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米格爾) 第12章 歷史的損益表 (1)
    生存問題

    在政治、經濟和科學等方面,人們在不懈地努力,希望能克服經濟增長和物質財富增多日趨嚴重的停滯。他們的想法和措施都圍繞著這個問題:怎樣才能帶來更多的增長?人們認為,西方社會要為此付出很大的物質投入和精神鼓勵。

    而人們把對「我們到底想要增長多少,我們到底想要怎樣的增長」的討論放到了次要位置。想要增長多少?人們回答得很快:「盡可能多。」想要怎樣的增長?人們的回答卻很不確定。增長應該是持續的,環境能夠承受,並且不會破壞資源——在這一點上人們很快就能達成一致,但除此之外呢?幾乎沒有一個企業家說自己的企業已經有了充分的增長,沒有一個僱員說自己已經有了足夠高的薪水,同樣也很少有政治家說,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足夠高了,所以經濟不再需要增長。社會各階層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也很不一樣,大多數人儘管很重視增長,卻也不想因為它而影響其他利益,例如不被打擾的週末、與朋友一起愉快度過的晚上、緊張精彩的體育比賽等,這些要比收入多一點、增長多一些更重要。

    但人們更少提出的問題是:我們能允許增長多少,允許怎樣的增長?地球、集體和個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增長,承受怎樣的增長?這三者現在是否已經在承受著增長帶來的後果?另外,還有一個對人類的未來有著重要意義的問題:在人類沒有遭受損失的情況下,增長多少是可能的?那些天真幼稚的人現在還相信經濟增長和物質財富增多完全沒有副作用,而聰明的人則在爭取將危害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危害不能再多了,因為到目前為止,至少從經濟活動的總和來看,人們全面避免危害或降低危害的嘗試都沒有成功,而且這到底能不能成功也是有爭議的。

    我們能允許增長多少?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工業化社會必須學會在損益表中思考。目前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所以人們在有害的煙霧中喘息著,還把冒煙的煙囪作為成功的必要證明。同樣,人們把森林的開墾、土地的改良、礦石的採掘以及煤、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等等,都記在了貸方的賬上。後來一些人才漸漸意識到,所有這些贏利差不多都會產生相應的損失——木材變得緊缺,土地被侵蝕,礦井被挖空,油源和氣源枯竭。而且總會出現這種情況:在一些地區,人為造成的資源耗竭使人們變得窮困,有時甚至會餓死,那裡的人們攫取了太多的物質財富,實現了太多的增長。可除了所有現存的貧困人口之外,目前西方工業國家和其他大多數國家是否也獲得了過多的物質財富和增長,以至於超過了地球和人類本身的承受能力?

    人們對此的觀點是針鋒相對的。危害?損失?什麼樣的危害?什麼樣的損失?這些都是危言聳聽!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極地冰冠融化、臭氧層空洞以及人口過密和文明病等等——它們與經濟發展從古到今給人們帶來的福利相比,簡直算不了什麼。過去人類會餓死,因瘟疫和其他疾病而夭折,但現在大多數人都可以吃飽飯,並且更長壽,所以空氣污濁一些又能怎麼樣呢?只要是涉及人類幸福的事,青蛙、鷺鷥、魷魚、珊瑚這些就都要靠邊站。

    懷有這種想法的人雖然現在數量明顯減少,但整個陣營的規模還很龐大。將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看做是有益於森林和河流的營養,將全球平均溫度的升高視為節約能源的有效方式,這樣的錯誤人們不會再犯了。儘管如此,這一陣營的代表還固執地認為,目前經濟的益處仍會大於它可能的危害。他們算賬的結果清清楚楚:各項相加的總和就是巨大的利潤。

    走另一個極端的人,數量上相對少一些,但言辭十分激烈。他們簡明扼要地宣佈:一切都已經過去了。西方工業國家的人們通過其生產、經營和消費的方式,對自然和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所以在可預見的時間內,自然和環境得以復原是沒有可能了。對於這些激進的人來說,人類好比被醫生宣佈只有幾個月時間可活的病人。這幾個月時間相當於人類的幾十年,然後普遍的死亡就會開始。地球會毫不含糊地除去自己身上累贅的裝飾,自然界會形成新的平衡。所以21世紀末不會像許多專家預測的那樣有90億人口,也許只留下了10億人。

    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大部分人今天傾向這一邊,明天又倒向另一邊:有時候滿懷希望,有時候貪心,有時候會付出努力,有時候也會漠不關心、迷惘、氣餒甚至絕望——總之,有各種各樣的表現。社會上也形成了看法不同的各種團體和小團體,互相辱罵攻擊,指責對方貪婪傲慢。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相信科學,每個團體都有自己的科學和科學家,這令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外行人難以理解,也感到很害怕。例如人們把傳統的白熾燈泡從燈座上擰下來,換上一個節能燈泡,這麼做是對還是錯?是為自己、他人以及環境做了好事嗎?一部分人會認為這可以成為人們的榜樣,應該鼓掌叫好,但另一部分人會認為這完全是胡鬧。那人們到底應該怎麼做?

    生存問題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被談到,但科學界的說法不一致,在政治上又無計可施。人們是否大致上可以像今天這樣繼續生活下去?如果可以,那麼還能持續多久?對於生存環境的明顯改變,很多調整措施都是必要的。如果可以繼續下去,那人們應該怎麼做?人類是否只能通過徹底的逆轉才能得到挽救?或者反正人類也已經無藥可救了,倒不如盡可能地去享受生活?人們目前為此激烈地爭論著,就像中世紀時期人們對天空和天使、地獄和魔鬼以及煉獄和可憐靈魂的爭論一樣。

    正如中世紀時期的那些爭辯有其意義所在,今天人們的爭論也絕不是毫無用處。在中世紀時期的爭辯中,現代啟蒙科學漸漸發展起來,不然今天的很多問題都沒有明確的答案。而通過目前的爭論,人們也形成了一種認識:人類的發展不僅會使自身的生活變得富足,也會給自身帶來損害和危害,甚至會使人類消亡。人們必須帶著這一認識去生活,可以排斥它,但不能忽視它。如果不去排斥它,那麼這個認識會迫使人們考慮對已經習慣的生活方式進行取捨。人類不能像現在這樣繼續生活下去,也不能只滿足於通過一些調整來適應生存環境的變化。

    西方工業國家的人們從工業化開始就執行著A計劃,但這一計劃卻暴露出越來越多的缺點,它的基本內容是:進步、增長以及財富增多。在這一基礎上,A計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發揮了不錯的作用,但它的時代已經趨於結束。因此人們現在必須制訂出B計劃:如果A計劃的基本內容沒有完成,或完全失敗,西方工業國家和其他國家的人們將要怎樣或打算怎樣繼續生活?他們如何在經濟增長很少或沒有增長(比如經濟衰退)的情況下生活?如何在物質財富增多變得很少或者沒有增多(比如財富損失)的情況下生活?但最主要的問題是:這樣的B計劃有多緊迫?一份有關收支的損益表就能對此作出回答。

    空氣

    人們可以透過空氣看到飛機衝上天空。大氣層包圍著地球,也保護著地球。空氣是一切生命的前提,它本身非常稀薄,在一個直徑1米的地球儀上,對流層僅有1毫米厚。對流層實際上在距離地球12千米處,所有的生命都從這裡開始。最底層的生命會受到限制,在5000米以上的地方生命也很難存在,因為空氣變得很稀薄。

    但到底什麼是空氣呢?它的最下層大約有4/5的氮氣、1/5的氧氣、微量的氬、少量二氧化碳(不超過0.03%),另外還有一些大氣層氣體,如氫、甲烷等等。這就是空氣,是動植物以及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生活的地方,對他們是有益的。如果給空氣一個純度規定——就像德國啤酒的純度要求一樣,估計人類就會注意,不會再給空氣摻雜上其他物質了。

    空氣是人類最重要的養料,如果幾分鐘呼吸不到它,所有生命功能都會消失。儘管空氣如此重要,但人類卻沒能好好對待它。空氣隨著人的每次呼吸進入支氣管和肺裡,推動著心臟和循環系統運行並反覆出現在整個身體循環中,卻被人們摻雜了其他的物質,人們毫不在意地稱之為「異樣空氣」,包括霧氣、煤煙、灰塵、煤氣、大氣微粒、蒸汽和惡臭氣體。但破壞最嚴重的是人類使空氣中充滿了一種超過初始濃度的氣體,它無色、無味、肉眼看不見,它就是人們常說的二氧化碳。

    人類不是空氣的唯一污染源,火山噴發、森林火災和其他情況也會對空氣造成污染。儘管如此,大多數的賬還是要算在人類頭上,至少可以從工業化經濟的起步和人口爆炸式的增長算起。從那時開始,對空氣最嚴重的污染源,第一是能量生產,主要來自化石類的能源載體——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第二是工業的生產過程,這裡不僅指狹義的工業,也包括以工業形式運作的農業和服務業;第三是陸路交通和空中交通的發動機,當然也包括水上交通。另外,某些物質的使用也對空氣產生了特殊影響,儘管數量上很少,但後果卻很嚴重,氟利昂對臭氧層的破壞僅僅是無數例子之一。

    空氣污染造成了很多影響:土壤和水域酸化或養分過多,臭氧層空洞,藝術品被毀壞,氣候改變。人們喘著粗氣,咳嗽著,忍受著空氣污染帶來的呼吸道疾病、心臟病以及過敏症狀,還有些人甚至因此死亡。估計全球每年因空氣污染而失去生命的人有兩三百萬之多:中國大約有65萬人,印度有53萬人,美國也有4.1萬人。除了孕婦、老人和病人之外,3~6歲的兒童受到的影響最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計算,2004年歐洲僅4歲以下的兒童就有將近2萬人由於空氣污染而死亡。乾淨健康的空氣變得稀有,至少在大城市裡已經找不到了,因此在德國,只要城鎮空氣中有害氣體的含量在平均水平以下,就被冠以「有益健康的氣候療養地」之名,然後人們便可以從遊客身上收取大筆的錢。

    空氣當中最嚴重的人為變化是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起初這種變化完全被人們忽視,尤其是那些工業國家拒絕承認其行為會有問題。當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越來越明顯時,人們也僅僅懷疑這種變化會對生物和非生物界存在某種不利影響,當這樣想也遠遠不夠的時候,人們又否定了所有人為的原因。目前仍有些人對此持否定態度,但附和聲卻越來越小。

    經過幾十年的大量研究,目前人們形成了一致的看法。從工業化開始——最晚也在19世紀中期,二氧化碳的含量就在不斷增多。對此人類是有責任的,因為主要原因就是化石類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的砍伐。人們更一致的看法是,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導致地球近表面溫度升高,由此將帶來各種問題,而且主要是會使人類遭受痛苦的問題。人們認識到這一點花了很長的時間,承認這一點花了更長的時間,但現在人們普遍承認這一點。

    個別人對於二氧化碳含量增多造成的溫度升高還有異議,但持一致意見的人越來越多,所以人們進一步有了統一的認識:第一,氣候變暖會導致陸地冰川融化,所以海平面會升高。人們還不知道海平面會上升多高、上升多快,但目前每年0.3厘米的上升速度已經比預料中快了很多;第二,很有可能出現更多極端天氣情況,比如颶風、乾旱、洪水或森林大火;第三,水資源和食品資源緊缺的危險會增大;第四,生態系統將被破壞,那些不能很快適應氣候變化的動植物將會滅絕。

    人們對於如何處理這些問題有很多建議,但西方工業國家卻似乎因為受到幾代人一貫不在意態度的影響,沒能迅速有效地採取行動。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被束縛了手腳,因為它們首先要擺脫其經濟上的落後地位,於是一些西方工業國家在空氣淨化或二氧化碳排放上取得的進步又因為全球整體的發展而很快被抵消掉。德國環境部宣佈,德國2008年的溫室效應情況是1999年以來最差的,幾乎與此同時,世界氣候委員會也宣佈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迅速增長,甚至超出了最悲觀的預測。這裡有兩點原因:一是那些發展中國家的國民經濟有著「追趕需求」,二是冷漠無情、貪圖安逸享樂、自我主義——就像美國的情況。目前在美國,情況也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