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台有個公益廣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我喜歡看美國NBA籃球比賽,我發現那些明星運動員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對勝利、對奪冠,有著非常強烈的欲望,這種欲望遠遠強於常人。巴菲特之所以能夠成為投資大師,成為世界首富,一個關鍵原因在於,他從小就對發財致富有著強烈的欲望。
非常之富必須非常之人,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志。
我發誓:成不了百萬富翁就跳樓
巴菲特的姐姐說,巴菲特出生後,第一個玩具也是他最喜歡的玩具之一,就是一個綁在手腕上的硬幣兌換器。我到美國之後,才發現美國零錢用得很廣,因為在美國吃飯、購物都要扣稅,幾乎所有消費都不是整數,都得用到零錢。美國的硬幣有6種—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1美元,換起來很麻煩。有了硬幣兌換器,不同大小的硬幣分門別類整理好,付錢的時候就方便多了。巴菲特非常喜歡這個玩具,他就像一個心情愉快的賣冰棍的小販一樣,喜歡四處走動兌換零錢,讓他非常著迷的是兌換零錢的過程和擁有金錢的那種感覺。我小時候,大人給一點點錢,就會覺得我有錢了,那種感覺好極了。
巴菲特從小玩到大的朋友拉賽爾說,巴菲特小時候簡直是想錢想瘋了。
每天傍晚時分,白天非常喧鬧的城市一下子變得安靜了許多。拉塞爾和巴菲特兩小小孩兒會坐在拉塞爾家前廊的滑車上玩。這時,門前大街上車如流水,還有有軌電車一邊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這讓小巴菲特產生了奇思妙想。看到許多車輛不得不經過拉塞爾家門前時,巴菲特經常會十感慨地說:“每天這麼多車從你們家門前經過,要是從每一輛車上都能賺到錢,該有多好。”
拉塞爾的母親伊芙琳在50年後回憶起巴菲特的往事時,還清晰地記得當年小巴菲特那清脆的童音和惋惜的表情:“這麼多車!太可惜了,您都沒從這些司機身上賺到錢。太可惜了,拉塞爾夫人。”
按照小巴菲特的想法,拉塞爾夫人最好的辦法是在她家門口的大街上設一個收費站,來一輛車,收一次錢,肯定能發大財。
別笑,這是後來巴菲特選股最重要的標准。他總是選擇這樣類似於收費站的公司:公司在市場上處於壟斷地位,消費者認為只有這家公司的產品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無可替代,只購買或者只能購買這家公司的產品,如同只能通過必須通過的收費站。
一個只有幾歲的小男孩,就這麼渴望發大財,真是一個小財迷。而巴菲特不僅是一個小財迷,他還想要發大財,想成為百萬富翁。
1942年夏天,巴菲特住在爺爺家裡,他經常會到爸爸的商業伙伴卡爾·福爾克家裡吃午飯。在福爾克太太准備午飯時,巴菲特會從福爾克先生的書房裡拿上一本投資方面的書來看。
有一次,當巴菲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福爾克太太做的雞湯面時,他突然鄭重其事地說:“我要在30歲之前成為百萬富翁,如果成不了的話,我就從奧馬哈最高的樓上跳下去。”
福爾克太太被這番話嚇壞了,連忙說:“你這個小孩子,千萬不要再這麼胡說了。”
巴菲特看著福爾克太太呵呵笑出聲來。
福爾克太太很喜歡巴菲特,每次巴菲特來她都會熱情招呼他吃好吃的。
福爾克太太或許是第一個向巴菲特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巴菲特,你想賺那麼多錢干什麼?”
巴菲特答道:“我倒不是說想要很多錢,我只是覺得賺錢並看著財富慢慢增多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巴菲特成為百萬富翁的欲望可不是一般的強烈,而是強烈到能夠戰勝死神。
巴菲特9歲時住進醫院,最後切除了盲腸,但他身體依舊十分虛弱,因而醫生都擔心他會小命不保,就連爸爸端來他最愛喝的面湯時,他也一口都沒有喝。
但是,只要是一個人待著的時候,巴菲特就會拿起一支鉛筆在紙上寫很多數字。當護士問他這些數字代表什麼意思的時候,他說這些數字代表著他未來的財富。巴菲特鄭重其事地說:“雖然現在我沒什麼錢,但是總有一天我會變得很富有,我也會成為報紙上的焦點人物。”醫生都認為他生命垂危了,但他卻從對財富的夢想而不是從面湯中找到了生命的希望。
9歲大的巴菲特,得了重病,命都快沒了,還是相信自己肯定會成為百萬富翁。他的成功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但他始終堅信不疑:“我一直堅信我會成為富翁,對於這一點,我從來沒有動搖過。”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志,必做非常之事,方立非常之功業。
這讓我想起美國人約翰·富勒的故事。他家中有7個兄弟姐妹,他從5歲開始工作,9歲時會趕騾子。他有一位不甘貧窮的母親,她經常告訴孩子們:“我們不應該這麼窮,不要說貧窮是上帝的旨意,我們很窮,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為你爸爸從未有過改變貧窮的欲望,家中每一個人都胸無大志。”這些話常常打動富勒的心,他立志要成為富翁,並開始努力奮斗。12年後富勒有了一家大企業,還陸續收購了7家公司。他把自己成功的秘訣歸於母親多年前說的話:“我們很窮,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為爸爸從未有過改變貧窮的欲望,家中每一個人都胸無大志。”富勒多次在演講中說:“雖然我不能成為富人的後代,但我可以成為富人的祖先。”
諸葛亮有句名言:志當存高遠。志向有多大,財富有多大。但只有非常之志不行,還需要你非常努力地去做非常之事。
喜歡賺錢不如愛好賺錢
知道不如喜歡,喜歡不如愛。光喜歡不行,還要非常喜歡,而且只喜歡一個,那才是真正的愛。這才是孔子說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三國演義》中有段話: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擬也。
你想投資致富,只是想想,還是非常想,想到非做不可,非成功不可,願意像巴菲特那樣付出非同常人的努力呢?
曾有一個年輕人問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成功的秘訣是什麼,蘇格拉底帶著年輕人來到河邊,讓年輕人陪他一起向河裡走。當河水沒到他們的脖子時,蘇格拉底趁年輕人沒注意,一下子把他按到水中。年輕人拼命掙扎,但蘇格拉底很強壯,一直把小伙子按在水裡,直到他奄奄一息時,蘇格拉底才把他的頭拉出水面。這個年輕人出水之後趕緊吸了幾口氣。蘇格拉底問道:“在水裡的時候,你最需要什麼?”小伙子回答:“空氣。”蘇格拉底說:“這就是成功的秘訣。當你渴望成功的欲望就像你需要空氣的欲望那樣強烈的時候,你就會成功。”
工作了快20年,我發現周圍的朋友、同事都愛錢,但其實他們最愛的並不是錢,而是美—更愛美女、美景、美食、美差,而且往往同時愛幾個“美”。
而巴菲特只愛一個美:美元。
我們大部分人更愛的是錢這個東西,而巴菲特更愛的是賺錢這個過程。
股票投資賺錢包括三個過程:研究、操作、賺錢。賺到錢很快樂,操作也很簡單,但研究分析公司很枯燥、很費心、很費腦,還得天天研究。尤其是閱讀公司年報、分析財務數據雖然最重要,卻最枯燥、最無趣。
巴菲特卻以閱讀年報、研究公司為樂:“別人愛看《花花公子》雜志,我愛看公司年報。”
1965年,巴菲特和太太蘇茜來到紐約曼哈頓,順便到他的股票經紀人溫伯格家裡拜訪。溫伯格剛從埃及旅游回來,當時很少有美國人去過埃及。溫伯格說:“老朋友,我給你們開開眼界,看看世界偉大奇觀金字塔的照片。”
巴菲特淡淡地說了一句:“我有個更好的想法,你給我太太看金字塔照片,我到你的臥室裡讀一份年報,這樣不是更好嗎?”
當時巴菲特讀的是迪士尼公司的年報,他後來在迪士尼公司股票上投入了400萬美元,5年後這只股票漲了5倍。
為什麼我們沒有巴菲特賺的錢多?因為我們沒有把大量時間花在看年報上,而是花在看體育新聞、娛樂新聞、電視劇甚至美女雜志上。而巴菲特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研究賺錢上,上班、下班、吃飯、睡覺都只想著一件事:投資。他像運動員一樣真正享受的是比賽的過程。“我喜歡過程遠勝於結果,盡管我學會了接受結果。”“金錢只不過是我做著我最喜歡的事的副產品而已。”
巴菲特沒有錢時,以賺錢為樂。五六歲時一放暑假就賣可口可樂,十三四歲時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送500份報紙。
當他有了很多很多錢,甚至成為世界首富之後,還以賺錢為樂。讓錢增值的速度越快,代表他在投資這場長跑比賽中領先的幅度越大。當他年近80,成為世界首富,又把幾乎所有財富捐獻出去之後,他仍然以賺錢為樂,繼續工作,而不是退休休息。
“每天早上我去上班的時候,感覺就像去西斯汀大教堂畫壁畫一樣。
“我有一塊空白的畫布,還有很多顏料,我想怎麼畫就怎麼畫。現在資金更多了,投資的規模更大了,但是我的樂趣和一二十年前投資規模很小時一樣。”
巴菲特以賺錢為樂,甚至可以說賺錢是他人生唯一的快樂。有錢之後,別人勸他競選美國總統,巴菲特馬上拒絕:“我非常喜歡我現在的工作,其他什麼工作也不換,包括從政。”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方能不疲—至死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