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倒計時 第16章 黑暗世紀:人類失去春天 (2)
    日復一日,離奇的冬季天氣不但沒有消失的跡象,反而變本加厲,氣溫從未高過攝氏10度,大都是徘徊在攝氏零下1度左右。農民月初滿懷希望插下的幼苗,結果都被不合時令的霜雪凍死。

    從7月到8月,黎明時氣溫大都是攝氏4.5度。到了8月底,清晨的氣溫是攝氏零下1度。當中一連幾天天氣回暖,大家都興致勃勃地再次整理庭園,農民也栽種玉米和其他穀物,希望在冬天來臨前有一次收穫。但是庭園和農田再次被霜雪所損壞並掩蓋。嚴霜在9月中旬便降臨,那是新冬的第一次,比正常期略早了一點。

    大家面對冬季的來臨都感到恐懼,因為他們的土地並沒有種出什麼糧食來。幸而有些人還存有去年豐收剩下來的少量主要食糧。他們雖然還可以捱過這一年,但是都不知道1816年的夏天為什麼會這樣奇怪。

    2.歷史?氣候也能說了算

    歷史被改變了。

    從歐洲、美國再到亞洲,由生存危機引發的連鎖效應,使社會幾乎崩潰。歷史學家J.D.波斯特稱之為「西方世界最糟糕的一次生存危機」。

    歐美重創

    危機不僅僅造就了人們的牢騷和困惑。1816—1817年的生存危機還激發了規模不小的移民潮,人們不僅從歐洲移民至美國,美國國內人口也在流動。

    正如前文所述:1816年,糧食大面積歉收,玉米和穀物的價格急速上漲,農民的生活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之下。

    饑荒促使農民們往西遷徙,成千上萬的家庭被迫離開家園去西北部尋找更加適合的氣候,更肥沃的土地。從緬因州向西遷徙的歷史記載說「在異常寒冷和不祥的……」。

    1816—1817年春天過後,對饑荒的恐懼成為「向外遷移的魔術一般的新動力。數以百計的有家園的人,不加考慮地把家賣了,匆忙離去,奔向遙遠的地方」。直到1818年,當年火山灰自大氣層落回地面,異常氣候也結束了,地面也不再變動了——緬因的人口恢復了穩定增長的勢頭。

    類似的情況在新罕布什爾、佛蒙特、康涅狄格和南、北卡羅來納等州都有記載。一位目擊者寫道:「1817年夏天……發生像潰退一樣的情況。」

    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隨即改變了美國的農業結構,產糧區從東部轉移到了西部。這一西進運動促進了美國中西部地區的開發:印第安納在1816年成為了美國的一個州,伊利諾伊則在1818年也成為一個州。

    受影響的不只是北美,壞天氣也造成歐洲農作物歉收。對於當年的歐洲,這可謂是雪上加霜。19世紀初期,歐洲一直處在戰爭狀態,到1815年6月,拿破侖兵敗滑鐵盧,歐洲才恢復和平,正需要休養生息,但是惡劣的天氣開始接替戰爭,繼續揮舞著佩刀屠戮著世間。1816—1817年,是超過一個世紀以來饑荒最嚴重的時期。

    不像美國遭受乾旱,這一年,歐洲暴雨肆虐,多個河流暴漲,洪水處處皆是。

    英國和愛爾蘭經歷了低溫、暴雨。在愛爾蘭東北部,小麥、燕麥和土豆都絕收,導致大饑荒,威爾士的很多地區糧食幾乎絕收,災民遍野。《泰晤士報》1816年7月報道:寒冷潮濕的天氣正在毀滅英格蘭的草場和苜蓿,這對農民來說是一場災難,毀滅了大多數人生活的希望。

    惡劣的氣候導致西歐的糧食大面積減產,法國和德國的葡萄受災嚴重。因此,對於今日來說,這一年份的紅酒,雖然貌似古典,但卻因為質量很差而不受待見。

    歷史學家敘述說,「蜂群一般的乞丐」堵塞了道路,向過路人哀求。1817年,一位經過法國勃艮第的旅行者的敘述很有代表性:「乞丐本來已經很多,現在數量猛增。每到一站都有成群的婦女、兒童和老人聚集在馬車周圍。」另一位從不列顛群島來到勃艮第的旅行者補充說,這裡的乞丐數量雖大,「但絕對沒有在愛爾蘭包圍旅行者的人數那麼多」。在瑞士,目擊者說,大批乞丐擠滿了道路,像一支軍隊一樣。他們的目光充滿絕望。用當地編年史家的話說:「他們的面頰上泛著死者的蒼白。」

    災民開始鬧事,歐洲多個城市發生騷亂。最大的騷亂來自瑞士,瑞士人簡直要被犯罪活動的浪潮淹沒了,該國不得不進入緊急狀態。按照後來的研究,1816年瑞士的死亡率是正常年景的兩倍,甚至自殺數字也急劇上升,不少婦女因殺嬰罪被處死。

    其他地方,死亡的人數也不少,最嚴重的是愛爾蘭。1816—1819年愛爾蘭爆發了斑疹傷寒傳染病,大約10萬愛爾蘭人死亡。英國BBC利用瑞士的檔案資料推測,1816年的死亡率是之前平均年份的一倍,也就是說整個歐洲因此死了20萬人。

    1816年廣泛的農作物歉收使歐洲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出現了「糧食騷亂」,激發了席捲歐洲大陸的革命激情。

    法國政府倒台,保守的黎塞留公爵應邀組織新政府。1819年夏天,巴伐利亞城鎮維爾茨堡爆發了德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反猶太人騷亂。饑饉和革命激情又加重了緊張關係和憤怒情緒,使這種騷亂蔓延到全德國,並發展至阿姆斯特丹和哥本哈根。

    順便提及的是,這一時代的惡況也使人類收穫了一些東西。

    在德國的達姆施塔特地區,後來成為化學家的尤斯圖斯·馮·李比希經歷了這次災荒。這場悲慘的遭遇迫使他後來開始研究植物營養學,發明了化學肥料,大大增加了土地單位產值。

    此外,這次饑荒令食品價格飛漲。以燕麥為例,1815年每升是0.3美元,1816年上漲到2.5美元,漲幅達8倍。對於主要依賴馬車交通的經濟模式來說,燕麥是必需品。在燕麥短缺的形勢下,促使德國發明家卡爾·德萊斯去探索無須馬拉的新交通工具,結果他發明了「德萊辛」——自行車的前身,這是向個人自動化交通工具時代邁出的重要一步。

    禍殃亞洲

    1816年前後,在許多國家與城市,犯罪事件像瘟疫一般蔓延,史無前例。各國政府都極力掙扎以維持社會秩序,同為北半球的亞洲也未能倖免。

    印度,1816年季風延遲,夏季陰雨連綿,加重了霍亂的傳播,瘟疫從恆河流域的班加羅爾一直蔓延到莫斯科。

    在中國,饑荒導致民變,引發了清朝從嘉慶災難徹底步入道光蕭條的下坡路。

    1815—1817年,雲南地區發生大面積災荒,被稱之嘉慶大災荒,可以說,嘉慶大災荒是雲南19世紀以來有記載的規模最大、最嚴重的一次饑荒。據雲南《鄧川縣志》記載,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是歲大饑,路死枕籍」。面對災荒,有些饑民被迫賣兒賣女以求活命。昆明詩人李於陽在《賣兒歎》中寫道:「三百錢買一升粟,一升粟飽三日腹。窮民赤手錢何來,攜男提女街頭賣。明知賣兒難救饑,忍被鬼伯同時錄……」。

    「無夏之年」除了造成嘉慶朝雲南大饑荒之外,在中國東部的廣大地區,也出現了一些極端低溫事件。如在台灣,1815年,新竹、苗栗皆「十二月雨雪,冰堅寸餘」。1815年彰化:「冬十二月有冰」。1817年在江西彭澤縣:「六月下旬北風寒,二十九日夜尤甚,次早九都、浩山見雪,木棉多凍傷。」湖口縣:「六月低,天暴寒人」。可見1816年夏季低溫並不僅僅局限在雲南一隅,而是影響到了中國的廣大地區,只不過在東部地區未造成大範圍的災害,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而已。

    當代著名經濟歷史數據考證與分析專家安格斯·麥迪森(AngusMaddison)?拂經過研究發現,1700年時整個歐洲的GDP和中國的GDP差不多相等,而在1700—1820年的一個多世紀中,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長速度是歐洲的4倍。然後,在1820年以後的一個半世紀中,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一直在下降,並成為世界六大經濟體中唯一出現人均GDP下降的地區。

    我國著名經濟史學家吳承明?拂把19世紀上末葉的市場衰退,稱「道光蕭條」。這次蕭條是在農業生產不景氣,國家財政拮据的情況下發生的,並由此導致了一系列的民變。由此而言,1820年確實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發生大轉折的起點,而其背後也許有氣候變冷的深層原因。

    一個王朝可以採取海禁和閉關鎖國的政策,但是無論如何也阻止不了火山爆發。可見古往今來,自然的變動也是決定人類歷史進程的變量。

    一次全球性的氣候變化,足以影響整個世界的走向。

    坦博拉火山事件也讓我們清晰地看到:面對較小的全球氣候變化,人類社會的承受能力也十分脆弱。

    因為,人類文明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最近10000年以來的穩定的氣候狀況,而且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某個距離遙遠的世界小角落的氣候變化也會造成世界性的悲劇;地球氣候型態突然而巨大的改變也將會引起破壞性結果。

    印尼坦博拉火山1815年的爆發造成如此大危害,那威力是其十幾倍的黃石超級火山爆發又將會是怎樣的慘狀呢?科學家的論斷是:黃石火山的爆發會給地球帶來物種滅絕似的災難!

    3.沒有退路的全球大撤退

    上一次黃石超級火山爆發所噴出的火山灰,鋪滿了西部19個州的全部地區,並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部分地區,也就是幾乎涵蓋了美國密西西比河以西的整個地區。然而,這裡正是美國的糧倉,生產世界上差不多一半的穀物。

    如果下次的爆發威力與上一次旗鼓相當,那麼,這些莊稼地會同樣被埋葬。火山灰不像一場大雪那樣一到春天就會融化,就像我們上文所提到的,幾千名工人花了8個月的時間才從紐約世貿中心6.5公頃的廢墟上清理掉建築垃圾,那麼,整個西部的大片土地要花多長時間才能清理完?

    之後兩至三年,全球降溫15℃,更是不利於糧食生產,美國將會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對於美國以及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糧食都是國家安定與發展的先決條件。

    而「糧食政治化」又被認為是美國謀求世界霸權的重要戰略途徑。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就著手重塑世界糧食結構;基辛格時期更是提出了「運用糧食作為武器」的這一理念,毫不掩飾將糧食援助視為「國家權力的工具」。進入21世紀後,美國還發起了「生物燃料革命」。如果美國的糧倉被毀,那麼,這個國家的國際地位將嚴重受挫,這個世界有可能重新洗牌。

    當然,不僅是美國的糧倉,東南亞,這個更重要的糧食基地也面臨季風消失、雨水不足的困境。

    黃石超級火山爆發會導致東南亞季風停止,那些能餵飽地球2/5人的降水也大大減少甚至消失,沒有陽光、沒有雨水、常年低溫,植物和動物會慢慢開始死去,到時候會出現饑荒,全球陷入糧食危機。饑荒會引發疾病,就像是導致恐龍滅絕的那場大災難一樣。

    倫敦大學的火山專家比爾·麥格說:「但我們擔心的不是恐龍,而是我們自己。這個定時炸彈可能還是無法拆除的,我們認為沒有任何辦法能夠控制這場爆發,事實上,我們甚至不知道這樣的嘗試,比如說鑽探之類的會不會引發黃石火山的另一場爆發,它像一個快要爆炸的氣球,這時候千萬不要扎到它。但即使你能在黃石火山爆發後那片焦黑的世界倖存下來,可能你的噩夢才剛剛開始。有人說一場超級火山的爆發,其威力之大可能會影響到地球的自轉,而當巨大的震動過去之後,地球上的生靈幾乎無一倖免。」

    結語

    火山噴發帶來全球降溫再一次向人間昭示:自然界萬物的緊密聯繫。火山作為地球的元老,對於整個地球都有生殺予奪的能力。當我們還在為2009年哥本哈根大會所提出的「全球變暖」而頭疼,並且企圖通過「造火山」降溫來平衡這個星球時,這才發現,有時這個星球比我們敏感、聰穎許多,我們離瞭解它還有很遠很遠。

    現在,我們所做的幾乎都是傷害它、利用它,而有個聲音在提醒我們「如果氣候變暖,有可能就會打開火山的蓋子」。

    火山和氣候暖化之間似乎存在了一個巨大的悖論。

    【附件】

    米諾斯王國:被火山吞噬的文明

    1000多年前,在遙遠的中美洲,瑪雅帝國曾經盛極一時。這個由眾多城邦組成的古老帝國疆域遼闊,橫跨墨西哥東南部、危地馬拉和猶加敦半島等地,在公元250至900年間,它的文明達到了頂峰,留下了無數現代科學也無法解釋的高超技藝和神秘預言,隨後,便在短短的一個世紀中徹底消亡了。瑪雅文明的消失之謎直到現在也沒有定論。不過在2011年,一些科學家在瑪雅遺跡中發現了新的證據,似乎能夠解釋他們消失的原因。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