有痰不清爽,時常感冒,小毛病不斷。這就是傷了胃氣,傷了身體的抵抗力。
從中醫角度看,吃早餐時是不宜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冰紅茶、綠豆沙、冰牛奶的。而應該吃足夠的熱稀飯、熱牛奶、熱豆漿,再配著吃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點心等。這樣既可及時改善體內的缺水狀態,有利腸胃消化,使機體的新陳代謝恢復到旺盛狀態。有利於白天的工作和學習,還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突發。
吃早餐的誤區
作為一天當中的第一餐,我們不僅要吃好、吃飽,還要避免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誤區一牛奶雞蛋是完美早餐
很多人早晨起來,喝一大杯牛奶,煎一個雞蛋便匆匆沖出了家門,覺得這樣的早餐營養很充足。但營養專家指出,如此搭配,蛋白質、脂肪的攝入量是夠的,但卻忽略了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科學的早餐應該是結構均衡的早餐,其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應該在12︰28︰60,谷類食物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但如果早餐只吃饅頭、面包等主食,或油條等含油脂過多的食品,因攝入澱粉、油脂過多,消化時間長,易使血液過久地聚積於消化系統,造成腦部血流量減少,腦細胞缺氧,造成整個上午頭腦昏昏沉沉,思維遲鈍。
誤區二剩飯剩菜當早餐
不少家庭的主婦都會在做晚飯時多做一些,第二天早上給孩子和家人做炒飯,或者把剩下的飯菜熱一下,認為這樣的早餐制作方便,內容豐富,基本與正餐無異,是營養全面的早餐。但剩飯剩菜隔夜後,特別是蔬菜會產生亞硝酸鹽(被認為是一種致癌物質),吃後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早餐要盡量吃新鮮的食物,前晚吃剩的蔬菜盡量別吃。對於剩余的其他食物,一定要保存好,以免變質,從冰箱裡拿出來的食物要熱透。
誤區三上班途中吃早餐
上班一族的早晨都是在匆忙中度過的,尤其是住處離單位遠的,早餐往往在路上解決。小區門口、公交車站附近賣的包子、茶蛋、肉夾饃、煎餅果子等食品,是他們的第一選擇,買上一份,邊走邊吃。專家指出,邊走邊吃對腸胃健康極為不利,同時也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另外,街頭食品往往存在衛生隱患,有可能病從口入。建議大家,如果選擇街邊攤位食物作早餐,一是要注意衛生,二是最好買回家或者到單位吃。盡量不要在上班路上吃早餐,以免損害健康。
誤區四各種零食當早餐
很多人都在家裡放一些零食,以備不時之需。而早上起來後,時間不是很充裕,往往順手拿起零食作早餐,方便快捷。專家指出,平時肚子餓了吃點餅干、巧克力等零食是可以的,但是用零食充當每天三餐中最重要的早餐,就非常不科學了。零食多數屬於干食,對於早晨處於半脫水狀態的人體來說,是不利於消化吸收的。而且餅干等零食的主要原料是谷物,雖然能在短時間內提供能量,但很快會使人體再次感到饑餓,臨近中午時血糖水平會明顯下降,早餐吃零食容易導致營養不足,體質下降,引起各種疾病入侵。
誤區五為了減肥,只吃“水果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