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國歷史上的「謎」實在太多,尤其是由帝王將相導演,發生在宮廷裡的「謎」。這些「謎」,與其說是謎,倒不如說是陰謀。
其實,在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古代的政治,就是陰謀政治。不信嗎?就請看看那些至聖先賢和明君賢相的話吧!大賢人孔子算是中國歷史上最「疼愛」百姓的人,但他也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什麼意思呢?無非是讓統治者盡其所能地役使百姓,千萬不要讓百姓長腦子,否則,老百姓就不怎麼聽話了。看來,「腦體倒掛」也是中國的傳統,讓人長足了勁去幹活,但不要讓人思考怎麼幹活,為什麼幹活。那位道家的鼻祖老子可算是「無為」了,但他自己卻大有作為,起碼他教會了帝王們如何統治百姓,他說:「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慾。」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掏空他們的思想,填飽他們的肚皮,削弱他們的意志,強健他們的筋骨,經常使人民沒有知識,沒有慾望。
這豈不是把人當作動物了嗎?其實,「治人者」並不諱言,他們把管理百姓叫做「牧民」,即像放牧牛羊一樣地放牧百姓;把官名定作「州牧」,意思是說那是一個州的放牧者。封建統治者倒還真有實話實說的精神。
唐太宗李世民可算得上是萬世英主了,他時刻告誡自己的是:「百姓,水也;君王,舟也。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這句話被那些自作多情的酸腐文人們解釋成唐太宗看到了人民群眾無比巨大的力量,解釋成唐太宗害怕勞動人民的無窮威力,這實在是一廂情願。其實,唐太宗信奉這句話的目的,就是怎樣想方設法地把「水」壓住,讓「水」永遠翻不起大的波浪來!
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封建君主的個人專制在政治方式上的表現只能是「人治」,而在這一時代產生的文化,也往往是為了「治人」。人治與治人,相互促生,相互轉化,在這中間就產生了許多治人的方法。所以,中國立國久遠,這些方法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都望塵莫及的,外族人只要學到一點點,就足以建業立國、稱雄為霸了!中國的智謀的確發達,但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陰謀,尤其是歷代宮廷,更是陰謀滋生的場所,也是陰謀的發源地!
【事典】
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諸侯紛爭、勝者為王的時代,也是一個陽謀與陰謀混雜不分的時期。這時候的觀念是:不管陰謀還是陽謀,只要勝了就是好謀。
齊國的晏子是大名鼎鼎的,這個其貌不揚、身材短小的矮子,可謂才智非凡。他不僅留下了一部《晏子春秋》,還因善於勸諫齊王而名垂千古,他屢次出差,能夠不辱使命,為國揚威,也算難得。但就是這麼一位「正人君子」,也少不了要搞陰謀。
一次,魯昭公到齊國訪問,齊景公想趁此機會發動外交攻勢,讓魯國脫離和晉國的聯盟而加盟齊國,所以,齊景公隆重地接待了魯昭公。在宴會上,魯昭公讓叔孫捨做相禮,齊景公就讓晏子做相禮。在齊景公的下邊,站著三個鐵塔般的勇士,他們是齊景公平時最寵愛的人。
這三個人往那裡一站,把晏子就比下去了。他心中不忿,覺得這三個人在這裡擋道,景公就不會認識真正的人才,人才也不會來。於是,就想把他們除掉。
晏子眼珠一轉,就有了主意。他對景公說:「主公種了幾棵稀有的桃樹,今年該結桃子了,我想去看看,摘幾個桃來給二位君主嘗嘗鮮,不知可否?」景公同意了,晏子就自己請求去摘桃子。
晏子只摘來了六個桃子,對景公說:「桃子未熟,只此幾個」,並行酒令,把桃子獻到魯昭公和齊景公的面前說:「桃大如斗,天下稀有,君王吃了,千秋同壽。」魯昭公和齊景公一人吃了一個。晏子和叔孫捨相互推贊,都說對方輔佐君主有功,也各吃了一個。這樣,就只剩下了兩個桃子。
晏子對齊景公說:「現在還剩下兩個桃子,我想不如讓下面的大臣各說自己的功勞,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子。」齊景公同意了,晏子就傳下令去,讓下面侍立的大臣各表功勞。
站在齊景公近處的三勇士性子最急,其中一個叫公孫捷的走出一步說:「在桐山打獵時,衝出了一隻老虎,直向主公撲來,是我打死了老虎,救了主公的命,應該說功勞不小吧!」晏子說:「你救了主公的命,確實功勞不小,應該吃一個桃子。」晏子就請景公賞了他一個桃子,一杯酒,公孫捷拜謝退下。
另一個名叫古冶子的大力士上前一步說:「打死老虎算什麼,我跟主公渡黃河的時候,一頭大鱷魚咬住了主公的馬,是我和那鱷魚拚死搏鬥,殺死了鱷魚,才救了主公的馬。」齊景公插言說:「要不是古冶子,別說我的馬,就是我的命也保不住了。」晏子一聽,忙讓齊景公賞給古冶子一顆桃子和一杯酒。古冶子吃了酒,吃了桃子,拜謝而退。
最後一個大力士叫田開疆,他一看兩個桃子被前兩個人吃光了,氣得大聲嚷嚷:「打死老虎、殺掉鱷魚算什麼,主公讓我去打徐國,我殺死了徐國的大將,俘虜了五百敵人,連郯國和莒國都歸附了我們,這樣的功勞算不算大呢?與他們相比如何?憑我的功勞,能否吃到一個桃子呢?」
晏子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說:「開疆拓土,比殺虎斬鱷的功勞要大,只是桃子吃完,就讓主公賞你一杯酒吧!」
齊景公也說:「要論功勞,數你最大,可惜說得晚了!」
田開疆十分生氣地說:「我為國爭光,幫主公打敗敵國,反倒不如個殺虎斬鱷的人,還站在這裡丟什麼臉哪!」說完,拔劍自刎。
公孫捷說:「我憑這麼點功勞,竟也搶桃子吃,想想真是臉紅,我也不活了!」說完,也拔劍自刎。古冶子大叫道:「我們三個人是生死兄弟,你們倆死了,我還能活嗎?」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兩個桃子,殺了三個蓋世英雄,非桃之力,乃陰謀之功也。
在中國歷史上,因繼位問題而留下千古懸案的,恐怕是宋太宗的登基之「謎」。在今天看來,這雖已成不解之謎,但根據當時的許多蛛絲馬跡來推測,這恐怕是一場陰謀。
宋太祖趙匡胤是個有著雄才大略的有為皇帝,在統一中國的大業尚未完成,他自己也正年富力強、大有作為的時候,卻於五十歲時突然去世,由他的弟弟趙匡義即位。史書上對這件事的記載,多有徵引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