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博文精粹 第72章 又是中秋
    好久沒有這份心情了,穿著睡衣,一個人坐在陽台上,慵懶地享受著生活的輕鬆。對著月光,梳理白天起伏的心念、情緒。生活是如此的簡單,不外乎衣食住行。複雜是因為心境的複雜。月到中秋分外明,心明亮看什麼都是明亮的。這樣美的季節,不認認真真地賞月一回,我想,錯過是很遺憾的。

    涼風襲來,突然感覺右肩一陣隱隱的疼痛。那是半個月前,在農大游泳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本來是去運動健身的,誰知事與願違,對身體造成了傷害。按摩、拔火罐、貼傷濕止痛膏都沒有見效。反而到哪兒辦事,因為身上止痛膏的中藥味,別人都認為我是從事醫療工作的。生命中很多的無奈不知不覺就會如影隨行。

    賞月回來,想寫下一點文字。自古以來,月和人的關係總是和離別連在一起的。所謂,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所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可我今天卻不想寫聚散離合的往事。人生苦短,浮生若夢。生活中有那麼多美好的事情可堪回憶,為什麼要在痛苦的往事中徘徊呢!看到靜謐的月亮,我想得更多的是陽光裡的日子。

    我常常為自己瞬間的想法感到好笑。晚風吹送,觀窗外的秋花綠葉,感觸多多。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看月下婆娑的樹影,想起佛家六祖旗桿的故事。故事梗概是說,禪師指著旗桿問,什麼在動?眾人說旗在動,風在動。而六祖說,是你們的心在動。其實六祖自己認為什麼也沒動,什麼都沒有,拿什麼去動呢?不過是,點化眾人,把感覺從實物的鏡像中剝離出來。如果你睡著了,你會知道什麼在動嗎?這是一個把意識從物質中剝離出來的典型例子。人清醒才會有意識。日月如梭,感歎過去時光。功名未立,生活仍要得過且過,常常驛動的是我們這顆不肯安分的心。

    平常的日子,我喜歡遊走,名曰「采風」。前幾日和市作家協會的幾位朋友去果成寺參觀,曾聽居士講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山東人,臉和頭部長了風癬。求醫多年,終不見效,苦不堪言。某夜,夢說東北一寺,寺前有老榆,並告之樹的形狀,叫取樹洞之水敷之,可見奇效。夢醒後,也是佛教徒的患者半信半疑。本著死馬當做活馬醫的態度,跋山涉水,走遍東北,終於在大慶見到了和夢中場景一樣的寺廟古榆。也許是心誠則靈,這位患者住在寺裡,一天數次用樹洞之水洗之。月餘,竟意外痊癒。信眾暗暗稱奇。於是,口碑相傳。一傳十,十傳百,榆樹托夢治病的事就戲說成神了。最近果成寺的香客絡繹不絕,據說與此樹大有干係。

    對於一些宗教是科學還是迷信,我不敢妄評。也許是在科學和迷信之間,真理有時跨一步就是謬誤。對一些佛法我雖然愛卻不求甚解,但其中的一些佛理我是認可的。中華文化是受佛教影響最深的文化,很多的漢語典故都從佛經潛移默化而來。未進寺廟參觀前,我以為四大皆空是指財、色、名、利。聽了法師的介紹才知道這是誤解,實際是指地、水、火、風。佛家的空,不是指不存在,而是指不能永恆地存在。佛家用詞多以假修真,而佛法揭示人們生存中的種種道理卻是真的。

    一般來說寺院的繁華,佛教文化的延續,背後靠的是經濟的支撐。縱觀宗教的發展,各個寺院的規模以及它的影響力,它之所以經久不衰都與經濟有關。凡是經濟發達地區,凡是信仰的教徒經濟狀況良好,那裡的寺院規模就壯觀,香火就盛,影響力也就大。凡是經濟落後地區,凡是信仰的教徒經濟狀況不好,寺院的規模也小,香火也不盛,更談不上影響力。因此,經濟發達地區也就成為宗教積極開展宣傳的重地。同時經濟發達地區的信仰者也相對較多,他們的施捨也多,寺院建設資金籌集也就容易。大慶的石油經濟和果成寺的建設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別的市縣的信眾是沒有能力動輒幾千萬去建寺廟的,因為好多人溫飽還沒解決呢。

    大慶的果成寺坐落在市中心的城市森林裡,這風景裡不僅有大自然的造化,也有前人的創造。那片古老榆林因為寺院、水榭、樓閣和晨鐘暮鼓,使大慶這座現代化城市增添了絢麗楚楚的靈氣和神韻。

    人在旅途中,年年都要過中秋。日子的不同,心境的不同,感悟中的月亮和事物也不同。佛說,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一切客觀存在及其變化都是由心決定的。平凡之人,當有平常之心。寧靜之刻,我知道,過去的月華在逐漸地走遠,再也不會回來了,如同我的青春。

    黃昏的霞光蕩漾著暮色的溫柔。沒有污染沒有噪音的綠色環保電瓶車,載著采風的作家們緩緩地行駛著。看菩心湖、百年榆、英烈碑、荷花池、果成寺。中秋季節,流連於秀美的城市森林,我的思想早已在風景之外。

    每次到城市森林,都要看看那棵百年老榆。

    這棵樹的歷史,是這片土地的歷史,也是這座城市的歷史,它記錄了百年的滄桑。

    其實對城市森林裡的每一棵家榆,我都是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瞻仰,它們是樹木中真的偉丈夫。都說人生不滿百,可這裡很多榆樹卻都經歷了百年的風霜。樹齡最小的也都五十多年了。特別是那棵110年的榆樹王,遊人來必觀其風采,聽其古老的傳說。粗大的樹幹,旁逸斜出的枝丫,在我的眼裡彷彿是古老的象形文字。讀它有一種歷史的厚重。不說它堅韌的品性,厚重的性格,通達的胸懷,只是它的臨風而立,笑看歲月就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了。「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青氣滿乾坤」,用這樣的詩句讚美它應該說是恰如其分的。

    對於樹王,很多文友慨以慷之,感而歎之,遂而欣欣然拍照留念。我卻把目光注視在樹身的紅絲帶上。我在尋找當年的故事,我仔細辨認,哪一根紅絲帶是我那年親手所繫?

    那是一個美麗的午後,我和她誦著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裡的句子:「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愛的企盼,使我們把那根寄予夢想的紅絲帶,牢牢地繫在了這裡。在悠然消逝的時光中,體味愛情的滋味,才知道生命原本就在不斷地失落和追求間。我找到了那條褪了顏色的紅絲帶。經歷了生活的風雨,用淡泊的心境再回頭咀嚼歲月,走不出的仍然是那種牽掛。眼前,紅絲帶無語。樹王彷彿在用閱歷告訴我,什麼樹開什麼花,而且有的花不結果……

    對榆樹情有獨鍾,還因為小的時候,饑荒動亂的年代曾經用榆錢果腹。作為北方人的我應該說對榆樹是最熟悉和最親的了。所以看到城市森林的老榆,我就彷彿看到了故鄉黑黝黝的田野。看到了父輩夕陽躬耕下,滿臉皺紋的面龐。百年老榆凝聚著我的鄉土情結。

    荷花謝了,湖水瘦了,只因為秋已來臨。季節的更替是大自然篤定的安排,無人能夠阻擋和更改。自然有四季就像人生有煩惱。看不遠處果成寺飛簷下的風鈴,便想到佛陀也是在菩提樹下覺悟成佛的。看來世間的樹木都是有一些靈性的。忍一時,爭千秋,百年老榆是城市森林的童話。美和內涵在看不見的磁力下,詮釋著別一樣的生命。

    傲然荒原,無慾則剛。對這棵老榆,我心存敬畏。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