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看到這個題目,我們也許會覺得吃驚。在南宋的將領中,岳飛是大家最熟悉,也是為大家所愛戴的。實際上,民間也有許多民族英雄,他們往往默默無聞,但他們的事跡可能並不比「官方」的英雄差。
下面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出色,可以和唐朝的大文學家韓愈所寫的《張中丞傳後序》媲美(有的地方有摹仿的痕跡),所記人物也絲毫不比《張中丞傳後序》中的張巡、南霽雲等人遜色,甚至還比他們多了一重民族英雄的光環。這篇文章記述的就是李彥仙,但不知什麼原因,這篇文章一直不被人們所重視。
【事典】
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中原,佔領了宋朝都城汴京,擄走了徽、欽二帝,迫使大宋的京城遷至臨安。當時為抗金虜入侵,有許多人因守城戰死而被史書載錄,自宋高宗建炎以來,士大夫死得其所,為國捐軀者也不少,李彥仙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只是由於正史不載,我才把他的事跡記錄下來。
李彥仙,字少伊,本名李孝思,其先祖是寧州人,後來遷至鞏縣。少有大志,喜歡談論兵法,精於騎射,所經過的地理形勢他都仔細觀察熟記。他崇尚義氣,一諾千金,所結識者都是豪傑俠客之流。
金人南侵時,乘各地郡縣招募勤王軍隊之機,李彥仙散盡資財,召集了三千壯士,增援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後來,金兵圍困太原時,李綱為宣撫使,李彥仙對他十分不滿,曾上書激烈詆毀李綱,遭到了南宋司法部門的追捕。李彥仙無奈,只好把原來的名字李孝思改成了現在的名字李彥仙,棄官逃命。不久,又跟隨種師中抗金。種師中後來兵敗捐軀,李彥仙逃到了陝州(今河南三門峽),追隨陝州守將李彌大。李彌大知道他對地理和防務都很熟悉,便向李彥仙請教西北防務問題,他回答得很詳盡,認為應該重點扼守都關、澠池(今河南渦地)一帶。
後來金人再度圍困汴京,陝西的范致虛統率六路大軍增援汴京。開拔之前,李彥仙已經看到了當時的軍事形勢不宜急躁,向范致虛建議:「郗、澠是險要關隘,難以駐軍,前進後退都十分艱難,容易使軍隊潰散。應當分道並進,找時機出關,不要盲目前進。還應當留一半軍兵守陝西,這才是最好的策略。」范致虛聽後說:「照你說的行動,那就變成滯留不前了。」李彥仙說:「分兵行動,正可以迅速到達汴京。」范致虛不聽,李彥仙據理力爭,使他大怒,就罷了李彥仙的官。結果,由於范致虛不聽勸告,一意孤行,不久就吃了敗仗,最終沒為國家立功。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人攻打陝州,陝州經制使王燮抵擋不住,就逃跑了,其餘官吏也倉皇逃竄。這時,李彥仙做石壕(今河南三門峽東)尉,只有他沒有逃跑,還能像平時那樣鎮定自若,父老紛紛投靠他。他就讓老弱病殘者躲入士花巖、三紫、石住、大通這幾個山中,選拔出勇士來保衛他們,他親自主持。他對眾人說:「金人並不可怕,現在,我們已經佔領了地理上的優勢,只要堅守住就足夠了,用不著害怕。」
過了不久,金人再攻陝州,來進攻李彥仙率領的軍隊。有個凶悍的金將站在山寨前的山上高聲罵陣,李彥仙抖起精神,單槍匹馬衝下山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那個傢伙活捉回山上,兩軍都看得目瞪口呆。李彥仙接著指揮將士迎戰。
金人以數萬軍隊圍攻,李彥仙運用奇謀,先把一部分精兵埋伏好,就同金人正面拚殺。雙方拚鬥正酣,伏兵從金人陣後的山中掩殺過來,金人大吃一驚,急忙逃走,義軍乘勝殺敵萬人,奪取戰馬三百匹。金人吃了大敗仗,解圍而去。李彥仙從此名聲大振,開封、洛陽之間,群眾爭相投靠,隊伍迅速擴大,勢力也就更加雄厚。不到一月的光景,李彥仙的義軍就攻破了營壘五十餘座。
最初,金人進佔陝州城時,讓當地人做官來治理當地的人,讓他們去召集老人回家,並且給這些人發一個牌子。李彥仙暗地裡派去一些義軍,混進城中,約定好日子,以便裡應外合,攻打陝州。建炎二年,李彥仙率兵進攻,城裡的人放起了大火,金人慌忙至城南抵抗義軍的攻擊。這時,義軍的水軍從新店出發,夜裡順流從靠近城東北的蒙泉坡中潛入城中,內外夾攻,給金人以慘重打擊,終於收復了陝州。
最初,河東有人倡議抗擊金兵,李彥仙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用了一個名叫胡夜聖的首領來幫助自己,任命他為沿河提舉。胡夜聖不滿足自己的地位,叛逃到了敵方,後被李彥仙設計誘殺,他的五千部眾被李彥仙收編。胡夜聖的同黨想為他復仇,但是在李彥仙的勸解下,他們反而投靠了李彥仙。
後來,李彥仙渡過了黃河,來到了中條山,當地老百姓聽說後,起來響應。李彥仙就分派邵隆、邵雲等率軍攻打安邑(今山西運城東)、虞鄉(今山西永濟東)、芮城(今山西芮城)、正平(今山西新絳)和解州,都被順利攻下了。蒲城在快要被攻下時,因為金人派來了強大援兵,沒有攻克。李彥仙因功受到了表彰,升為安撫司公事,並讓他把所獲戰俘押送給皇帝。宋高宗見了李彥仙以後,大加讚歎,賜給他袍帶、刀劍,特別允許他直接向自己奏事,可以不向朝廷匯報緊急情況就根據具體情況自己作出決定。這時,潼關以東只有陝州還在大宋的手中,這實際上都是李彥仙的功勞。他還加緊修築城牆,深挖護城河,擴充軍隊,制備軍需、大力屯田,並且組織農業生產。他把家屬一直都留在鞏縣,這時也搬到陝州,並且說:「我的父母妻子要與陝州城同存亡!」他這樣做,是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聽說這件事的人都受到了感動,提高了軍隊的鬥志。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十二月,金人大將烏魯撤拔率軍包圍陝州城,李彥仙出城與敵人激戰7天,金人死傷慘重,倉皇逃離。金人大將婁宿勃堇從絳州移兵解州,義軍密探獲得了這一情報後,李彥仙就在幾個山谷中設下了埋伏,俘虜金人將領十八人,婁宿勃堇僥倖逃走。
制置使王庶調李彥仙與其形成掎角之勢,李彥仙就率軍到達虔鄉。金人以萬名鐵騎攔阻,李彥仙率軍會戰,殺敵兩千多名。他因為戰功而被朝廷提升為武功大夫和制置使。這時,河東的豪傑秘密與李彥仙結盟,期望朝廷兵馬來到後做內應。李彥仙便努力練兵,想請朝廷詔令陝西諸路各援助他步兵、騎兵各兩萬人,以便對付強大的敵軍。這時,張浚主持川、陝的大政,沒有答應李彥仙的請求。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二月,金人大將婁宿勃堇率十萬人再次包圍了陝州城。李彥仙想出了一個妙計,他讓士兵夜裡挖地道,從城裡一直挖至敵軍大營,焚燒了敵軍的攻城工具,敵軍大營亂作一團。李彥仙乘機率兵從城中突出,敵人敗退,在離城很遠的地方紮營。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正月,敵軍加強了攻勢,用火車、沖車等攻城工具進攻,一時形勢十分危急。李彥仙隨機應變,頑強英勇,被敵人的火炮、火藥所傷,身上都靡爛了,仍沒打退金人的進攻。張浚派來了援軍,但被金人擋住前進不了。張浚令曲瑞平援救,但他嫉妒李彥仙的名望高於自己,就謊稱無法出兵,沒有援救。不久,陝州城被攻破,李彥仙率親軍與金人拚死巷戰。他身中數箭,左臂被砍了一刀,全身血人一般,最後壯烈殉國,全家也都跟著遇害。
李彥仙的部下邵雲是龍門人,城陷時被金人捉住。婁宿勃堇想讓他投降,封他為千戶長。邵雲不為所動,大罵不止。後被金人用釘子釘在木架上,放在解州東門外示眾。有一地痞無賴摸著他背上有字的地方戲弄道:「這可以當我的刀鞘。」邵雲大怒,帶著木架扑打那個無賴。
五天後,邵雲被金人凌遲處死。劊子手剛行刑時,他怒聲叱責他,竟把劊子手嚇死了。後來一直到挖眼摘肝,他仍罵不絕口,直罵到喉管被割斷。李彥仙的忠勇風範就是如此壯烈!
【評議】
這是南宋的洪邁在《容齋隨筆》中的記述。洪邁是個有良知的學者,又離李彥仙的時代不遠,他的記述應該是可信的。洪邁不僅記述了李彥仙軍事上的成就,還對他的「政治才能」給予了評論。下面也是《容齋隨筆》的記述。
起初,金人因為很看中他的才能,曾以任命他為河南元帥為誘餌勸李彥仙投降,被他嚴詞拒絕。等合圍陝州後,又提出如果李彥仙接受上述條件,金兵可以撤圍。李彥仙卻大聲斥責說:「我寧為大宋鬼,你們的富貴利祿對我是沒有什麼用的!」金人愛惜他的才能,極力想讓他投降,城被攻破的時候,還號令軍中,生擒他者,可得賞銀萬兩。但李彥仙平時同士卒一樣,混在軍中,金人根本分辨不出來。
李彥仙為人嚴正肅穆,有違犯命令的,即使是親屬也嚴懲不貸。諸將有了過錯,都會受到處罰。對駐在外地的將領,就派人到其駐地行刑。受刑的人都是裸體,不敢吭一聲。當時,四周都是金人,陝州乃一彈丸之地,義軍開始也沒受過朝廷的正規訓練,以後經常與敵作戰,全靠李彥仙以忠君報國激勵士氣。李彥仙每次朝見皇上所得的賞賜和繳獲的金銀財物,都分發給將士,自己一文錢也不要。因此,他軍隊的三萬精兵,在大小二百餘戰役中,都能踴躍效命,沒有人後退。
軍事上的大事都由李彥仙一人決定,州郡的其他事務,都要依法處理。因此,全郡清平,百姓十分滿意。李彥仙死後,朝廷追贈他為彭武軍節度使,並讓張浚在商州(今陝西商縣)給他建立了祠廟。
也許由於李彥仙最初不是朝廷命官而是民間出身的緣故,他一直未能受到重視,後人也對他知之甚少。但通過上面的記述,我們可以看出,李彥仙不僅在軍事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政治上也有突出的成績,尤其他壯烈殉國,更是民族英雄的本色。說他是南宋第一勇將,恐怕還不足以表彰他的成績與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