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古人常說伴君如伴虎,封建官場危機四伏,稍有不慎,便有殺身滅族之禍。因此,儘管很多人熱衷名利,同時也有很多人將其視為畏途。不過,也不能把話說得過於絕對,君臣相得的例子也不是沒有。君臣相得大概是封建政治中最為令人嚮往的狀態,君得其臣,臣遇其主,君臣遇合,如夫婦琴瑟相和。如果是這樣,這個時期的政治大概就不會太差。
【事典】
蘇威是隋初著名的宰相,他在任職期間多有惠政,為世人所稱道,但是當初隋高祖楊堅並沒有認識到他的品德和才能。蘇威很早就有才名,為人正直,在地方上很有威望,只是一直沒被朝廷重用。楊堅在做北周丞相時,曾有人屢次推薦蘇威,說蘇威如何如何有才能。在這種情況下,楊堅把蘇威召來後,引到臥室內交談,兩個人談得很投機。但後來蘇威聽說楊堅要廢周立隋,自己要稱帝,覺得這不是臣下應該做的事,不願意參與,就逃回到家裡,閉門不出。楊堅的部下要把他追回來,楊堅說:「他現在不想參與我的事,先讓他去吧,他的事以後再說。」
楊堅即皇帝位後,蘇威認為自己並沒有參與這件事情,對自己的名譽沒有什麼損害,於是,他就又同意出來輔佐楊堅。楊堅也不計較他以前對自己的態度,而是十分尊重他。授蘇威為太子少保,追贈蘇威的父親為邳國公,讓蘇威承繼父爵,不久又讓蘇威兼任納言、民部尚書兩職。蘇威覺得對自己的待遇太厚了,就上書推辭,楊堅下詔說:「大船承載重,駿馬奔馳遠。你兼有多人的才能,不要推辭,多幹事情吧。」由此可見楊堅對蘇威的信任。
蘇威曾主張減免賦稅,楊堅聽從了他的主張,這一政策深得民心,因此蘇威也更受楊堅的信任。蘇威見宮中簾幔的鉤子都是用銀子作的,認為過於豪華奢侈,就主張換用其它材料,勸諫要節儉從事,受到楊堅的讚賞。有一次,楊堅對人發怒,並要殺那個人,蘇威進諫,楊堅非但不聽,反而更加生氣。過了一會,楊堅的怒氣消了,知道自己的脾氣太大,態度有些過分,就對他的進諫表示感謝,並說:「你能做到這樣,我確實沒看錯人,我感到非常欣慰。」
當時的治書侍御史梁毗因為蘇威身兼五職,並且沒有舉薦其他人的意思,就上書彈劾蘇威,說他有攬權的嫌疑。楊堅對他說:「蘇威雖然身兼五職,但始終孜孜不倦,志向遠大,把他分內的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是非常稱職的。再說,職務有空缺時才能推舉別人,現在蘇威很稱職,你為什麼要求他引薦別人呢?誰又是更合適的人選呢?」楊堅對蘇威的信任由此可見一斑。
有一次,楊堅還對朝臣說:「蘇威遇不到我,就不能實行他的主張;我得不到蘇威,就不能行大道,我們兩人實在是相得益彰啊!」楊素是個很有才華的人,舌辯之才據說可稱當世無雙,至於斟酌古今,審時度勢,治理國家方面,他卻比不上蘇威。
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有人告發蘇威和主持科舉考試的官員結為朋黨,任用私人,有營私舞弊的嫌疑。楊堅讓蜀王楊秀和上柱國虞慶則去處理這件事,結果還真的確有其事。楊堅沒有直接對蘇威作出什麼懲罰的決定,他指出《宋書·謝晦傳》中涉及朋黨的地方,讓蘇威閱讀。蘇威心悅誠服地認了錯,但他很害怕,就免冠謝罪。楊堅說:「你現在謝罪已經太遲了,你已經觸犯了法律,應該處罰。」於是免去了蘇威的官職。
後來有一次議事的時候,楊堅又想起了蘇威,他對群臣說:「有些人總是說蘇威假裝清廉,而家中金玉很多,是搜刮來的,實際上這是虛妄之言。蘇威這個人,只不過性情有點乖戾而已,把握不住世事的要害,過於追求名利,別人服從自己就很高興,違逆自己就很生氣,這是他最大的毛病。別的倒沒什麼太大的缺點,但他的才能卻不是一般人可與其比擬的,如果對他棄而不用,實在有點可惜。」群臣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也都同意,於是楊堅又重新起用了蘇威。蘇威被重新起用以後,果然對隋朝忠心耿耿,恪盡職守,一直到死。
【評議】
中唐詩人張籍,寫過一首著名的詩《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繫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其中「恨不相逢未嫁時」尤為後人喜愛。那麼,張籍為什麼要寫這首詩呢?原來,唐憲宗時藩鎮割據,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擁兵跋扈,勾結朝廷官吏文人圖謀不軌。李也曾聘請張籍去做他的幕僚。張籍既不願攀龍附鳳,又深感自己勢單力薄、惹惱不得這位權勢盛大的軍閥,故作此詩以回敬。詩作以第一人稱手法抒寫了一位忠貞守節婦女的高尚情操,她婉言謝絕了那位第三者的插足,托「節婦」以寄意,巧妙地辭謝了李師道的聘請。後來,人們往往喜歡用「恨不相逢未嫁時」來表達對知己的傾慕與無可奈何的心情。