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的痛苦和大國的煩惱 第一部分 次貸危機與救市政策 (5)
    中國也是如此,對銀行體系的流動性,通過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來緩解;而對市場的流動性,則讓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其他央企來回購它們在中國資本市場上佔舉足輕重地位的股票。儘管採取的都是針對流動性的措施,短期效果也十分明顯——各國標誌性的股價指數都連續上漲,但是,救市行為是否能力挽狂瀾,驅除陰霾,目前還很難下定論。因為這場風暴,不僅僅是流動性危機,也不僅僅是幾家金融機構資不抵債的問題,而是整個金融體系出現了「百年一遇」的信用危機!

    人們看到的是這個金融體系已經病入膏肓,通過「擠兌」和縮減開支來捍衛自己的財產;而當時還活著的金融機構,則意識到這個金融體系自我修復和再創流動性的功能幾乎完全喪失,所以,出現了可怕的鎖住自己的流動性的「惜貸」行為,這樣就會抵消政府救市的效果,進一步惡化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造成企業業績嚴重下挫,就業問題日趨緊張。更糟糕的是,一直以來,美國的金融體系是全球最成熟、最吸引國際資本的地方,正是因為其金融體系的絕對強勢,才能維持美國消費透支、外債高舉的經濟結構。當外資機構也開始意識到美國經濟岌岌可危,不願意讓自己的財富在美國市場打水漂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美國政府要求「外援」注資的計劃屢遭失敗,「大而不倒」的神話開始動搖。

    為什麼一場僅僅發生在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的危機會有這樣猛烈的衝擊效果,以至於讓金融體系發展失衡的格局搖搖欲墜——讓依靠美國成熟的金融市場來管理其他國家外匯財富的分工局面,以這些國家遭遇慘重的損失和美國金融體系恐慌性的震盪而告終?對此,一部分觀點認為,一直過度依賴美國金融市場的海外資金,一旦出現恐慌性的大逃亡,那麼,美國負債的經濟結構就一定會解體。而因為拉動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倒下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前景更加暗淡。事實上,如今歐洲和亞洲這兩大經濟區已經開始出現明顯的衰退徵兆。但是,另一部分觀點認為,外國資金的撤離一定會推動世界經濟體系的重建進程,這樣有利於約束美國透支消費文化的惡性發展,有利於其他地區擴大內需政策,有利於緩解世界經濟失衡的格局,從而從根本上防範今後全球性的金融大海嘯悲劇的重演。筆者認為這兩種觀點都有其合理的根據,這就是2008年各國金融市場迷茫無措、陷入兩難選擇的根本原因!

    當時最讓人坐立不安的是:在美國國內,金融大海嘯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還會延伸多久?在其他國家,它的傳染效應是否會「蓋」過各國政府為捍衛自己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所作出的努力?至少各國政府已經感到在如今金融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很多以前管用的救市方法已經越來越不靈驗了,大家都在高度緊張地尋找新的切實可行的應急方法。接下來,我想回顧一下到2008年9月為止美國政府應對這場危機所採用的處理方式,這對我們展望未來的市場動盪局勢和加強我們的危機管理意識會產生一定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首先,此番美國政府接管「兩房」和大規模注資美國國際集團,看上去似乎是美國政府「無奈」的選擇,但是,如果默認它們死亡,就可能會導致美國金融和社會體系更大的混亂。它們的正常運營與否直接關係到美國經濟的發展態勢,甚至是國際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的健康走勢。因為這些機構都承擔了不可小視的「社會責任」。尤其是「兩房」的住房抵押貸款規模,幾乎接近整個美國信貸市場規模的一半,達5萬億美元之多。其中,3萬多億美元資產由美國各類金融機構所持有,而1.5萬多億美元資產則由外國投資者持有。但是,美國政府並沒有解決這些機構未來業務可能再次陷入困境的問題。一些美國學者認為,救市行為只是在拖延華爾街進入墳墓的時間。所以,對於外國消費者和投資者而言,最為關鍵的是美國金融體系的造血功能是否可以恢復,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元氣,如果陷入一個較為長期的、低迷的外部環境,我們能否自立,能否擺脫依賴,擺脫陰影?

    其次,美國政府積極與自己的經濟夥伴國,保持緊密的溝通和轉達自己對救市重要性以及聯合救市的有效性的看法。這使大家都不得不承認,在當前世界經濟失衡發展的格局中,共同注資會帶來雙贏效果,否則,美國金融體系的崩潰不僅會直接讓各國政府所持有的巨額外匯資產大幅縮水,而且也直接牽連到仰仗美國市場消費能力的各國企業的贏利能力。所以,美國政府的「說服力」讓六國央行再次慷慨解囊,為國際金融市場注入2740億美元!這一舉動短期內維持了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霸主地位。

    再次,從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和美林證券公司被收購事件中,我們又可以看出,在應對這場金融機構破產風暴時,美國政府已不能再進一步惡意透支其政府信用了。否則,國際資本會因為這樣一個不負責任的政府——濫用全球納稅人的錢財去填補無休無止的美國金融機構的壞賬黑洞而大量流出,這對美國負債經濟結構的維持和美元的國際地位將產生致命的打擊!如果政府非要救助雷曼兄弟公司,那就對早期出局的貝爾斯登公司顯得太「不公平」了。這也顯示了美國政府危機處理的「公正性」,讓外界感到美國市場的「成熟性」,而不至於出現資本立刻就從美國「大逃亡」的險情。

    最後,美國政府會迅速根據事態暴露的程度,及時利用口頭干預的做法來緩解市場的恐慌心理,維持市場的穩定。雖然政府在強調美國金融動盪正面臨百年一遇的危機,但同時又及時出台一些相對「利好」的經濟數據,使得市場預期向好的方向發展,從而讓市場驚慌失措的局面在最短的時間範圍內得以控制。當然,這種「救市」手段畢竟效果有限,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但是,關於口頭干預這一點,歐洲各國政府就顯得太保守,過於重視經濟數據的披露,恪守實事求是的政策原則,而沒有像美國政府那樣重視與市場心理博弈的重要性。結果,歐洲市場的復甦預期反而遲遲起不來,這也嚴重影響了歐洲市場局面控制的質量!結果,我們看到,歐洲各國政府不得不在事後,為維持市場的穩定,無奈地投入了更多的救市資金。

    不管怎樣,美國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和手段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但是,我們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資金救市」不僅副作用大,比如很容易因為不公平而遭遇到納稅人的激烈反對,從而影響社會的穩定和國家權力的威信,同時,也會造成今後更為嚴重的「轉嫁損失」的道德風險行為!而且,這種注入流動性的救市方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信用危機的隱患——如果美國的金融體系雖然因為大量輸血的緣故,暫時保留了其脆弱的「生命」,但其昔日讓世人矚目的金融資源高效配置的功能卻已嚴重癱瘓,那麼,其由此不得不做出自我保護的「惜貸」行為,就可能會斷送美國擁有競爭力的企業的前程和美國經濟的活力,從而也會拖累和影響到經濟全球化時代下的世界經濟的健康發展。所以,要防患於未然,挖出問題形成的根源並採取一套相應的糾正措施,不能只滿足於當前輸入流動性的應急舉措,而更重要的是應該培育新的、富有活力的「造血」機制和功能,從而徹底告別濫用金融創新所帶來的「虛假繁榮」的投融資環境,讓世界經濟重新回到平衡有序的發展軌道中來。

    全球金融市場正在跌入可怕的「流動性陷阱」

    2008年10月,美國次貸危機正在從第一階段——問題凸現的危機爆發期(直接參與次貸業務及其關聯的金融創新活動的美歐金融機構開始出現嚴重的資不抵債的壞賬問題)轉入第二階段——多米諾骨牌效應帶來的全球危機傳染階段(在這一階段,流動性緊張和金融機構全面「惜貸」行為以及外資撤離新興市場的特徵十分明顯)。但是,截至2008年10月,這場危機還遠遠沒有進入第三階段——市場平穩和實體經濟修復階段(在這一階段,刺激內需政策的效果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儘管前一階段各國央行都在不同時點採取了直接注資的手段進行干預,但是全球金融市場的恐慌情緒還是有增無減,多米諾骨牌效應不斷擴大。

    首先,全球股市和美股聯動,暴跌不止,而且陷入了令各國政府都煩惱的「惡性循環」狀態。

    其次,債務人的還債能力因高企的市場利率而明顯降低,再加上退保、擠兌、變現的恐慌性行為,以及金融機構對未來的擔憂而產生的惜貸的行為,都嚴重損害了市場的流動性。英國政府也加入了美國大規模救市的行列,這充分說明了當時流動性危機的嚴重性。

    另外,「石油美元」和「商品美元」的國家,其資產在嚴重縮水,也影響到本國金融機構和企業的正常運行。於是,大量的外資因新興市場國家基本面狀況的惡化和自己對流動性的渴求急速離場,造成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更加劇烈的波動,也導致這些國家的貨幣大幅貶值。

    面對這樣愈演愈烈而且已經演變成全球性的流動性危機,各國政府、央行罕見地聯手同步出台新救市措施,希望通過對火車頭——美國股市的正面影響,把企穩效果帶到其他周邊市場上。因為當時火車頭的失控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周邊市場救市的效果。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