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決定健康 第12章 敬老人:從噓寒問暖開始 (3)
    現代醫學認為,由於出汗較多,容易脫水。脫水又會使血黏度增高,輸向大腦的血液受阻變緩,從而發生中風的可能性就會變大。而中醫理論指出,中風的發生與虛、火、風、氣、痰、血六種因素有關。夏季氣候炎熱,食慾減退,攝入的營養相應減少;晝長夜短,睡眠往往不足;烈日炎炎,體育鍛煉的時間有所影響。這些都可能造成人體虛弱,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再加上夏季氣溫過高,容易引發肝風內動,風痰阻滯,氣血上逆,導致顱內出血或淤血,從而發生中風。因而,高血壓、高脂血症和心腦血管病患者,在夏季要特別注意預防「熱中風」。

    有一年夏天,我到女兒家串門,認識了一些街坊。盛夏的傍晚,街坊們都喜歡到外面乘涼。一天,李大娘和幾個老鄰居湊到一起扭起了秧歌。看著他們玩得那麼開心,我很受感染。扭完秧歌,李大娘大汗淋漓地來到我身邊,邀請我明天也加入到他們的行列裡,我笑笑說不會扭,怕丟人。她卻不以為然地說:「怕啥,鍛煉身體嘛,沒人笑話的。」她一邊說一邊收拾東西準備回家,可她那一頭汗勾起了我的職業病,我說:「你流了很多汗,快擦擦,休息一次再走吧。」她滿不在乎,收拾好東西便回家了。

    後來得知,當天晚上,李大媽邊擦汗邊往家走,走著走著就感到身體有些不舒服,走到家的樓下,她的一側身體竟然不聽使喚了,左腿怎麼也抬不起來,左手也沒了知覺,被鄰居發現後通知了家人,送到醫院一檢查,中風了。

    「熱中風」是盛夏季節的一種常見病,隨著氣溫逐漸升高,特別是氣溫超過33℃時,體溫的調節主要靠汗液的蒸發來散熱,人體每天要排出很多汗水,這雖然對人防暑有益,但其代價是通過血液循環比平時更高的血流量才能實現,而循環這樣大量的血液,對老年人或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者則實在勉為其難。

    「額外」的血液循環負擔,會使血壓進一步升高,有誘發出血性腦中風的危險;而當水分補充不足時,還會因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導致缺血性中風;與此同時,由於高溫散熱的需要,人體的血液大量流向皮膚,這樣勢必造成大腦血流量驟減,這對心血管調節功能不良及腦動脈硬化原本就供血不足的病人,會進一步加劇大腦缺血,從而誘發腦梗塞。

    而中老年人體內水分比年輕人要少,加上生理反應遲鈍,自身調節比較差,輸向大腦的血液受阻變緩,尤其對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症或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來說,這無異於「火上加油」,因此,一到正午,就有許多老年人感到頭暈、胸悶、憋氣、心慌。嚴重的就有可能突發心肌梗塞和「熱中風」。

    另一方面,在氣溫較高情況下,一些家庭開始用上空調,溫度變化劇烈,也成為誘發中風的另一因素。因為若裝有空調的房間溫度調得太低,與外界氣溫相差懸殊,忽冷忽熱,會使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出現腦部血液循環障礙而發生腦中風。此外,高溫酷暑易使人心情煩躁、動怒上火,這也容易引起血壓波動而誘發中風。

    預防暑熱中風,老人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注意發現不良徵兆

    預防「熱」中風,要特別注意發現老人行動和生活習慣的改變,盡早發現中風前的徵兆。有的老人在夏天不熱的時候就開始「喊熱」,這其實是他們的散熱機制或對熱的適應性較差的表現。因為熱適應較差,不少老年人在一般人還不覺得天氣太熱的時候就埋怨天氣太熱,這部分人應該被列入預防「熱」中風的重點對象,尤其是其中有過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病史者,不能掉以輕心。另外,天熱時如果老人忽然出現症狀輕微的頭痛、頭昏、頭暈、半身麻木酸軟、頻頻打哈欠,家屬和本人都不要因為睡覺不好或過度勞累來解釋,以為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其實,這可能就是中風的先兆,應該及時就醫。

    多飲水多吃「酸苦」

    夏天要多喝水,老年人尤其要做到主動喝水。夏天老年人經常處於輕度脫水狀態,但是老年人的口渴中樞比年輕人要遲鈍,所以不渴並不等於不缺水,而應以每天尿量不少於1000毫升為準,量出為入,以保證有充足的水溶量使血液得以稀釋,維持人體充足血容量、降低血黏度、排泄毒物、減輕心臟和腎臟負擔。

    不過,喝水也要講科學,不能渴了就「咕嘟咕嘟」喝個沒完,暴飲不僅稀釋胃液,降低消化道裡的消化液殺菌能力,而且一下子吸收太多水分,心臟負擔也會增加。一般早晨起床後先喝一杯涼開水,白天多喝些白開水,一天需求量6到8杯,分次飲用。

    夏天應該多吃一些含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百合、萵筍、蘆筍、蘆薈等等。這些食物都屬於苦味食物,能增進食慾,清心醒腦,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

    另外,夏季出汗多容易丟失津液,所以適當吃些酸味食物也有好處,如番茄、草莓、葡萄、山楂、獼猴桃之類,可以生津止渴,健胃消食。若在菜餚中加點醋,醋酸還可殺菌消毒防止胃腸道疾病發生。將上述各種食物加以科學搭配食用,則可充分滿足心臟和脾臟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除了一日三餐外,還要注意從蔬菜、水果中額外補充維生素,鈣丟失多的人還要補充優質鈣制劑。

    居住環境要講究

    夏天的居住環境也同樣需要注意,最理想的溫度是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5到7℃。老人體溫調節能力差,應盡量少在空調房裡待太長的時間,更不能貪圖一時涼快,在睡覺或是活動出汗後對著風口吹。居住環境地要陰涼通風。

    在高溫環境裡,人體營養物質消耗相當大,老人特別應該歇夏,保持充足睡眠,有條件還可午睡。衣服選擇透氣性好的,晚上入眠之前洗個溫水澡。

    低血壓為何也中風?

    人們往往把中風和高血壓連在一起,這是因為高血壓是在多年臨床工作中,經常碰到這樣一種情況,有不少自覺全身乏力、頭昏頭暈、不思飲食的病人前來就診,體檢測量血壓時,血壓明顯偏低。患者及就診醫生對此重視不夠,往往覺得是身體一時虛弱所致。以為低血壓不會發生大的問題,更不會引起中風。殊不知,低血壓是導致重大疾病的隱患。

    據國內外一些權威的醫學統計資料表明,致命的腦血管意外大約有2/5是由低血壓所致的。這恐怕是很多醫生始料未及的。事實上,高血壓是人們熟知的常見病,而低血壓臨床上也屢見不鮮。一般把成年人的血壓長期低於90/60毫米汞柱定為低血壓。60歲以上老年人的收縮壓低於100毫米汞柱,或低於基礎血壓20毫米汞柱,誘發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則較大。

    低血壓會造成心搏出量突然減少,動脈血壓驟降,由於血壓過低,推動血液無力,使腦部供血不足,就會產生各種不適。輕者引起缺血、缺氧、全身疲乏無力;重者由於緩慢的血流反而會促使血栓形成,從而導致缺血性中風。所以,千萬不要因低血壓而麻痺大意,應積極預防和治療。

    6、干冷時節話瘙癢

    許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往往有這樣的體驗,進入深秋,由於天氣漸漸寒冷,空氣乾燥,皮膚也隨著瘙癢起來,尤其是小腿部,在洗澡後更易發生。晚上臨睡前剛脫下衣服時,從胳膊到腿都癢得厲害。

    如果你深有所感,那麼就說明你患有瘙癢症。瘙癢是一種皮膚症狀,它的發生和皮膚的構造有關。人的皮膚上有皮脂腺和汗腺。冬季溫度低,人的皮膚和血管處於收縮狀態,各腺口縮小,以達到保溫聚熱的目的。此時皮膚分泌的水分減少了,皮膚表面乾燥而不柔潤。特別是老年人,由於年齡的增長而導致了皮膚的老化萎縮、變薄和皮膚血液供應減少,皮膚變得更加粗糙,並易脫屑,瘙癢就因此發生了。另外,人的皮脂在溫度高時呈液體或半液體狀,容易排出體外,冬天溫度較低,人的皮脂呈固體狀,就不容易排出體外,它也會刺激皮膚產生癢感。

    一名80多歲的老太太因為皮膚瘙癢,居然把全身都抓得血淋淋,不少地方還出現了皮膚感染。最初,她感覺四肢及背部的皮膚乾燥、瘙癢不堪,就用手輕輕一劃,結果就掉下很多鱗屑,手掌和指頭像乾旱時龜裂的農田一樣露出細小的裂紋。老太太越抓越癢,有時晚上也癢得整夜睡不著覺。老太太感覺身上這麼癢是由於天氣乾燥,皮膚缺水所致,所以經常用熱水洗澡,還用肥皂清洗皮膚裂紋中所藏的污垢,以期緩解症狀。但往往洗澡後,皮膚瘙癢依舊,身上還被撓出一道道血痕,只好到醫院裡就診,結果診斷為乾燥性濕疹。

    人的皮膚表面有一層脂膜,能夠有效地防止皮膚水分蒸發,起到滋潤皮膚的作用。在脂膜不足或完全缺失的情況下,皮膚很容易喪失水分,缺水的皮膚正如乾旱的大地一樣會發生乾裂、脫屑及繼發皮炎,引起瘙癢。有人研究,如果皮膚的脂膜完全缺失,皮膚水分的蒸發為正常皮膚的75倍。人的脂膜是由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物形成的,隨年齡的增長皮脂腺及汗腺逐漸老化,分泌能力逐漸下降,皮膚得不到充足的營養,這便是老年人易發生冬季瘙癢的原因。此外,由於老年人肝腎等臟器功能下降,體內一些代謝產物如膽紅素、尿素氮等排出障礙,也是老年瘙癢症的原因之一。

    冬季低溫干冷的天氣使人體皮下血液循環趨緩,汗腺分泌物減少,脂膜保護性降低,加之冬季溫度低(我國北方室溫高,濕度更低),皮膚水分蒸發快,更易發生皮膚乾燥。洗澡後人為地造成脂膜脫失,故洗澡後尤重。冬季瘙癢可以分為以下幾期:1.短暫瘙癢期。瘙癢僅在冬季洗澡後發生,幾日後可自行消失,檢查皮膚輕度乾燥,細小皸裂及脫屑,無皮炎表現。2.持續瘙癢期。皮損進一步發展,形成難以自愈的損害,出現持續性瘙癢。皮膚更加乾燥,有時裂隙可出血,搔抓皮膚易破。皮損主要分佈於小腿、上肢及手部。3.繼發濕疹期。冬季瘙癢得不到正確處理,由於皮膚乾裂脫水,難以抵抗各種理化及生物致病因子的侵襲,很容易繼發刺激性及過敏性皮炎或合併感染。此時皮膚除乾裂脫屑外,往往出現米粒大小的紅疙瘩、片狀紅斑、小水皰、膿皰、結痂等。瘙癢可持續數年,冬季發生,夏季緩解,最終導致常年發作。瘙癢症的診斷根據無原發性損害,僅有瘙癢症等,易於診斷。

    另外,天氣的乾燥只是一個方面,而不少市民認識上的誤區加劇了皮膚瘙癢的症狀。例如,有人認為皮膚癢是因為皮膚缺水所致,因而不僅拚命地洗澡、洗手,還用熱水燙,以為水洗能讓皮膚吸收多些水分,而熱水則可以止癢,有些民間偏方甚至在洗澡水中添加鹽、花椒等食材、藥材以達到止癢的目的。此外,有些人則難以耐受瘙癢而過度抓撓,這些做法都不利於皮膚保養,相反還會導致症狀加重。

    以往的臨床經驗表明,秋季天氣乾燥所導致的皮膚瘙癢只是一個高峰的起點,進入干冷的冬季後,同樣導致皮膚瘙癢的冬季性皮炎將達到頂峰,占皮膚科門診量的一半左右。冬季性皮炎除了寒冷、乾燥等因素對皮膚的刺激外,過頻地洗熱水澡以及喜歡打火鍋,進食過多肉類,而蔬菜水果的攝入量減少,以致體內溫熱蘊積,這也是產生冬季性皮炎的重要原因。市民對皮膚防護知識的普遍缺乏,使得皮膚科的門診量在秋冬時節依然「淡季」不淡。

    瘙癢慎用「老頭樂」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