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先養心 第24章 怡情養心必讀篇 (2)
    古人雲:“凡欲身無病,必先正其心,心不亂求、身不亂食、不貪嗜飲、不著迷,則心先無病矣。”巴馬長壽老人的生活正是這一觀念的最有力的證明。結合中外長壽老人的研究,我們可以總結出長壽心理的幾個特征:

    ★熱愛生活

    長壽老人即使年邁也顯得老當益壯。他們所以能生氣勃勃,精力充沛,是由於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家庭,熱愛自己習慣的工作。他們感到每天有事干,和時代共同前進,精神有了寄托,內心裡十分愉快。另外,他們還善於生活,有著科學的生活方式,過著有規律的生活,這種心理可刺激身體各髒器協調平衡,有利於延年益壽。

    ★樂觀豁達

    長壽老人大都胸襟開闊,為人處世熱情、樂於工作、善於助人、遇事不怒、心境平和。事實證明:心胸窄、憂患多;心胸寬、人快活,人快活、疾病躲。具有樂觀性格的人,長期保持愉快舒暢的心境,有利於保持腦的功能,能促使對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的調節,促進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等發揮正常效能,並達到相互平衡。常言說“笑一笑,十年少”,就是這個道理。

    ★寡欲知足

    不切實際的奢求或貪得無厭,往往會產生失望,難受,心理不平衡。而長壽老人多具備知足常樂,知不足也樂的心理狀態,面對現實,一切從實際出發,對自己,對他人從不苛求。當自己的要求不能滿足時,能冷靜分析原因,找出自己的不足,且能夠看到別人為什麼能做到而自己做不到,不會為此感到遺憾。現實生活中的一些長壽老太太,她們往往是心地和善的賢妻良母,平時敬老愛幼、任勞任怨、善良賢淑、不慕名利、不求奢華;以盡到做兒媳、做母親、做妻子的責任而快樂,以能與他人和睦相處而心安。這些和善、平靜、知足而樂的心理,使她們體質內在環境長期處於平衡而有規律的狀態,因此能健康長壽。

    ★興趣廣泛

    實踐證明,一些長壽老人大多有業余愛好,興趣廣泛,如種花養魚、聽書看戲、書法繪畫、下棋斗鳥、河邊垂釣等活動。一個人生活充實有趣,才會忘記自己的衰老。有所愛好,才能使大腦得到鍛煉,改善腦的血液循環,延緩腦的衰老。

    ★節哀制怒

    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坎坷、挫折、打擊和迫害等,難免會出現令人氣憤悲傷的情緒,甚至長期陷於痛苦的逆境之中。在憤怒、悲哀、痛苦時,長壽老人能夠做到節哀制怒,順其自然,想得通、看得遠,在逆境中自強自立,堅持到最後,就有出頭之日。這是一種健康向上的心理,樂觀的人在逆境中知道采取積極的方法,如發洩、轉移、忘卻、升華等理智的思維方式,使悲憤傾訴出來,改變不良的心理狀態。

    ★寬厚仁愛

    凡事不要斤斤計較,患得患失,不要為一時得失而煩惱,想不通。在自己吃虧的時候,要看到集體和他人的利益,個人做出一些犧牲,正是為了使別人生活得更好。嚴於律己才能寬以待人;多看別人的長處,多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具有這種崇高的精神境界,心理上會保持平衡,感到舒暢。

    隱心山林,

    心寬體健

    登山運動與修身養性的結合,不僅是健身的過程,而且是淨化心靈、怡情悅性的過程。是我們倡導鍛煉身體的最佳方式,也是提高生命質量的最好方法。我喜歡周末約上朋友去登山。在蔥綠的山林裡欣賞美景,呼吸清新的空氣,聆聽清脆的鳥啼,到達山頂後瞭望世界的角度,也截然不同了。

    登山是非常好的有氧運動,能使血液中的蛋白質增多,增加免疫細胞數量,增強免疫力,幫助體內的致癌物、有害物質、毒素等及時排出體外。在促進新陳代謝的同時,加快脂肪消耗,研究證實,體重70公斤的人,如果以每小時2公裡的速度在坡度為70°的山坡上攀登30分鍾,所消耗的能量約為500千卡。這相當於以50米/分鍾的速度游泳45分鍾,或者在跑步機上以8公裡/小時的速度連續跑50分鍾。所以,登山也有很好的減肥效果。另外,堅持登山有助於改善下肢關節功能,保持肌肉和運動器官的協調,還可以增加骨中礦物質的含量,減少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改善局部骨質的代謝,有利於刺激骨細胞的生長。

    不過登山並非想象中動動雙腿那麼簡單,裡面蘊涵著很多知識與技巧。怎麼上山?如何下山?可謂步步皆學問。

    ★上山容易下山難

    由於上山時小腿肌肉群已經得到充分鍛煉,下山時還要繼續發力,過於疲勞吃力,容易造成下肢不穩定,所以下山的時候最危險,這就是所謂的“上山容易下山難”。建議大家充分休息後再下山,讓這部分肌肉得以恢復。還有很關鍵的一點就是,登山時全腳掌著地最省體力。錯誤的方法是,用前腳掌或腳後跟著地。

    ★姿勢選對,省力又塑身

    上山——身體放松並微前傾,雙膝自然彎曲,雙腿加強後蹬力,用全腳掌或腳掌外側著地。這個動作主要靠大腿和臀部肌肉發力,經常練習有提臀功效。盡量不要用前腳掌著地,因為發力部位是小腿,肌肉較少,長時間收縮容易疲勞,出現不美觀的小腿肚。登台階時可以用“登山步”:一條腿在台階上,一條腿在台階下,攀登時後腿用力蹬地,以減輕前腿膝關節的壓力。

    下山——身體保持正直或稍向後仰,膝蓋微屈,腳跟先著地,兩臂擺動幅度稍小,身體重心盡量放低。下山時不要走得太快甚至奔跑,以免剎不住腳,挫傷關節或拉傷肌肉。如果坡度比較陡,可以沿“Z”字形路線下山,以降低坡度。

    ★上山前熱身

    心髒和呼吸系統是有惰性的,正常狀態下只發揮部分功能。運動時肌肉中的能量被迅速消耗,必須通過加快呼吸、加快心髒搏動來輸送營養。此時會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非常難受。這就是生理的“極點”現象。

    經過休息和適當調整,心肺功能從發揮部分功能轉變為發揮全部功能,再做同樣強度的運動,就不會難受了。登山前熱身,可以使肌肉、韌帶得到拉抻,關節增加關節液防止受傷,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或減輕“極點”現象的發生。

    所以,上山之前要熱身,特別是針對下肢肌肉和關節的運動。先在原地慢跑2分鍾,然後做有針對性的伸展練習。

    腰部:站立,兩腳間距略比肩寬,一手自然下垂,另一手向上伸直,身體向一側屈體。

    拉伸大腿前部肌肉:站立,穩住身體,右手抓住左腿踝關節,向後上方拉伸。

    拉伸大腿後部肌肉:坐在草地上,雙腿伸直,雙手向前伸展。

    活動膝關節:屈膝,雙手放在膝關節上,順時針轉動,然後逆時針轉動。

    活動踝關節:站立,重心放在一條腿上,另一條腿腳尖著地,先順時針後逆時針轉動。

    拉伸小腿肌肉:成弓步站立,將重心放在後腿上,後腳跟向下用力蹬地。

    ★下山後放松

    運動過後,或多或少會在體內產生一些副產品——乳酸,使肌肉僵硬酸痛。放松運動可以加速乳酸在血液中循環代謝,盡快排出體外。只需要5∼10分鍾,通過伸展練習逐步降低運動強度,使肌肉纖維回復到原有長度。這樣做非常重要,有助於減輕或避免肌肉酸痛,而這種酸痛感會在運動48小時後達到最大值。這就是為什麼訓練後第三天,肌肉酸痛最嚴重的原因。

    站立,左手扶樹穩定身體,右手抓住左腿踝關節,向後上方拉伸,靜止半分鍾。

    雙腿分開站立,右腳跟著地腳尖蹺起,膝蓋伸直,雙手扶膝,靜止半分鍾。雙手輕輕揉拍大小腿肌肉,然後換另一條腿,重復上面動作。

    ★登山速度大不同

    登山的速度、山的高度、坡度,都會影響運動強度,從而收到不同的運動效果。那麼,以怎樣的頻率登山才能達到健身目的呢?怎樣的頻率才適合你?

    心率法:保持“有氧運動有效心律范圍”是健身登山最適宜的強度。持續20分鍾以上的登山才算有氧運動。而有氧運動的強度可以參照心率估算。檢測心率,有助於調整登山的節奏、速度,實現運動目標。

    首先,要掌握如何計算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220-年齡

    其次,用食指和中指按住頸部喉管的任意一側,默數10秒鍾內的心跳次數,然後乘以6就是每分鍾的心跳次數,既正常心率。健康人的“有氧運動有效心律范圍”應是在最大心律的65%∼85%。

    談話法:如果覺得測脈搏量心率麻煩,建議嘗試簡單有效的“談話法”:登山時如果能正常交談,表示沒有超負荷,如果不能,就需要調整速度或強度了。

    自覺用力平分法:了解運動強度不足的方法,“自覺用力平分法”。登山後感覺疲勞,但休息一夜後就恢復了,這表示運動強度合適。如果一點不累,則表示運動強度不足。

    ★登山步伐也分年齡

    不同身體狀況,不同年齡的人,則需要按照適合的方案去登山。

    25歲有氧運動有效心律范圍:最大心律的70%∼85%(140∼165)。大步幅、快速向上挺進,對25歲的人來說是可以實現的。要證實自己的實力,贏得別人欽佩的目光,也要在高強度運動中,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在此強度下運動,可以提高心血管耐力,燃燒更多體脂。

    30歲有氧運動有效心律范圍:最大心律的60%∼70%(160∼135之間)。運動的時間稍長些,不要急停,也沒必要急進,甚至沖刺,均勻較快的速度最適合的。在此強度下運動,有助於健康,對心血管頗有益處,同時比低強度運動燃燒更多熱量(包括脂肪)。

    35歲有氧運動有效心律范圍:最大心律的60%左右。小步幅、勻速地登山,可以提高整體健康水平。長時間運動,可以降低體脂、血脂。你會感覺很輕松,身體微微出汗,但不必在乎,只要在承受范圍內,時間長一點也沒關系。登山的同時欣賞山間秀麗的風景,也許從一草一木中,會得到更多生活啟示。

    身體就像一部機器,加速運轉需要過程。不管年齡大小,登山開始時,都要先以緩慢的速度爬5∼10分鍾,再根據身體情況逐漸加速。但在過程中請盡量保持勻速,身體能夠承受即可。下山時同樣,最好保持加速——勻速——減速的運動狀態。

    因為目的是健身,所以請不要盲目地和其他人攀比速度。人體的骨骼、肌肉、內髒器官都是有惰性的,並非你不具備某種能力,而是需要一個過程。只有通過鍛煉,才能使體能得以充分發揮。有人一開始就猛爬,結果氣喘吁吁,頭暈目眩,甚至以後再也不敢登山了。其實剛開始登山,落後一些,慢一點,並不表明體質差,經過鍛煉,也一樣可以趕超其他人。

    ★登山頻率如何把握

    登山的過程中,腿部和臀部肌肉發力,可以消耗大量脂肪,使腿部肌肉纖維,變細變長,防止臀部下垂。既然好處這麼多,是否可以天天去登山?老實說,就算是專業的登山隊員,也不是天天都進行登山訓練。因為登山需要消耗大量體力,肌肉的恢復也需要時間。對於沒有運動基礎的人來說,至少要間隔兩三天,體質稍差的需要一周才可以恢復。所以,每周一次或隔周一次登山,體力上比較好恢復。

    運動訓練學中有一個概念叫“超量恢復”,是說人體機能(如力量、心肺功能)若要得到提高,必須經過鍛煉(增加負荷)。但休息一段後又會逐步退化到之前的水平。如果能在尚未退步之前堅持鍛煉,身體機能還可以提高,攀升到更高的水平,這就是“超量恢復”。

    所以,對於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鍛煉不能間斷,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間隔時間以兩三天左右為宜。如果你沒有條件每周登山,至少每隔兩三天都要進行其他有氧項目的鍛煉。

    ★日常中的“登山”練習

    健身房中的台階訓練器、登山機,可以鍛煉到大腿和臀部,增加耐力,起著與登山相同的鍛煉作用。或者在家練習蹲起、扎馬步,每天5∼10分鍾,感覺累了就休息1分鍾。最簡單的練習就是爬樓梯,堅持鍛煉,再去登山時你會感覺雙腿分外有力。

    ★登山的最佳時間段

    下午5:00∼8:00點,是鍛煉的最佳時間。此時,人體運動機能最強,經過一天的活動,身體已經被預熱,活動能力最強。所以,此時是做有氧鍛煉的最佳時間。

    ★並非人人適合登山

    登山是一項大眾體育運動,因為沒有過高的技術要求,多數人都能參與。但也有一部分人因為身體緣故並不適合登山。

    腿部有疾病的人——比如關節炎和骨質疏松。上山時,膝關節要屈曲成130°∼150°,這是髕骨負擔最重、容易引起膝關節疼痛的角度,下山時,下身骨骼和關節要承受很大沖擊力,這些刺激會加重病情。所以患有關節炎和骨質疏松的人最好不要登山。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